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 4.1 引言(introduction) 自由基聚合 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 4.1 引言(introduction) 自由基聚合 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 4.1 引言(introduction) 自由基聚合 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
第四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 4.1 引言(introduction) 自由基聚合 连锁聚合 (Chain polymerization) 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活性中心——离子(ion)或离子对(ionpair) 根据活性中心的电荷性质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 反应机理及动力学与自由基聚合相比不成熟

2 离子聚合的特点 单体选择性高; 聚合条件苛刻; 聚合速率快,需在低温下进行; 引发体系为非均相; 反应介质对聚合有很大影响。
一些重要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聚甲醛、聚氯醚等只能通过离子聚合得到。

3 离子聚合的应用: 理论上,有较强的控制大分子链结构的能力,通过离子聚合可获得“活性聚合物”(living polymer),可以有目的的分子设计,合成具有预想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 工业生产中,利用离子聚合生产了许多性能优良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SBS塑性橡胶等。

4 4.2 阳离子聚合( Cationic polymerization)
反应通式: 特点 :阳离子活性中心,通常为碳阳离子(carbocation)或氧翁离子。 :紧靠中心离子的引发剂碎片,称反离子(counterion)或抗衡离子。

5 一.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烯类单体 羰基化合物 含氧杂环的单体 离子聚合 烯类单体:取代基为供电基团(如烷基、苯基、乙烯基等)的单体均可以。 供电基团使C=C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的进攻; 供电基团又使阳离子增长种电子云分散,能量降低而稳定。

6 含供电基团的单体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质子(proton)对C=C有较强亲和力;
烯烃双键对质子的亲和力,可以从单体和质子加成的的热焓判断,见表 5-2。 增长反应比其他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7 如:α—烯烃 乙烯(ethylene): 无侧基,C=C电子云密度低,且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难以阳离子聚合。 丙烯(propylene)、丁烯(butylene): 烷基供电性弱,生成的二级碳阳离子较活泼,易发生重排(rearrangement)等副反应,生成更稳定的三级碳阳离子。 丙烯、丁烯只能得到低分子的油状物。

8 同一碳原子上两个烷基,C=C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受质子进攻,生成稳定的三级碳阳离子。
异丁烯(isobutylene): 同一碳原子上两个烷基,C=C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受质子进攻,生成稳定的三级碳阳离子。 CH2=C CH3 异丁烯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α—烯烃,且它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根据这一特性,常用异丁烯来鉴别引发机理。 CH3—C+ CH3 更高级的α—烯烃: 由于位阻效应,只能形成二聚体。

9 烷基乙烯基醚: 诱导效应:烷氧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除低; 共轭效应:氧上未共用电子对与碳碳双键形成P~π共轭,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 共轭效应占主导,因此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单体: π电子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但它们活性不及异丁烯和烷基乙烯基醚,无工业价值。

10 二.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引发方式: 由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再与单体加成,生成碳阳离子实现引发; 通过电荷转移引发。 常用的引发剂: 质子酸(protonic acid) Lewis酸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其它

11 引发机理:在水溶液中离解成H+,使烯烃质子化引发聚合。 质子酸作为引发剂的条件: 有足够强度产生H+ ;
1. 质子酸 HClO4、H2SO4、H3PO4、HCl 引发机理:在水溶液中离解成H+,使烯烃质子化引发聚合。 质子酸作为引发剂的条件: 有足够强度产生H+ ; 酸根离子的亲核性不能过强,以免与活性中心结合成共价键,使链终止。 如氢卤酸:在非极性溶剂中,其酸根离子亲核性很强,只能得到齐聚物。在强极性有机溶剂中,酸根离子被溶剂化,可得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12 AlCl3、BF3、SnCl4、ZnCl2、TiBr4金属卤化物等。
2. Lewis酸 -电子受体,亲电试剂 广义上把能和非共用电子对配位的分子和离子称做酸。 AlCl3、BF3、SnCl4、ZnCl2、TiBr4金属卤化物等。 共引发剂——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共引发剂: 能产生质子的物质,如、ROH、HX、RCOOH等; 能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如RX、RCOX、(RCO)2O等。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包括引发剂和共引发剂,如BF3—H2O称为引发体系。

