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眼调节功能与老视眼
2
定义 眼为了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黄斑区成像清晰,自动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是眼的动态屈光。 A A` ∝
3
调节的机理 松弛说(弹性说)Helmholtj 睫状肌收缩 晶状体悬韧带张力松弛 解除对晶状体的牵引力 晶状体积藉自身弹性增厚 增强眼屈光力
4
调节的机理 紧张说Tsherning 睫状肌收缩 晶状体悬韧带张力增强 牵拉脉络膜前移玻璃体施压于晶状体 晶状体前面呈锥状凸起 增强眼屈光力
5
物理性调节,生理性调节 物理性调节:晶状体的可塑性 增强眼屈光力 生理性调节:睫状肌收缩 以屈光度表示(D) 悬韧带松弛 解除对晶状体牵引力
以肌度表示(肌收缩力)
6
调节的概念 远点:无调节状态下(眼静态屈光),看清远距离目标,为眼的远点 近点:眼最大调节力(眼动态屈光),看清最近目标的点为眼的近点
7
调节的概念 调节范围:远点至近点的距离,r远点(cm),p近点(cm),a调节范围(cm) 调节程度(力):远点与近点间屈光度差。
R:远点屈光度(D)P:近点屈光度(D)A:调节程度(力)D A=P-(±R)
8
调节的概念 镜距调节:近点 眼镜平面距 镜距:15mm 例:近点10cm 10cm-1.5cm=8.5cm A=100/8.5=11.8D
9
调节的联动现象 调节—— 集合 —— 缩瞳
10
调节的神经支配 一元论:动眼神经 二元论:动眼神经,交感神经
11
调节与眼屈光状态 ∞ 正视眼: 远点:∞ ,眼静态状态=0D 近点:10cm,眼动态屈光=10D 调节范围:∞ ~ 10cm
r 10cm p
12
调节与眼屈光状态 近视眼(-3.00D) 远点:33cm,眼静态屈光 +3.00D 近点:10cm,眼动态屈光+10D
调节范围:33cm ~ 10cm 调节程度:10D-(+ 3.00D)=7D p r 33cm 10cm
13
调节与眼屈光状态 远视眼(+3.00D) 远点:-33cm,眼静态屈光-3.00D 近点:10cm,眼动态屈光+10D
调节范围:球后33cm ~ 眼前10cm 调节程度:10D-(-3.00D)=13D p r 10cm -33cm
14
调节与年龄的变化
15
调节功能的检查 调节程度(力) 相对(比较)调节 调节速度(反应时间)
16
调节程度(力)检查 视标移动法 将近视力表(或调节力测量视标3mm×0.2mm毛发)由远缓慢移近眼前,然后再由近缓慢移,以刚好看清被指定视标为近点距离,前后分别测2次。 近点距离以眼的主点计算(角膜后1.5mm) 近点距离的倒数为调节程度(力) 例:近点10cm /10=10D 应两眼分别单独检查
17
调节程度(力)检查 凹镜片法 注视眼前40cm处近视力表的指定视标,在被检眼前置凹镜片逐渐增加度数至视标看不清晰。
计算:显性调节力(40cm处的调节力100/40=2.5D)2.5D+隐性调节力(用凹镜片测出的调节力如-3.00D)3D即为眼的绝对调节力为5.5D
18
眼的集合 定义:看近处物体,眼调节的同时发生两眼视轴内转注视目标的现象,集合力以米角(MA)表示。
19
调节与集合相互关系 调节产生集合现象,集合亦可产生调节,相互联动,两者亦可有一定的自由度分离活动。
20
相对(比较)调节 在固定的集合所能运用的调节力。 超过集合运用的调节为正(阳性)相对调节
例:固视在30cm的目标,在眼前置-3.00D镜片,目标欠清晰,调节力为+6.00D,超过集合的+3.00D的调节为正相对调节(即剩余调节)。 改用+2.00D镜片,目标欠清晰,低于集合的+2.00D的调节即为负(阴性)相对调节(消耗调节)。
21
相对调节的临床意义 指导配镜处方,尽量使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 近视眼镜取低度矫正 远视眼镜取全矫正 老视眼镜保留1/3储备调节力
22
老视眼(Presbyopia) 随年龄增长,调节力减退,近点移远,出现与年龄相关的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困难,眼疲劳现象。
23
老视眼的表现 近距离(30cm)阅读小字困难,常将阅读或工作物移远(>40cm) 喜加强照明的亮度或将阅读物贴近灯光
近距离工作易发生眼疲劳症状 调节力减退
24
老视眼发生的相关因素 眼屈光状态 工作环境 身体健康 地理环境 年龄因素
25
老视眼的矫正 常规眼部检查 既往眼病史 测量近点距离,了解眼调节力 检查眼位及集合近点 检查屈光状态
26
老视眼的矫正 按检查结果及实际需要(工作、阅读)试配适当的近用眼镜 配镜处方原则,保留1/3储备调节力
近年来有推荐作睫状巩膜切开术,以增宽睫状环空间,增强老视眼的调节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