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一上 梆笛獨奏---陽明春曉 資料來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一上 梆笛獨奏---陽明春曉 資料來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一上 梆笛獨奏---陽明春曉 資料來源:

2 「陽明春曉」樂曲簡介 陽明春曉是為梆笛所創作的獨奏樂曲。 作曲者為董榕森教授,作品完成時間為1965年
樂曲描寫春到陽明山,風和日麗,萬花競艷,人們相偕前往歡遊的情景。 這個樂曲旋律流暢,節奏輕快,簡潔的樂曲結構,使中國樂器在表現上有最棒的示範。

3 梆笛簡介 梆笛隸屬於中國傳統樂器中的吹管樂器 梆笛屬於笛子類別中的一種,屬於音高較為高亢的吹管樂器
梆笛是中國大陸北方常用的樂器,因為常用於梆子戲的伴奏音樂,因此被稱為梆笛

4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一下 國樂合奏---新年樂 資料來源:

5 新年樂 樂曲簡介 新年樂原名五聖佛 由打擊樂器與中國國樂管樂器合奏演奏之樂曲 樂曲前段以齊奏為主,加上打擊樂器「細打」來陪襯旋律
新年樂 樂曲簡介 新年樂原名五聖佛 由打擊樂器與中國國樂管樂器合奏演奏之樂曲 樂曲前段以齊奏為主,加上打擊樂器「細打」來陪襯旋律 樂曲後段是器樂與擊樂的競奏,擊樂在此以「粗打」為主,製造熱鬧歡慶的氣氛

6 國樂打擊樂器---十面鑼簡介 十面鑼通常使用於中國東南沿海 由多面大小不一的鑼組成 懸掛在架子上由1人演奏 沒有嚴格的固定音高
透過力度音色不同製造熱烈豐富的音響效果

7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二上 二胡獨奏---賽馬 資料來源:

8 「賽馬」樂曲簡介 賽馬這首樂曲是中國大陸二胡演奏家黃海懷先生於1960年代根據內蒙民歌「紅旗歌」所創作,1963年首演後一鳴驚人。
樂曲全曲熱烈奔放,生動的描繪內蒙民族的熱鬧節慶,欣賞賽馬這首樂曲讓人感到快樂、熱情。

9 二胡簡介 二胡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擦弦樂器。 二胡因為發源且流行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南的區域,所以也被稱為南胡。
以前常用於戲曲伴奏,到了1920年代開始增加了獨奏的演出。

10 A3%E8%BF%BD%E6%83%B3%E6%9B%B2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二下 國樂合奏---臺灣追想曲 資料來源: A3%E8%BF%BD%E6%83%B3%E6%9B%B2

11 臺灣追想曲樂曲簡介 我國作曲家蘇文慶所創作 1997年被選為臺灣區音樂比賽國樂合奏指定曲 2000年修定並定名為「臺灣追想曲」
全曲共分為五段,序奏以自由速度表現思念家鄉的情懷,主題以如歌的行板描繪臺灣的好山好水,快板樂段描述臺灣在新世紀有許多的變動與衝擊,尾奏以熱鬧歡慶氣氛祝賀臺灣更美好。

12 作曲家小檔案 蘇文慶 臺灣基隆人 1957年出生 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 1990年榮獲我國十大傑出青年獎

13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三上 琵琶獨奏---十面埋伏 資料來源:

14 「十面埋伏」樂曲簡介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琵琶名曲,表現出戰爭的緊張氣氛,屬於琵琶名曲中的武曲。(文曲之琵琶名曲就是春江花月夜)
十面埋伏琵琶名曲最早出現在明朝,曲名原為「楚漢」,描寫楚漢相爭時候的激烈情景。 樂曲激昂動人,演奏技巧需要極為高超,因此在琵琶演奏中十分具有挑戰性。

15 琵琶簡介 琵琶是東亞傳統的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琵琶的名稱來自它的演奏方法,推手為枇、引手為杷,取其諧音才稱為「琵琶」。

16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三下 國樂合奏---瑤族舞曲 資料來源:

17 瑤族舞曲樂曲簡介 原為劉鐵山、茅沅創作的西洋管弦樂曲 描繪瑤族慶祝節日時的歌舞場面。 1954年中國作曲家彭修文將其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曲
除了彭修文改編的版本之外,台灣作曲家鄭思森、陳澄雄都曾將瑤族舞曲編寫過中國樂器合奏的版本。

