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西洋哲學史 第十四講: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 幸福的完全實現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苑舉正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西洋哲學史 第十四講: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 幸福的完全實現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苑舉正 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洋哲學史 第十四講: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 幸福的完全實現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苑舉正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3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2 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幸福的完全實現 1. 政治的目的 2. 作為政治動物的人,註定居住於城邦之中。 3. 友誼是將人連結於社群中的關鍵。
4. 道德與政治的結合。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2

3 1. 政治的目的 政治追求三項彼此之間相互關連的目標: (1) 政治以展示什麼樣的政治社群才能夠達到人 類的善,總結有關幸福的討論。
(1) 政治以展示什麼樣的政治社群才能夠達到人    類的善,總結有關幸福的討論。 (2) 政治提出道德與政治的原則,讓我們能夠理解以及批判不同的實際政府以及它們的憲法。 (3) 政治對於改進國家制度能夠提出建議。 3

4 一個人追求幸福的慾望導致所有理念實現的場域為城邦。
2. 作為政治動物的人,註定居住於城邦之中。 一個人追求幸福的慾望導致所有理念實現的場域為城邦。 這表示說,人作為一個自身的目的,應當找尋全面實現自我的可能,就是透過融入社群,也就是城邦 the city-state (polis).,如此才能夠全面實現自我。 4

5 因為對於亞氏而言,國家就是這麼一個包含實現所有個人可能性以及其所企圖達成目的的階層。
2. 作為政治動物的人,註定居住於城邦之中。 對於許多人而言,為什麼一個人目的的實現過程,停止在國家這個階層(例如愛國主義的觀念),是一個需要釐清的問題,但是對於亞氏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問題。 因為對於亞氏而言,國家就是這麼一個包含實現所有個人可能性以及其所企圖達成目的的階層。 5

6 很明顯的,這個觀念的養成,與古希臘當時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 對於古希臘人而言,希臘人與非希臘人(野蠻人)的差別是一種很嚴肅的差別。
2. 作為政治動物的人,註定居住於城邦之中。 很明顯的,這個觀念的養成,與古希臘當時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 對於古希臘人而言,希臘人與非希臘人(野蠻人)的差別是一種很嚴肅的差別。 對於古希臘人而言,個人主義沒有意義,而國際主義對亞氏而言卻又是無法想像的事物,但後來卻成為主流思想。 6

7 人是「政治的動物」,因為人的本質,與人的目的,均只在一個政治社群中獲得完全實現的機會。。
2. 作為政治動物的人,註定居住於城邦之中。 人是「政治的動物」,因為人的本質,與人的目的,均只在一個政治社群中獲得完全實現的機會。。 所以,就一個人應有的功能以及應當實現的善而言,個人幸福的實現,也必然包含屬於同一個社群其他人的善。 7

8 2. 作為政治動物的人,註定居住於城邦之中。 在所有各式各樣的社群中,最為相關的社群,就是城邦。polis (‘city’ or ‘state’ - a self-governing community)。 一個城邦的主要功能,並不是一個所有政治社群都能作得到的,因為它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全體公民的善,這些公民在治理與被治理上,享有共同的權利與義務。 8

9 城邦是一個包含所有社群的團體,因此所有其他社群均只是城邦的一部份。
2. 作為政治動物的人,註定居住於城邦之中。 城邦是一個包含所有社群的團體,因此所有其他社群均只是城邦的一部份。 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城邦不僅僅是以當下的關懷為主,而是以整個生命的發展與成長作為目的。 9

10 城邦就是實現幸福生命的社群,所以這也就是一個自足的社群。
2. 作為政治動物的人,註定居住於城邦之中。 城邦就是實現幸福生命的社群,所以這也就是一個自足的社群。 自足的意義其實是很豐富的,因為亞氏在政治環境中,只討論城邦,而完全忽視王國、帝國或是其他類型的政治社群。 這表示說,城邦的存在,足以實現一個追求完求自足與快樂的生命。 10

11 3. 友誼是將人連結於社群中的關鍵。 城邦中的人要如何生存在一起? 這是一個連結倫理德行與政治社群的問題。亞氏給的是倫理中的友誼。
倫理中的友誼是一種完整的友誼,要求每一個人能夠生活在一起,分享理性的論述與思想(倫理中最高的德行為思考)。 在政治社群中,這種倫理式的友誼,可以轉換成為公民之間的友誼,而這也是使得一個社群成為政治社群的關鍵。 11

