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施工排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施工排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施工排水

2 第一节 概述 一、地下水的危害 1、不便施工 2、降低承载力 3、易坍塌 二、地下水的分类 上层滞水 潜水 层间水

3 三、排除方式 1、明沟排水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4 第二节 明沟排水 一、系统 地下水排水沟集水井泵 排水沟: 集水井:

5

6

7 二、涌水量计算 1、远离河床时 Q—基坑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水位至基底高度,m R—影响半径,可查表。
r0—基坑半径,m

8 矩形坑: L,B—基坑的长和宽。 不规则坑: u值查表。 F—基坑面积。 2、近河床时 D—基坑距河边距离。

9 三、适用范围及特点 1、土质较好,渗透性差时。 2、基坑深度小,地下水位较低。 3、简便,成本低。

10 第三节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11 概念:在含水层内钻孔、抽水,使之形成漏斗,
基坑或沟槽处在漏斗范围内,使之成干槽施工。 主要方法:轻型井点、喷射井点、 电渗井点、管井井点、 深井井点

12 一、轻型井点: 概述:把计算出的涌水量用许多小井管抽出 (一)适用范围 1.土质:粗砂,中砂,细砂,粉砂,K=0.1-50m/d
(二)系统 1.管路部分 (1)井点管 (2)总管 (3)弯联管

13

14

15 2.抽水设备 (1)真空泵 真空罐 地下水 气水分离器 水泵(电机) 真空泵 排出水

16

17 (2)射流泵

18

19

20 四种井:潜水完整井,潜水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B 1 L
(三)计算 四种井:潜水完整井,潜水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B 1 1 L B’ 1.潜水完整井 S H2 H3 S’ H H1 H4 H5 1-1剖面图 h a1 a2

21

22

23 S H2 H3 S’ H H1 H4 H5 1-1剖面图 h a1 a2 井点 基坑断面 Hi—标高

24 R X0 Q—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降水深度(m) R—影响半径(m)
1-1剖面图 h a1 a2 Q—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降水深度(m) R—影响半径(m) X0—基坑假想半径(m)

25 1)基坑降水深度S:S=H2-H3+a1 2)井管降水深度S’ :S’=S+a2 a1—保险值,一般取0.5m, a2—水力坡降值。 H
1-1剖面图 h a1 a2

26 B 1 B’ 单排井:a2=B’i 双排井:a2=B’i/2 i—水力坡度 基坑宽大于6米用双排。 H 3)含水层厚:H=H2-H5
S H2 H3 S’ H H1 H4 H5 1-1剖面图 h a1 a2 单排井:a2=B’i 双排井:a2=B’i/2 i—水力坡度 基坑宽大于6米用双排。 3)含水层厚:H=H2-H5 4)影响半径: B 1 1 B’

27 H1 H2 H3 S a1 S’ H4 a2 H h H5 1-1剖面图 单排井

28 5) 假想半径x0,当基坑矩形: L,B—基坑长度,宽度。 --系数。可查表 当不规则基坑: F—基坑平面的面积,m2

29 6)单根井点涌水量: d—井点管直径m l—滤管长度(m) v—进水速度 K—渗透系数 (m3/d) 7)井点管根数: n=Q/q×1.1 8)井点管间距: 单排:D=L/(n-1) 双排:D=L/(n/2-1) 若为沟槽:取L=4~5B

30 2.潜水非完整井 H0—有效带深度。 H0=a(s’+l) l—滤管长度 s’/(s’+l) 0.2 0.3 0.5 0.8 a 1.3 1.5 1.7 1.85

31 Hi—标高 H1 井点 基坑断面 H2 H3 S a1 S’ H4 a2 H0 H h l H5 1-1剖面图 非完整井

32 (四)井点布置要求 1.计算个数 2.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3.优先布置来水一侧 4.绘出总管三通间距,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33 (五)安装 1.挖地表排水沟 2.钻孔 3.下井点管 4.安装总管,弯联管,抽水设备 5.试抽

34 (六)多级轻型井点 1.适用范围:K=0.1-50m/d,降深大于6m 2.布置:分层降水 3.计算第二层时,以上一层降完水位为基准

35 二、喷射井点 概述:利用轻型井点的设备,在每根井点管中安装一个射流器,利用其射流作用将地下水抽至地面。 (一)适用范围:K=0.1-2m/d,降深8-20m (二)工作原理 高压工作水 环形空间 侧孔 喷嘴 混合室 排出 井点管 扩散室

36 三、深井井点 (一)适用范围,k=10-250m/d,中砂,粗砂,砾砂,降深大于15m (二)安装 1.钻孔 2.下井管、滤管、沉砂管 3.投滤料(高出静水位) 、粘土封顶 4.安装泵及电机 5.试抽 (三)计算 Q (可按无压完整井井点系统计算)

37 四、电渗井点 1.土质:k小于等于0.1m/d,粉土,粘土 2.降深:和轻井小于8m,和喷井大于8m (一)适用范围 (二)原理:利用电动试验中的电渗现象 (三)设备 1.电流 2.导体 3.抽吸设备

38 五、管井井点 (一)适用范围:k=20-200m/d,粗砂,砾砂,砾石等 (二)设备 1.钻孔 2.安装吸水管 3.安装水泵 卧式泵 潜水泵

39 六、回灌井点 (一)目的: 防止因降水导致附近建筑物产生沉降,同时可用回灌井点。 (二)注意事项 回灌水用清水。 降水与回灌应同时进行。

40 井点类型 渗透系数(m/d) 降水深度(m) 适用土质 单层轻井 0.1-50 3-6 粗中细粉砂 多层轻井 6-12 喷射井点 8-20
七.各井点适用条件 井点类型 渗透系数(m/d) 降水深度(m) 适用土质 单层轻井 0.1-50 3-6 粗中细粉砂 多层轻井 6-12 喷射井点 8-20 砂,淤泥 电渗井点 <0.1 实际确定 粘土,粉土,淤泥 管井井点 20-200 中粗砾砂,砾石 深井井点 10-250 >15 砂类土

41 轻型井点的计算例题: 某基坑,长20m,宽10m,基坑地面高程90.00,地下原水位高程86.00,基坑底高程83.00,含水层底板高程75.00,渗透系数12m/d,滤管长2m,i=0.1。求井点管根数及布置方式。 基坑剖面 基坑平面 20 10 S H2 H3 S’ H H1 H4 H5 h a1 a2 1)基坑降深:S=H2-H3+a1= =3.5m

42 B’=12 基坑平面 20m 10m

43 2)井管降深: 因基坑半径大于6米,故用双排井点。 S’=S+B’i/2=3.5+(10+2)×0.1/2=4.1m 3)求H0: 滤管长l为2m, S’/(S’+l)=4.1/(4.1+2)=0.67 查表,故a取1.8 4)比较H0与H大小: 有效带深为H0=a(S’+l)=1.8(4.1+2)=10.98m 含水层厚H=86-75=11m 5)确定井型: 因H>H0,所以为非完整井。以下用非完整井公式。

44 6)计算井深: P=H1-H3+a1+a2+l= ×6+2=10.1m 7)影响半径: 8)假想半径: 因B/L=0.5,故 取1.17 假想半径:

45 9)基坑涌水量: 10)单个井点涌水量:

46 12)确定井点根数: n=Q/q×1.1≈28根 13)确定井点间距: D=L/(n/2-1)=20/13=1.54m

47 B’ 基坑平面 20m 1.54m 10m


Download ppt "第二章 施工排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