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讲 网络层(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讲 网络层(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讲 网络层(一)

2 本讲主要内容 网络层概述 数据报与虚电路 网际协议IP IPv4与IPv6 IP数据报构成 IP地址 子网与子网掩码

3 7.1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的根本任务是将源主机发出的分组经各种途径送到目的主机。
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可能得经过许多中间节点。这一功能与数据链路层形成鲜明的对比,数据链路层仅将数据帧从导线的一端送到其另一端,而网络层是处理点到点数据传输的最低层。

4 7.1.1网络层的的设计问题 当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不处于同一网络中时,应由网络层来处理这些差异,并解决由此而带来的问题,这是网络层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异种网络互联。 网络层必须知道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即所有路由器的位置),并选择通过子网的合适路径,这是网络层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路由选择。 另外,选择路径时要注意到,不要使一些通信线路超负荷工作,而另一些通信线路却处于空闲状态,这是另一方面的问题:拥塞控制。

5 表7-1 不同网络的不同性质 不同的方面 可能的取值 提供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 网络层协议
表7-1 不同网络的不同性质 不同的方面 可能的取值 提供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 网络层协议 IP,IPX,CLNP,AppleTalk, DECnet等 服务质量 支持服务质量或不支持,许多不同的方法 多点广播 存在多点广播或不存在 分组大小 各个网络分组长度的最大值不一致 寻址方式 分层的(如IP),平面的(如IEEE 802) 流量控制 速率控制,滑动窗口,其它方法或不支持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漏桶、抑制分组等 差错控制 可靠的,有序的和无序的提交 安全性 使用规则、加密等 参数 不同的超时值、流说明等 计费方式 按连接时间计费,按分组数计费,按字节数计费或不计费

6 7.1.2 虚电路与数据报 在网络层主要提供两种数据传输服务: 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 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

7 1.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 主机 H1 先向主机 H5 发出一个特定格式的控制信息分组,
通信就发回响应,然后双方就建立了虚电路。 1.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 H2 H4 H1 向 H5 发送的 所有分组都沿此 虚电路传送。 D H1 要和 H5 通信 B 虚电路 H6 E H1 A H5 C H3 分组交换网

8 提供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同理,主机 H2 和主机 H6 通信之前,也要建立虚电路。 H4 H2 D B H6 E H1 A H5 C H3
分组交换网

9 提供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在虚电路建立后,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就好像在 两个主机之间建立了一对穿过网络的数字管道。
所有发送的分组都按顺序进入管道,然后按照 先进先出的原则沿着此管道传送到目的站主机。 提供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H2 H4 D B H6 E H1 A H5 C H3 分组交换网

10 提供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到达目的站的分组顺序就与发送时的顺序一致, 因此网络提供虚电路服务对通信的
服务质量 QoS (Quality of Service)有较好的保证。 提供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H2 H4 D B H6 E H1 A H5 C H3 分组交换网

11 2.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 网络随时接受主机发送的分组(即数据报) 网络为每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路由。 H2 向 H6 发送分组
D H1 向 H5 发送分组 B 路径可能变化 H6 E H1 A H5 C H3 分组交换网

12 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特点 网络尽最大努力地将分组交付给目的主机,但网络对源主机没有任何承诺。
网络不保证所传送的分组不丢失,也不保证按源主机发送分组的先后顺序,以及在时限内必须将分组交付给目的主机。 当网络发生拥塞时,网络中的结点可根据情况将一些分组丢弃 。 数据报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它不能保证服务质量。

13 在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的设计中,下面几个部分是非常关键的。
寻址 路由。 分组生命期。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分段和重组。

14 7.2 网际协议IP TCP/IP协议族是Internet所采用的协议族,是Internet的实现基础。
因特网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

15 7.2.1 IP协议提供的服务 IP协议是因特网中的基础协议,由IP协议控制传输的协议单元称为IP数据报。
IP将多个网络连成一个互联网,可以把高层的数据以多个数据报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分发出去,它的基本任务是屏蔽下层各种物理网络的差异,向上层(主要是TCP层或UDP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各个IP数据报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I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尽力的数据报投递服务。

16 将IP数据报封装到以太网的MAC数据帧中

17 7.2.2 IPv4与 IPv6 目前因特网上广泛使用的IP协议为IPv4,IPv4的IP地址是由32位的二进制数值组成的。

18 IPv4的数据报结构 比特 1 2 3 4 5 6 7 优 先 级 D T R C 未用 比特 4 8 16 19 24 31 首 部
1 2 3 4 5 6 7 优 先 级 D T R C 未用 比特 4 8 16 19 24 31 版 本 首部长度 服 务 类 型 总 长 度 标 识 标志 片 偏 移 生 存 时 间 协 议 首 部 检 验 和 源 地 址 目 的 地 址 可变 部分 可 选 字 段 (长 度 可 变) 填 充 数 据 部 分 传送 首 部 数 据 部 分 IP 数据报 IPv4的数据报结构

