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4章 產業群聚
2
第4章 產業群聚 4.1 產業群聚的定義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4.3 產業群聚的型態 4.4 產業群聚與產業分析
第4章 產業群聚 4.1 產業群聚的定義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4.3 產業群聚的型態 4.4 產業群聚與產業分析 4.5 產業群聚與區域經濟發展 4.6 產業群聚與企業績效
3
4.1 產業群聚的定義 Porter指出,產業群聚是國家經濟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產業群聚指在特定領域中,有地理上集中現象,同時具有競爭、合作關係,有交互關連性的企業、專業化與服務供應商、相關產業廠商及相關機構(如大學、制定標準化的機構、金融機構、產業公會等),它會形成產業在特定領域競爭的關鍵成功多數。產業間緊密連結在一起,透過產品或資訊流通,使彼此的利益能夠互補。
4
4.1 產業群聚的定義 Porter(2001)指出,產業群聚是在某特定領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鄰近、有交互關連的企業和相關法人機構,並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補性相連結。產業群聚的規模,可以從單一城市、整個州、一個國家、甚至到一些鄰國連繫成的網絡。群聚現象也可解釋為一群生產相似產品,或具上下游關係之廠商彼此所產生的連結現象,而此現象往往在地理位置上表現出集中的情況。地理位置的相近常帶給群聚廠商許多好處,如產業資訊的交流,共享的地理資源等,而這些因素往往也為廠商建立起優勢的競爭力。
5
4.1 產業群聚的定義 群聚內透過專業物質的投入和資訊、設施互補等可以提高生產力,並透過推動創新的方向和步伐,為未來生產力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後透過鼓勵新企業的形成,擴大並增強產業群聚本身以增強競爭力。在特定之產業內,一群在地理上相近且相互關聯或互補之企業在此地理環境中必須具有基礎建設、研究機構、資金、人才等環境必備條件,且有一定市場之消費者和特定產業供應鏈之上、下游成員。茲彙整產業群聚的定義如表4-1所示。
7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產業群聚具有許多不同的形式,端視其縱深程度和複雜性而定。不過,絕大多數產業群聚包含最終產品或服務廠商、專業元件、零組件、機器設備以及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及其相關產業的廠商。產業群聚也包含下游產業的成員(如通路、顧客),互補性產品製造商,專業化基本架構的供應商,政府與其他提供專業化訓練、教育、資訊、研究和技術支援的機構(如大學、智庫、職訓機構),以及制定標準的機關。對產業群聚有重大影響力的政府機關,也可視為它的一部分。最後,產業群聚還包括同業公會,和其他支持產業群聚成員的民間團體。
8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Bahraml(1995)等以六個構面來描述美國矽谷的高科技產業群聚現象,詳細指出產業環境因素如何互相影響而使群聚產業得以成功(如圖4-1): 一、大學及研究機構(universities & research institutes) 這部分包含了大學、公司與政府的研究機構,這些具科技導向的機構,訓練出大量的企業家與技術專家。大學也會為未來的企業家建立起一個非正式的網路關係。
9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10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二、風險性資產(venture capital)
風險性資產提供新公司創立與成長重要的財務資源,同時對新成立公司而言,財務資源的投資者(如創投公司)也會提供初期發展所需的管理知識(know-how) 等。一般風險資本家(venture capitalist)在最初會尋找有發展潛力產業與企業家投資,並提供其創業所需的資金與營運管理知識。
11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三、支援性的設施(support infrastructure)
一個成熟的週邊基礎建設可以使剛創立的廠商專注於核心的專門技術,不必為其他支援性的活動分心。這些基礎建設在硬體上可包含如寬廣的空間、充沛的水資源、電力的供應、成熟的通訊設施與運輸系統等;在地區性的社會服務則包含法律、會計服務、快遞與銀行金融服務等。
12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四、高素質的人才(talent pool)
