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CPU子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CPU子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CPU子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15928582759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

2 第三章 CPU子系统 重点 及 难点 3.1 概 述 3.2 算术、逻辑运算部件 3.3 指令系统 3.4 CPU模型 3.5
SCS-SWPU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1 概 述 重点 难点 3.2 算术、逻辑运算部件 3.3 指令系统 3.4 CPU模型 3.5 组合逻辑控制方式 3.6 微程序控制方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

3 常见寻址方式 1、立即数寻址:助记符I,如汇编指令:MOV R1,1213H
2009 SCS-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常见寻址方式 1、立即数寻址:助记符I,如汇编指令:MOV R1,1213H 2、直接寻址:助记符(A), 如: MOV R1,(1213H) R1,((1213H)) 3、寄存器寻址:助记符R,如:MOV R1,R2 4、寄存器间接寻址:助记符(R),如:MOV R1,(R2) 自增型寄存器间址:助记符(R)+, 如:MOV R1,(R2)+ 自减型寄存器间址:助记符-(R), 如:MOV R1,-(R2) 5、变址寻址:助记符X(R),如:MOV R1,R2,1000H 6、基址寻址:作用同上,主要用于系统 7、基址变址寻址:如:MOV R1,R2,R4,1000H 8、相对寻址:助记符X(PC) 9、堆栈寻址,PUSH和POP

4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CPU设计步骤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5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1. 拟定指令系统 2. 确定总体结构 3. 安排时序 4. 拟定指令流程和微命令序列。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CPU设计步骤: 明确硬件功能,规定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类型设置 1. 拟定指令系统 2. 确定总体结构 3. 安排时序 4. 拟定指令流程和微命令序列。 5. 形成控制逻辑 寄存器、ALU、数据通路设置 画流程图(寄存器传送级) 列操作时间表 组合控制:列逻辑式,形成逻辑电路 微程序控制:按微指令格式编写微程序

6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CPU设计步骤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7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1.指令格式 三种指令格式: (主存容量为64K×16位)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1.指令格式 (主存容量为64K×16位) 设采用定长指令,指令字长16位,采用寄存器型寻址,指令中给出寄存器号。 三种指令格式: (1)双操作数指令格式 (2)单操作数指令格式 (3)转移指令格式

8 3.4 CPU模型 (1)双操作数指令格式: 4 3 3 3 3 操作码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目的地址 源地址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1)双操作数指令格式: 操作码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目的地址 源地址 (2)单操作数指令格式: 操作码 (可扩展)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目的地址 (3)转移指令格式: 操作码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N′Z′V′C′ 转移条件 转移地址 转移方式

9 3.4 CPU模型 RS =000 寄存器R0 001 寄存器R1 010 寄存器R2 011 寄存器R3 100 SP 101 PSW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RS =000 寄存器R0 001 寄存器R1 010 寄存器R2 011 寄存器R3 SP PSW PC (RD 同 RS) 转移方式

10 3.4 CPU模型 2.寻址方式 CPU可编程访问的寄存器: 寻址方式 编码 助记符 定义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2.寻址方式 CPU可编程访问的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R3~R0、指令计数器PC、堆栈指针SP、程序状态字PSW 寻址方式 编码 助记符 定义 R 寄存器寻址 000 (R)为操作数 (R) 寄存器间址 001 (R)为操作数地址 表示把(R-1)所对应地址单元的内容压栈,栈顶为sp-1的单元 -(R) (R)-1为操作数地址 自减型寄 存器间址 010 -(SP) (SP)-1为栈顶地址 0000 100 010 001 表示MOV

11 3.4 CPU模型 寻址方式 编码 助记符 定义 (R)+ (R)为操作数地址, 访问后(R)+1 立即/自增型寄存器间址 011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寻址方式 编码 助记符 定义 (R)+ (R)为操作数地址, 访问后(R)+1 立即/自增型寄存器间址 011 (SP)+ (SP)为栈顶地址, 出栈后(SP)+1 (PC)+ (PC)为立即数地址, 取数后(PC)+1 @(R)+ 直接/自增型双间址 (R)为间接地址, 访问后(R)+1 100 @(PC)+ 相当于直接寻址, 访问后(PC)+1 X(R) (R)+d为有效地址 变址/相对 101 X(PC) (PC)+d为有效地址,即相对寻址 跳步 110 SKP 跳过下条指令执行

