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8章 报警和事件 8.1 关于报警和事件 8.2 报警组的定义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8.4 事件类型及使用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8章 报警和事件 8.1 关于报警和事件 8.2 报警组的定义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8.4 事件类型及使用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8章 报警和事件 8.1 关于报警和事件 8.2 报警组的定义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8.4 事件类型及使用方法
第8章 报警和事件 8.1 关于报警和事件 8.2 报警组的定义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8.4 事件类型及使用方法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8.6 实例——报警系统

2 8.1 关于报警和事件 报警是指当系统中某些量的值超过了所规定的界限时,系统自动产生相应警告信息,表明该量的值已经超限,提醒操作人员。
报警允许操作人员应答。事件是指用户对系统的行为、动作。如修改了某个变量的值,用户的登录、注销,站点的启动、退出等。事件不需要操作人员应答。 组态王中报警和事件的处理方法是:当报警和事件发生时,组态王把这些信息存于内存中的缓冲区中,当缓冲区达到指定数目或记录定时时间到时,系统自动将报警和事件信息进行记录。 返回

3 8.2 报警组的定义 往往在监控系统中,为了方便查看、记录和区别,要将变量产生的报警信息归到不同的组中,即使变量的报警信息属于某个规定的报警组。 报警组是按树状组织的结构,缺省时只有一个根节点,缺省名为RootNode(可以改成其他名字)。可以通过报警组定义对话框为这个结构加入多个节点和子节点,如图8−1所示。 组态王中最多可以定义512 个节点的报警组。 通过报警组名可以按组处理变量的报警事件,如报警窗口可以按组显示报警事件,记录报警事件也可按组进行,还可以按组对报警事件进行报警确认。 下一页 返回

4 8.2 报警组的定义 定义报警组后,组态王会按照定义报警组的先后顺序为每一个报警组设定一个ID 号,在引用变量的报警组域时,系统显示的都是报警组的ID 号,而不是报警组名称(组态王提供获取报警组名称的函数GetGroupName( )。每个报警组的ID 号是固定的,当删除某个报警组后,其他的报警组ID 都不会发生变化,新增加的报警组也不会再占用这个ID 号。 在组态王工程浏览器的目录树中选择“数据库\报警组”,如图8−2 所示。 双击右侧的“请双击这儿进入<报警组>对话框”。弹出报警组定义对话框,如图8−3所示。 对话框中各按钮的作用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 8.2 报警组的定义 <增加>按钮:在当前选择的报警组节点下增加一个报警组节点。
<删除>按钮:删除当前选择的报警组。 <确认>按钮:保存当前修改内容,关闭对话框。 <取消>按钮:不保存修改,关闭对话框。 选中图8−3 中的“RootNode”报警组,单击<修改>按钮,弹出“修改报警组”对话框,将编辑框中的内容修改为“企业集团”,确认后,“RootNode”报警组名称变为了“企业集团”。 选中“企业集团”报警组,单击<增加>按钮,弹出“增加报警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反应车间”,确认后,在“企业集团”报警组下,会出现一个“反应车间”报警组节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 8.2 报警组的定义 同理,可在“企业集团”报警组下增加一个“炼钢车间”报警组节点。
选中“反应车间”报警组,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的增加报警组对话框中输入“液位”,则在“反应车间”报警组下,会出现一个“液位”报警组节点。 最终报警组定义结果如图8−4 所示。 上一页 返回

7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在使用报警功能前,必须先要对变量的报警属性进行定义。组态王的变量中模拟型(包括整型和实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可以定义报警属性,下面一一介绍。 1. 通用报警属性功能介绍 在组态王工程浏览器“数据库/数据词典”中新建一个变量或选择一个原有变量双击它,在弹出的“定义变量”对话框上选择“报警定义”属性页,如图8−5 所示。 报警属性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下一页 返回

