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推動「教學精進、專業昇華」方案(Empowerment Projection Of Teaching)- 「形成性導向」之教學專業 評鑑工作芻議與剖析 報告人:陳玄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推動「教學精進、專業昇華」方案(Empowerment Projection Of Teaching)- 「形成性導向」之教學專業 評鑑工作芻議與剖析 報告人:陳玄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推動「教學精進、專業昇華」方案(Empowerment Projection Of Teaching)- 「形成性導向」之教學專業 評鑑工作芻議與剖析
報告人:陳玄謀

2 壹、規劃背景 一、 九年一貫課程全面實施 (讓孩子學的更好-減少知識轉化過程之誤失) 二、 全面品質管理觀念抬頭
一、  九年一貫課程全面實施 (讓孩子學的更好-減少知識轉化過程之誤失) 二、  全面品質管理觀念抬頭 (為孩子的教育,共同負起我們應負的責任) 三、  教師專業表現面臨挑戰 (重塑教育風骨,激勵教師士氣,提升教師地位) 四、  教師專業輪廓渾沌未明 (提供教育人員服務引導與定向之學習典範)

3 貳、規劃依據 一、 教育基本法第十、十三條 第十條: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員 會,定期召開會議,負責主管教育事務
一、  教育基本法第十、十三條 第十條: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員 會,定期召開會議,負責主管教育事務 之審議、諮詢、協調及評鑑事宜。 第十三條:政府及民間得視需要進行教育實驗, 並應加強教育研究及評鑑工作,以提昇 教育品質,促進教育發展。

4 貳、規劃依據 二、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九年一貫課程程綱要第六條「實施要點」之第五項「課程評鑑」:
二、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九年一貫課程程綱要第六條「實施要點」之第五項「課程評鑑」: 2.地方政府: (1) 定期了解學校推動與實施課程之問題, 並提出改進對策。 (2) 規劃及進行教學評鑑,以改進並確保 教學成效與品質。 (3) 輔導學校舉辦學生各學習領域學習成 效評量。 3.學校: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進行學習 評鑑。

5 參、實施目的 一、引導教師熟悉專業知能, 逐步型塑專業之形象 二、促進教師反省與改進, 提昇教學評鑑之素養 三、培養教師接受同儕學習,
建構學習型組織文化

6 肆、實施原則 一、 漸進性:志願參與、漸進累增至輔 導各校進行試辦 二、 自勵性:鼓勵教師自我提昇與嘗試
一、  漸進性:志願參與、漸進累增至輔 導各校進行試辦 二、  自勵性:鼓勵教師自我提昇與嘗試 三、  專業性:重視評鑑模式對教師專業 成長之發展 四、  無償性:重視形成性導向之結果運

7 伍、推動組織與人力 台北縣教育審議委員會 教育局學管課 學者專家、社會人士 課程督學 家長團體、教師團體 試辦工作推動小組 各試辦學校
回饋 回饋 回饋 執行 執行 執行 各試辦學校 國小九大區召集學校 國中九大區召集學校 國小各領域輔導團召集學校 國中各領域輔導團召集學校 秀朗國小、三和國中 各駐區督學 回饋 回饋 執行 執行 本縣各級學校

8 陸、實施理念與架構 知 行 覺知 覺察 覺行 了解教師教學專業展現之基本水準 覺察個人教學專業之優勢與弱勢點 透過自省與同儕輔導逐步專業成長
參照教學評鑑基礎性指標了解專業水平 運用教師同儕評鑑與教學檔案實作 展現優質教學知能與專業素養 引導與自評 輔導與互評 發表與分享

9 柒、試辦工作現況分析 (swot分析)

