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認 識 地 震 製作者: 陳嘉慶 一、地震是什麼? 二、地 震 的 生 成 三、地震波與地表震動之關係 四、地震與板塊運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認 識 地 震 製作者: 陳嘉慶 一、地震是什麼? 二、地 震 的 生 成 三、地震波與地表震動之關係 四、地震與板塊運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認 識 地 震 製作者:864281 陳嘉慶 一、地震是什麼? 二、地 震 的 生 成 三、地震波與地表震動之關係 四、地震與板塊運動
五、板塊年代及大地震之相關性 六、地震的強度和現象 七、地震與海嘯 八、台灣主要地震帶 九、預防二次地震保命十大招 十、地震與建築物 十一、地震之前是否有前兆? 回主選單

2 地震是什麼? 地震一般形成的原因可分為天然與人為兩大類。天然地震的形成原因又可分為火山、隕石撞擊、構造性等。人為原因為地下核爆等。而台灣的地震之形成原因主要受到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作用所引起的構造性地震。 地震之「震源」(hypocenter)是產生地震錯動的地方,而「震央」(epicenter)則是震源在地表上投影點。 地震有「淺層地震」與「深層地震」之分別

3 地 震 的 生 成 外部施力破壞地下岩層並產生斷層時,造成地震。最先發生斷裂的點即為震源(seisic origin),產生斷裂的地區則稱為斷層(fault)區,或稱震源區。斷層區的大小因地震規模(earthquake magnitude)而異,斷層面(fault surface)的錯移量大底與斷層區大小成正比,可由錯移面與斷層面的方向關係而分為正斷層型地震、逆斷層型地震及平行斷層型地震。

4 地震波與地表震動之關係

5 地震與板塊運動 根據板塊學說,證實證實地震帶有四種類型: 第一型是和海洋中的洋脊現相伴,活動緩慢,發生的深度也很淺。
構成地球表面的地殼板塊究竟有多少呢?目前,我們知道的有﹕1.太平洋板塊﹔2.歐亞板塊﹔3.印度板塊﹔4.北美洲板塊﹔5.南美洲板塊﹔6.非洲板塊﹔7.南極洲板塊,共有七大板塊。也有人將南、北美洲板塊併為一塊,稱為美洲板塊。 根據板塊學說,證實證實地震帶有四種類型: 第一型是和海洋中的洋脊現相伴,活動緩慢,發生的深度也很淺。 第二型是不隨火山活動的淺層地震。 第三型是和海洋及大陸板塊互相碰撞有關係。 第四型是沿大陸板塊邊界上發生的地震帶。

6 板塊年代及大地震之相關性 板塊越年輕越難下沈,發生地震規模八級巨大地震的機會也越大。而在下沈帶上並非到處都會發生相同的逆斷層型地震。
海洋板塊的下沈是由板塊與其下的軟流圈(asthenosphere)密度差造成的。密度較大板塊沈到密度較小的軟流圈中。板塊的年代越老、越冷則下落的重力越大,因此在板塊交界上的摩擦越小,故較不易發生地震。

7 地震的強度和現象 (一)地震強度與地震規模有什麼不同? (二)氣象局如何偵測「強度」? 「震波圖」為「加速度」對時間的「波譜圖」
(三)地震所伴隨的現象: ( (1)       斷層 ( (2)       地裂 ( (3)       地陷 ( (4)       山崩 ( (5)       噴沙 ( (6)       天然氣的噴發 ( (7)       地下水的變化 ( (8)       地鳴 ( (9) 地光

8 地震與海嘯 海底地震使地殼急遽變動,海水上下劇烈運動,造成巨大的波浪衝捲海岸的海嘯。當海底下發生地震時,海底表面會上下的運動,使海水漲退急速,最後形成一股波浪,這就是海嘯(tsunami),這股波浪若傳到海浪,波高會增大而襲捲岸上的人畜。

9 台灣主要地震帶 (1)        西部地震帶 (2)        東部地震帶 (3)東北部地震帶 台灣斷層圖

10 地震之前是否有前兆?

11

12 END 新年快樂


Download ppt "認 識 地 震 製作者: 陳嘉慶 一、地震是什麼? 二、地 震 的 生 成 三、地震波與地表震動之關係 四、地震與板塊運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