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課 過秦論 賈誼.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課 過秦論 賈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課 過秦論 賈誼

2 目次 一、題解 六、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七、問題與討論 三、文學探究 八、延伸閱讀 四、課文賞析 九、牛刀小試
一、題解 六、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七、問題與討論 三、文學探究 八、延伸閱讀 四、課文賞析 九、牛刀小試 五、文章結構表 十、資料來源

3 題解 出處 寫作背景 主旨

4 過秦論 漢朝賈誼的代表作。 借古以喻今,諷諭「仁義興邦,暴政必亡」之理。 文中論述秦的興起、滅亡,提出「仁義不施」所以亡國的觀點,筆鋒犀利。

5 出處 本文選自《賈子新書》 《賈子新書》 為後人所 輯錄,劉向校定。 內容分「事勢」、「連 語」、「雜事」三部分。

6 本文原題為「過秦」,今從《昭明文選》,題作
〈過秦論〉。 〈過秦論〉除收於《賈子新書》,《史記‧秦始 皇本紀》亦加以引述。 文選則分為上、中、下三篇,分別評論始皇、二 世、子嬰三代的過失,本課所選屬上篇。

7 寫作背景 賈誼:「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所以他作過秦論,目的就在「觀之上古,驗之當世。」
賈誼作〈過秦論〉,藉論史寓託對時政的諷諭,以秦朝滅亡的教訓,來鑑戒漢文帝。 賈誼之文開兩漢政論風氣之先,「過秦」之說於是成為西漢政論文章的重要主題,政論家借秦為喻,發表治亂之道,以為君主借鏡,期能使天下長治久安。

8 主旨 賈誼〈過秦論〉的立意所在:「為政應施行仁義」。 全文旨在評論秦始皇在政治上的過失,目的則在為漢文帝提供政治上的鑑戒。

9 題解 「過秦」即「說秦之過」,賈誼認為秦之過在於「仁義不施」。
本文以敘事為主,全文過半的四段篇幅鋪敘秦的興起壯大,再扼要交代秦由盛而亡的歷史,最後順勢點出論點,辭采斐然。

10 作者 生平事蹟 生平思想 文學成就

11 賈誼 西漢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 生於高祖七年(西元前二○○),卒於文帝十二年(西元前一六八),年三十三。 漢初傑出的政論家和辭賦家。

12 生平事蹟 賈誼年少即以博學能文聞名,二十二歲召為博士,深得文帝器重,不久提升為太中大夫。
懷抱政治改革的理想,任內主張改革(改曆法、易服制、更官名、興禮樂)、重農抑商。

13 生平事蹟 賈誼對國事多有建言,遂遭守舊大臣排擠,外放為長沙王太傅。 後又被召為梁懷王太傅,懷王不幸墜馬身亡,賈誼自慚失職,抑鬱而死。

14 生平思想 賈誼的思想以儒家為主,雜有法家、黃老的成分。
劉向:「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尹)管(仲)未能遠過也。」 (《漢書.賈誼傳贊引》 )

15 文學成就 賈誼是傑出的政論家、辭賦家。 政論散文犀利精闢,識見卓越,對漢朝的內政外交都有深遠的影響。
所作辭賦,上承《楚辭》,下開漢賦的風氣,在文學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政論以〈過秦論〉、〈治安策〉,辭賦以〈弔屈原賦〉、〈鵩鳥賦〉為代表。

16 辭賦之作 其所作的辭賦上,如:〈弔屈原賦〉、 〈惜誓〉、〈鵬鳥賦〉等,上承屈、宋,下開枚、馬,在漢賦發展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

17 弔屈原賦 二十五 歲過湘水時所作, 〈弔屈原賦〉其實就是弔自己。
文中揭露屈原所處時代是「讒諛得志,方正倒植」,同時表達其「遠濁世而自藏」的處世思想。

18 鵩鳥賦 二十七歲在長沙,鵩鳥飛入,賈誼以為不祥,作賦以自解。
〈鵩鳥賦〉表達他對現實世界的不滿,所謂「貪夫徇財,列士徇名」,也道出他對人生無常的憂懼。 此賦主要採用問答體的散文形式,與後來的漢賦很接近。

19 自比屈原,懷憂喪志 文帝對賈誼雖頗賞識,但對他所提的改革建議卻有顧忌,因為他剛繼位,不宜操之過急。乃派賈誼去長沙做長沙王太傅,原也出於一番好意,希望他暫且沉潛,避開朝廷重臣的排擠。賈誼的想法卻不如此,他自比屈原,渡湘水時為文悼屈原,滿腹委屈辛酸。 任長沙王太傅時,有一天一隻鵩鳥(貓頭鷹)飛到他身邊,他自認為是不祥之兆,寫了〈鵩鳥賦〉,表達了對人生無常的憂懼,並以齊死生、等禍福的道家哲學來安慰自己。