10 優勢條件 劣勢現況 威脅問題 成功機會 規劃策略 ◎九年一貫課程至本學年度已全面實施。
◎相關重要評鑑已實施多年,(如:校務評鑑、課程評鑑、學生基本能力測驗)等。 ◎目前本縣中小 學校長、主任、教師對於課程發展之素養已較過去提高。 ◎各領域教學輔導團及九大區課程中心學校之運作正常,扮演未來推動之重要管道。 ◎長久以來未有落實之效能檢核方式。 ◎本縣發展之評鑑指標理想性與引導性較強。 ◎本縣目前尚無專業評鑑人員之建置,初期只能仰仗試辦學校校內評鑑之機制。 ◎本案目前之試辦學校數過少(國中小合計十四所), ◎校內教師將面臨較大之衝擊與適應。 ◎由於尚無種子輔導人員,初期較難提供必要之諮詢與輔導 ◎家長或許期待本案之評鑑結果能一舉「證明」學校哪些教師是不適任教師,與本案之現階段精神脫節且易引起教師之反彈。 ◎.學校若無掌握正確之評鑑意涵,評鑑結果恐徒具形式,是本案最大之危機。 ◎加強與各團體之溝通協調,針對本案之主要精神「提升專業,重視形成性評鑑之結果」進行遊說。 ◎利用輔導團員到校輔導或九大區教師研習加強宣導教學評鑑之正確觀念。 ◎由於教學專業之展現,其重要教學歷程均可藉由教師教學檔案之審閱來完成,應加強各區教師教學檔案製作之研習,並研議本縣教師製作教學檔案之必要規範。 ◎邀集各團體代表進行試辦工作之研議。 ◎委由課程督學結合輔導團資源,協助規劃教師專業發展事宜。 ◎先行公佈評鑑指標草案,藉以廣納教師建設性之意見,提供各校先行準備。 ◎著重教師同儕之相互檢核,彼此增障教學評鑑之知能與素養。 ◎整合教師進修資源,強化教師對與評鑑之認識與了解。

11 捌、常見質疑與因應

12 常見質疑 因應策略 1.肯定教師教學專業評鑑之價值,惟需審慎實施 2.評鑑之推動應由下而上,而非由上而下 3.評鑑人員之專業性相當重要
4.評鑑指標是否能貼近專業教師之形象 5.教學評鑑應回歸各校 6.試辦學校初期推動壓力相當大 7.教師評鑑尚無法源 1.規劃試辦、修正、擴大試辦、回饋、全縣實施之階段方式實施。 2.積極規劃利用各種會議進行方案之解說。配合九大區辦理校長、主任及教師之專業評鑑素養研習。 3.專業化之評鑑人員是未來努力之方向,但初期為避免造成教師間之對立,除教師自評之外,校內評鑑部分可採教師相互檢核(同儕評鑑)之方式,並強調教師應同時具備受評者與評鑑者之知能。 4.授權各校依縣府版本之指標供各校自行參考研訂,符合各校教師之需求。 5.要求各校應訂定校師教學專業評鑑實施計畫,並經「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實施。 6.可籌組試辦學校聯盟,在試辦期間加強分享交流,創造共同成功經驗。 7.實施依據已相當明確,可加強宣導與說明

13 玖、國內辦理之趨勢與分析

14 臺北市(2002) 高雄市(2002) 臺北縣(2004) 方案 主軸 教學輔導教師設置方案 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 教學專業實施計畫 評鑑
類別 著重「教學輔導制度」 以形成性、總結性結合之全面性評鑑 以形成性評鑑為功能之全面性評鑑 實施 時間 88年規劃 90年試辦 93年正式實施 89年正式實施 92年規劃 93年試辦 95年正式實施﹝待規劃﹞ 對象 初任教師、新進教師、教學不力教師 全體教師 人員 教學輔導教師 校內評鑑小組 教師同儕評鑑 評鑑人 員培訓 經甄選、儲訓(任期六年),每輔導一位教師,減授二節課,至多減四節。(由市府支出) 逐步規劃與人員培訓