19 IPv4的数据报结构 比特 1 2 3 4 5 6 7 优 先 级 D T R C 未用 比特 4 8 16 19 24 31 固 定 部
1 2 3 4 5 6 7 优 先 级 D T R C 未用 比特 4 8 16 19 24 31 版 本 首部长度 服 务 类 型 总 长 度 标 识 标志 片 偏 移 生 存 时 间 协 议 首 部 检 验 和 源 地 址 目 的 地 址 可变 部分 可 选 字 段 (长 度 可 变) 填 充 数 据 部 分 传送 首 部 数 据 部 分 IP 数据报 IPv4的数据报结构

20 IPv4的数据报结构 比特 1 2 3 4 5 6 7 优 先 级 D T R C 未用 比特 4 8 16 19 24 31 版 本
1 2 3 4 5 6 7 优 先 级 D T R C 未用 比特 4 8 16 19 24 31 版 本 首部长度 服 务 类 型 总 长 度 标 识 标志 片 偏 移 生 存 时 间 协 议 首 部 检 验 和 源 地 址 目 的 地 址 可变 部分 可 选 字 段 (长 度 可 变) 填 充 数 据 部 分 传送 首 部 数 据 部 分 IP 数据报 IPv4的数据报结构

21 IPv4首部字段 版本号(Version):4位,说明对应IP协议的版本号
IP头长度(IP Header Length):4位,以32位为单位的IP数据报的报头长度。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8位,用于规定优先级、传送速率、吞吐量和可靠性等参数。 IP数据报总长度(Total Length):16位,以字节为单位的数据报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的总长度。 标识符(Identifier):16位,它是数据报的唯一标识,用于数据报的分段和重装。 标志(Flag):3位,数据报是否分段的标志。 段偏移(Fragment Offest):13位,以64位为单位表示的分段偏移

22 IPv4首部字段 生存期(Time of Live):8位,允许数据报在互联网中传输的存活期限。
协议(Protocol):8位,指出发送数据报的上层协议。 IP报头校验和(Header Checksum):16位,用于对报头的正确性检验。 源站IP地址:32位,指出发送数据报的源主机IP地址。 目的站IP地址:32位,指出接收数据报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 IP选项:可变长度,提供任选的服务,如错误报告和特殊路由等。 填充项:可变长度,保证IP报头以32位边界对齐。

23 IPv6被提出 32位的IP地址空间将无法满足因特网迅速增长的要求;不定长的数据报头域处理影响了路由器的性能提高;单调的服务类型处理;缺乏安全性要求的考虑;负载的分段/组装功能影响了路由器处理的效率。 9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讨论新的互联网络协议。IETF的IPng工作组在1994年9月提出了一个正式的草案"The Recommendation for the IP Next Generation Protocol",1995年底确定了IPng的协议规范,并称为"IP版本6"(IPv6)

24 IPv6的数据报头结构 比特 4 12 16 24 31 版 本 通 信 量 类 流 标 号 有 效 载 荷 长 度 下 一 个 首 部
4 12 16 24 31 版 本 通 信 量 类 流 标 号 有 效 载 荷 长 度 下 一 个 首 部 跳 数 限 制 源 地 址 IPv6 的 基本首部 (40 B) (128 bit) 目 的 地 址 (128 bit) 扩展首部 / 数据 IPv6 的 有效载荷 (至 64 KB)

25 IPv6主要特点有: (1)扩展地址和路由的能力。 (2)简化了IP报头的格式。 (3)支持扩展选项的能力。 (4)支持对数据的确认和加密。
(5)支持自动配置。 (6)支持源路由。 (7)定义服务质量的能力。 (8)IPv4的平滑过渡和升级。

26 IP地址 我们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bit 的标识符。 每个因特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都有一个IP地址,包括类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为了避免冲突,因特网中所有的IP地址都是由一个中央权威机构SRI的网络信息中心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分配。

27 IP地址的一般格式为: 类别 + Netid + Hostid
通常将因特网IP地址分成5种类型:(A类、B类、C类、D类、E类) 网络标识(Netid):表示入网主机所在的网络; 主机标识(Hostid):表示入网主机在本网段中的标识。

28 表7-2 IP地址结构 地址 网络部分 主机部分 A类 0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B类
C类 110XXXXX XXXXXXXX D类 1110XXXX XXXXXXXX E类 1111XXXX XXXXXXXX

