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4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的概念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钢的普通热处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4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的概念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钢的普通热处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4 钢的热处理 2.4.0 热处理的概念 2.4.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2.4.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2.4.3 钢的普通热处理
2.4 钢的热处理 2.4.0 热处理的概念 2.4.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2.4.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2.4.3 钢的普通热处理 2.4.4 钢的表面热处理 2.4.5 钢的化学热处理

2 热处理的概念 把固态金属材料在一定介质中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3 2.4.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临界温度 平衡时:A1、 A3、Acm 加热时:Ac1、 Ac3、Accm 冷却时:Ar1、Ar3、Arcm

4 1.奥氏体的形成 —— Fe,C原子扩散和晶格改变的过程。
共析钢加热到Ac1 以上时, P → A 共析钢A化过程 —— 形核 、长大、 Fe3 C 完全溶解、C 的均匀化。 亚(过)析钢的A化 —— P → A 后,先共析 F 或 Fe3CⅡ 溶解。

5 影响A转变速度的因素 A 晶粒度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 晶粒尺寸↓ 合金碳化物↑,C% ↓ → 晶粒尺寸↓ 加热温度和速度↑→ 转变快
C%↑或 Fe3 C片间距↓ → 界面多,形核多 → 转变快 合金元素 → A化速度↑或↓ A 晶粒度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 晶粒尺寸↓   合金碳化物↑,C% ↓ → 晶粒尺寸↓

6 2.4.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1.过冷A的等温转变 2.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

7 1. 过冷A的等温转变 共析钢的C 曲线 过冷A : T < A1时,A不稳定。 A等温转变曲线 (TTT 或 C 曲线)
高温转变,A1 ~ 550℃  过冷A → P 型组织 中温转变,550℃ ~ MS  过冷A →贝氏体 ( B ) 低温转变,MS ~ Mf  过冷A →马氏体 ( M )

8 P 型组织 —— F + 层片状 Fe3C 珠光体 P 索氏体 S 屈氏体 T 索氏体 S 8000×

9 高温转变过程 —— 晶格改变和Fe,C原子扩散。

10 中温转变(550℃ ~ MS) —— C原子扩散, Fe原子不扩散
过冷A → 贝氏体 B(碳化物 + 含过饱和C的F ) 上B, 550 ~ 350℃产物 —— 羽毛状,小片状Fe3C分布在F间。 光学显微照片 1300× 电子显微照片 5000× 45钢,上B+下B,×400 上B 强度和韧性差

11 下B, 350℃ ~ MS 产物 下B 韧性高,综合机械性能好。 F 针内定向分布着细小Fe2.4C颗粒 电子显微照片 12000×
T8钢,下B,黑色针状 光学显微照片 ×400

12 亚(过)共析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 与共析钢相比,C曲线左移, 多一条过冷AF (Fe3CⅡ)的转变开始线,且Ms、Mf 线上(下)移。

13 2. 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 转变(CCT)曲线 Ps —— A→P 开始线 Pf —— A→P 终止线
KK' —— P型转变终止线 Vk —— 上临界冷却速度 Vk' —— 下临界冷却速度 MS —— A→ M 开始温度 Mf —— A→ M 终止温度

14 连续冷却 转变产物 CCT 和 TTT曲线的比较 炉冷→ P (V ≈0) 空冷→ S (V ≤Vk')
油冷→ T+M+A' (Vk' ~Vk) 水冷→ M+A'   (V≥Vk) CCT 和 TTT曲线的比较 CCT 位于 TTT曲线 右下方 CCT中没有 A→B 转变

15 马氏体(M)转变特点 1) 无扩散 Fe 和 C 原子都不进行扩散, M是体心正方的C过饱和的F, 固溶强化显著。
1) 无扩散 Fe 和 C 原子都不进行扩散, M是体心正方的C过饱和的F, 固溶强化显著。 2) 瞬时性 M 的形成速度很快, 温度↓则 转变量↑ 3) 不彻底 M 转变总要残留少量 A, A中的C%↑ 则 MS、Mf ↓ ,残余A含量↑ 4) M形成时体积↑, 造成很大内应力。

16 M 的形态 板条M, 平行的细板条束组成 C% < 0.25 % 时,为板条M(低碳M)。
Fe-1.8C,冷至-100℃ Fe-1.8C,冷至-60℃ 针状M(凸透镜状)

17 M 的性能 C %↑→ M 硬度↑ 针状M 硬度高,塑韧性差。 板条M 强度高,塑韧性较好。

18 亚共析钢 连续冷却转变 炉冷→ F + P 空冷→ F + S 油冷→ T + M 水冷→ M

19 过共析钢 连续冷却转变 炉冷→ P + Fe3CⅡ 空冷→ S + Fe3CⅡ 油冷→ T + M + A' 水冷→ M + A'

