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11章 儲存裝置 與其管理
2
儲存裝置 作業系統如何取得檔案,就和儲存裝置有關,其中的原理包含了很多細節,例如磁碟輸出入工作的排序、儲存裝置的格式化、開機區域的管理等
儲存裝置的容量越來越大,種類也越來越多元化 作業系統對於大型儲存裝置的管理機制比以前複雜多了,還好對使用者而言,由於視窗介面的人性化,倒不受這些發展的影響,反而覺得作業系統越來越好用
3
硬碟機的外觀以及拆除外殼之後內部的長像
4
磁性儲存(magnetic recordings)的基本原理
5
磁頭的結構
6
多個磁盤與磁頭的配置情況
7
硬碟機的技術 硬碟機技術進步的關鍵在於磁碟儲存密度的提昇 使磁碟體積縮小,而磁頭與磁碟表面距離越接近,就可以讓密度增加
磁碟的轉速、排線的介面以及處理的電路等也對磁碟的效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8
IBM 350儲存設備的外觀 (資料來源:www-03.ibm.com)
9
硬碟構造簡圖
10
磁碟組織中各主要名稱的定義
11
磁碟定址方式 CHS(cylinder-head-sector)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
通常在電腦系統的BIOS中都會記載每個磁碟的磁柱數目、磁頭數目與磁區數目 CHS以磁柱編號、磁頭編號再加上磁區編號來定址 LBA採用簡化的方式,直接給每個磁區一個序號
12
邏輯結構與實體結構的對應
13
磁碟裝置的連接與運作
14
硬碟使用的各種排線
15
磁碟排程的原理與方法 磁碟使用的效率決定於資料存取速度和所花費的時間 由於作業系統中同時有許多程序在執行,磁碟的使用很頻繁
當磁碟資料的請求增加以後,作業系統就面臨了排程(scheduling)的問題,也就是決定處理請求的順序,使系統的效率保持在最佳的狀況
16
SSTF排程法
17
FCFS的排程法
18
SCAN的排程法
19
LOOK排程法 SCAN和C-SCAN的排程法中,磁頭都是走到末端後才會往另一個方向走,或是從頭開始
LOOK排程法和C-LOOK排程法分別對應於SCAN和C-SCAN兩種方法,主要的差異在於LOOK和C-LOOK會在到達末端前先判定是否中間還有請求,假如沒有的話,就立刻往另一個方向走(或從另一端的第一個請求開始),節省了最後一個請求和末端之間的旅行距離
20
磁碟的格式化 先將磁碟分割(partition)成幾個由磁柱組成的區域
然後針對每個區域進行邏輯格式化(logical formatting),也就是在上頭建立檔案系統(file system) 完成這兩個驟以後,分割的區域可以當做一個獨立的磁碟一樣來使用
21
開機(boot)磁區 電腦剛開機的時候會執行第一個程式,這個開機程式(bootstrap program)對電腦的各成分做初始化(initialization)的處理,然後從磁碟上找到作業系統核心,載入記憶體中執行 開機程式也可以放在唯讀記憶體(ROM, read-only memory)中,如此一來將可省略一些初始化的步驟,而且程式本身不受電腦病毒的影響
22
切換空間(swap space)的管理 虛擬記憶體(virtual memory)把磁碟空間的一部分當成主記憶體來用,由於磁碟存取的速度比記憶體要慢很多,虛擬記憶體會消耗一些CPU的工作時間,切換空間是用來改善虛擬記憶體技術的效率 切換空間的用法有很多種,有些切換空間把整個程序內含(process image)都儲存起來,有的則是以資料頁的方式,把從主記憶體中移出的資料暫存在資料頁中 切換空間到底要多大決定於主記憶體的大小、虛擬記憶體的大小,以及虛擬記憶體使用的方式
23
磁碟穩定性的管理 電腦裡的磁碟發生問題的機率很高,一旦有嚴重的損壞發生,往往需要一段時間來復原和補救
有各種和磁碟穩定性相關的技術,希望能在磁碟損壞時馬上恢復操作,不致發生資料遺失的現象 最著名的方法是磁碟陣列(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將資料同時儲存在好幾個磁碟上
24
磁碟陣列
25
磁碟陣列 鏡射(Mirroring) 檢查碼(Parity)
26
RAID level 0
27
RAID level 1
28
RAID level 3
29
RAID level 4
30
RAID level 0+1
31
各種記憶體的特徵與記憶體架構
32
第三級的儲存裝置 (tertiary-storage device)
軟性磁碟(floppy disk) 光碟(optical disk) 磁帶(tape)
33
作業系統的介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