13 引发过程: 引发活性取决于向单体提供质子或R+的能力。 主引发剂:与其接受电子的能力和酸性强弱有关。
活性次序: BF3>AlCl3>TiCl4>SnCl4 AlCl3>AlRCl2>AlR2Cl>AlR3 共引发剂:活性次序一般也即酸根强弱次序。

14 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用量最佳比 ——聚合速率最快、分子量最高。 共引发剂过少,活性不足, 共引发剂过多将终止反应。
如SnCl4-H2O引发苯乙烯聚合,以CCl4为溶剂时,最大速率在[H2O]/[SnCl4]≈0.002,以30%硝基苯~70% CCl4为溶剂时,则[H2O]/[SnCl4]≈1.0,聚合速率最大。 产生原因: 过量水产生活性较低的氧翁离子,使聚合速率降低; 水是阳离子聚合的链转移剂,过量水导致链终止,降低聚合速率。

15 单体和适当的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和其他能量作用下,该络合物离解而引发聚合。
3. 其它能产生阳离子的物质 碘、氧翁离子等 引发活性较低,只能引发活性较高的单体。 高能辐射也能产生阳离子引发聚合, 4. 电荷转移络合引发 单体和适当的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和其他能量作用下,该络合物离解而引发聚合。

16 三. 阳离子聚合机理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 1 . 链引发:由连续两步反应组成: 引发体系反应,产生活性中心;
三. 阳离子聚合机理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 1 . 链引发:由连续两步反应组成: 引发体系反应,产生活性中心; 与单体双键加成形成单体碳阳离子。 C:引发剂 RH:共引发剂 M:单体。 特点: 引发速率快,引发活化能低(Ei=8.4~21KJ/mol)

17 2 . 链增长 特点: 增长反应是插入反应,单体插入碳阳离子与反离子,之间进行增长。 增长反应是离子与分子间的反应,速度快,活化能低;
2 . 链增长 特点: 增长反应是插入反应,单体插入碳阳离子与反离子,之间进行增长。 增长反应是离子与分子间的反应,速度快,活化能低; 中心阳离子与反离子形成离子对。其紧密程度与溶剂、反离子性质、温度等有关,并影响聚合速率与分子量; 增长过程中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18 3. 链转移和链终止 1)动力学链未终止 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往往通过链转移或单基终止。
增长的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易与亲核物质(如单体、溶剂、杂质及反离子等)发生电荷转移反应,即链转移反应。 链转移的结果,动力学链不终止。 向单体转移终止 增长活性中心向单体转移,生成含有不饱和端基的聚合物,同时生成离子对再增长 阳离子聚合的CM(10-2)>>自由基聚合的CM (10-4)

19 2)动力学链終止 向反离子转移终止-自发終止 与反离子加成 添加链终止剂。
大分子上的H向反离子转移,结果形成未端为不饱和的大分子链,同时又形成原来的引发剂。 增长碳阳离子与反离子构成的离子对重排,使活性链终止。 2)动力学链終止 与反离子加成 当反离子亲核性较大时,与碳阳离子结合成共价键,导致链终止; 活性中心与反离子中亲核性较强的共引发组份结合,导致链终止; 添加链终止剂。 常用终止剂:水、醇、酸、酸酐、酯、醚等。

20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終止方式是单基終止。无自加速现象。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終止方式是单基終止。无自加速现象。 在阳离子聚合中,真正的动力学链终止较难实现,但与阴离子聚合相比,却不易生成活性聚合物,主要原因是反应体系中水是引发剂,又是終止剂。另外,阳离子聚合易链转移。 但现在也可以作到活性聚合。

