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談判管理學會:思辨(二) 從黑格爾到 中國產業調整的思維 黃春興 2016-07-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談判管理學會:思辨(二) 從黑格爾到 中國產業調整的思維 黃春興 2016-07-1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談判管理學會:思辨(二) 從黑格爾到 中國產業調整的思維 黃春興

2 1. 前言 題目:從黑格爾到中國產業調整的思維 黑格爾:史偉民教授的介紹。 視角: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

3 1-1 黑格爾與奧地利學派 德國(經濟學)歷史學派:來自黑格爾傳統。
1-1 黑格爾與奧地利學派 德國(經濟學)歷史學派:來自黑格爾傳統。 The Historical School (or historicism) contended that economists could develop new and better social laws from the collection and study of statistic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distrusted theories not derived from historical experience. 奧地利學派: 1860年代,維也納大學的門格爾 (Carl Menger) 認為經濟學研究應本於主觀主義、邊際分析、方法論個人主義。 與歷史學派展開 Methodenstreit 。歷史學派稱來自維也納的論述為奧地利學派-----來自地方性的雜音。(當時奧地利已併入普魯士。)

4 1-2 黑格爾的社會演化 Subjectivity: (主觀主義)
1-2 黑格爾的社會演化 Subjectivity: (主觀主義) Both Kant and Fichte think of subjectivity individualistically. Hegel thinks of subjectivity collectively. Evolution of Concept:(方法論集體主義) Each people has its own reality structured by the conceptual scheme adopted by it. The dominant people in historical epoch determines the reality in that epoch. The conceptual scheme determining reality evolves in that a conceptual scheme.

5 1-3 Hayek 論黑格爾 It is customary to trace to Hegel the rise of the later historicism with its belief in the necessary succession of “stages” which manifest themselves in all field of social life. (p. 383) The historicism… was much less an affair of the historians proper than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ocial science who applied what they believed to be the “historical method”. (p. 384) Their historical determinism —by which is meant, man cannot change the course of history. Even the outstanding individuals are …managers of the World Spirit whom Reason cunningly uses for its own purposes. There is no room for freedom in such a system: … they both claim for themselves the right to impose a new orthodoxy. (p.386) (F. A. Hayek, 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Studies on the Abuse of Reason. )

6 1-4 兩個傳統的對立 奧地利學派 黑格爾傳統 奧派的核心論述 孟格爾 1871 德國歷史學派 方法論個人主義 龐巴維克 1889 馬克思
1-4 兩個傳統的對立 奧地利學派 黑格爾傳統 奧派的核心論述 孟格爾 1871 德國歷史學派 方法論個人主義 龐巴維克 1889 馬克思 資本的跨時意義 米塞斯 1922, 1936 納粹主義 計畫經濟(社會主義) 價格機制與利潤計算 哈耶克 1936 凱因斯政策 分散知識的利用

7 2. 辯證法的繼承 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的、主要的理論來源。(wiki) 馬克思發展了黑格爾的辯證法:
2. 辯證法的繼承 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的、主要的理論來源。(wiki) 馬克思發展了黑格爾的辯證法: 黑格爾:兩個對立面的每一個,都在自身裡含著另一個,沒有這一方,也就不可能設想另一方。 馬克思:兩個相互矛盾面的共存、鬥爭、融合成一個新範疇,就是辯證法的實質。 概念在馬克思經濟學的地位: 概念是理論體系的核心和主體。 概念只能是現實經濟關係的反映。 概念規定了經濟矛盾運動的本質。

8 2-1 史達林的實踐 實踐: 馬克斯和恩格斯都未曾提出社會主義的實踐策略,史達林以修正的馬克斯辯證法為實踐的基礎。
2-1 史達林的實踐 實踐: 馬克斯和恩格斯都未曾提出社會主義的實踐策略,史達林以修正的馬克斯辯證法為實踐的基礎。 四章二節:儘管社會生活的現象錯綜複雜,但社會歷史科學能夠成為生物學一樣的精密的科學,能夠拿社會發展規律來實際應用。 他變更馬克思辯證法: 將「對立統一」改成「對立鬥爭」 社會的發展規律不是通過現象的和諧開展,而是在矛盾基礎上,通過對立趨勢的鬥爭進行。

9 2-2 計劃經濟 矛盾:落後的農業生產,以僵固的生產關係,佔用了生產資源。 戰略:強迫農業轉型到工業。
2-2 計劃經濟 矛盾:落後的農業生產,以僵固的生產關係,佔用了生產資源。 戰略:強迫農業轉型到工業。 集體化大農場、機械化、節省農業勞動力。 壓低農業價格、累積原始資本。 採取全面的計劃經濟,將農業剩餘勞動力和原始資本轉移到工業。 金融產業國有化。 展開:1922年USSR成立。1924年列寧去世。1926年,史達林以左派分離主義為由驅逐托洛斯基。於1928年展開五年一期的計畫經濟。