15 臺北市(2002) 高雄市(2002) 臺北縣(2004) 方案 優點 ◎能增強初任教師之教學能力與解決問題之能力。
◎能協助解決新進教師之生活適應問題。 ◎教學輔導老師能感覺到專業成長。 ◎教學輔導老師與新進教師對彼此互動感到滿意。 ◎雙方願意繼續擔任輔導與被輔導之角色。 ◎教師能體認專業評鑑素養,勇於接受自我評鑑與他人評鑑。 ◎教師能養成建立個人學檔案習慣並反省教學。 ◎教師專業評鑑獲得家長認同與讚許 ◎教師能體認專業評鑑素養,接受自我評鑑與他人(同儕)評鑑。 ◎教師專業評鑑獲得家長認同與讚許。 ◎減低評鑑者與被評鑑者之緊張關係 缺點 ◎同儕平庸文化,優秀教師不願受舉薦。 ◎部分人員未了解評鑑之用意與目的,參與意願不足。 ◎教學輔導教師輔導對象過於複雜,產生負面之功能。 ◎教學輔導及夥伴教師互動時間不易安排,空間亦受到限制 ◎評鑑人員專業不足。 ◎全面評鑑花費大量人力與時間。 ◎家長代表掛名、參與率低。 ◎總結性評鑑與形成性評鑑相互結合,引起教師疑慮。 ◎.同儕平庸文化,專業評鑑之實質意涵較弱。 結果 運用  ◎與績效脫鉤。 ◎改進新進教師教學。 ◎優良者予以獎勵。 ◎不良者得送教評會。   ◎與績效脫鉤。

16 拾、實施對象 本縣高級中等以下公立學校教師、代理教師(完全中學、國中小學)

17 拾壹、實施期間 試辦時間:九十四年二月至九十五年七月 正式實施:九十五年八月份起 ﹝計劃是﹞﹝希望是﹞﹝可能是﹞

18 拾貳、實施工具 一、 評鑑模式定位(教學專業評鑑)- 教學專業之基本表現 二、 評鑑工具:評鑑之表現規準(規範與標 準)
一、  評鑑模式定位(教學專業評鑑)- 教學專業之基本表現 二、  評鑑工具:評鑑之表現規準(規範與標 準) (一)成立研究小組發展教師教學專業 評鑑基礎性指標(已初步完成) (二)發展指標之檢核依據 1.釋明性2.合理性3.主體性4.引導性5.適切性

19 拾參、指標內涵: 以教學專業評鑑為主體, 界定專業教師服務之基本面向為以下三大面向, 共有二十五條評鑑指標,六十五條檢核重點與相關檢核示例。
未來其評鑑方式可運用訪談、觀察、資料審閱等方式進行, 對評鑑結果之描述方式,除保留等分量表如「符合」、「大部分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外,亦留有「優點與待改進事項」之欄位,提供未來使用之方便性。

20 臺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基礎性指標草案
向度 指標 檢核重點 檢核示例 檢核結果 一、 1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內涵 1-1.能具體說明學校課程發展背景 1-2.能說明學校教育願景 1-3.能說明自己擔任學習領域課程的課程目標與實施要點 l          能說出學校課程發展的背景。如:在歷史、文化、環境、資源等背景……的優勢、劣勢、機會點與威脅點。 l          能明確說明學校的教育願景。如:願景如何形成?內容是什麼?代表什麼意義?如何在自己的課程中實踐? l          能清楚表達授課領域的課程目標與實施要點。如: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目標為生活實踐、體驗意義、個別發展、學習統整。 完全 符合 大部份符合 部份 不符合 優異或改進事項 2瞭解學校課程的架構 2-1.能簡要敘述所要進行的教學領域能力指標與學科知識架構的脈絡發展 2-2.能清楚說明學生在學習領域所要達到的能力指標,進行課程縱向之銜接 2-3.能掌握學習領域課程的能力指標,進行課程橫向之連結 l          能閱讀課程綱要並積極與同儕教師進行討論。如:分段能力指標的內涵為何?各學習領域的主要內涵為何? l          能依課程綱要說明不同階段別學生所要達成的能力指標與意涵。如:本國語文指標A-1-1至A-1-7為第一階段,A-2-1至A-2-3為第二階段等,各代碼所代表之意義,以及例如數學2-1-3能了解加減法的意義,解決三位數以內的加減法問題,一學生能力將較平均分布於一、二、三年級。 l          能依學校課程架構與學生學習需求,適度調整不同領域之授課進度,掌握學生統整學習之原則,如配合環境教育,融入各領域(語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等)之統整學習等。

