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指定參考書目(資料來源) 電影分鏡概論 從意念到影像 Steven D.Katz 著 影視電影與構圖 Peter Ward 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指定參考書目(資料來源) 電影分鏡概論 從意念到影像 Steven D.Katz 著 影視電影與構圖 Peter Ward 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指定參考書目(資料來源) 電影分鏡概論 從意念到影像 Steven D.Katz 著 影視電影與構圖 Peter Ward 著
鏡頭的運用

2 電視比例: 4:3一般是類比電視, 16:9則是數位電視 大量的電影、電視的影片都是以1.33:1(4:3)呈現 需多寬螢幕的電影創作者,在看到自己的構圖被電視任意處理後,想出折衷的辦法,將螢幕尺寸調成14:9 銜接16:9(更寬螢幕)的需要,以及4:3例接收設備間的缺口

3 保護與保留 許多國家,從1980年代、1990年代,提議全球新的HDTV標準規格至今,僅存的計畫就是16:9的螢幕外形。
為了要使節目能在兩種或是可能三種(16:9、14:9、4:3)畫框比規格中播放,會採用一種『保護與保留』的作法。 操作方式是把重要的物體或資訊,保持在14:9或4:3的畫框內。 (資料來源:影視電影與構圖 p175) 保護與保留 (Protect & save)

4 運鏡 Detail Shot Face Shot Big Close-Up Close-Up Chest Shot Waist Shot
攝影鏡頭的種類: 人物、景物 類別 英文 中文 說明 人物鏡頭 Detail Shot Face Shot Big Close-Up Close-Up Chest Shot Waist Shot Knee Shot Full Length Long Shot Extra Long Shot 大特寫 臉部特寫 頭部以上 頸部以上 胸部以上 腰部以上 膝蓋以上 全身 人占3/4 人在遠方 非常近,只突顯細部 從額頭中間到下巴的臉部 整個頭部,包含臉部 整個頭部,包含肩部 從頭部到胸部下方 頭部到腰部以上的上半身 頭部到膝蓋以上 全身並且頭上腳下各留空間 整個人約占螢光幕的3/4 大遠景

5

6

7 攝影鏡頭的種類:景物 景物鏡頭 Close-Up 特寫 景物主體的局部細節 Medium Close-Up 近景 景物主體的1/4左右 Medium Shot 中景 景物主體的1/2左右 Medium Long Shot 全景 景物全部呈現外加天地 Long Shot 遠景 景物主體約占鏡頭的3/4到1/3 Extra Long Shot 大遠景 比遠景更遠

8 大遠景 全景 近景 特寫 遠景 中景

9 鏡頭種類之功能 遠景 景物的動向 整個環境與周邊某一景物的相對關係 全景 景物主體與時空的關係 中景 景物主體 特寫 主題的局部特徵
情節的戲劇張力或強調主題情緒氣氛 Zoom In 製造衝擊的效果得以凸顯主題的重要性 Zoom Out 主題與環境的關係 Pan 較大、較寬闊的場面,或幾個主題之間的場面 高角度(由高往低處) 整體的畫面 低角度(由低往高處) 顯示景物的高大 高低角度的變換 凸顯兩個主題大小的不同 轉接鏡頭 銜接畫面時製造特殊、變化的視覺效果

10 視角:平視、俯瞰、仰望、斜視、窺視等等 不同的視角運用常會有不同的效果,必須評估整個情境的設定
視角:平視、俯瞰、仰望、斜視、窺視等等 不同的視角運用常會有不同的效果,必須評估整個情境的設定

11 平視 仰望 俯瞰 俯瞰

12 利用箭頭指示 鏡頭之運用

13

14

15 搖鏡 多重透視圖是表現長距離搖鏡的好方法,這種圖示是很難分辨景框的景別到底是廣角、中景或是特寫。
另一種方法,使用很多圖框來表達人物動作的(如下圖),很難傳遞此鏡頭的特點-流暢的動作和關看的角度。 跳水者首先是以仰角表現,然後跟拍向下搖攝至水面。

16 升降鏡頭 1. 著火中的建築,鏡頭跟隨落下 的殘骸搖下至 2.女人和嬰孩在四樓陽台前景, 背景有火焰從窗口爆出
3.攝影機向後拉顯出女人將要把嬰孩 籃子降至地面 4.攝影機開始下降至籃子之下, 跟隨他下降