21 四.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1. 动力学方程 反应机理复杂,动力学方程建立较难。 聚合速率快,反应易受微量杂质的影响——实验数据重现性差。
四.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复杂,动力学方程建立较难。 聚合速率快,反应易受微量杂质的影响——实验数据重现性差。 快引发、难终止、易转移的特点——很难建立“稳态”假定。 但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仍可采用“稳态”假定 1. 动力学方程 以St-SnCl4为例,假定: 1)链終止为单基終止(自发終止和反离子加成) 2)引发阶段以生成单体活性种为控制速率 3)稳态假定(事实是不可能,为方便)

22 引发: 增长: 终止: [C]、[RH]、[M]:分别为引发剂、共引发剂、单体的浓度。 K: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平衡常数
:所有增长离子对的总浓度 [C]、[RH]、[M]:分别为引发剂、共引发剂、单体的浓度。

23 引发: 增长: 终止: 稳态假定: 阳离子单基终止的 聚合速率方程: Rp 对引发剂和共引发剂浓度 均呈一级反应,说明终止方式是
单基终止。而对单体浓度呈二级 反应,说明引发与[M]有关。 此方程适用于苯乙烯—SnCl4体系,

24 2. 聚合度 与自由基聚合类似,阳离子 聚合物的聚合度: 向单体和溶剂转移的速率方程: ∵ 温度对CM,CS影响大 ∴ 与温度有关 向
2. 聚合度 与自由基聚合类似,阳离子 聚合物的聚合度: 向单体和溶剂转移的速率方程: 向单体转移 ∵ 温度对CM,CS影响大 ∴ 与温度有关

25 若终止方式以单基终止为主,聚合度为: 若向单体链转移终止为主: 若向溶剂或转移剂链转移终止为主 聚合度与引发剂浓度无关,与单体浓度成正比。
聚合度只取决于链转移常数。 若向溶剂或转移剂链转移终止为主

26 大部分活性种,是处于平衡的离子对或自由离子。
五. 影响阳离子聚合的因素 1. 反应介质(溶剂)的影响 活性中心离子与反离子的结合形式: 共价键化合物 离子紧对 离子松对 自由离子 大部分活性种,是处于平衡的离子对或自由离子。 自由离子的增长速率常数比离子对大1~3个数量级,即使它只占活性种的一小部分,对总聚合速率的贡献比离子对大得多。 结合形式与溶剂性质有关,从而影响到聚合速率和分子量。

27 溶剂性质的影响: 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的相对浓度,从而影响聚合速率。 当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时,自由离子和离子对中松对的比例都有增加,结果使聚合速率与聚合度增大。 溶剂选择原则: 1)溶剂不与中心离子反应,即要求溶剂的极性不能太大。 2)在低温下有一定的流动性,使体系保持流动状态。 3)溶剂对催化剂的影响。 在阳离子聚合中选卤代烃为溶剂。

28 2. 反离子的影响 反离子的亲核性对聚合能否进行有很大影响。它始终在活性中心旁,对聚合速率有影响。 若反离子亲核性强,将使链终止; 反离子的体积越大,形成离子对越松散,聚合速率就越大。

29 Ei、Et>Ep,ER=-5~+10kcal/mol,其绝对值较小.
3. 聚合温度的影响 阳离子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综合活化能为: Ei、Et>Ep,ER=-5~+10kcal/mol,其绝对值较小. 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比自由基聚合小。 EXn常为负值,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阳离子聚合常在较低温下进行,防链转移,有利于提高分子量。

30 6. 异丁烯的聚合 异丁烯通过阳离子聚合得到聚异丁烯和丁基橡胶。
异丁烯以AlCl3作引发剂,在0~40℃下聚合,得到低分子量产物,用于粘结剂、密封材料等。在低温(-100℃)下聚合,得到高分子量产物。 丁基橡胶: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的共聚产物。以AlCl3作引发剂,氯甲烷为稀释剂,在-100℃下进行连续阳离子聚合。 丁基橡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橡胶产品,具有耐侯、耐臭氧、气密性好等优点,是作为内胎(产量的四分之三)的理想材料。

31 4.3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
反应通式: :阴离子活性种,一般由亲核试剂(nucleophile)提供; 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metallic ion)。 活性中心是C -(碳阴离子) 阴离子聚合应用比阳离子多,应用广泛。由于具有活性无終止的特点,可以制备嵌段共聚物。