12 模型机寻址方式简表 类型 寻址方式 汇编符号 有效地址 定义简述 000 寄存器寻址 Rn E = Rn 数在指定寄存器中 001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寻址方式简表 类型 寻址方式 汇编符号 有效地址 定义简述 000 寄存器寻址 Rn E = Rn 数在指定寄存器中 001 寄存器间址 (Rn ) E = ( Rn ) 地址在指定寄存器中 010 自减型寄存器间址 -(Rn ) ( Rn ) = ( Rn ) – 1 E = ( Rn ) 寄存器内容减1后为操作数地址 011 立即/自增型寄存器间址 (Rn )+ E = ( Rn ) ( Rn ) = ( Rn ) + 1 寄存器内容为操作数地址,操作后加1 100 直接/自增型双间址 @( Rn )+ E = (( Rn )) ( Rn ) = ( Rn ) + 1 寄存器内容为间接单元地址,操作后寄存器内容加1 101 变址 X(Rn ) E = ( Rn ) +X 变址寄存器内容与紧跟指令的位移量相加,为操作数地址 110 跳步 SKP 跳步执行指令

13 3.4 CPU模型 3.指令类型 操作码 助记符 含义 用于数据传送、堆栈、I/O操作 双操作数指令 单操作数指令 程序控制类指令 0000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3.指令类型 操作码 助记符 含义 用于数据传送、堆栈、I/O操作 0000 MOV 传送 0001 ADD 双操作数指令 0101 EOR 异或 0110 COM 求反 单操作数指令 1011 SR 右移 1100 JMP 转移 程序控制类指令 1100 RST 返回 1101 JSR 转子

14 3.4 CPU模型 1)转移指令JMP 转移指令 PSW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1)转移指令JMP PSW 1 2 3 4 5 C V Z N I JMP 1 2 3 4 5 C’ V’ Z’ N’ 方式 转移指令 1: 以结果是否为负为转移条件 1: 以结果是否为0为转移条件 1: 以溢出状态为转移条件 1: 状态位为1跳转 0:状态位为0跳转 1: 以进位状态为转移条件 有溢出(V=1)转移 无条件转移 结果不为0(Z=0)转移 无进位(C=0)转移 结果为0(Z=1)转移 有进位(C=1)转移 结果为正(N=0)转移 无溢出(V=0)转移 结果为负(N=1)转移

15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CPU设计步骤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16 3.4 CPU模型 3.4.3 CPU总体结构设计 CPMDR:内总线数据打入MDR W=1:MDR向数据总线输出数据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CPMDR:内总线数据打入MDR W=1:MDR向数据总线输出数据 R=1: 数据总线数据读入MDR SMDR:数据总线数据异步置入MDR 3.4.3 CPU总体结构设计 W R

17 3.4 CPU模型 3.4.3 CPU总体结构设计 1. 寄存器设置 1)可编程寄存器(16位) R0(000)、R1(001)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3.4.3 CPU总体结构设计 1. 寄存器设置 控制信号:CP 1)可编程寄存器(16位) R0(000)、R1(001) 通用寄存器: R2(010)、R3(011) 堆栈指针: SP(100) 允许中断(开中断) 指令计数器: PC(111) 程序状态字: PSW(101) PSW JMP 1 2 3 4 5 C V Z N I

18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2)非编程寄存器(16位) 暂存器C :暂存来自主存的源地址或源数据。 暂存器D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2)非编程寄存器(16位) CPMAR:内总线地址打入MAR EMAR=1: 与地址总线连通 EMAR=0:与地址总线断开 CPMDR:内总线数据打入MDR W=1:MDR向数据总线输出数据 R=1: 数据总线数据读入MDR SMDR:数据总线数据异步置入MDR 暂存器C :暂存来自主存的源地址或源数据。 暂存器D :暂存来自主存的目的地址或目的数。 指令寄存器IR :存放现行指令(微命令SIR)。 地址寄存器MAR: 微命令EMAR 实现CPU与 主存的接口 数据寄存器MDR:微命令R、W、SMDR 同步时序命令:CPMAR、CPMDR、CPSP、CPPSW等 例如:CPU读内存数据到R0寄存器: CPU MAR 内存 单元M R0 MDR