17 攝影機持續在籃子之下,向下移動, 直到女人遠離成為背景 2.籃子落下的速度加快,籃子 經過攝影機 3.攝影機由上往下搖拍籃子 4.父親在下方等候,火焰和煙霧 從籃子下方的窗戶噴出 5.煙霧包住了籃子

18 1. 畫面被黑煙淹沒 2.攝影機自黑煙中冒出,向下移動至父親 3.父親喊叫- 『繼續把籃子放下來,我看不見他。』 4.煙霧吹進他的眼中,他 幾乎看不見東西。 5.當籃子搖進大前景, 父親的表情逐漸轉為輕鬆,他捉住籃子

19 推軌: 由室外進室內的路徑,攝影機也可以以任何角度或路徑擺在人物的前方,軌道可以使用彎軌或是由木板或三夾板製作的暫時平台推入或伸縮。

20 動作線:也稱作『180度假想線原則』或是『動作軸線』
動作線的目的很間單,他組織攝影機的角度,以為持一罐的銀幕方向與空間,他對於組織拍攝計劃也極為有用,因為每當攝影機移至一個新的角度,場景就需要重新打燈光,同角度同地位的鏡頭一齊拍攝是有意義的,這樣就可以一次拍完,可避免相同竟位的鏡頭重複打光。 180度

21 軸線 A 中線 B C 一般都是由景中兩個人物間的視線所構成 一旦決定了此線,180度的工作區間(灰色半圓形區)
攝影機的拍攝絕對不會會過此曲線 A 中線 B C

22 演員跨線時建立新線 攝影機唯一允許越線的唯一時機,就是在建立新的假想線的時候。
一旦建立起新的動作軸線,攝影機就可以越過舊的動作軸線,進入新的工作區域內。 建立新線時,另一個考慮的因素是,攝影機要擺在哪一邊?

23 轉場 切接:例如使用單一的攝影角度和構圖,利用時間的濃縮,呈現移動建築物的建造過程,或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將數十年或數週所短為幾秒鐘的時間。這類場景通常維持著固定畫面,其結果常顯現粗糙的停格效果,也增加一些趣味性。 溶接:一般都不會單獨使用,先會先配合聚焦/失焦的段落中,一個鏡頭的尾端逐漸失焦,直到畫面完全模糊,而後溶接至下一個鏡頭,先是模糊的畫面,然後在聚焦。例如手術室內病人的鏡頭,當病人被施打麻最後,我們分享了他的觀點,手術室先轉為模糊,然後畫面慢慢轉為清晰這時我們珠現在幾小時後的恢復室內。 淡接:淡出和淡入都具有將場景分開的效果。淡接分別了場景,而溶接和切接連接的場景。一個淡接能夠利用場景中的影像元素告訴觀眾下一個意義。例如:在一個房間中的場景,藉著關燈表示場景的結束。

24

25 劃接:動作劃接世界於光學劃接和匹配剪接之間。動作劃接是連接場經中的兩個鏡頭,而非連接在不同地點的兩個場景。這種效果都是用來作為從遠景到中景或到特寫的轉移,讓切點更為平順,相當於動作的『無形剪接』。

26 白底淡入/白底淡出/顏色:『現代教父』的結尾就是利用此效果,電影結束在一扇陽光閃亮的窗戶上,然後逐漸泛白,直到畫面完全變成白色畫面。電影的結束或是下一個鏡頭的呈現,只需要一個白底淡入,它可藉由鏡頭中,任何明亮的元素達成,像是明亮的天空、太陽、電燈、發光體等等。 分割畫面:此手法並不是各轉場的效果,但是也是常為使用手法,可讓畫面更具效果。例如:表現電話對話同時出現的兩邊。 停格畫面:在1960年大量的被使用,以致過度使用而今幾乎完消失。之後,停格已被用來作為主關鏡頭的形式,像是用來表現攝影師拍照的觀點。例如:當我們觀看某動作時,出現一個閃白的畫面和快門開合聲,這表示了一個閃光燈泡的閃光,和曝光發生的片刻。動作會片刻的停止,顯示出攝影機所拍攝到的畫面。


Download ppt "指定參考書目(資料來源) 電影分鏡概論 從意念到影像 Steven D.Katz 著 影視電影與構圖 Peter Ward 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