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2 基础 · 变通 · 创新 ——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思想

3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⒈ 明确目的和原理 ⒉ 选择仪器和药品

4 固 + 液→气 例⒈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用工业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请选择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 ) (a) (d) (c) (b)
例⒈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用工业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请选择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 ) (a) (d) (c) (b) 目的: 制取乙炔气体; 原理: CaC2+2H2O→Ca(OH)2+CH≡CH↑ 装置: 固 + 液→气

5 思考 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什么? 不能。 ①CaC2固体的吸水性强,矿石易粉化,不易控制反应速度。

6 例⒈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用工业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请选择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 )
C (a) (d) (c) (b)

7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⒈ 明确目的和原理 ⒉ 选择仪器和药品 ⒊ 设计实验装置和步骤

8 药品:NaCl固体、MnO2固体、浓H2SO4、
例⒉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用来制取 纯净、无水的CuCl2 。 药品:NaCl固体、MnO2固体、浓H2SO4、 饱和食盐水、NaOH溶液、Cu粉。 仪器: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洗气瓶、烧杯、 酒精灯、铁架台、双通管、导管等。 ⑴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注明药品所在的位置

9 【思路分析】 目的:制备纯净、无水的CuCl2; 原理: Cl2+ Cu CuCl2 ①制取Cl2:
①制取Cl2: NaCl+H2SO NaHSO4+HCl↑ 微热 MnO2+4HCl MnCl2+Cl2↑+2H2O ②仪器装置: 固+ 液 → 气 ③ Cl2的净化和干燥 : 顺序是先净化后干燥 ④净化干燥的 Cl2与Cu加热生成CuCl2 ; ⑤过量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 。

10 【答案】: ⑴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NaCl+H2SO4(浓) NaHSO4+HCl↑ MnO2+4HCl MnCl2+Cl2↑+2H2O
微热 MnO2+4HCl MnCl2+Cl2↑+2H2O Cl2+ Cu CuCl2 ⑵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注明药品所在的位置

11 【气体综合实验的知识框架】 气体的制备 净 化 干 燥 收集气体或化学反应等 尾气的吸收

12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⒈ 明确目的和原理 ⒉ 选择仪器和药品 ⒊ 设计实验装置和步骤 ⒋ 记录现象和数据 ⒌ 分析得出结论

13 例⒊为测定由CO、NH3、CO2、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装置不能重复使用,所用试剂均过量)。
浓硫酸 氧化铜 Ba(OH)2溶液 碱石灰 已知存在下列反应2NH3+3CuO=3Cu+N2+3H2O ⑴混合气体通过各装置的顺序依次是 : ( )→ ( ① ) → ( ) → ( ) ⑵写出装置③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⑶装置③和④的位置不可互换,其原因是

14 【思路分析】 目的:测定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原理: CO+CuO=Cu + CO2 H2 + CuO=Cu + H2O
H2 + CuO=Cu + H2O 2NH3 + H2SO4 = (NH4)2SO4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CO2 + Ba(OH)2 = BaCO3↓ + H2O

15 【知识框架】 碱性物质吸收原CO2 浓H2SO4吸收NH3 干燥的CO、H2与灼热的CuO反应 碱性物质吸收新CO2 碱石灰
Ba(OH)2溶液 碱石灰 碱性物质吸收原CO2 浓硫酸 浓H2SO4吸收NH3 氧化铜 干燥的CO、H2与灼热的CuO反应 Ba(OH)2溶液 碱石灰 碱性物质吸收新CO2

16 ? 思考 原因: ⑴从装置③带出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①,使NH3的体积分数测量不准,
原CO2用哪个装置吸收?用装置③可以吗? Ba(OH)2溶液 思考 答案:用装置③不可以。 原因: ⑴从装置③带出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①,使NH3的体积分数测量不准, ⑵CO、H2与CuO反应后生成的CO2、水蒸气全被装置④中碱石灰吸收,无法测量CO和H2的体积分数。

17 ⑴混合气体通过各装置的顺序依次是 : ( )→ ( ① ) → ( ) → ( ) ④ ② ③ ⑵写出装置③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浓硫酸 氧化铜 Ba(OH)2溶液 碱石灰 ⑴混合气体通过各装置的顺序依次是 : ( )→ ( ① ) → ( ) → ( ) ⑵写出装置③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a2+ + 2OH- + CO2 = BaCO3↓ + H2O ⑶装置③和④的位置不可互换,其原因是: 从装置③带出的水蒸气进入装置①, 使NH3的体积分数测量不准。