21 規劃能力: 規劃能力涵蓋「課程規劃」、「教學規劃」、「評量規劃」三個層面,內含「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內涵」、「瞭解學校課程的架構」、「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分析可運用的教學資源」、「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編選適切的教學材料」、「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編選適當的評量工具」等八項指標。

22 指標內涵 向度一 指標 規劃能力 1.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內涵 2.瞭解學校課程的架構 3.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 4.分析可運用的教學資源
5.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6.編選適切的教學材料 7.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 8.編選適當的評量工具

23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一 檢核重點 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內涵 ◎能具體說明學校課程發展 背景 ◎能說明學校教育願景 ◎能說明自己擔任學習領域課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一 檢核重點 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內涵 ◎能具體說明學校課程發展 背景 ◎能說明學校教育願景 ◎能說明自己擔任學習領域課 程的課程目標與實施要點

24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二 檢核重點 瞭解學校課程的架構 ◎能簡要敘述所要進行的教學領域能力指標與學科知識架構的脈絡發展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二 檢核重點 瞭解學校課程的架構 ◎能簡要敘述所要進行的教學領域能力指標與學科知識架構的脈絡發展 ◎能清楚說明學生在學習領域所要達到的能力指標,進行課程縱向之銜接 ◎能掌握學習領域課程的能力指標,進行課程橫向之連結

25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三 檢核重點 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 ◎清楚瞭解學校課發會的組織成員及其角色扮演的意義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三 檢核重點 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 ◎清楚瞭解學校課發會的組織成員及其角色扮演的意義 ◎清楚掌握學校課發會的運作時程及內涵 ◎主動參與學習領域小組課程發展

26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四 檢核重點 分析可運用的教學資源 ◎ 能整理出學校社區可 供教學的資源並加以 分類 ◎能將社區資源,融入 教學計畫中

27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五 檢核重點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能於學期開始前, 完成教學計畫的編 寫 ◎教學計畫編寫完整, 符合學生個別需求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五 檢核重點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能於學期開始前, 完成教學計畫的編 ◎教學計畫編寫完整, 符合學生個別需求 與發展

28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六 檢核重點 編選適切的教學材料 ◎能按學校所訂流程來 選擇適切的教科書 ◎能研發適合自己學校 學生的教學材料

29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七 檢核重點 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 ◎能分析學生學習起點 及先備知識 ◎能依學習內容設計多 元的評量方式

30 向度一 規劃能力 指標八 檢核重點 編選適當的評量工具 ◎能依評量方式的不 同,選擇適當的評 量工具 ◎能依評量工具訂定 適切的評量標準

31 教學與管理能力: 教學與管理能力涵蓋「班級經營」、「資源管理」、「教學策略」、「實施評量」四個層面,內含「營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積極落實班級學生輔導」、「建立人力資源網絡與管理」、「善用教學媒體進行教學」、「靈活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系統呈現學習單元的教材內容」、「熟練有效的教學技巧」、「實施多元化的學習評量」、「善用評量結果」等十項指標。

32 指標內涵 向度二 指標 教學與管理能力 9.營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 10.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11.積極落實班級學生輔導
12.建立人力資源網絡與管理 13.善用教學媒體進行教學

33 指標內涵 向度二 指標 教學與管理能力 14.靈活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 15.系統呈現學習單元的教材內容 16.熟練有效的教學技巧
17.實施多元化的學習評量 18.善用評量結果

34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九 檢核重點 營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 ◎建立任教班級的教學 理念與教學目標 ◎訂定有效的級務處理 策略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九 檢核重點 營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 ◎建立任教班級的教學 理念與教學目標 ◎訂定有效的級務處理 策略 ◎佈置適宜的教學情境

35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 檢核重點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訂定及執行有效的班級 管理規則 ◎激勵班級士氣與凝聚力,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 檢核重點 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訂定及執行有效的班級 管理規則 ◎激勵班級士氣與凝聚力, 營造溫馨的班級氣氛 ◎指導學生自我保護與注 意校園安全 ◎掌握偶發事件處理流程, 及進行有效處理