8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1)报警组名和优先级选项:单击“报警组名”标签后的按钮,会弹出“选择报警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将列出所有已定义的报警组,选择其一,确认后,则该变量的报警信息就属于当前选中的报警组。 (2)优先级主要是指报警的级别,主要有利于操作人员区别报警的紧急程度。报警优先级的范围为1~999,1 为最高,999 最低。 (3)模拟量报警定义区域:如果当前的变量为模拟量,则这些选项是有效的。 (4)开关量报警定义区域:如果当前的变量为离散量,则这些选项是有效的。 (5)报警的扩展域的定义:报警的扩展域共有两格,主要是对报警的补充说明、解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2. 模拟量变量的报警类型 模拟量主要是指整型变量和实型变量,包括内存型和I/O 型的。模拟型变量的报警类型主要有三种:越限报警、偏差报警和变化率报警。对于越限报警和偏差报警可以定义报警延时和报警死区。 1)越限报警 模拟量的值在跨越规定的高低报警限时产生的报警。越限报警的报警限共有四个:低低限、低限、高限、高高限,其原理图如图8−6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在变量值发生变化时,如果跨越某一个限值,立即发生越限报警,某个时刻,对于一个变量,只可能越一种限,因此只产生一种越限报警,例如:如果变量的值超过高高限,就会产生高高限报警,而不会产生高限报警。另外,如果两次越限,就得看这两次越的限是否是同一种类型,如果是,就不再产生新报警,也不表示该报警已经恢复;如果不是,则先恢复原来的报警,再产生新报警。 越限类型的报警可以定义其中一种,任意几种或全部类型。有“界限值”和“报警文本”两列。 界限值列中选择要定义的越限类型,则后面的界限值和报警文本编辑框变为有效。定义界限值时应该:最小值<=低低限值<低限<高限<高高限<=最大值。在报警文本中输入关于该类型报警的说明文字,报警文本不超过15 个字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2)偏差报警 模拟量的值相对目标值上下波动超过指定的变化范围时产生的报警。偏差报警可以分为小偏差和大偏差报警两种。当波动的数值超出大小偏差范围时,分别产生大偏差报警和小偏差报警,其原理图如图8−7 所示。 偏差报警限的计算方法为: 小偏差报警限=偏差目标值±定义的小偏差 大偏差报警限=偏差目标值±定义的大偏差 大于等于小偏差报警限时,产生小偏差报警 大于等于大偏差报警限时,产生大偏差报警 小于等于小偏差报警限时,产生小偏差报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小于等于大偏差报警限时,产生大偏差报警 偏差报警在使用时可以按照需要定义一种偏差报警或两种都使用。
变量变化的过程中,如果跨越某个界限值,则立刻会产生报警,而同一时刻,不会产生两种类型的偏差报警。 3)变化率报警 变化率报警是指模拟量的值在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变化速度超过了指定的数值而产生的报警,即变量变化太快时产生的报警。系统运行过程中,每当变量发生一次变化,系统都会自动计算变量变化的速度,以确定是否产生报警。变化率报警的类型以时间为单位分为三种: %x/秒、%x/分、%x/时。变化率报警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变量的当前值 − 变量上一次变化的值)×100)/((变量本次变化的时间 − 变量上−次变化的时间)×(变量的最大值−变量的最小值)×(报警类型单位对应的值)) 其中报警类型单位对应的值定义为:如果报警类型为秒,则该值为1;如果报警类型为分,则该值为60;如果报警类型为时,则该值为3 600。取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的绝对值作为结果,若计算结果大于等于报警极限值,则立即产生报警。变化率小于报警极限值时,报警恢复。 4)报警延时和报警死区 对于越限和偏差报警,可以定义报警死区和报警延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4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报警死区的原理图如图8−8 所示。报警死区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变量值在报警限上下频繁波动时,产生许多不真实的报警,在原报警限上下增加一个报警限的阈值,使原报警限界线变为一条报警限带,当变量的值在报警限带范围内变化时,不会产生和恢复报警,而一旦超出该范围时,才产生报警信息。这样对消除波动信号的无效报警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偏差报警死区的定义和使用与越限报警大致相同,这里不在讲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5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报警延时是对系统当前产生的报警信息并不提供显示和记录,而是进行延时,在延时时间到后,如果该报警不存在了,表明该报警可能是一个误报警,不用理会,系统自动清除;如果延时到后,该报警还存在,表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报警,系统将其添加到报警缓冲区中,进行显示和记录。如果定时期间,有新的报警产生,则重新开始定时。 例:对“液位测量”变量的越限报警进行报警死区的定义,原要求为液位的高高报警值=900,高报警值=750,低报警值=150,低低报警值=50。现在对报警限增加死区,死区值为5,其定义如图8−9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6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3. 离散型变量的报警类型 离散量有两种状态:1 和0。离散型变量的报警有三种状态:1 状态报警:变量的值由0变为1 时产生报警;0 状态报警:变量的值由1 变为0 时产生报警;状态变化报警:变量的值由0 变为1 或由1 变为0 时都产生报警。 离散量的报警属性定义如图8−10 所示。 在“开关量报警”组内选择“离散”选项,三种类型的选项变为有效。定义时,三种报警类型只能选择一种。选择完成后,在报警文本中输入不多于15 个字符的类型说明。 上一页 返回

