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3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4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一是存在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
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三次社会 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商人的出现
6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根本条件 前提条件
7
(二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8
商品的二因素 商 品 二 因 素 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 价 值 商品的社会属性
9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交换价值 价 值
10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1
交 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体力脑力耗费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 值
12
使用价值 价 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交换价值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 值
13
使用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价值的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价 值
14
交换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15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我需要斧子,用我的羊和你的斧子交换吧? 我需要羊,用我的斧子和你的羊交换吧! 生产者的劳动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16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具有使用价值 是劳动产品 是用来交换的 商 品
17
商 品 二 商品 因 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不同质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特定具体形式 商 品 二 因 素 商品 相同质价值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 无差别人类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18
具体劳动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抽象劳动
19
(三)商品的价值量 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劳动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20
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1
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 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22
马克思: 如何还原? 如何还原? 如何还原? 如何还原?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n
23
= 产品量 劳动 生产率 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 劳动 生产率 产品量 劳动时间 =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个(件)/小时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小时/个(件)
24
社会 必要 劳动 时间 同类生产者 平均的劳动生产率 部门劳动 生产率 劳动 生产率 个别 劳动 时间 个别劳动 生产率 个别生产 者的劳动 生产率
25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如果部门(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所在部门平均水平以上,那么,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就会生产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量。
26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信用 货币 电子 货币 金属 条块 非金属实物 纸币 铸币
27
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任何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羊的价值在斧上表现出来,斧表现出羊的价值。
1、价值形式的发展 (1)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等式 1只 =2把 相对价值形式 主动 被动 等价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任何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羊的价值在斧上表现出来,斧表现出羊的价值。
28
(2)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等 式 1只 = ∶ 由一种商品的一系列简单价值形式的总和构成,羊的价值在一系列商品上表现出来。 2把 1件
50kg 1克 ∶ 由一种商品的一系列简单价值形式的总和构成,羊的价值在一系列商品上表现出来。
29
(3)一般价值形式 等式 2把 1件 = 1只 50kg 1克 ∶ 羊成为一般等价物,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可以比较。
30
(4)货币形式 等式 1只 2把 = 1克 1件 50kg ∶ 金银成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即货币
31
2、货币 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 价值 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 特殊商品 特殊 使用价值 双重使用价值 商品 商品二因素
自然属性决 定 的 使用价值 社会职能决 定 的 使用价值 商品二因素
32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货币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33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34
价值尺度 商品价格 货币商品自身的价值 外在尺度 内在尺度 价格标准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手段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衡量其它商品价值量的多少 该种商品价值(劳动时间) 货币价值(劳动时间) 内在尺度 外在尺度 货币商品自身的价值 价值尺度 价格标准 商品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手段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35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买卖结合 W W 物物交换 卖 买 商品流通 W G G G G W 买卖分离
36
买 卖 流通手段 G W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买卖脱节,从而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买卖结合 物物交换 商品流通
买卖分离 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买卖脱节,从而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足值,可以是符号
37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电子 货币 纸 币 铸 币 金 银 金 银 金 银 金 银
38
贮藏手段 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 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货币 货币 货币供应量 平 衡 平 衡 货币需求量 流入 流出 货币贮藏 货币
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 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 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货币 货币 货币供应量 平 衡 平 衡 货币需求量 流入 流出 货币贮藏 货币 货币 货币贮藏
39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如支票、汇票等。
货币作为延期支付、清偿债务、缴纳赋税与租金、发放工资等方面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如支票、汇票等。
40
世界货币 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职能 购买外国商品 作为财富在国家间转移
41
货币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时,一般为贵金属形态。
在现代国际经济中,某些纸币如美元、欧元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世界货币的作用。 美元 欧元
42
(五)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 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 决定 商品交换 以价值量为基础 等价交换
43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供 求 价格 市场价格 价值 供=求 价格 供 求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44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 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
积极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 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 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 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第二,可能引起商品生 产者的两级分化。 第三,可能导致资源在 各个部门配置的比例 失调,造成资源浪费。
45
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产生条件 社会分工 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 私人劳动
46
矛盾 矛 盾 商品经济产生条件 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社会分工 社会劳动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 私人劳动 使用价值 价值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社会分工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 私人劳动
47
解决的途径是交换成功 商品经济产生条件 社会分工 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社会劳动 交换成功 矛 盾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 私人劳动
48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49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50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商品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51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52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小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商人和高利贷资本
53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什么是资本原始积累? 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54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资本原始积累的 主要途径 用暴力手段剥夺货币财富
55
贩卖黑奴
56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论》
57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法大国革命 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攻占巴士底狱 1792年8月10日巴黎群众进攻王宫 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58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本家幼虫变为蝴蝶”的前提 货币转化为资本
59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60
=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者自己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者自己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决定 = 劳动力的价值还有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61
苹果 消失 消失 布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消失 转移到衣服上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一般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也 ; 一般商品 转移到衣服上 布 使用价值 ,价值 消失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怎样买卖?
