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佛教成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佛教成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佛教成語

2 儒佛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道是本土文化,佛是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融合, 在融合的過程中,自然要對中國的語言和語彙產生深遠的影響。

3 無事不登三寶殿。 三寶殿就是指代表佛法僧三寶的寺院殿堂,原意是說,人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才想起到寺院去尋求幫助。後來比喻成登門求人辦事。

4 不看僧面看佛面。 僧、佛都在“三寶”之列,都是世人敬重的對象。意思是務請高抬貴手,給予幫助或寬恕。

5 生老病死。 最早由佛教提出,佛教認為這是人生所必須經歷的四種痛苦,也稱為(果報)四相。在《法華經》中這樣說:“生老病死,四苦也。”當釋迦牟尼佛還是王子的時候,有一天他在王城四門分別見到分娩、老人、病人、送葬的景象,因而決心放棄繼承王位,出家修道,以期超脫生老病死之苦而達彼岸。在今天,生老病死被人們用來指: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大事。

6 癡心妄想。 癡是佛教所說的三毒之一,三毒是指貪嗔癡。癡是用來指人的癡心: 心思沉迷於某人或物。因為癡迷,所以有妄念、妄想產生。這個妄就是指:荒唐,胡亂,不切實際。指一心想著根本無法實現的事。因為有癡心和妄念,所以眾生有痛苦產生。

7 醍醐灌頂。 “醍醐”是從牛乳中提煉出來的精華,比喻最高的佛法。“灌頂”是佛教密宗的一種儀式。多比喻智慧,使人徹底醒悟。

8 不即不離。 出自《圓覺經》:“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是佛。 ”真相與妄相有區別,即不即,但妄相乃真相顯現,即不離。後泛指若合若分,即不接近也不疏遠,引文即是此意。

9 一塵不染。 指佛教徒在修行時能擯除一切雜念。後來多用來形容環境環境非常清潔。現在也比喻人品純潔,絲毫沒有沾染壞習氣。

10 五體投地。 是佛教敬拜的姿勢,指雙膝、雙肘和頭顱都著地。

11 天花亂墜。 佛教神話傳說,梁武帝時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花紛紛撒了下 來。現在用來比喻說話指過分誇張或不切實際。

12 善男信女。 指在家修行的男女佛教信徒。從廣義說,泛指一切信奉佛教的人們。如今也用來形容信仰某種宗教或崇信某個人物、某種思想的男男女女。

13 現身說法。 佛菩薩均有法身、報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夠自在變現,度化眾生。化身能夠根據眾生的機緣,隨時隨地應現於世,所謂“千百億化身”。佛菩薩出於大悲心,不住於涅盤寂靜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眾生,稱為“現身說法”。後來,人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行為去勸說別人,也叫做“現身說法”。

14 大徹大悟。 “悟”指“覺悟”,是佛教名詞,表示領悟了真理。“悟”,是佛教的思想核心。佛經裡面說:“佛者名覺。”“佛”,是梵文Buddha的音譯“佛陀”之略,意譯為“覺悟者”,意思就是“徹底覺悟了人生真諦的人”。 THE END


Download ppt "佛教成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