高品質的人力資源一直是形成產業群聚與提高競爭力的必備因素,如美國矽谷便擁有世界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為其提供優秀的專業人才,而矽谷廠商的全球化經營也帶來了世界各地傑出的人才為其服務。
13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五、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
創業家精神是新產品得以發展與推出的基本動力,同樣的在高科技產業中因市場變化快速、產品生命週期短等特性,不斷地創新與改良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而這些都有賴具創業家精神人才的投入。
14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六、領先使用者(lead users)
群聚廠商所處的區隔市場中,是否有領先的使用者將影響到廠商對整體市場需求的判斷。領先的使用者除了提供廠商對新產品適用的評價資訊,也使廠商能早一步瞭解市場的走向與未來的需求,而提早進入此一領域投資,累積生產經驗,創造出領先的競爭優勢。
15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Porter(1978)發現產業所處的地理區域與環境,對它的競爭優勢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提出「鑽石體系」來解釋這種現象。如圖4-3所示,鑽石體系用四個因素來分析某國或地區所具備的特殊條件,是否使得某一產業能夠蓬勃發展。
16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17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一、生產因素條件 二、需求條件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特定產業競爭中有關生產的基本條件,如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及基礎建設等,而內容與Porter在1990年所提內容相同。 二、需求條件 產業所在地的國內市場需求條件,往往是帶動產業發展的原動力,它會刺激企業的改進和創新。國內市場的影響力,主要是透過客戶需求的型態和特質而來,本地的廠商往往會因市場的壓力,而改善創新其產品進而提高其競爭優勢。
18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三、相關性支援產業 當一地區的產業競優勢與其他地區相比時,如該地能提供更完整相關與支援產業,則該產業的廠商將更具有競爭優勢。相關產業的表現與能力將帶動上下游的創新與國際化。
19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四、企業的策略、結構與競爭
企業如何競爭、組織與管理,都深受所在地的環境與歷史的影響。若企業的根據地獎勵創新,有政策與法令鼓勵企業往教育訓練、技術研發與長期資產投資,企業自然有競爭力。另外,當地若是有很強的競爭對手,也會刺激企業不斷的創新與改進。一個鼓勵競爭的環境,可讓企業不斷的持續升級與成長。
20
4.2 產業群聚形成要素 五、政府 政府的角色對產業發展過程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但是政府本身無法直接提升競爭力,而是必須透過刺激其他四個力量來影響產業的競爭力,政府的補貼、教育和資金市場等政策會影響到生產因素。另外,產品規格標準的訂定、鬆綁限制,並幫產業除去妨礙生產力與創新的無效率行政與法規,都是間接刺激群聚發展的因素。
21
4.3 產業群聚的型態 Anderson(1994)認為產業群聚的型態主要可分成下列三種:
一、買者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buyer-supplier-relationships) 供需兩者之間的依存為產業群聚現象中最典型的例子,也就是所謂的「中衛體系」。中衛體系可分成兩類,第一類為核心廠商,其係為生產最終產品所需的關鍵零組件;第一類為生產原料給下游應用產業的衛星工廠,例如生產積體電路給下游的資訊應用產業使用。
22
4.3 產業群聚的型態 二、競爭者與合作者之間的關係(competitor and collaborator relationships)
此產業群聚為生產或提供相同層級產品或服務的廠商所組成,競爭者為監視對手的舉動或分享市場、生產、創新的相關資訊而容易聚集在一起,例如德國的四大汽車廠多集中在南部方圓兩哩內、日本機車工業重鎮濱松、瑞士的製藥中心巴賓爾等。然而,合作者之間為了進一步發展合作關係或進行策略聯盟,也容易聚集在同一群聚中。
23
4.3 產業群聚的型態 三、共同分享資源的關係(share-resource relationships)
當不同或相關產業的公司為爭取共同所需的資源,如原物料、科技、專業人才、市場或資訊時,很容易就聚集在一起,即使是利用這些資源生產不同產品或進入不同的市場。例如許多高科技公司多設置在大學或研究機構附近,即為了運用附近的研發資源與高科技人才。