29 点分十进制记法 10000000000010110000001100011111 机器中存放的 IP 地址 是 32 bit 二进制代码
每隔 8 bit 插入一个空格 能够提高可读性 将每 8 bit 的二进制数 转换为十进制数 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 则进一步提高可读性

30 值得注意的是因特网还规定了一些特殊地址:
Hostid为全'0'的IP地址,不分配给任何主机,仅用于表示某个网络的网络地址;例: 。 Hostid为全‘1’的IP地址,不分配给任何主机,用作广播地址,例: 。 32位为全'1'的IP地址( ),称为有限广播地址,通常由无盘工作站启动时使用,希望从网络IP地址服务器处获得一个IP地址; 32位为全'0'的IP地址( ),表示本身本机地址; 127.*.*.*:为环回测试地址,常用于本机上软件测试和本机上网络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地址。

31 7.2.4子网及子网掩码 1.子网 在 ARPANET 的早期,IP 地址的设计确实不够合理。
从 1985 年起在 IP 地址中又增加了一个“子网号字段”,使两级的 IP 地址变成为三级的 IP 地址。 这种做法叫作划分子网(subnetting) 。划分子网已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协议。

32 划分子网的基本思路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比特作为子网号 subnet-id, 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比特。 IP地址 ::=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33 一个未划分子网的 B 类网络145.13.0.0 网络 145.13.0.0 … … … 我的网络地址 是 145.13.0.0
R2 网络 R1 R3 所有到网络 的分组均到达此路由器

34 划分为三个子网后对外仍是一个网络 网络 145.13.0.0 所有到达网络 145.13.0.0 的分组均到达 此路由器
R2 子网 子网 R1 R3 子网 网络

35 使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可以找出 IP 地址中的子网部分

36 IP协议标准规定: 每一个使用子网的网点都选择一个32位的位模式,若位模式中的某位为1,则对应IP地址中的某位为网络地址(包括类别、网络地址和子网地址)中的一位;若位模式中某位置为0,则对应IP地址中的某位为主机地址中的一位。子网掩码与IP地址结合使用,可以区分出一个网络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37 IP 地址的各字段和子网掩码 因特网部分 本地部分 两级 IP 地址 网络号 net-id 主机号 host-id 因特网部分 本地部分
subnet-id 子网号 host-id 网络号 主机号 子网掩码 划分子网时 的网络地址 net-id subnet-id host-id 为全 0

38 (IP 地址) AND (子网掩码) = 网络地址
因特网部分 本地部分 两级 IP 地址 网络号 net-id 主机号 host-id 因特网部分 本地部分 三级 IP 地址 net-id host-id subnet-id AND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子网掩码 划分子网时 的网络地址 net-id subnet-id host-id 为全 0

39 A 类、B 类和 C 类 IP 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 A 类 地 址 网络地址 net-id host-id 为全 0 默认子网掩码
B 网络地址 net-id host-id 为全 0 默认子网掩码 C 网络地址 net-id host-id 为全 0 默认子网掩码

40 例1:利用子网掩码求网络号与主机号。 已知一个IP地址为202. 168. 73. 5,其缺省的子网掩码为255. 255. 255
其次,将子网掩码 转换为二进制 。 然后将两个二进制数进行逻辑与(AND)运算,得出的结果即为网络号。结果为, 。 最后,将子网掩码取反再与二进制的IP地址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出的结果即为主机号。结果为 ,即主机号为5。

41 例2:利用子网掩码划分子网 某单位需要构建5个分布于不同地点的局域网络,每个网络有10到25台不等的主机,而其仅向NIC申请了一个C类的网络ID号,其号码为192.65.126.0。
正常情况下,C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应该设为 。这种情况下,C类网络的254台主机必然属于同一个网络段内。 但现在网络构建需求却为分布于5个不同地点的不同网络段,此时,如果将子网掩码设为 ,与 不同的是该子网掩码的最后一个字节为224,而不是0。224所对应的二进制值为 ,它表示原主机地址的最高三位是现在所划分出的子网的个数。也就是可将主机ID中最高的三位用于子网分割。

42 例2:利用子网掩码划分子网 某单位需要构建5个分布于不同地点的局域网络,每个网络有10到25台不等的主机,而其仅向NIC申请了一个C类的网络ID号,其号码为192.65.126.0。

43 小结 网络层的作用 数据报与虚电路各自特点 IP数据报首部重要字段的构成与作用 IP地址:作用、长度、表示方法、分类
掌握划分子网、计算网络号与主机号的方法


Download ppt "第九讲 网络层(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