19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算术逻部件设置 ALU SN74181 4片 M、C0、S0、S1、S2、S3 SN74182 1片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算术逻部件设置 SN 片 M、C0、S0、S1、S2、S3 SN 片 ALU (16位) 选择器A(R0…R3 C D PC SP) 选择器B(R0…R3 C D PSW MDR) 选择数据来源(八选一) 移位器 :实现直送、左移、右移、字节交换

20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1)内总线 (2) 与系统总线 的连接通过 ALU为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 MAR、MDR实现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1)内总线 (2) 与系统总线 的连接通过 MAR、MDR实现 ALU为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 内总线采用单向数据总线(16位); 寄存器采用分立结构;

21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1)指令地址信息的传递 PC A ALU 移 内 MAR 内总线 内总线 C0 A A B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1)指令地址信息的传递 PC A ALU MAR A、指令地址 B、指令地址加1  (顺序执行) PC A ALU 打入 PC C0 AB 内总线 内总线 DB CB 移位器 移位器 R0 MAR MAR M I/O C0 R1 MDR ALU ALU R2 IR A A B R3 PC PC 控制逻辑 C SP R0~R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D PSW PC

22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M DB IR (2)指令信息的传递 A B 内总线 R0~R3 R0~R3 C D C D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2)指令信息的传递 M DB IR R0~R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ALU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DB M IR

23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Ri B ALU MAR (3)操作数地址的传递(根据寻址方式形成) 寄存器间址: 移 内 A B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操作数地址的传递(根据寻址方式形成) 打入 寄存器间址: Ri B ALU MAR R0~R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MAR ALU B R0

24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变址寻址: 设EA= R0 + d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A B PC A ALU 移 内 MAR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变址寻址: 设EA= R0 + d PC A ALU MAR AB M M DB MDR B ALU C R0 A ALU MAR C B R0~R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MAR M ALU MDR A B PC R0 C C PC MDR

25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d、转移地址的传递(根据寻址方式形成)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寄存器寻址: R0 B ALU 移 内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d、转移地址的传递(根据寻址方式形成) 打入 寄存器寻址: R0 B ALU PC R0~R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ALU B PC R0 MDR

26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d、转移地址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打入 寄存器间址: R0 B ALU 内 MAR 移 AB M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d、转移地址 打入 寄存器间址: R0 B ALU MAR 置入 AB M DB MDR B ALU 移、 PC R0~R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MAR M ALU MDR B PC R0

27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4)数据信息的传送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B 1)R R: 打入 R0 B ALU 内 R1 移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4)数据信息的传送 1)R R: 打入 R0 B ALU R1 2)R M: 打入 R0 B ALU MDR DB M 3)M R: M DB MDR B ALU R2 移、 R0~R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ALU R1 MDR R2 B R0 MDR

28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数据信息的传送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A B 打入 4)M M: M(源) DB MDR ALU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数据信息的传送 打入 4)M M: M(源) DB MDR ALU C (计算目的地址) C ALU MDR DB M (目的) 5)R I/O: R0 ALU MDR DB I/O R0~R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I/O M MDR ALU A B C R0 C MDR

29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数据信息的传送 6)I/O R I/O DB MDR ALU 内 R0 7)I/O M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数据信息的传送 打入 6)I/O R I/O DB MDR ALU R0 7)I/O M DMA方式: I/O DB M R0~R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M I/O ALU MDR B MDR

30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4.微命令设置 (1)数据通路 操作: (2)访M、I/O 操作: ALU输入选择: R0 A、 R0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4.微命令设置 ALU输入选择: R0 A、 R0 B、 (1)数据通路 操作: ALU功能选择: S3 S2 S1 S0、M、C0 输出移位选择: DM、左移等 结果分配: CPR0、CPC、CPMAR、 1 MAR向AB送地址 地址使能 EMAR MAR与AB断开 读 R (2)访M、I/O 操作: 00 MDR与DB断开, 写 W 置入MDR :SMDR, 置入IR: SIR

31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W R

32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第三章 CPU子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