20 賈誼塑像

21 〈過秦論〉

22 賈誼故居

23 長沙 賈太傅 故宅

24 文學探究 政論散文 治安策(陳政事疏)

25 政論散文 賈誼為政論散文作家中的佼佼者,歷來傳誦的作品有三篇:〈過秦〉 (上)、〈陳政事疏〉 (治安策)【為漢人奏議中第一長篇文字,後世萬言書之祖】、〈論積貯疏〉。

26 政論散文特色 具有卓越識見 強烈的感情色彩 重視修辭: 1.善用對比以造成文章波瀾 2.善用排比以造成文章氣勢 3.善用對偶以造成文章整齊
4.善用誇張以增添文章生趣

27 治安策(陳政事疏) 內政方面:建議文帝削弱王國,眾建諸侯。 外交方面:對匈奴採取恩威並重。 社會方面:以為富豪和遊俠是破壞社會治安與經
濟發展的主因,應予裁抑。 法律方面:主張革除秦朝慘酷法律,把德澤注入法律,使之合乎禮義,又提倡維護人格尊嚴。 經濟方面:主張獎農抑商,不許商人衣絲乘車。 教育方面:倡導孝悌德行,培養倫理觀念,恢復 秦以前的家庭倫理。

28 課文賞析 段落大意 深究鑑賞 寫作技巧

29 段落大意 第一段:說明秦孝公任用商君,有統一天下的心意。
第一段:說明秦孝公任用商君,有統一天下的心意。     第二段:敘惠王、武王、昭襄王蒙故業,益發強大,諸侯無力抗衡,獨霸天下。(本段採對比敘寫:藉六國之強以襯出秦之超強) 第三段:記秦至始皇乃統一天下,始皇因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

30 第四段:記陳涉揭竿而起,天下景從,導致秦帝國覆亡。(本段舖敘陳勝之弱,以與前段舖陳秦始皇之強作對比)
第五段:說明秦亡之故: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本段轉入議論,將陳涉與六國對比,秦國前興後亡作對比)

31 深究鑑賞 〈過秦論〉是賈誼的代表作,內容主要在敘述秦朝興亡的歷史發展,最後總結秦之過在「仁義不施」。
本文「借古喻今」,諷諭「仁義興邦,暴政必亡」的道理,目的在為漢文帝提供施政的鑑戒。

32 深究鑑賞 一、敘事為主,波瀾層迭 前四段概括秦由興盛到亡國一百多年的歷史,執簡馭繁,勾勒歷史發展大勢。 雖為政論文,實際上卻以敘事為主。

33 深究鑑賞 二、細節經營,別具匠心 「秦孝公時,君臣固守以窺周室」,一個「窺」字,透露秦伺機而動的野心;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極言取之甚易。 寫始皇統一之後的種種作為,「振長策」、「執捶拊」、「鞭笞天下」,對比「俛首繫頸」、「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等,呈現始皇的霸氣。

34 深究鑑賞 寫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渲染他的出身卑微,然其崛起,竟然「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顯示秦帝國的土崩瓦解。 以陳涉之微和九國之君比,所謂「度長絜大,比權量力」不可同時而語。

35 寫作技巧 以寫賦的手法寫政論 本文遣辭造句,十分講究。如「席捲、包舉、囊括、併吞」;「天下、宇內、四海、八荒」;「之屬、之徒、之倫」等同義詞的對仗排比,及「為之謀、通其意、制其兵」和「非尊於、非銛於、非抗於」等的列舉,這就呈現了賦「鋪采摛文」的風貌。

36 寫作技巧 本文處處採用「鋪張揚厲」賦的手法,刻意將二十個六國之士羅列在一起,以顯示抗秦聲勢的浩大,其實這些人並非同時出現在歷史上。九國之師聯合攻秦,亦無確切記載,文章目的在於使強弱、攻守的對比更明顯。

37 寫作技巧 以「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對比「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形成強烈反差。

38 寫作技巧 鋪排處處,對比映襯 秦國的興起與滅亡對比; 秦攻天下與守天下的作為得失對比 秦的從容迎敵與六國的倉皇慘敗對比
秦歷代諸王的雄才大略與陳涉的普通平凡對比 陳涉亡秦之速勝與九國聯軍抗秦之難成對比

39 文章結構表

40

41 語文萬花筒 字義比較 重要修辭

42 字義比較 區區 1.愛戀、依戀: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 〈 陳情表〉) 2.小小的: (1)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本課)
(2)今君有「區區」之薛(《戰國策.馮諼客孟嘗 君》) (3)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蘇軾〈 教 戰守策〉)