36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一 檢核重點 積極落實班級學生輔導 ◎能善用溝通方法,進行生活 輔導、學習輔導、生涯輔導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一 檢核重點 積極落實班級學生輔導 ◎能善用溝通方法,進行生活 輔導、學習輔導、生涯輔導 ◎透過團體互動與個別指導, 進行輔導與追蹤 ◎落實班親會運作與促進親 師互動 ◎善用輔導資源網絡,進行 輔導

37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二 檢核重點 建立人力資源網絡 與管理 ◎建置人才庫,有效掌 握資源 ◎善用各類資源,融入 教學

38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三 檢核重點 善用教學媒體進行教學 ◎有效利用校內教學設 施及社區資源 ◎運用資訊網絡,融入 各學習領域教學

39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四 檢核重點 靈活運用多元的 教學方法 ◎依教學目標進行多元 教學活動 ◎實施精熟或補救教學

40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五 檢核重點 系統呈現學習單元的教材內容 ◎提供完整的知識架構,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五 檢核重點 系統呈現學習單元的教材內容 ◎提供完整的知識架構,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 適時調整教材內容

41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六 檢核重點 熟練有效的教學技巧 ◎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 動機 ◎運用良好的語文技巧, 肢體語言進行教學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六 檢核重點 熟練有效的教學技巧 ◎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 動機 ◎運用良好的語文技巧, 肢體語言進行教學 ◎善用發問技巧,鼓勵 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42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七 檢核重點 實施多元化的學習 評量 ◎向學生及家長說明評 量的理念與實施方式 ◎運用形成性評量,檢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七 檢核重點 實施多元化的學習 評量 ◎向學生及家長說明評 量的理念與實施方式 ◎運用形成性評量,檢 視學生學習歷程 ◎善用總結性評量,促 進教學成效

43 向度二 教學與管理能力 指標十八 檢核重點 善用評量結果 ◎根據評量結果進行補 救教學或個別輔導 ◎根據評量結果改進教

44 專業發展能力: 專業發展能力涵蓋「專業態度」、「專業成長」、「專業評鑑」三個層面,內含「遵守教師專業倫理規範」、「團隊合作與學習」、「具有自省能力」、「適度因應教育之變革」、「參與教學研究改進教學」、「具有課程與教學評鑑的能力」、「有同儕視導的能力」等七項指標。

45 指標內涵 向度三 指標 專業發展能力 19.發揮教師專業倫理規範 20.參與團隊合作與學習 21.具有自省能力 22.適時因應教育變革
23.參與教學研究改進教學 24.具有課程與教學評鑑的能力 25.有同儕視導的能力

46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十九 檢核重點 發揮教師專業倫理規範 ◎遵守教育人員專業倫理規範,發揚專業精 神 ◎確保學生及家長資料 的隱密性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十九 檢核重點 發揮教師專業倫理規範 ◎遵守教育人員專業倫理規範,發揚專業精 神 ◎確保學生及家長資料 的隱密性 ◎確保學生的受教權

47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二十 檢核重點 參與團隊合作與學習 ◎參與專業知能進修活 動 ◎參與研討活動,培養 專業對話的習慣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二十 檢核重點 參與團隊合作與學習 ◎參與專業知能進修活 ◎參與研討活動,培養 專業對話的習慣 ◎融入團體,進行課程 協同與教學研究

48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二十一 檢核重點 具有自省能力 ◎做好自我情緒管理 ◎瞭解自我的優勢與限 制,追求精進 ◎進行教學活動省思和 回饋

49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二十二 檢核重點 適時因應教育變革 ◎瞭解教育變革脈絡, 並調整因應之 ◎進行新興課題研究

50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二十三 檢核重點 參與教學研究改進教學 ◎按照教學計畫、教學 歷程及教學研究和 省思進修等訂定生 涯規 畫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二十三 檢核重點 參與教學研究改進教學 ◎按照教學計畫、教學 歷程及教學研究和 省思進修等訂定生 涯規 畫 ◎依照教師生涯規畫建 立個人教學檔案並完 整建置檔案內容

