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监测办法 测报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监测办法 测报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监测办法 测报科

2 稻飞虱

3 一、稻飞虱监测技术(GB/T ) 基本情况 灯光监测 田间虫量系统调查 田间卵量系统调查 大田虫情普查 天敌调查

4 (一)基本情况 种类:我省常见飞虱有12种左右,危害较大的主要是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发生代次:川东南年发生5-6代(10-18天)
5月底-6月上 6月底-7月上 7月下-8月中 8月中旬 9月中-10月上 世代命名方法:三(1)

5 峰期的确定 分级 程度 轻 偏轻 中等 偏重 重 灯诱(两突增峰日相距3天,计入同一峰) 田间各虫态 百丛虫量 0-500 500-1000
>3000 占面积比 ≥85 ≥20

6 形态识别 1-5龄若虫

7 雌、雄 主要看腹部末端的形状,雌虫腹端尖削,腹面中央纵沟内有一个剑状产卵器,雄虫腹部平秃,呈开口状.此外,一般雌大于雄。雄虫的体色比雌虫深

8 长翅、短翅 长翅型成虫前翅伸出腹部末端,后翅发达能飞,翅脉完全;短翅型成虫前翅 — 般不伸出腹部末端或略伸一点,后翅退化不能飞,翅脉不完全
短翅型成虫与高龄若虫

9 卵的分级 1、透明 2、腹部黄斑 3、出现针尖红色眼点 4、眼点占1/3

10 卵巢发育分级 级别 特 征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特 征 Ⅰ级 卵巢小管短,卵巢管柄相对较长,约为整个小管长度的1/2。卵巢小管互相缀粘,解剖时不易分散。小管的生殖区和小管本部的长、宽近等。小管内无明显的卵细胞。侧输卵管细长。 Ⅱ级 卵巢小管本部逐渐伸长变粗,其长度明显比生殖区长。卵巢管柄的长度为整个小管长度的1/3~1/2,部分卵巢小管内可见到末成熟的长圆形卵细胞1~2个。侧输卵管已膨大,中央缢缩,明显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继续发育膨大成球状,形成侧输卵管萼,发育到本级后期,白色的卵巢管塞进入侧输卵管萼。 Ⅲ级 卵巢小管明显变大,卵巢管柄变短,约为整个小管长度的1/4,发育到本级末期时,卵巢管柄几乎完全消失。卵巢小管内可见到1~2个已成熟的长茄形卵粒。 Ⅳ级 部分卵巢小管内只见到一个成熟的卵,卵巢小管内出现空段,并略显缢缩状。 Ⅴ级 大部分卵巢小管已萎缩,部分卵巢小管内尚残存一个成熟的卵粒。

11 卵产在水稻叶鞘肥厚部位(产卵痕) 虫源 暴发 广西、贵州 虫源基数 4-6月高温多湿,7-8出现伏旱对其发生有利 矮秆、杂交、糯稻受害较重
生长旺盛、柔嫩稻田受害重

12 我省防治标准 分蘖期 头/百丛 圆杆拔节期、乳熟1500头/百丛

13 (二)灯光诱测 注意其他光源影响 200瓦白炽灯 开灯时间 记载每天雌雄数量,天气

14 (三)田间虫量系统调查 每月逢5、10进行,至水稻黄熟期 分别记载褐飞虱、白背飞虱不同龄期若虫及成虫的数量

15 田间系统调查方法 每次调查时手拿白色瓷盆(测报工具包中配备),斜放在稻丛基部,另一手拍稻株中下部3次,计盆内虫数
为防止落入瓷盆稻飞虱跳走,可用凡士林等涂抹瓷盆

16 取样:平行跳跃式,每点取1-2丛 密度少时取样多

17 (四)田间卵量系统调查 调查时间:主害代前一代、和主害代成虫高峰期各调查一次。7、8月份3、4代。
取样方法:平行跳跃式,每从拔取分蘖1株,主害代前一代取50株,主害代取20株 调查卵粒数、各级卵发育进度、寄生数、孵化率

18 (五)大田虫情普查 时间:主害前一代2、3龄盛期调查一次,主害代防治前后各查一次。每次成虫迁入峰后查一次田间迁入量
方法:每种类型田至少查20块田,平行跳跃式,每田5-10点,每点2丛。

19 (六)天敌调查 系统调查田,每月逢十调查,结合系统调查进行。

20 二、调查数据上报 电子邮件(邮件、电话、信件) 中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 四川植保信息网阶段汇报 四川植保信息网实施监测

21 (一)电子邮件(邮件、电话、信件) 情报交流 稻飞虱始见情况 其他情报 稻飞虱测报总结

22 (二)中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 稻飞虱系统调查原始报表 稻飞虱普查调查原始报表 模式报表(侯报表) 汇总报表(壹年一次)

23 (三)四川植保信息网阶段汇报 5月下灯下及田间虫量(6月5号前上报) 6月下灯下及田间(7月5号前上报)
7月下灯下及田间虫量(8月5号前上报) 白背、褐飞虱主害代高峰期发生情况(9月中旬前上报)