17 8.4 事件类型及使用方法 事件是不需要用户来应答的。组态王中根据操作对象和方式等的不同,将事件分为以下几类,分别为:操作事件、登录事件、工作站事件和应用程序事件四类。 1. 操作事件 操作事件是指用户修改有“生成事件”定义的变量的值或对其域的值进行修改时,系统产生的事件。如修改重要参数的值,或报警限值、变量的优先级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时,同报警一样,字符串型变量和字符串型的域的值的修改不能生成事件。操作事件可以进行记录,使用户了解当时的值是多少,修改后的值是多少。 变量要生成操作事件,必须先要定义变量的“生成事件”属性。 下一页 返回

18 8.4 事件类型及使用方法 在组态王数据词典中新建内存整型变量“操作事件”,选择“定义变量”的“记录和安全区”属性页,如图8−11所示。在“安全区”栏中选择“生成事件”选项,单击“确定”,关闭对话框。 2. 用户登录事件 用户登录事件是指用户向系统登录时产生的事件。系统中的用户,可以在工程浏览器——用户配置中进行配置,如用户名、密码、权限等。 用户登录时,如果登录成功,则产生“登录成功”事件;如果登录失败或取消登录过程,则产生“登录失败”事件;如果用户退出登录状态,则产生“注销”事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9 8.4 事件类型及使用方法 3. 应用程序事件 4. 工作站事件
如果变量是I/O 变量,变量的数据源为DDE 或OPC 服务器等应用程序,对变量定义“生成事件”属性后,当采集到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该变量的应用程序事件。 4. 工作站事件 所谓工作站事件就是指某个工作站站点上的组态王运行系统的启动和退出事件,包括单机和网络。组态王运行系统启动,产生工作站启动事件;运行系统退出,产生退出事件,报警窗中第一条信息为工作站启动事件。 上一页 返回

20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1. 报警输出显示:报警窗口
组态王中提供了多种报警记录和显示的方式,如报警窗、数据库、打印机等。系统提供将产生的报警信息首先保存在一个预定的缓冲区中,报警窗根据定义的条件,从缓冲区中获取符合条件的信息显示。当报警缓冲区满或组态王内部定时时间到时,将信息按照配置的条件进行记录。 1. 报警输出显示:报警窗口 组态王运行系统中报警的实时显示是通过报警窗口实现的。报警窗口分为两类:实时报警窗和历史报警窗。实时报警窗主要显示当前系统中存在的符合报警窗显示配置条件的实时报警信息和报警确认信息,实时报警窗不显示系统中的事件。历史报警窗显示当前系统中符合报警窗显示配置条件的所有报警和事件信息,报警窗口中最大显示的报警条数取决于报警缓冲区大小的设置。 下一页 返回