51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二十四 檢核重點 具有課程與教學評鑑的能力 ◎熟悉課程評鑑和教 學 評鑑的概念 ◎進行課程和教學的自 我評鑑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二十四 檢核重點 具有課程與教學評鑑的能力 ◎熟悉課程評鑑和教 學 評鑑的概念 ◎進行課程和教學的自 我評鑑 ◎運用評鑑結果改善教

52 向度三 專業發展能力 指標二十五 檢核重點 有同儕視導的能力 ◎瞭解教學視導機制 ◎協同進行教室觀察 ◎運用觀察結果改善教

53 拾肆、實施方式 形成性導向之教學專業評鑑試行要點草案

54 一、實施依據 條文 意涵 本要點依據教育基本法第十、十三條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綱要相關規定辦理。
依據教育基本法與課程綱要取得法源依據,其中在地方層級的課程評鑑中,規劃與實施教學評鑑當屬地方政府之權責。

55 二、工作組織 條文 意涵 本縣各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均應設立「教學專業評鑑工作小組」以下簡稱「工作小組」,負責學校教學專業評鑑工作之執行。其成員應包括校長、學校行政代表、教師會代表、教師代表及家長代表等,其中教師部分依領域專長分佈;由校長擔任召集人,教務主任為執行秘書兼成員。 回歸課程發展委員會權責,避免疊床架屋,對於工作小組之組成,保留給學校運作之彈性。

56 三、評鑑計畫 條文 意涵 為激勵教師專業發展,各校應訂定教學專業評鑑實施計畫,經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實施,所訂評鑑計畫應包括評鑑內容、評鑑方式、評鑑人員之產生方式、評鑑時程、評鑑結果的運用等,並應加強溝通宣導。 結合課程綱要之精神,如校內課程評鑑計劃與教學專業評鑑之工作,由課成發展委員會進行審議。

57 四、評鑑內容 條文 意涵 評鑑內容得包括教學規劃與準備、教學實施與策略、班級經營與學習氣氛、教師進修與專業發展、溝通與合作、教學評量與回饋等向度,其規準、項目由各校參照教育局所訂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學專業評鑑基礎性指標」後自訂之。 因應各校條件不同,提供指標版本請各校參照,給予實施之彈性,惟最後使用之指標內涵可研議納入課程計劃備查工作辦理。

58 五、評鑑方式 條文 意涵 實施評鑑時應兼重過程與結果,可採教學觀察、同儕評鑑、教師專業對話、檔案評量、訪談教師同儕等多樣途徑辦理。
評鑑之方式與途徑,尊重各校學校本位自主之精神實施。

59 六、評鑑類別 : 自我評鑑、校內評鑑 條文 意涵 (一)自我評鑑
六、評鑑類別 : 自我評鑑、校內評鑑 條文 意涵 (一)自我評鑑 自我評鑑係由教師根據自我評鑑檢核表,填寫相關資料,逐項檢核,以了解自我教學工作表現。自我評鑑後,檢核表除一份留存個人教學檔案外,另一份送學校教務處備存。 主要在策進個人能定期進行教學反思,重點在於評鑑結果對其個人之意義。

60 六、評鑑類別 : 自我評鑑、校內評鑑 條文 意涵 (二)校內評鑑
六、評鑑類別 : 自我評鑑、校內評鑑 條文 意涵 (二)校內評鑑 校內評鑑係由受評者委由工作小組安排評鑑人員或受評者自行邀請校內教學年資三年以上之教師依本要點之評鑑方式實施評鑑,評鑑人員之選聘由各校自訂之;受評者應根據評鑑結果提出自我成長需求暨專業成長計畫,除一份留存個人教學檔案外,另一份送學校教務處備存。 尊重受評者之選擇,惟個人應針對評鑑結果展現調整與改進之具體方案,據以提供學校或行政單位規劃 教師進修策