24 (四)四川植保信息网实时监测 每十天上报一次

25 三、稻飞虱数据上报时间表 上报时间 项目 内容 上报单位 抄送单位 方式 3月下-5月下 情报交流 始见期情况 测报科 测报处 电子邮件
5月16日 模式报表 稻飞虱灯下、田间虫量  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 5月21日 5月26日 6月1日 实时监测 县(市区)稻飞虱发生情况 6月6日 阶段汇报 5月下灯下及田间虫量 6月11日 6月16日 6月21日 6月26日 7月1日 7月6日 6月下灯下及田间虫量

26 7月11日 模式报表 稻飞虱灯下、田间虫量  测报处 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 实时监测 县(市区)稻飞虱发生情况 测报科 7月16日 7月21日 7月26日 8月1日 8月6日 阶段汇报 7月下灯下及田间虫量 8月11日 8月16日 8月21日 8月26日 8月31日 11月10日 汇总报表 全年发生汇总 情报交流 发生防治总结 电子邮件

27 需中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上报稻飞虱信息的有叙永、泸县、武胜、达县、大竹、营山
利用阶段汇报上报稻飞虱信息的有高县、纳溪、叙永、泸县、邻水、武胜、达县、大竹、渠县、蓬安、营山、米易、盐源 利用实施监测上报稻飞虱信息的有达州、泸州、宜宾、广安、南充、巴中、凉山、攀枝花、自贡。高县、纳溪区、叙永县、泸县、荣县、邻水县、武胜县、通江县、巴州区、达县、大竹县、渠县、蓬安县、米易县、盐源县 建议

28 测报处电子邮件:wangjianqiang@agri.gov.cn Liuyu1981@agri.gov.cn
测报科电子邮件: 中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在线地址: 实施监测地址: 阶段汇报地址:

29 稻纵卷叶螟监测技术(GB/T )

30 各龄期识别 一龄:盛蛾高峰期过后2-3天,当水稻处于分蘖期,认真检查稻株心叶和稚嫩叶鞘处,若发现针头大小、半透明的小白点,且未结苞,细找定能找到2-3头群居的头黑胴白的幼虫,它便是一龄幼虫。 二龄:在青绿色稻叶或离叶尖3-5公分处,有一束折成的小虫苞,苞长2~4.5公分,缀苞虫丝新鲜,有光泽,撕开虫苞,有一幼虫,受惊乱蹦下垂,叶片有明显的长短不一的白条斑,且淡绿色,较湿润,有粗粉状虫粪,这是二龄幼虫所害。 三龄:色浓宽大叶片被作成13~16公分长的纵条状虫苞,由透明的虫丝缠绕,虫苞两端开口,苞内有与叶脉平行纵向白条斑,湿润粪便较多,苞内均有一头幼虫,此为三龄幼虫所害。 四龄:虫苞长15-18公分,苞内绿色部分大部分被吃掉,呈现白叶、扭曲,叶片失水,干枯,虫粪颗粒状,干缩,苞内多数找不到虫,而转移它叶另作新苞,这便是四龄幼虫所致。 五龄:虫苞大小与四龄虫苞相似,但苞内绿色部分丧失贻尽,叶片焦白、干柘,甚薄,纵裂,虫粪色淡,干粉状,苞内无虫,已潜逃化蛹,此为五龄幼虫被害状。

31 卵巢发育

32 发生代次:川中、川北4-5代,川西北1-3代 代次划分: 命名:如三(1)代 1代:4/15以前 2代:4/15-5/20
3代-6代:5/21-6/20,6/21-7/20,7/21-8/20 7代:9/21-10/31 命名:如三(1)代

33 影响因素 气象:适温、高湿、多雨利于其发生 嫩绿、茂密稻田为害重 迁入虫量

34 (二)成虫及卵巢发育进度 成虫调查方法:用竹竿逆风赶蛾,计数器计俄量 卵巢解剖:赶蛾过程中用捕虫网捕20-30头,室内解剖

35 (三)幼虫发育及残虫调查 平行跳跃式,每田50-100丛,剥检虫苞,分龄计数。

36 (四)大田普查 卵量普查:目测 幼虫发生程度普查:目测顶部3叶卷叶率,确定为害级别、幼虫发生级别

37 二、调查数据上报 电子邮件(邮件、电话、信件) 中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 四川植保信息网阶段汇报

38 一点感想 对于迁飞性害虫,迁入基数与发生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省两迁害虫主要是随偏南风迁入,虫源地粗略定位广西、贵州等省,然而广西、贵州的两迁害虫也存在局部发生程度的不同,影响迁飞害虫的异地预报的精确性,因此在制作预报时不能说广西、贵州的发生重,我省发生就重,更精细的虫源对应关系(如对应到县乡一级)还有待确认。

39 可以协作研究,通过迁飞轨迹分析方法来定量分析不同虫源地对我省不同稻区的影响。
工作量不大 各监测县提供灯诱、田间资料(估计目前主要缺卵巢发育进度资料) 省站统计分析 方法成熟

40 谢谢


Download ppt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监测办法 测报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