32 一.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 吸电子基: 烯类、羰基化合物、含氧杂环的单体 烯类单体,必须符合: C=C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阳离子的进攻;\
碳阴离子增长种的电子云密度分散,能量降低而稳定,有利于增长反应。 具有π-π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 共轭效应使双键上电子云密度下降,使C-离子稳定。 π-π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又极性于非极性之分, 取代基极性大的单体,阴离子聚合活性大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33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硝基乙烯及丙烯酸酯类。 (π-π共轭)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等单体,它们的P-π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相反,减弱了双键电子云密度下降的程度,不利于阴离子聚合。 甲醛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己内酰胺等杂环化合物,可由阴离子催化剂开环聚合。

34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二. 阴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和引发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直接转移引发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间接转移引发 按引发机理 阴离子加成引发 分子型引发 碱金属 按引发剂种类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35 1. 碱金属- e e e e 引发机理:电子转移引发,形成双阴离子活性种。 体系为非均相 直接转移- 间接转移-
单体 活性种 e 间接转移- 碱金属 中间体 单体 活性种 如萘钠-THF(四氢呋喃)引发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 e Na THF St (St)- Li-液氨也是电子间接转移引发体系。 e (M)- Li 液氨 M

36 2. 有机金属化合物 引发机理:阴离子活性种直接引发单体,形成单阴离子活性中心。 金属胺基化合物(研究最早的引发剂): (R)- M
2. 有机金属化合物 引发机理:阴离子活性种直接引发单体,形成单阴离子活性中心。 (R)- M (M)- K 与液氨反应生成 KNH2,由NH2-阴离子 活性种引发单体 金属胺基化合物(研究最早的引发剂): 自由离子活性大

37 活性次序: RK>RNa>Rli>RMg>RAl
金属烷基化合物(应用最广的引发剂) 引发活性与金属电负性有关,若Mt—C的极性愈强,引发活性愈大。 Mt-C键 极性大 Mt的电 负性小 易成 离子键 引发 活性大 活性次序: RK>RNa>Rli>RMg>RAl 丁基锂(butyllithium)是最常见的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单分子的烷基锂易发生缔合现象,而失去引发作用。

38 3. Lewis碱-分子型引发 什么场合下发生缔合现象? 1)非极性溶剂中存在缔合, 2)低温下易发生
3)引发剂浓度高时(小于10-4 mol/l,无缔合) 4)加入lewis碱可以破还缔合。 所以,为防止缔合现象,选极性溶剂,温度高,低浓度等措施。 3. Lewis碱-分子型引发 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亲电试剂,如ROH, HOH, R2N等,利用未共用电子对直接与单体反应形成C+,是分子间的反应,引发活性弱,只能引发活泼单体。

39 三.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单体的匹配 引发剂a、b、c、d 中a类活性最大。
阴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相比,单体对引发剂有较强的选择性,只有当引发剂与单体活性相匹配才能得到所需的聚合物。 表5-6,表中按引发剂活性由强到弱、单体聚合活性由弱到强的次序排列。箭头连接的单体和引发剂都可以进行阴离子聚合。 引发剂a、b、c、d 中a类活性最大。 单体A、B、C、D,D类单体活性最高,是极性单体。

40

41 ∴ 阴离子聚合为无終止聚合,只能靠外加終止剂終止反应。
四. 阴离子聚合机理 1.机理:引发、增长、終止。 链引发:I M- 链增长: 链終止: 极快 原因:1)难链转移-脱H- 能量上难以达到(H-Mt) 2)反离子加成—形成C-Mt键不可能 ∴ 阴离子聚合为无終止聚合,只能靠外加終止剂終止反应。 2.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終止

42 五. 活 性 聚 合 阴离子无終止聚合,体系纯净,无杂质形成的聚合物,仍具有活性,这样的聚合称为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化学计量聚合
特例 化学计量聚合 引发剂很快形成R-活性中心 保持聚合活性的聚合物 得到分子量均一的聚合物 广义词 聚合度可以由[I]、[M]定量计算 [M-]=[I] 1956年Szwart对萘钠在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的。