18 瑤族小檔案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 學術界多認為瑤族原居於中國湖南湘江、資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區
現有人口約300萬人,主要分布在雲南、廣西一帶。 瑤族人民能歌善舞,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尤其是音樂、舞蹈、工藝美術等久負盛名

19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四上 揚琴獨奏---旱天雷 資料來源:

20 「旱天雷」樂曲簡介 旱天雷是中國大陸廣東音樂樂曲,最早出現於1921年丘鶴濤先生所編的樂譜中。
這首曲子活潑歡快,描寫很久沒有下雨,人們看到烏雲、聽到雷聲之後,感受到要下雨的喜悅的心情。

21 揚琴簡介 揚琴是中國傳統樂器之ㄧ,兼具打擊樂器以及彈弦樂器的特色。 揚琴音色音域寬廣,有人稱之為「中國鋼琴」。
揚琴最早起源於中東阿拉伯及波斯地區,後來流傳到各地,用木製小槌演奏出清脆的樂音是揚琴的特色。

22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四下 國樂合奏---金蛇狂舞 資料來源:

23 金蛇狂舞樂曲簡介 中國民樂作曲家聶耳先生於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而成 樂曲熱烈輕快,是一首家喻戶曉的節慶音樂
樂曲以一個基礎旋律,配上鑼鼓節奏,使氣氛更為熱烈歡騰,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節日中,舞龍歡慶的熱鬧場面。

24 作曲家小檔案 作曲家姓名:聶耳 1912-1935 出生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 從小熱愛音樂,小學就擔任學校樂隊指揮
23歲時因為游泳不慎溺水而去世

25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五上 曲笛獨奏---小放牛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

26 「小放牛」樂曲簡介 小放牛是一首非常流行的曲笛名曲,保存了河北山歌的小曲模樣。 這首曲子描寫村姑向牧童問路的情景,具有濃厚的農村風情。
這首曲子明快輕鬆,富有表情,用一問一答、一唱一和的音樂表現模式,描繪牧童與村姑互動的情景。

27 曲笛簡介 曲笛是中國傳統樂器中常用的吹管樂器。 曲笛因為常運用於中國大陸南方的崑曲表演中,因此被稱為曲笛。
製作笛子最好的材料還是竹子,因為竹子製作成的笛子吹奏出來的音色與效果最佳。 我國古代南北朝時代 韓熙載夜宴圖中可以看到曲笛的蹤影

28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五下 北管音樂---百家春 資料來源:

29 百家春樂曲簡介 隸屬於北管音樂 樂曲特色:以鑼鼓及嗩吶開始樂曲的主題演奏,使整個樂曲具有節慶歡喜的氣氛。 樂曲速度為中板

30 北管音樂小檔案 台灣民間最普遍的戲曲 內容十分繁雜 民國以前傳入的所有閩南語系或客家語系之外的戲曲,全被包括在北管的範圍
與使用「閩南土腔」的南管對稱。 嗩吶在北管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

31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六上 二胡獨奏---光明行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

32 「光明行」樂曲簡介 光明行是作曲家劉天華先生在1931年所創作,樂曲一開始運用西洋樂器作為前導,表達出光明有力的人生目標。
這首樂曲雖是以二胡演奏,但作曲方式卻融合了中西音樂的特色,一般人以為中國音樂都屬於較為陰柔悲涼的,但這首樂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中國音樂的刻板印象。

33 作曲家劉天華簡介 出生於中國大陸江蘇省 劉天華是我國近代非常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以及音樂教育家,他努力將中國國樂與西洋音樂結合,對中國音樂與民族音樂的改革有很大的貢獻。

34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六下 國樂合奏---鬧元宵 資料來源:

35 鬧元宵樂曲簡介 以中國大陸河北民歌為素材編寫而成 屬於古曲音樂 描繪元宵節的熱鬧情景 主題以梆笛南胡板胡等樂器演奏出徵調式音樂
樂曲中以多種樂器進行變奏合奏使樂曲更為豐富且具有喜感

36 板胡小檔案 中國樂器中的拉弦樂器 琴筒由木料或椰子殼製成 聲音清脆響亮 適用於表現熱情奔放的樂曲


Download ppt "附小名曲60首 國樂篇—一上 梆笛獨奏---陽明春曉 資料來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