18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⒈ 科学性

19 例⒋实验室要用简易装置制取CO2气体,原料只有稀H2SO4,浓HNO3、水、块状纯碱,块状大理石,比较合理的方案,应选用的药品是 。

20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⒈ 科学性 ⒉ 可行性 ⒊ 简约性 ⒋ 安全性

21 例⒌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防止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是食盐加碘,其中碘以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据此,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证明食盐中含IO3-。可供选用的物质: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KI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盐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 ①③ B. 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④⑤⑦

22 【思路分析】 答案:KI淀粉试纸、食醋 目的: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利用I2遇淀粉 变蓝的特性 )。 原理:
IO3-+5I-+6H+=3I2+3H2O 药品: 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实验设计的可行性、简约性、安全性要求,选择药品。 答案:KI淀粉试纸、食醋

23 三.实验设计的误区 ⒈ 基础不牢,无法联想 ⒉ 思维定势,思维不严谨 “双基”是素质的核心; “双基”是应用的基础;
“双基”是能力的“源泉”; “双基”是创新的“脚踏板”。 ⒉ 思维定势,思维不严谨

24 ②从分液漏斗口的下口,慢慢放出少量下层液体;
例⒍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答案】: ①取一支预先盛有少量水的小试管; ②从分液漏斗口的下口,慢慢放出少量下层液体; ③静置后观察,若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上层是水层。

25 【小结】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实验设计的误区 狠抓基础 重视应用 注意开放 ! 实验复习必须:

26 练习⒈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甲同学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混浊,推测在制得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请你回答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CaC2+2H2O→Ca(OH)2+CH≡CH↑ CH≡CH+Br2→CHBr=CHBr…

27 不能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a c a. 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 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 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 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H2S H2S+Br2=2HBr+S↓

28 (4)请你选用上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放置的化学药品。
(a) (d) (c) (b) c b (电石、水) (溴水) ( ) ( ) b CuSO4溶液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检测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如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 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来验证。

29 试剂:①盐酸②溴水③亚硫酸钠④硫化亚铁⑤硫酸铜⑥品红溶液
练习⒉已知FeS是块状不溶于水的固体,实验室制取H2S的原理是FeS+H2SO4=FeSO4+H2S↑根据下列A—D的实验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 a A b B c d C e f NaOH溶液 D 试剂:①盐酸②溴水③亚硫酸钠④硫化亚铁⑤硫酸铜⑥品红溶液 ⑴装置A主要是由 仪器组装起来的,该装置作为反应器适用于制备气体 (填三种气体的化学式)。 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 H2 CO2、SO2、H2S

30 ⑵要制取SO2气体,并证明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请组装一套装置。 Ⅰ.按实验连接的顺序,请把a~f各导管口连接起来 。
Ⅱ.上述A—C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是A B C Ⅲ.表现SO2还原性的实验是 装置。 Ⅳ.表现SO2氧化性的实验是 装置。 Ⅴ.D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a接c、d接e、f接b 亚硫酸钠 盐酸 硫化亚铁、盐酸 溴水 c d C e f NaOH溶液 D C D 吸收多余的 H2S、SO2,防止污染大气 。

31 练习⒊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H2SO4、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氯化铁稀溶液以及PH试纸,而没有其他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H2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有碱性氧化物Cu2O。 【思路分析】 ①由试题所给的信息可知,Cu2O是碱性氧化物,可溶于酸性溶液Cu2O+2H+=2Cu++H2O,而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自身歧化成Cu2+和Cu, 2Cu+=Cu2++Cu,由学过的知识可知,Cu2+在水溶液中呈蓝色,Cu不与稀酸反应,即可检验。

32 ②题目所给的试剂中,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都显酸性,都使Cu2O歧化生成Cu2+而显蓝色,且它们又都能氧化Cu单质,有Cu2+生成;FeCl3也能与Cu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有Cu2+生成;如选用这些试剂,虽然溶液也会变蓝,但分不清是与Cu2O反应还是与Cu反应生成的Cu2+,不能确证是否有Cu2O。 综上所述:只能选用稀硫酸作检验试剂。 【答案】: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硫酸中,震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33 谢谢! 2003年6月


Download ppt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