43 1. 无终止阴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典型活性阴离子聚合特征 (1)引发剂很快完全转变为活性中心。[C]=[M-]
1. 无终止阴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典型活性阴离子聚合特征 (1)引发剂很快完全转变为活性中心。[C]=[M-] ( 2 ) 链增长同时开始,增长几率相等 (3 )无链转移合終止反应 (4 )解聚忽略 1)聚合速率: [M—]:活的阴离子增长活性中心的总浓度。由光谱法在可见光或紫外光范围内测定,或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

44 2)聚合度 平均聚合度应等于每活性端基上的单体量,即每单体浓度与活性端基浓度之比.( 当转化率为100%: 典型阴离子活性
聚合度随C而变,符合逐步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兼有 连锁和逐步聚合机理。 [C]:引发剂浓度; n:每一个大分子的引发剂分子数,双阴离子n=2,单阴离子n=1。 当转化率为100%: 典型阴离子活性 聚合及活性计量聚合。

45 3.阴离子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和反离子性质不同,增长活性种可以处于共价键、离子对(紧对和松对)、自由离子等几种不同状态,并处于平衡。
1)溶剂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剂的极性强,反离子的极性弱,R-↑→RP↑。 溶剂极性大(介电常数)→ R-↑→RP↑。 溶剂化能力大(电子改予指数)→反离子易溶剂化→ R-↑→RP↑。 2)反离子的影响-离子半径 在溶剂化能力大的溶剂中:半径小→易溶剂化→松对多→RP↑ 在溶剂化能力小的溶剂中:半径大→易溶剂化→松对多→RP↑ 阴离子聚合速率常数受溶剂的极性(以介电常数表示)、溶剂化能力(以电子给予指数表示)及反离子性质(以离子半径表示)等综合影响,情况较复杂。

46 3)温度对增长速率的影响 活性聚合的活化E=8~21kj/mol,聚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但并不敏感。 温度对聚合度无影响
综上所述,阴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很多又复杂,溶剂的极性、溶剂化能力、反离子性质均有影响,且又相互联系,可见阴离子聚合体系的复杂性。

47 六.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理论研究 2. 实际应用 可测定kp,探讨分子量予性能的关系。 测定分子量的标样—均一分子量聚合物。
2. 实际应用 测定分子量的标样—均一分子量聚合物。 制备遥爪聚合物(telechelic polymer) 末端带有特殊官能团的聚合物。 在活性聚合末期,有目的地在活性链上加入某些添加剂如CO2、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等,使末端带羧基、羟基、异氰酸根等基团的遥爪聚合物。利用端基官能团与其它官能团反应,又可合成新的聚合物。

48 制备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
先制成一种单体的活的聚合物,再加另一单体共聚,制得任意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SBS嵌段共聚物,称热塑性橡胶。 先反应的单体能否引发后一单体进行聚合? 决定于两单体的相对碱性:pkd值 pkd值:表示碱性大小的相对值。 pkd值大 碱性强 pkd值大的单体先聚合,再引发pkd值小的单体 (表5-11)

49 七. 阴离子聚合中的立体规整性 阴离子聚合特点: 单体对引发剂的选择性,无終止反应,容易得到结构规整的聚合物。
在非极性溶剂中,易制得立体规整的聚合物。 在工业上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是采用丁基锂—己烷体系来合成的。 聚合过程中,溶剂和反离子性质不仅影响聚合速率,也影响聚合物链的立构规整性。见表5-12、5-13。

50 四. 自由基聚合与离子聚合的比较 4. 1 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
4. 1 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有Lewis酸、质子酸、阳离子生成物;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有碱金属、有机金属化合物、碳阴离子生成物。

51 4. 2 单体结构 共轭烯烃:三种机理均可。 推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阳离子聚合 吸电子基的共轭乙烯基单体:阴离子聚合 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自由基聚合 环状单体及羰基化合物(由于其极性):离子聚合或逐步聚合。

