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表现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星荣 2008-08-04 于山东济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表现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星荣 2008-08-04 于山东济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表现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星荣 于山东济南

2 肝硬化结节的命名和分类 1994年世界胃肠病变学术会议(World Congress of Gastrointesology)提出“结节性肝细胞病灶”命名法: RN;LGDN;HGDN ;HGDN含有小HCC灶;高分化HCC;中或低分化HCC

3 肝硬化结节的命名和分类 1, 再生病灶 1.1, 单腺泡再生结节 1.2, 多腺泡再生结节 1.3, 肝叶或肝段增生
1.4, 肝硬化结节(Cirrhotic Regenerative Nodular,简称RN):>5mm者为大RN 1.4.1, 单腺泡肝硬化结节 1.4.2, 多腺泡肝硬化结节 1.5, 局灶性结节增生 1, 再生病灶 1.1, 单腺泡再生结节 1.1.1, 无纤维间隔的弥漫性结节增生(结节性再生性增生) 1.1.2, 有纤维间隔的或肝硬化中的弥漫性结节性增生 1.2, 多腺泡再生结节 1.3, 肝叶或肝段增生 1.4, 肝硬化结节(Cirrhotic Regenerative Nodular,简称RN):>5mm者为大RN 1.4.1, 单腺泡肝硬化结节 1.4.2, 多腺泡肝硬化结节 1.5, 局灶性结节增生 1.5.1, 局灶性结节增生,实质型 1.5.2, 局灶性结节增生,微血管扩张型

4 肝硬化结节的命名和分类 2, 异形增生性或肿瘤性病灶 2.1, 肝细胞腺瘤 2.2, 异形增生灶
2.1, 肝细胞腺瘤 2.2, 异形增生灶 2.3, 异形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简称DN) 2.3.1, 异形增生结节,低级别(Dysplastic Nodule,low grade, 简称LGDN) 2.3.2, 异形增生结节,高级别 (Dysplastic Nodule,high grade, 简称HGDN) 2.4,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cinoma,简称HCC)

5 铁质沉着结节 在没有血色素沉着症(Hemochromatosis)和含铁血色素沉着症(Hemosiderosis)的肝硬化患者,RN和DN中可有铁质沉着,即铁质沉着RN和铁质沉着DN,总称之为铁质沉着结节(Siderotic nodule)。

6 肝细胞癌形成过程

7 新生性肝细胞癌较少见 Seki等38例肝硬化患者随访4-66月,21%(8/38)在肝内结节以外的肝组织内发生HCC,就是所谓新生性HCC。
Borzio等的90例肝硬化患者,随访6-97个月9%(8/90)发生新生性HCC。

8 再生结节和异形增生结节的转归 HGDN的累积癌变率在1年、2年、3年和5年分别为 %、 %、 %和 %。 大RN、LGDN和HGDN三种结节的总癌变率每年为11.3%,远高于一般肝硬化的每年HCC的发生率( %)。

9 再生结节和异形增生结节的转归 RN、LGDN和HGDN不发生癌变者,随访过程中可变小、以至消失,或维持不变。
RN和DN在随访中,以大RN消失率最高,LGDN次之,而HGDN最低。 Korayashi等的一组154个RN、DN,在平均随访为期2.8年中,大RN、LGDN和HGDN的消失率分别为37.4%、11.9%和7.7%。

10 肝硬化结节的血供 一般而论,RN主要为门静脉供血。
DN也大多主要为门静脉供血,但DN,特别是HGDN,可有较多的动脉(肝动脉和非配对动脉(Unpaired Arteries)供血。 非配对动脉为与见于正常门道区内的小动脉不同的、一种无纤维组织和胆管伴随的动脉,也即一种新生动脉或异常动脉。 小于3cm的HCC异常动脉供血增加更多 。

11 肝硬化结节逐步形成HCC结节内血供变化 源于门道区的肝动脉供血和门静脉供血,在RN是与邻近肝实质相仿的,在LGDN则比邻近肝实质减少,而HGDN则减少更多,与此同时新生异常血管供血逐渐增多,变为HCC之后基本上或完全为新生异常血管供血。然而,门静脉供血以及门道区肝动脉和异常动脉的供血对每个个别LGDN,HGDN和早期HCC(<2cm者)是颇多变异的,以致对个别结节,例如HGDN可以是动脉供血增多,也可以是静脉供血增多,还可以是二者供血均减少。