20 转变温度 对共析钢 硬度 和 韧性 的影响 按转变温度的高低, 转变产物分别是: P、S、T,上B、下B、M, 其硬度依次增加。

21 2.4.3 钢的普通热处理 1.退火 2.正火 3.淬火 4.回火

22 1.退火 加热、保温后,缓冷(炉冷)→ 近平衡组织 P( + F 或 Fe3CII ) 扩散退火 完全退火(亚共析钢) 再结晶退火:
  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 目的:使成分、组织均匀 再结晶退火:   加热温度 TR + 30~50℃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 去应力退火   加热温度< Ac1 ,   一般为 500~650℃ 目的:  消除冷热加工后的内应力 完全退火(亚共析钢)  加热温度 Ac3 + 20~30℃  缓冷→ F + P 目的:   细化晶粒,均匀化组织   降低硬度 → 切削性↑ 等温退火:  等温转变→F + P,再缓冷 球化退火(过共析钢)   在Ac1+ 20~30℃等温,  使Fe3CⅡ球化,再缓冷 → 球状P(F +球状Cm) 目的:  硬度↓,切削性↑,韧性↑

23 2.正火 加热温度 Ac3 ( Accm ) + 30~50℃, 空冷 → S ( + F 或 Fe3CII ) 应用: 1) 钢的最终热处理    细化晶粒,组织均匀化,增加亚共析钢中P(S)% → 强度、韧性、硬度↑ 2) 预先热处理 —— 淬火、球化退火前改善组织。   3) 增加低碳钢的硬度,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4 3.淬火 加热到Ac3、Ac1以上,保温,快速冷却 → M 。 淬火温度 1) 亚共析钢 Ac3 + 30~50 ℃ 2) 过共析钢 Ac1 + 30~50 ℃, → M + Fe3CII + A' ,硬度大。 A中C%↓→ M 脆性↓ ,残余A%↓ 淬火温度低 → M细小,淬火应力小。

25 冷却介质 淬火方法 单介质淬火:水、油冷 双介质淬火:水冷 + 油冷 分级淬火: >Ms盐浴中均温+空冷
 冷却速度: 盐水 > 水 > 盐浴 > 油 淬火方法 单介质淬火:水、油冷 双介质淬火:水冷 + 油冷 分级淬火: >Ms盐浴中均温+空冷 等温淬火( 在盐、碱浴中) → 下B

26 (a)完全淬透 (b)淬透较大厚度 (c)淬透较小厚度
钢的淬透性   淬火时得到M的能力,取决于临界冷却速度VK 。 淬硬性:淬火后获得的最高硬度,C%↑→淬硬性↑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除Co外,合金使VK↓ , 淬透性↑ 淬透性的应用 按负载,选择不同淬透性的材料。 (a)完全淬透 (b)淬透较大厚度 (c)淬透较小厚度  淬透性不同的钢调质后机械性能的比较

27 4.回火 淬火后,加热到Ac1以下,保温,冷却。 目的:消除淬火应力,调整性能。
低温回火(150~250℃) → 回火M ( 过饱和F +薄片状Fe2.4C ) + A'   淬火应力↓ ,韧性↑ ,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   用于高C工具钢等。 中温回火(350~500℃)→ 回火T (F +细粒状Cm )   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韧性和硬度中等。   用于弹簧等。 高温回火(500~650℃)→ 回火S (等轴状F +粒状Cm )   综合机械性能最好, 即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   用于重要零件。 调质处理 —— 淬火 + 高温回火

28 回火产物的组织形态比较 回火M × 400 回火T × 7500 回火S × 7500 S  × 1000 M 低倍 T  × 1000

29 回火时性能的变化 回火温度↑ → 硬度、强度↓ , 塑性↑

30 2.4.4 钢的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 不改变心部组织,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A化后进行淬火。 目的 : 提高表面硬度,保持心部良好的塑韧性。
2.4.4 钢的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   不改变心部组织,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A化后进行淬火。   目的 : 提高表面硬度,保持心部良好的塑韧性。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交变磁场 → 感应表面电流 → 表面加热 特点 1) 加热速度快,晶粒度小,硬度↑,脆性↓ 2) 表层残余压应力 → 提高疲劳强度 3) 不易氧化、脱碳、变形小。 4) 加热温度和淬硬层厚度容易控制。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乙炔-氧等火焰)   设备简单,但生产率低。

31 2.4.5 钢的化学热处理 分类 —— 渗 C、N化、C N共渗、渗硼、渗铬、渗Al等。
2.4.5 钢的化学热处理   将工件置于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   分类 —— 渗 C、N化、C N共渗、渗硼、渗铬、渗Al等。

32 钢的渗 C —— 气体、固体渗 C 低C钢在高C介质中加热到900~950℃、保温 → 高碳表层(约1.0%)
目的:表面硬度,耐磨性↑ ,心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塑韧性。

33 渗碳后的的热处理 淬火 直接淬火 —— 晶粒粗大,残余A多,耐磨性低,变形大。
 一次淬火 —— 加热温度Ac3以上(心部性能↑ )或 Ac1以上(表面性能↑ )  二次淬火 —— Ac3以上(心部性能↑ )+ Ac1以上(表面性能↑ ) 低温回火, 150~200℃,   消除淬火应力,提高韧性。

34 钢的氮化 工件表面渗入N原子,以提高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蚀性。 氮化温度低(500~600℃),时间长(20~50h),渗层薄。 氮化前调质处理、氮化后无须淬火。


Download ppt "2.4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的概念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钢的普通热处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