52 4. 3 溶剂的影响 离子聚合: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引发和增长活性中心的形态有极大影响。 自由基聚合:溶剂只参与链转移反应。 4. 4 反应温度 自由基聚合:温度取决于引发反应,通常在50~80℃左右。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小,且为了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反应需在低温下进行。

53 4. 5 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有终止。 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4. 6 阻聚剂的种类 自由基聚合:氧、苯醌、DPPH等。 阴离子聚合阻聚剂:亲电试剂。 阳离子聚合的阻聚剂:亲核试剂。

54 (ionic copolymerization)
五. 离子型共聚 (ionic copolymerization) 自由基共聚物组成方程同时适用于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和反离子的性质及温度对单体的活性和竞聚率有很大影响。

55 六. 开环聚合(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环状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开环,形成线型聚合物。 反应通式: Z:环状单体中的杂原子(O、P、N、S等)或官能团。 开环聚合的单体: 环烷烃、环醚、环酯、环酰胺、环硅氧烷、环硫化物等。 已工业化的开环聚合单体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四氢呋喃、己内酰胺、三聚甲醛等。

56 1. 环状单体的聚合活性 ——能否开环及聚合能力的大小 环状单体的聚合活性取决于主要是热力学因素,即环状单体和线型结构聚合物的相对稳定性。 环状单体热力学稳定性次序: 3,4《5,7~11〈12以上,6 对于杂环化合物,如环醚、环酯、环酰胺等,由于杂原子提供了引发剂亲核或亲电进攻的位置,所以在动力学上它们比环烷烃更有利于开环聚合。

57 环状单体可以用离子聚合引发剂或中心分子引发开环聚合。
2. 开环聚合机理和动力学 环状单体可以用离子聚合引发剂或中心分子引发开环聚合。 Z:环状单体中的杂原子或进攻点, C:引发后生成的活性种,可以是离子、中性分子 离子型引发剂:包括阴离子和阳离子; 分子型引发剂:水。 开环聚合动力学按其机理可用类似于连锁或逐步聚合的方程表达。但由于其聚合上限温度低,聚合过程常有聚合—解聚平衡,使过程复杂化。

58 3. 工业上重要的开环聚合 3. 1 环醚(cyclic ether) 简单的环醚中,只有3、4、5元环可以开环聚合。3元环醚由于其环张力大,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聚合都可以。 工业上有价值的环醚开环聚合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阴离子开环聚合成聚醚,3,3’—二(氯亚甲基)环氧丁烷阳离子聚合成聚氯醚。

59 环氧化物的阴离子开环聚合 3元环醚即环氧化物(epoxide)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物、烷氧基化合物等作为引发剂,以活泼氢化物为起始剂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得重要的聚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环氧化物聚合体系通常为无终止反应,具有活性聚合特征。 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聚合后加入环氧丙烷会生成嵌段共聚物,是聚醚类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品种。

60 3. 2 环酰胺(cyclic amide) 的阴离子开环聚合
环酰胺(又称内酰胺)可以用碱、酸、水引发开环聚合。 由水引发己内酰胺(aminocaprolactam)聚合为尼龙—6,属逐步聚合。 由阳离子开环聚合,由于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不高,无工业价值。 由Na、NaOH等引发,属阴离子聚合,引发后可直接浇入模内聚合,有铸型尼龙之称。

61 内酰胺阴离子聚合的特点: 活性中心是酰化的二聚体,而非一般的自由基或阴阳离子。 不是单体加到活性链上,而是单体阴离子加到活性链上。

62 七. 羰基化合物(carbonyl compound)的聚合

63 本章要点 掌握阳离子、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引发剂、引发机理。 掌握阳离子、阴离子聚合机理及特征。
掌握离子聚合中活性种与反离子的结合形式;影响离子聚合 速度与分子量的主要因素。 活性聚合与化学计量聚合的区别。制备嵌段聚合物的要求。 5. 开环聚合机理。


Download ppt "第四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 4.1 引言(introduction) 自由基聚合 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