12 肝硬化结节逐步形成HCC结节内血供变化

13 CT检查和诊断肝内结节的方法 肝动脉造影 CT(CTHA)。 动脉注射造影剂门脉期 CT( CTAP)。
碘化油CT(Iodised oil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IOCT)。 CT平扫与多期的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单或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14 RN、DN的CT平扫 非铁质沉着RN、DN一般不能显示 。 少数DN含脂质较多,平扫时也可显示为低密度结节。
铁质沉着RN、DN中铁质含量达一定数量时,CT平扫呈现为略高密度的肝内结节。少数RN因失血等原因造成的血压下降可致RN缺血性梗死,也即所谓的缺氧性假小叶坏死(Anoxic pseudolobular necrosis),平扫时可显示为低密度结节。

15 DN的CT平扫 CT平扫,LGDN含脂质 显示为低密度

16 铁质沉着DN的CT平扫

17 大RN、D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大RN、DN的血供绝大多数与正常肝脏或其邻近肝实质相仿,故动态增强扫描的各期均为等密度,不能显示大RN、DN,少数于门脉期或/和平衡期可为低密度。 大RN、DN周围的纤维间隔足够厚,动脉期增强较明显时,能显示相对不增强或增强较少的大RN、DN。

18 RN、D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动态增强CT动脉期,肝脏表面呈结节状,大RN、DN在增强纤维间隔的对比下显示为相对较低密度的结节状影。较大者为DN(箭)。

19 DN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CT平扫,LGDN含脂质 显示为低密度 动脉晚期,LGDN 显示为等密度 门脉期,LGDN 显示为低密度

20 少数R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个别大RN于动态扫描的动脉期也可显示为高密度结节,而门脉期可为高、等或低密度。(注意:有的病理学家认为仅就非配对动脉增多一项,就可以诊断为DN)。

21 大RN的动态增强CT CT平扫,大RN为等密度 CT动态增强,动脉期为高密度,与小HCC不易区别(箭) CT动态增强,门脉期为等密度

22 少数D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少数DN可有轻度异常动脉(非配对动脉)供血增多,以补偿通过门道区而来的肝动脉和门脉供血减少,以至在动态增强CT的动脉期DN可呈现为部分或全部增强的结节。 动态增强CT的门脉期和延迟期,DN多数为等密度,少数为低或高密度(注:动脉期呈现为高密度、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为低密度者,一般认为属HCC的表现)。

23 HGD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CT平扫见大量腹水和脾脏肿大,肝脏表面呈结节状,左内叶动态增强CT动脉期能显示的结节呈等密(箭)
动态增强CT的动脉期,HGDN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箭) 门脉期HGDN为等密度(箭),并显示众多曲张静脉(白箭头),这个结节不易与小HCC区别

24 早期HCC的CT诊断 低密度结节中动脉期有较小的增强结节,称之为“结节中结节(Nodule-in-nodule)”,可能为HGDN中含有癌灶的表现。 有时HGDN呈现为动脉期部分增强,不一定含HCC灶,但为癌前病变,应采取极积极手段治疗。

25 含HCC亚灶HGDN的CT诊断 CT平扫,右后叶上段见一密度略低大结节,直径约3cm(黑箭)
门脉期仅显示上述大结节(黑箭)。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较大HGDN中含一小HCC灶

26 小H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 小HCC的倍增时间为2.5-5.7月,随访3-6月,明显长大,提示为HCC。

27 小H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 CT平扫,右叶前段等密度结节,直径约1cm CT动态增强动脉期,等密度结节增强(黑箭)
CT动态增强门脉期,结节变为等密度,表明为HCC

28 小H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三月后复查)

29 HCC的动态增强CT诊断 动脉期呈现低或等密度的结节(多为DN),平均随访838天,其中60%变为动脉期全部或部分增强结节(“结节中结节”),后者继续随访还会变为全部增强结节。 低、等密度转变为高密度或部分高密度的累计转变率在1年、2年、3年、4年和5年分别为15.8%、44.3%、58.7%、77.2%和77.2%。 转变为全部或部分高密度结节中,18个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为HCC,高分化者为8个,中和低分化者各为5个,表明这种密度变化可能为DN变为HCC或高分化HCC变为中、低分化HCC的表现。 Hayashi M,等 Radiology 2002;225:

30 小HCC的动态增强CT诊断 典型表现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或/和延迟期为不伴假包膜环状增强的低或相对低密度结节,据此可确定HCC诊断。
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的结节难与其他良、恶性结节区别。

31 小HCC的动态增强CT的典型表现 动态增强CT动脉期,HCC显示为增强较明显的小结节(黑箭) 动态增强CT门脉期,HCC显示为等密度
动态增强CT平衡期,HCC显示为相对低密度(黑箭),表明为HCC