21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1)报警缓冲区大小的定义
报警缓冲区是系统在内存中开辟的用户暂时存放系统产生的报警信息的空间,其大小是可以设置的。在组态王工程浏览器中选择“系统配置/报警配置”,双击后弹出“报警配置属性页”,如图8−12所示。报警缓冲区大小设置值按存储的信息条数计算,值的范围为1~10000。 2)创建报警窗口 在组态王中新建画面,在工具箱中单击报警窗口按钮,或选择菜单“工具\报警窗口”,鼠标箭头变为单线“十”字形,在画面上适当位置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绘出一个矩形框,当矩形框大小符合报警窗口大小要求时,松开鼠标左键,报警窗口创建成功,如图8−13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3)如何配置实时和历史报警窗
报警窗口创建完成后,要对其进行配置。双击报警窗口,弹出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首先显示的是通用属性页,如图8−14 所示。 在该页中如果选择“实时报警窗”,则当前窗口将成为实时报警窗;否则,如果选择“历史报警窗”,则当前窗口将成为历史报警窗。实时和历史报警窗的配置选项大多数相同。 通用属性页中各选项含义如下: 报警窗口名:定义报警窗口在数据库中的变量登记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3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属性选择:属性选择有七项选项,分别为是否显示列标题、是否显示状态栏、报警自动卷、是否显示水平网格、是否显示垂直网格、小数点后显示位数和新报警出现位置。 日期格式:选择报警窗中日期的显示格式,只能选择一项。 时间格式:选择报警窗中时间的显示格式,即显示时间的哪几个部分。 列属性页配置: 单击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中的“列属性”标签,设置报警窗口的列属性,如图8−15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4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列属性主要配置报警窗口究竟显示哪些列,以及这些列的顺序,这就是所谓的列属性。 操作属性页配置:
单击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中的“操作属性”标签,如图8−16 所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报警窗口的操作属性。 条件属性页配置: 单击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中的“条件属性”标签,设置报警窗口的报警信息显示的过滤条件,如图8−17 所示。条件属性在运行期间可以在线修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5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4)运行系统中报警窗的操作
如果报警窗配置中选择了“显示工具条”和“显示状态栏”,则运行时的标准报警窗显示如图8−18 所示。 标准报警窗共分为三个部分:工具条、报警和事件信息显示部分、状态栏。工具箱中按钮的作用为: 确认报警:在报警窗中选择未确认过的报警信息条,该按钮变为有效,单击该按钮,确认当前选择的报警。 报警窗暂停/恢复滚动:每单击一次该按钮,暂停/恢复滚动状态发生一次变化。 更改报警类型:更改当前报警窗显示的报警类型的过滤条件。 更改事件类型:更改当前报警窗显示的事件类型的过滤条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6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2. 报警记录输出一:文件输出 更改优先级:更改当前报警窗显示的优先级过滤条件。
更改报警组:更改当前报警窗显示的报警组过滤条件。 更改报警信息源:更改当前报警窗显示的报警信息源过滤条件。 更改当前报警窗显示的报警服务器过滤条件。 状态栏共分为三栏:第一栏显示当前报警窗中显示的报警条数;第二栏显示新报警出现的位置;第三栏显示报警窗的滚动状态。运行系统中的报警窗可以按需要不配置工具条和状态栏。 2. 报警记录输出一:文件输出 系统的报警信息可以记录到文本文件中,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文本文件来查看报警记录。记录的文本文件的记录时间段、记录内容、保存期限等都可定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1)报警配置——文件输出配置