61 六、評鑑類別 : 自我評鑑、校內評鑑 條文 意涵 (二)校內評鑑
六、評鑑類別 : 自我評鑑、校內評鑑 條文 意涵 (二)校內評鑑 校內評鑑係由受評者委由工作小組安排評鑑人員或受評者自行邀請校內教學年資三年以上之教師依本要點之評鑑方式實施評鑑,評鑑人員之選聘由各校自訂之;受評者應根據評鑑結果提出自我成長需求暨專業成長計畫,除一份留存個人教學檔案外,另一份送學校教務處備存。 略依據與參考。

62 七、受評人員與時程 條文 意涵 本要點所指之教師係指各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正式教師暨代理三個月以上之代理 教師。每位教師每半年至一年自我評鑑一次,每二至三年至少接受一次校內評鑑。有關自我評鑑與校內評鑑之時程應納入學校學期行事曆公告並依規定辦理。 為全面觀照教學專業之品質,實施對象應以整體考量,共同與時俱進,評鑑之週期則保留各校運作之彈性。

63 八、校內評鑑受評人員 條文 意涵 該校新聘任三年內之教師與代理三個月以上之代理教師,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校內評 鑑,有意願之其他教師亦可主動申請每年接受校內評鑑。 考量未來學校本位之師資管理,應對於新進之同仁輔以較高之評鑑與輔導資源,同時議提供有志之同仁自我焠鍊之機會。

64 九、評鑑結果運用 條文 意涵 個人評鑑結果以文字評述為原則,提供教師自我了解與調整改進,並善用教師進修資源,與同儕共同學習與激勵。
以文字積極正向之回饋,比起量化之數據更令人易於接受與了解評鑑之結果。

65 十、增能訓練 條文 意涵 各校實施教學專業評鑑期間應做適當宣導,並辦理或鼓勵教師參加相關評鑑研習課程,提昇教師評鑑之知能與素養。
透過說明與溝通,逐漸調整傳統對於評鑑之意義與價值,以減除教師之疑慮。

66 十一、建構輔導諮詢資源 條文 意涵 教育局應成立教學專業評鑑諮詢輔導小組,提供各校有關評鑑規劃、實施之意見徵詢與輔導。各校辦理教學專業評鑑將納入教育局教學視導工作,由駐區督學輔導實施。 藉由試辦學校之實踐經驗,累積本現推動之經驗,發展教學專業評鑑工作之Q&A,提供學校必要之協助。

67 十二、實施期程 條文 意涵 本要點自九十五學年度起實施。 努力的目標

68 拾陸、實施期程 93.8~ 94.01 94.02~ 94.06 94.07~ 94.08 94.09~ 95.06 95.07~ 95.08 宣導期(指標建構期 準備期 初步試辦期 修正期 擴大試辦期 回饋期

69 拾柒、預期效益: 一、經過行動研究可建構出學校教師教 學專業評鑑之可行模式。 二、逐步辨證、討論、修正,以帶動教 師參與教學改進方案。
三、推動成果透過社會大眾期許,鼓勵 教師自我之專業認同。

70 拾捌、後記 有哪些是我們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呢? 例如:方案中要不要有吸引老師的誘因? 是敘獎? ﹝在實際與浮濫之間要再思考﹞ 還是獎金?
﹝如果沒錢怎麼辦?﹞ 或者是給予精神之鼓勵﹝認證制度﹞呢? 如能搭配適當之誘因,相信會更迷人

71 結語 教師專業成長與塑造專業形象是一段極為漫長的路,除了行政單位的引導、鼓勵與支持外,教師尋求成長的決心亦是主要之關鍵,期待未來試辦的過程中,教師提出自我成長之規劃與承諾,家長樂於讚許教師自我焠煉之挑戰,塑造教師教學專業形象才有可能實踐的一天。

72 簡報結束 若有需要相關資料或任何建議事項 歡迎利用服務信箱Shenmon@mail.tpc.edu.tw或服務電話
﹝02﹞ 轉2609 感謝大家


Download ppt "推動「教學精進、專業昇華」方案(Empowerment Projection Of Teaching)- 「形成性導向」之教學專業 評鑑工作芻議與剖析 報告人:陳玄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