32 小HCC的动态增强CT的典型表现 动态增强CT,动脉期小HCC呈现为约1.2cm大小的高密度结节状影(箭)

33 小HCC的动态增强CT的典型表现 动态增强CT动脉期,HCC显示为等密度 动态增强CT门脉期,HCC显示为等密度
动态增强CT延迟期,HCC显示低密度,提示HCC诊断

34 小HCC的CT鉴别诊断 暂时性高密度或暂时性密度差(THAD)

35 非铁质沉着大RN、DN的MRI诊断 非铁质沉着大RN、DN T1WI和T2WI平扫为等信号,但纤维间隔T1WI和T2WI分别为低和高信号;大RN、DN周围的纤维间隔足够厚时,T1WI和T2WI分别显示为相对高和低信号。 少数非铁质沉着DN T1WI显示为高信号,T2WI显示为高或低信号。 DN多数大于RN,虽然二者大小颇多变异,但>1.5cm或>2.0cm者多为DN。

36 非铁质沉着大RN、DN的MRI诊断 T1WI成像纤维间隔为低信号。RN、DN为高或相对高信号,大者为DN。

37 非铁质沉着大RN、DN的MRI诊断 非铁质沉着RN MRI T1WI显示为高信号的原因可能为含有铜等顺磁性物质,而非为含有脂肪,故 T1WI脂肪抑制MRI常仍为高信号(有持异议者)。 DN可含脂肪,T1WI和T2WI可显示为高或等信号;脂肪抑制MRI常使它成为等信号或低信号;不含脂肪者,脂肪抑制后其信号强度不变。

38 非铁质沉着LGDN的MRI诊断 MRI 在/同相位T1WI平扫,右叶后段见一信号强度略高较大结节,直径约1.8cm(黑箭)为LGDN
MRI 去/反相位T1WI平扫,右叶后段较大、不含脂质LGDN和众多RN信号更高(黑箭),为脂肪肝信号受抑制所致 MRI T2WI平扫,右后叶上段见一信号强度略高较大结节,直径约1.8cm(黑箭)为LGDN

39 非铁质沉着HGDN的MRI诊断 PDWI TR/TE= 5000/33.5 ,含脂肪HGDN显示为高信号。
T2WI TR/TE= 5000/58.6,含脂肪HGDN显示为高信号。 T2WI TR/TE= 12000/85.7 脂肪抑制,含脂肪HGDN未能显示。

40 非铁质沉着HGDN的MRI(与上图为同一病例)
GRE 同相位T1WI 成像, TR/TE= 175/4.7,脂肪未抑制,含脂肪HGDN显示为等信号 GRE 去相位T1WI 成像, TR/TE= 175/2.2,脂肪抑制,含脂肪HGDN显示为低信号

41 铁质沉着大RN、DN MRI诊断 铁质沉着大RN、DN MRI T1WI和T2WI平扫均为低信号。
GRE MRI成像,铁质沉着大RN、DN 的信号强度比SE MRI成像者更低。

42 铁质沉着大RN、DN MRI诊断 T1WI C- 成像,铁质沉着RN、DN为低信号,大者为DN(箭)。
T2WI 成像,铁质沉着RN、DN为低信号,大者为DN(箭)。

43 大RN、DN 动态增强MRI诊断 MRI T1WI动态增强,非铁质沉着RN、DN 动脉期纤维间隔多无明显增强,大RN、DN 的信号强度与平扫时相仿。 少数DN,更少数的大RN T1WI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可增强。 门脉期纤维间隔常有所增强,大RN、DN周围的纤维间隔足够厚时,由于结节本身无明显增强而呈现为相对低信号。

44 非铁质沉着大RN、DN的动态增强MRI诊断
T1WI C- 成像,纤维间隔为低信号,RN、DN为高或相对高信号,大者为DN T1WI 动态增强成像门脉期,纤维间隔增强为高信号,RN为相对低信号

45 非铁质沉着大RN的动态增强MRI T1WI 动态增强成像门脉期,门脉明显增强,为明显高信号;纤维间隔中度增强为略高信号,RN为相对低信号。

46 非铁质沉着HGDN的动态增强MRI T1WI , TR/TE= 200/1.2, 脂肪抑制,动态增强成像,含脂肪HGDN显示为低信号,三相相仿,表示未增强

47 非铁质沉着HGDN的MRI(与上图为同一病例)
FSPGR T1WI 增强成像, TR/TE= 180/4.2,脂肪未抑制,含脂肪HGDN显示为等信号 T1WI , TR/TE= 200/1.2, 脂肪抑制,动态增强成像,含脂肪HGDN显示为低信号