24
4.3 產業群聚的型態 產業群聚也可能因為政府產業政策、上下游或關連性的產業、市場、交通、人文、自然環境等因素,而形成產業群聚的型態。在產業政策方面,Haruhiko(1995)指出政府的產業政策,經常是主導特定產業集結在特定區域約主要原因。政府可能基於為鼓勵特定產業、均衡區域城鄉發展或建構合作網路等特定政策目標考量 ,而將相關性的產業安排在一特定的地區之中。
25
4.3 產業群聚的型態 在關聯性產業方面,在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中,例如石化、鋼鐵、 汽車裝配業、電子資訊產業等,可能因上下游產業或中衛體系,形成產業群聚的現象。關聯性高的產業群聚,透過專業分工、資源共享與合作網路利益的互補,可達到共存共榮的目標,提昇產業的競爭力。關聯性程度高的產業基於某特定市場的需求,而常有集結的現象。
26
4.4 產業群聚與產業分析 綜合而言,群聚係以企業互動的集中(近接)為基礎,企業加入群聚的目的,乃是為得到更多經濟規模與機會(通常企業無法獨立獲得這些經濟規模與機會),此外,藉著區位的集中與網絡共享,有利彼此互動機制的強化,企業之間也存在特殊關係-包括交情與信賴。
27
4.4 產業群聚與產業分析 產業群聚在不同學術範疇所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管理及地理空間規劃等學派的論述,與產業經濟政策最具關聯。前者從廠商的觀點,探討產業的互動與競爭策略;後者則從公部門的角度,分析群聚的建構與地區發展及經濟成長的相關性,此二學派若能相互為用,則有利政府產經策略之發展。
28
4.4 產業群聚與產業分析 Anderson(1994)認為產業群聚分析有兩大優點:
1.相較於傳統標準產業分類系統,「群聚」能有效地掌握產業部門間的關係、資訊及動態; 2.群聚可供作產業分析、政策制定及區域組織建構的工具,以強化經濟發展策略之效力。 Anderson並進一步提出群聚策略的效果,包括吸引廠商進駐與投資(短期)、建構經濟基礎(中期)及促進經濟發展(長期)。
29
4.4 產業群聚與產業分析 Anderson主張在經濟策略執行的過程中,群聚分析扮演關鍵的輔助角色,包括產業群聚的界定、核心競爭能力的強化及共同合作機制的建構等,此種程序凸顯群聚策略最具價值之處,在於提供了一個可分析的組織架構與程序,有利內部檢視、政策擬定與執行。
30
4.5 產業群聚與區域經濟發展 群聚係指企業為提升創新或生產力,透過合作及競爭過程,所形成的地理性聚集。產業群聚透過彼此間之互動,是促使企業間的資源與競爭力提升之關鍵。換言之,為追求資源、市場、效率以及策略性資產,廠商與及相互關聯的廠商、供應商或相關產業之廠商與有關機構在地理區域上的集中,而其中的連結(link)是因廠商之間的共通性或是互補性所致。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強調,經濟要素資本、勞動力、自然資源的比重結構是一國或地區發展產業的主要分析依據。因此,區域的比較優勢是產業群聚的基本要素。
31
4.5 產業群聚與區域經濟發展 Marshallian(1998)認為企業外部規模經濟造成產業群聚,加速區域勞動市場擴大、技術外溢、行業創新。Porter的競爭優勢理論提出,生產要素、市場需求、產業體系、企業策略等四方面所建構的鑽石體系是決定生產力的核心,當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競爭力來自經濟成長、國際貿易、合理的產業政策、創新系統、人力資本等因素,則區域競爭力自然會提升。
32
4.5 產業群聚與區域經濟發展 形成產業群聚的前提,是該產業必須符合地區之比較優勢,沒有比較優勢無法形成產業群聚。而地方政府推動產業發展應選擇當地傳統產業、當地國有企業已形成之產業群聚、當地獨特資源、人力資源開發、引入外資、政府積極推動。相較於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多指出政府政策對產業群聚的影響有限,企業才是引起群聚的主角,因為影響產業群聚的主要因素是:地區企業數量、人力資本、消費者購買力、交通運輸條件等,政府較需投入的應是經濟環境的建構。
33
4.6 產業群聚與企業績效 雖然群聚對產業發展確實有正向的助益,但公司加入群聚是否能增加公司績效?或群聚對公司績效有多少幫助?卻缺乏一致的結論。競爭會驅使資源朝向最高報酬的運用,反覆出現報酬不同的現象,會造成資源流動的自然或人為的阻礙(Rumelt,1991),而這些障礙即是產業組織經濟所關心的主要議題。
34
4.6 產業群聚與企業績效 策略管理認為績效的不同係來自於公司本身,其理論根據係認為如果不同公司皆處於相同的市場結構下,面對同樣的供給與需求,為何有些公司仍可以表現優於其他公司?Nelson(1991)認為傳統的個體經濟理論只考慮產業因素,忽略公司可任意選擇其他經營方式,而此種選擇將使同一產業下的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績效表現。
35
產業瞭望與討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