打开组态王工程管理器,在工具条中选择“报警配置”,或双击列表项“系统配置/报警配置”,弹出报警配置属性页对话框,如图8−19 所示。 文件配置对话框中各部分的含义是: 记录内容选择:其中包括“记录报警事件到文件”选项、“记录操作事件到文件”选项、“记录登录事件到文件”选项、“记录工作站事件到文件”选项。 记录报警目录:定义报警文件记录的路径。 当前工程路径:记录到当前组态王工程所在的目录下。 指定:当选择该项时,其后面的编辑框变为有效,在编辑框中直接输入报警文件将要存储的路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8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文件记录时间:报警记录的文件一般有很多个,该项指定没有记录文件的记录时间长度,单位为小时,指定数值范围为1~24。如果超过指定的记录时间,系统将生成新的记录文件。 起始时间:指报警记录文件命名时的时间(小时数),表明某个报警记录文件开始记录的时间。 报警组名称:选择要记录的报警和事件的报警组名称条件,只有符合定义的报警组及其子报警组的报警和事件才会被记录到文件。 优先级:规定要记录的报警和事件的优先级条件。只有高于规定的优先级的报警和事件才会被记录到文件中。 文件配置完成后,单击确定关闭对话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9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2)通用报警和事件记录格式配置
在规定报警和事件信息输出时,同时可以规定输入的内容和每项内容的长度。这就是格式配置,格式配置在文件输出、数据库输入和打印输出中都相同。 报警格式:如图8−20 所示。每个选项都有格式或字符长度设置,当选中某一项时,在对话框右侧的列表框中会显示该项的名称,在进行文件记录和实时打印时,将按照列表框中的顺序和列表项; 操作格式:如图8−21 所示。每个选项都有格式或字符长度设置,当选中某一项时,在对话框右侧的列表框中会显示该项的名称,在进行文件记录和实时打印时,将按照列表框中的顺序和列表项;在数据库记录时,只记录列表框中有的项,没有的项将不被记录。选中列表框中的某一项,单击对话框右侧的“上移”或“下移”按钮,可以移动列表项的位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0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3. 报警记录输出二:数据库
登录格式:如图8−22 所示。每个选项都有格式或字符长度设置,当选中某一项时,在对话框右侧的列表框中显示该项的名称,在进行文件记录和实时打印时,将按照列表框中的顺序和列表项。 工作站格式:如图8−23 所示。每个选项都有格式或字符长度设置,当选中某一项时,在对话框右侧的列表框中显示该项的名称,在进行文件记录和实时打印时,将按照列表框中的顺序和列表项。 3. 报警记录输出二:数据库 组态王产生的报警和事件信息可以通过ODBC 记录到开放式数据库中,如Access、SQLServer 等。在使用该功能之前,应该做些准备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首先在数据库中建立相关的数据表和数据字段,然后在系统控制面板的ODBC 数据源中配置一个数据源(用户DSN 或系统DSN),该数据源可以定义用户名和密码等权限。 1)定义报警记录数据库 报警输出数据库中的数据表与配置中选项相对应,有四种类型的数据表格,这四种表格的名称为:Alarm(报警事件)、Operate(操作事件)、Enter(登录事件)、Station(工作站事件)。可以按照需要建立相关的表格。 2)报警输出数据库配置 定义好报警记录数据库和定义完ODBC 数据源后,就可以在组态王中定义数据库输出配置了,如图8−24 所示。报警配置——数据库配置对话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 8.5 如何记录、显示报警 4. 报警记录输出三:实时打印输出
组态王产生的报警和事件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并口实时打印出来。首先应该对实时打印进行配置,如图8−25所示。为报警打印配置对话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打印的内容与风格。 上一页 返回