48 小HCC的T1WI MRI表现 ≤ 2cm的HCC呈现为等或高信号者更多,有些病例组中≤ 2cm的HCC 无一例为低信号者。

49 HCC T1WI 高信号的原因 含脂质、出血、细胞内糖元较多或铜沉积。
HCC周围肝组织含锌量较多,可致T1WI信号降低,HCC可显示为相对高信号。

50 小HCC的T2WI MRI表现 高分化HCC不少呈现为等信号,少数HCC呈现为低信号(与DN相仿)。
<3cm的HCC约40%为等或低信号,约60%为高信号。 中、低分化的和>3cm的HCC呈现为高信号者居多。 小HCC T2WI信号强度表现的原因不甚明确。

51 不作T1WI 动态增强成像,难以诊断HCC。
小HCC的不典型MRI表现 T1WI C- 高信号,T2WI 低信号。 不作T1WI 动态增强成像,难以诊断HCC。

52 小HCC的动态增强T1WI MRI表现 小HCC可为T1WI、T2WI低、等或高信号,即可与RN、DN等良性病变相仿,故常须作动态增强MRI以明确诊断。 除少数高分化小HCC保存部分门脉供血外,大多数小HCC均为动脉供血,故呈现为动脉期较明显的均匀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消失,而变为为低或等信号。

53 小HCC的典型MRI表现和诊断 MRI平扫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动态增强MRI动脉期均匀增强,呈现为高信号。
门脉期和延迟期变为低或相对低信号,不伴假包膜环状增强。 如上述三表现均被显示,可以明确诊断。

54 小HCC的典型MRI表现 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T1WI 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HCC增强为高信号,门脉期恢复为低信号。
T1WI C- T2WI T1WI C+门脉期 T1WI C+动脉期

55 小HCC的动态增强MRI诊断 动脉期均匀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变为低或相对低信号,可以明确诊断。
动脉期均匀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变为等信号,伴假包膜环状增强的机会较少,但如显示,可以明确诊断。 >10mm圆形小结节动脉期均匀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变为等信号,提示HCC可能为大 。

56 小HCC的典型MRI表现 T1WI C+动脉期 T1WI C+门脉期
T1WI 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小HCC增强为高信号,门脉期显示为相对低信号,提示为小HCC。

57 小HCC的较典型MRI表现 T1WI C-等信号 T2WI 等信号 T1WI 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HCC增强为高信号。

58 小HCC的较典型MRI表现 T1WI C- T2WI T1WI C+ 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为不典型表现。T1WI 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10mm的结节,增强为高信号,提示小HCC的可能为大。

59 小HCC的动态增强MRI诊断 动脉期均匀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变为等信号,不伴假包膜环状增强,难以明确诊断。
可能为小HCC,还可能为暂时性高信号或暂时性信号强度差(THID)等原因所致,应注意加以区别 。

60 HCC的MRI鉴别诊断 暂时性高信号或暂时性信号强度差(THID)

61 早期HCC的MRI诊断 含有亚癌灶的HGDN为早期HCC,表现为“结节中结节(Nodule-in-nodule)”。
T1WI平扫呈现为等、略高或高信号结节内含低信号区。 T2WI呈现为低信号结节内含高信号区。 T1WI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T1WI低信号部分增强为高信号。

62 早期HCC的MRI诊断 T1WI C-略高信号区为HGDN部分(短箭),低信号部分为HCC(长箭)。
T2WI 低信号区为HGDN部分(短箭),高信号部分为HCC(长箭)。

63 结 语 三期动态增强CT是一种较可靠的HCC影像学诊断方法,对肝硬化患者应普遍采用。 三期动态增强MRI更为可靠,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
结 语 三期动态增强CT是一种较可靠的HCC影像学诊断方法,对肝硬化患者应普遍采用。 三期动态增强MRI更为可靠,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 小HCC是可以根治,万万不可误、漏诊。DN为癌前病变,诊断较难,应以积极态度对之。 发现硬化肝脏,切不可除外存在<5mm的HCC,应建议三月-半年后复查。

64 难确诊HCC的随访诊断 小HCC仅出现动态增强动脉期均匀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变为等信号,不伴假包膜环状增强时,较难明确诊断。

65 穿刺活检或随访有助于明确诊断 小HCC的倍增时间为2.5-5.7月,随访3-6月,明显长大,提示为HCC。
随访中MRI T1WI平扫高或等信号,变为低信号;MRI T2WI低或等信号,变为高信号;提示为HCC。 随访10月大小不变、变小或消失,提示为良性。

66


Download ppt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表现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星荣 2008-08-04 于山东济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