62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和获得剩余产品。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将所有制关系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63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钱生钱”的 艺术
64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一般商品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价值的形成
65
例题 进入生产过程 价值 15元 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劳动力价值 3元 6小时 生产资料 布2米 10元 12元 15元 辅料1套 2元
3元 小时 生产资料 布2米 元 12元 15元 辅料1套 2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劳 动 价值 15元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6小时,创造新价值3元
66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67
例题 工 价值 人 30元 劳 动 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 3元 12小时 生产资料 布4米 20元 24元 27元
3元 小时 生产资料 布4米 元 24元 27元 辅料2套 4元 进入生产过程 价值 30元 工 人 劳 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24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12小时,创造新价值6元 商品价值30元 =24+3+3
68
1.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一般商品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价值的形成
69
6小时 剩余价值 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工 作 日(12小时) 6 12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6小时 剩余价值 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70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价值 C、创造剩余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价值 C、创造剩余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E、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答案:AE
71
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自然属性: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 要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 社会属性: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体现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7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 购买 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生产资料 劳动力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73
原材料 资本 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机器设备 厂房
74
资本 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原有价值转移, 价值量没有变化fk 使原有价值增值, 产生剩余价值
75
剩余价值率m’ = 划分意义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公式: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 为确定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
76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77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m' = = 4 8 4小时 100% 4小时
工 作 日(8小时)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m' = = 100% 4小时
78
m' = 4 2 4 10 m' = 4 8 4小时 100% 8 6小时 150% 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工 作 日(8小时)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 4小时 100% (M/v) 4 2 4 8 10 m' = 6小时 150% 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工作日(10小时)
80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 作 日(8小时)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m' = 100% = 4小时
81
m' = m' = 2 4 8 4 8 4小时 100% 工作日(8小时) 6小时 300% 2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2 剩余劳动时间6
工 作 日(8小时)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 4小时 100% 工作日(8小时) m' = 6小时 300% 2小时 2 4 8 必要劳动时间2 剩余劳动时间6
8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资料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 生产资料 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83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一般企业:8小时/双 个别企业: 4小时/双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 一般企业:8小时/双 个别企业: 4小时/双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
84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 —追求剩余价值 —激烈的竞争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个别资本家 超额剩余价值消失 整个社会资本家
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85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三)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生产在原有 规模上重复进行 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外延式 :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而实现 内含式 :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和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86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举例说明 W = c + v + m m’ =100% c:v=4:1 孤立地从一个过程来看---- 资本家养活了工人
第1年 4000 c v m = 6000W 第2年 4000 c v m = 6000W 第3年 4000 c v m = 6000W 第4年 c v m = 6000W 第5年 4000 c v m = 6000W 孤立地从一个过程来看---- 资本家养活了工人
87
工人养活了资本家 但从再生产的过程来看---- 谁养活了谁?
由此可见:即使资本家最初的资本不是依靠剥削劳动者来的,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也会完全变成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由 工人自己创造的; 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到底也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第1年 4000 c v m = 6000W 第2年 4000 c v m = 6000W 第3年 4000 c v m = 6000W 第4年 c v m = 6000W 第5年 4000 c v m = 6000W 工人养活了资本家
88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举例说明 W = c + v + m c:v=4:1 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m’ =100%
第1年 4000 c v m = 6000W 第2年 4400 c v m = 6600W 第3年 4840 c v m = 7260W 第4年 …….. 第5年 …….. 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垫支的资本部分需要经过一段时期后,才变成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而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新增加的资本从一开始就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是剥削雇佣工人的结果。
89
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的含义: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积累的原因: 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 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 后果?
90
C : V 资本的构成 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 技术水平决定其数量比例 技术构成 从物质看 由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构成 资本的构成 价值构成 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构成 C : V 从价值看 C : V
91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资本积累 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的影响 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 机器排挤工人
人口过剩的双重作用
92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资本规模。 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
个别资本增大 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资本规模。 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 资本集中 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联合或吞并的方式来增大资本总额。 二者的不同?