33 8.6 实例——报警系统 1. 定义报警组 (1)在工程浏览器窗口左侧“工程目录显示区”中选择“数据库”中的“报警组”选项,在右侧“目录内容显示区”中双击“进入报警组”图标弹出“报警组定义”对话框,如图8−26所示。 (2)单击“修改”按钮,将名称为“RootNode”报警组改名为“化工厂”。 (3)选中“化工厂”报警组,单击“增加”按钮增加此报警组的子报警组,名称为:反应车间。 (4)选中“确认”按钮关闭对话框,结束对报警组的设置,如图8−27 所示。 下一页 返回

34 8.6 实例——报警系统 2. 设置变量的报警属性 3. 建立报警窗口
(1)在数据词典中选择“原料油液位”变量,双击此变量,在弹出的“定义变量”对话框中单击“报警定义”选项卡,如图8−28 所示。 (2)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进入运行状态时,当“原料油液位”的高度低于10 或高于90 时系统将产生报警,报警信息将显示在“反应车间”报警组中。 3. 建立报警窗口 (1)新建一画面,名称为:报警和事件画面,类型为:覆盖式。 (2)选择工具箱中的T 工具,在画面上输入文字:报警和事件画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5 8.6 实例——报警系统 (3)选择工具箱中的“报警窗口”工具,在画面中绘制一报警窗口,如图8−29所示。
(4)双击“报警窗口”对象,弹出报警窗口配置对话框,如图8−30 所示。 报警窗口分为五个属性页:通用属性页、列属性页、操作属性页、条件属性页、颜色和字体属性页。 通用属性页:在此属性页中你可以设置窗口的名称、窗口的类型(实时报警窗口或历史报警窗口)、窗口显示属性以及日期和时间显示格式等。需要注意的是报警窗口的名称必须填写,否则运行时将无法显示报警窗口。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6 8.6 实例——报警系统 列属性页:报警窗口中的“列属性页”对话框,如图8−31 所示。
在此属性页中你可以设置报警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包括:报警日期时间显示与否、报警变量名称显示与否、报警类型显示与否等等。 操作属性页:报警窗口中的“操作属性页”对话框,如图8−32 所示。 在此属性页中你可以对操作者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单击“安全区”按钮,在弹出的“选择安全区”对话框中选择报警窗口所在的安全区,只登录用户安全区包含报警窗口的操作安全区时,才可执行如下设置的操作,如:双击左键操作、工具条的操作和报警确认的操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7 8.6 实例——报警系统 条件属性页:报警窗口中的“条件属性页”对话框,如图8−33 所示。
在此属性页中你可以设置哪些类型的报警或事件发生时才在此报警窗口中显示,并设置其优先级和报警组。 颜色和字体属性页:报警窗口中的“颜色和字体属性页”对话框,如图8−34 所示。 在此属性页中你可以设置报警窗口的各种颜色以及信息的显示颜色。 (5)用同样的方法再建立一历史报警窗口,其历史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的通用属性设置,如图8−35 所示,其余均相同。 (6)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全部存”命令,保存你所作的设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8 8.6 实例——报警系统 (7)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切换到VIEW”命令,进入运行系统。系统默认运行的画面可能不是你刚刚编辑完成的“报警和事件画面”,你可以通过运行界面中的“画面”菜单中的“打开”命令将其打开后方可运行,如图8−36 所示。 上一页 返回

39 图8−1 报警组结构 返回

40 图8−2 进入报警组 返回

41 图8−3 报警组定义对话框 返回

42 图8−4 修改和增加后的报警组 返回

43 图8−5 “报警定义”属性 返回

44 图8−6 越限报警原理图 返回

45 图8−7 偏差报警原理图 返回

46 图8−8 报警死区原理图 返回

47 图8−9 “液位测量”变量的“报警定义”属性 返回

48 图8−10 离散型变量的报警属性定义 返回

49 图8−11 变量定义“生成事件” 返回

50 图8−12 报警缓冲区大小设置 返回

51 图8−13 报警窗口 返回

52 图8−14 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通用属性 返回

53 图8−15 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列属性 返回

54 图8−16 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操作属性 返回

55 图8−17 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条件属性 返回

56 图8−18 运行系统标准报警窗 返回

57 图8−19 报警配置属性——文件配置 返回

58 图8−20 报警格式配置对话框 返回

59 图8−21 操作格式配置对话框 返回

60 图8−22 登录格式配置对话框 返回

61 图8−23 工作站格式配置对话框 返回

62 图8−24 数据库配置 返回

63 图8−25 报警打印配置对话框 返回

64 图8−26 “报警组定义”对话框 返回

65 图8−27 设置完毕的报警组窗口 返回

66 图8−28 报警属性定义窗口 返回

67 图8−29 报警窗口 返回

68 图8−30 实时报警窗口配置对话框 返回

69 图8−31 列属性页窗口 返回

70 图8−32 操作属性页窗口 返回

71 图8−33 条件属性页窗口 返回

72 图8−34 颜色和字体属性页窗口 返回

73 图8−35 历史报警窗口配置对话框 返回

74 图8−36 运行中的报警窗口 返回


Download ppt "第8章 报警和事件 8.1 关于报警和事件 8.2 报警组的定义 8.3 定义变量的报警属性 8.4 事件类型及使用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