10 2-3 初期成就 初期成果: 1928-1950年,工業產出年均成長率為17% (西方正處於大蕭條)。 1953年史達林去世。
2-3 初期成就 初期成果: 年,工業產出年均成長率為17% (西方正處於大蕭條)。 1953年史達林去世。 新教條的出現: 四章二節 : 他將1938年的〈論辯正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論〉收入《蘇聯共產黨史簡單教程》的第四章第二節。由於史達林說了算,黨員以此為思維規範,不再讀原典。 蘇聯教科書: 1951年,他將實踐經驗寫成〈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第三部分(社會主義的實踐)。

11 2-4 後期的五年計畫 工業產出年均成長率: 1951-1970年為 5%。 1971-1985年為 2% 。 比較:工業產出年均成長率
2-4 後期的五年計畫 工業產出年均成長率: 年為 5%。 年為 2% 。 比較:工業產出年均成長率 蘇聯 法國 英國 德國 美國 日本 台灣 1950- 1973 5% 4.1 2.5 4.8 2.2 7.8 1.4 1974- 2000 2% 2.1 1.9 1.7 2.4 7.2

12 3. 中國的產業計畫 蘇聯式的一五計畫:1953-1957年。 該計畫由周恩來、陳雲主持制定。 GDP年平均實際增長率 9.3%。
3. 中國的產業計畫 蘇聯式的一五計畫: 年。 該計畫由周恩來、陳雲主持制定。 GDP年平均實際增長率 9.3%。 通過蘇聯和東歐技術引進現代化。武漢長江大橋 動亂下的二五計劃: 年。 目標數字不斷修訂。 最終因大躍進而沒有被切實執行。 GDP年平均實際增長率 %。

13 3-1 毛澤東的辯證法 列寧的辯證法:把辯證法簡要地歸關於對立面統一的學說。 1937年毛澤東的矛盾論:
3-1 毛澤東的辯證法 列寧的辯證法:把辯證法簡要地歸關於對立面統一的學說。 1937年毛澤東的矛盾論: 贊同列寧:事務的矛盾法則,是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基本的法則。 每一種矛盾的兩面,各以他的對立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 矛盾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

14 3-2 毛澤東的實踐 1955年後期,毛澤東已開始推動農業集體化和改造私營手工業,以求加快產業發展。 人民公社,1958年。
3-2 毛澤東的實踐 1955年後期,毛澤東已開始推動農業集體化和改造私營手工業,以求加快產業發展。 人民公社,1958年。 大躍進, 年上半年。 文化大革命, 年 毛澤東死於 1976/9。

15 3-3 辯證下的改革開放 1978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 沒有文化大革命,就沒有改革開放。 從黑貓白貓,進化到好貓。
3-3 辯證下的改革開放 1978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 沒有文化大革命,就沒有改革開放。 從黑貓白貓,進化到好貓。 1981年,中共的歷史檢討: 論定毛澤東的歷史定位。 改走集體領導。 新的計劃經濟路線:“由於毛澤東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領導同志...未經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就在總路線提出後,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16 3-4 單軌改革的困境 1980年代政治與經濟並行的雙軌規劃,因天安門事件和隨後的鬥爭而成單軌的經濟改革。
3-4 單軌改革的困境 1980年代政治與經濟並行的雙軌規劃,因天安門事件和隨後的鬥爭而成單軌的經濟改革。 2002年的後發優勢抑或劣勢的論戰。 政府長期過度主導經濟發展,將形成錯誤的經濟結構,表現在生產、消費、投資、金融、資產等的處處矛盾上。 新常態與調結構:商品內容、生產組織、投資與資源支配權力的結構調整。 孫立平的改革基本架構的三要項:國家的發展方向、菁英與上層的安全感、百姓的希望感。

17 3-5 比較優勢戰略 矛盾:2005年中國商務部長薄希來說:「中國要出口八億件襯衫才能夠購買一架空中巴士A-380的客機」。
3-5 比較優勢戰略 矛盾:2005年中國商務部長薄希來說:「中國要出口八億件襯衫才能夠購買一架空中巴士A-380的客機」。 辯證:調整比較優勢戰略。 以政府權力去改變國家生產資源的比較優勢。 以政府力去提升政府與國營企業的效能。 以政府權力去動員市場力量。 戰略: 尋找標的國家:人均所得國的兩倍。 尋找標的產業:可以取而代之的產業,如台灣竹科的產業。 打造具競爭力的大廠商、吸納高素質人力。

18 謝謝 ! 黃春興


Download ppt "談判管理學會:思辨(二) 從黑格爾到 中國產業調整的思維 黃春興 2016-07-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