93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追求剩余价值 改进技术 C的比重愈来愈大 V的比重愈来愈小 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
94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建筑业 采矿业 投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能够实现价值增殖 农业 工业
95
产业资本的运动 购买 A Pm G—W 生产 A Pm W …P…W′ 销售 W′—G ′
96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阶段 公式 职能形式 职能作用 购买 阶段 生产 阶段 销售 阶段 为生产剩余价 货币资本 值准备条件
阶段 公式 职能形式 职能作用 购买 阶段 货币资本 为生产剩余价 值准备条件 生产 阶段 生产资本 生产剩余 价值 销售 阶段 商品资本 实现剩余 价值
97
产业资本循环: Pm G W … … P W´ G´ A 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购买-生产-销售 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货币资本
变换三种职能形式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 Pm G W … … P W´ G´ A
98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 产业 资本 生产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99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 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 空间上的并存性 时间上的继起性
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上
100
资本的周转速度 劳动时间 自然力作用时间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正常停工时间 购买时间 销售时间 生产时间 周转时间 流通时间
周转时间、周转次数 资本的周转速度 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 自然力作用时间 周转时间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正常停工时间 流通时间 购买时间 销售时间
101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按价值周转方式 厂房、机器、设备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劳动力等 一次投入,多次使用
一次投入,一次使用 价值逐渐收回 价值一次全部收回
102
依据 内容 目的 两种资本划分的区别与联系 不变资本 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可变资本 固定资本 价值周转方式 流动资本 机器等 不变资本
--固定资本 原材料 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 --劳动力 目的 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研究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03
使 用 有形 磨损 无形 磨损 固定资本的磨损 自然力的作用 价值补偿方式: —— 折旧 劳动生产率提高 —原价值贬值
使 用 有形 磨损 自然力的作用 劳动生产率提高 —原价值贬值 加速使用 ——轮班制 加速折旧 ——提高折旧率 无形 磨损 技术进步 —新机器出现
104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个别资本
105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
106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产品 c+v+m 价值构成 生产资料 实物构成 消费资料
107
c+v+m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价值补偿 实物替换 社会总产品 价值构成 生产资料 实物构成 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商品出售以货币形式实现价值(卖的出去) 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后,如何再购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买的回来) 生产资料 实物构成 消费资料
108
c+v+m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 价值构成 生产资料 实物构成 消费资料 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Ⅰ
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Ⅱ
109
1、资本主义工资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劳动力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 在劳动力出卖前,劳动不存在
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劳动是商品违背价值规律和价值增殖规律
110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v+m v
111
2、剩余价值的分配 利润是什么? --马克思引用《评论家季刊》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引用《评论家季刊》 2、剩余价值的分配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是什么?
112
利润 商品价值 W = c+v+m = K + m 成本价格 k 新创造的价值 V C m 转移来的 生产资料 的价值 劳动力自 身价值
剩余价值
113
商品价值 W = c+v+m = K + m 实际耗费 m转变为成本价格K的产物 W= K + P 利润P m转变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14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 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
115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 预付总资本
116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利润在部门之间平均化 机械工业 纺织工业 食品工业
117
分析利润平均化趋势 不同的生产部门 资本有机构成不同 资本周转速度不同 投入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的利润
118
生产 部门 预付资本(100万)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利润率 商品价值 食品 工业 70 30 纺织 80 20 机械 90 10 30
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利润 生产 部门 预付资本(100万)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利润率 商品价值 不变 资本c 可变 资本v 食品 工业 70 30 100% 纺织 80 20 机械 90 10 30 30% 130 20 20% 120 10 10% 110
119
竞争 食品工业 (70:30) 机械工业 (90:10) 平均利润 C:V 低 利润率高 C:V 高 利润率低 资本流入 生产增加 生产减少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资本流入 利润率下降 利润率提高
120
结论: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 ——使利润趋于平均化
结论: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 ——使利润趋于平均化 剩余价值总量 平均利润率 = 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
121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利润量 剩余价值量 利润量与资本量有关 进一步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及其来源
122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K+P =C+V+P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K+P =C+V+P 成本价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C+V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价值出售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123
(六)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等。
124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25
矛盾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社会化 资本主义生产 私有制 生产资料共同使用 生产过程是社会行动 劳动产品由集体创造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 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
12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127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 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 年。
12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新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129
再生产一个周期 复苏阶段经济恢复 高涨阶段经济繁荣 t 危机阶段生产下降 萧条阶段经济停滞
130
危机阶段 高涨阶段 固定资本更新 萧条阶段 复苏阶段
再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生产与消费矛盾日益尖锐 固定资本更新 萧条阶段 复苏阶段 Pm部门生产恢复 Km部门生产恢复
131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32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对内职能 对外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对内职能 对外职能 政治统治 社会公共管理 对外交往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133
(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法制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第一,私有制原则 第二,主权在民原则 第三,分权与制衡原则 第四,人权原则 资本主义法制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三权分立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 竞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两党制 多党制
134
正确认识和评价西方民主制度 进步性 第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第二,由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使人们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的分封割据状态、等级压迫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因而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因而历史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第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这对推动社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135
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 第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第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产阶级法律的实质是将存在于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第四,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136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学说,都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其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主要是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观念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观念。
137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它曾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它曾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资产阶级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出于进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开始构建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
138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139
辩证看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文明进步成分,例如政治学说中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经济学说中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哲学思想中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法律理论中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等这些属于客观真理性的内容,我们应该加以研究、参考和借鉴。但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服务的,因而具有极大的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分析、批判和摒弃。
140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