12 3. 友誼是將人連結於社群中的關鍵。 這是一種政治友誼的原因,在於每一個公民對於有關政治的問題,採取集體思慮(Collective deliberation)的態度。 同時,每一個人又都能夠從其他人的倫理思考中獲得貢獻個人特質的機會。 這是因為在政治社群中,每一個人在發揚實踐理性時,都已經超越個人的生命與活動。 12

13 3. 友誼是將人連結於社群中的關鍵。 因為城邦是包含一切與個人追求幸福生命的場所,所以一個理性的行動者會基於自己的理性判斷,追求所有能夠實現全面幸福的理性計畫與思慮。 13

14 4. 道德與政治的結合。 亞氏反對「社會契約」。
因為「社會契約」認為,政治行為是一個人基於自身的理由,而沒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性而出現的政治體。 這些目的有:安全、互助、保護財產。(safety, or mutual protection, or the safeguarding of what justly belongs to each person). 14

15 4. 道德與政治的結合。 政治是自然而然的。 此其中講的是,自然而然的發展,其過程是辯證式的,超越各個階層(例如個人、夫妻、家庭、村落、社會直到國家)。 這也是為什麼十八世紀的「社會契約論」專家盧梭,他會認為,國家就是不自然的。 政治如同倫理一樣,是不講工具性的。 15

16 4. 道德與政治的結合。 道德與政治的結合一直在西洋政治哲學史中都是主流,直到馬基維利為止。
馬基維利討論政治藝術(或是政治技能)的結果,認為政治與倫理是分離的兩件事情。 這個爭議也為後世有關政治哲學的討論奠下介於政治與道德之間的爭議。 盧梭與霍布斯就政治社會的討論,就是這個爭議的代表。 16

17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在政治社群的目的中,亞氏描述了理想憲法。
憲法的形成,也就是國家政治制度的建立,依附在地理、經濟、人口等條件之中。 17

18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亞氏最為「奇特」的觀念,就是將所有「他」認為不能夠實現普遍德行的人(即沒有在當下情況做出適當道德判斷的人),都不能算是公民。 這「排除」四種人:女性、小孩、奴隸與外邦人(野蠻人)。 18

19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在公民之間,最重要的概念是平等,尤其是經濟上的平等。
公眾職務也是採取輪流制度,使得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成為一體。 好的政治制度在經濟、政治、社會與教育上為其公民提供實現德行能力最佳的環境。 19

20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正如同一個正確政治制度來自於有關幸福的正確定義,不正確的政治制度來自於有關幸福的錯誤定義。
這些錯誤均與不同有關正義的概念相關,並因而產生不同的政治制度。 例如,寡頭政治 oligarchy 中,就認為幸福的定義就是金錢。因此,寡頭政治的主要領導人將城邦視作企業來經營。 20

21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民主制度則是以滿足慾望作為幸福的定義。
民主制度的問題在於,民主制度支持者認為,如果所有公民均處在自由與平等的環境中,那麼他們就處處平等,並因而在治理上擁有平均的權力。 兩者皆沒錯,因為財富與自由都是政治制度中關鍵的因素,問題是,這兩種政治制度都過於偏狹。 21

22 亞氏的分類: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好 CONSTITUTIONS 壞CONSTITUTIONS 社會 (一人統治) 君主政治
好 CONSTITUTIONS 壞CONSTITUTIONS 社會 (一人統治) 君主政治 暴君政治 經濟 (少數統治) 貴族政治 寡頭政治 人口為主 (多數統治) 政治體 民主政治 22

23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偏狹的政治制度所導致的錯誤,使得政治權力與其他善的分配出現不正義的可能。
分配正義的原則在於與公共善相關的事物,因為這就是普遍正義的目的。 23

24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如果處處以公共善為目的,那麼有關幸福的正確定義就是唾手可得。 有了這個定義,分配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亞氏對於壞政治制度的批判,其目的在於改進政治環境。 對於亞氏而言,每一種政治制度皆有其最佳狀態可追求。 24

25 5. 理想的與墮落的憲政制度。 這是因為有時候,亞氏會認為,經濟、社會與人口條件會使得民主政治與寡頭政治無可避免。
然而,一個不理想的政治制度可以透過追求幸福、正義與共同善的原則,加以改進。 25

26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版權圖示 來源 / 作者 1-26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3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22 臺灣大學 苑舉正教授。 26


Download ppt "西洋哲學史 第十四講: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 幸福的完全實現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苑舉正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