43 字義比較 乘 1.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本課) 2.勝: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蘇軾 〈 教戰守策〉)
3.利用: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蘇軾 〈留侯論〉 )

44 重要修辭 【錯綜】 1.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天下、宇內、四海、八荒」、「席卷、包舉、囊括、并吞」皆為抽換詞面之「錯綜」。 2.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取、舉、割、收」皆為「占領」之意,亦屬抽換詞面之「錯綜」。

45 重要修辭 【轉品】 執捶拊之「鞭笞」天下:名詞作動詞用。 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容詞作動詞用。 會盟而謀「弱」秦:形容詞作動詞用。
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名詞作副詞用。 「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名詞作副詞用。 秦有餘力而制其「敝」:形容詞作名詞用 追「亡」逐「北」:動詞作名詞用。

46 重要修辭 【借代】 宇內、四海、八荒:代指「天下」。 履「至尊」而制「六合」:至尊代指「天子之位」;六合,指「天下」。
以愚「黔首」:指「百姓」。 餘威震於「殊俗」:指蠻夷地區。

47 重要修辭 【誇飾】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

48 問題與討論

49 一、六國雖兵多、將良、地廣,也不能與秦抗衡;陳涉 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麼能瓦解強秦?
答:陳涉是貧窮的小老百姓,一個被調去戍守邊地的卑微 的小人物,以陳涉之微和九國之君比,比武器、軍力、謀 略、人才,真是天差地別,但這樣的人揭竿而起,竟然 「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關鍵就在於秦「不施 仁義」,只顧拓邊興威,驕奢淫逸,高壓統治。在暴政之 下,不願被宰割的人奮力齊心反抗,所以能亡秦中研院院 士許倬雲,在從歷史看領導一書中說:「秦始皇削平六 國,六個國家都不是小國,也各有其人才,卻沒有任何降 臣降將任用於朝廷之中,也無任何地方官吏是前朝遺留。 雖然秦國在立朝之初曾招攬天下豪傑,然而至秦始皇時 代,天下人才約只任用了七分之一,剩餘的七分之六人才 都擱置不用,所以引起相當多的怨懟,以致陳勝、吳廣揭 竿而起,天下就沸騰了。」未將敵國人才吸納為己用,後 來反成為亡秦的急先鋒。)

50 二、本文大量採用對比手法來敘事,造成什麼 樣的效果?請舉數例以說明之。
答:如以秦國的興起與滅亡對比;將秦攻天下與守天 下的得失對比;讓秦的從容迎敵與六國的倉皇慘敗對 比;把秦歷代諸王的雄才大略與陳涉的卑微平凡對 比;將幾種對比交織在一起,造成強烈的反差,引起 讀者的震撼,而進一步思索何以會導致這麼大的差 別?而對作者所提「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 結論,自然容易產生認同感。

51 三、秦於統一天下以後,採取什麼措施來 「愚黔首」、「弱天下之民」,這些措施何 以會導致秦的滅亡?
答:首段秦以「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來「愚 黔首」。以「隳名城、殺豪傑、銷鋒鍉、鑄金人十 二」來「弱天下之民」。 二段秦採取「愚黔首」的愚民政策來統治天下,人 民在其統治下思想被箝制,知識封閉,素質大幅降 低,對國力造成負面影響。「弱天下之民」的結 果,造成地方空虛,一旦發生內亂或外患,地方既 無力抵抗,更難以屏藩京師。這些都會導致秦的滅 亡。

52 延伸閱讀 〈六國論〉蘇洵 評贊賈誼 詠賈誼之詩

53 延伸閱讀—六國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54 延伸閱讀—六國論 蘇洵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與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然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55 延伸閱讀—六國論 蘇洵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頗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56 延伸閱讀—六國論 蘇洵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英才;並力西嚮,則臣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57 延伸閱讀—六國論 蘇洵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也,其勢弱於秦,而猶可以不賂而勝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延伸閱讀—六國論 蘇洵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也,其勢弱於秦,而猶可以不賂而勝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選自蘇洵《嘉祐集》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58 語譯 六國的滅亡,原因不在於武器不精良、戰術不完善;壞就壞在以割城獻地的方式賄賂,向秦國求和。因為賄賂秦國,而致國力受到損耗,這正是滅亡的原因。 也許有人說:「六國相繼滅亡,難道都是由於賄賂秦國所致嗎?」我認為:「不肯賄賂的國家,因受賂秦國家的牽累而敗亡。因為既已失去有力的支援,就無法單獨保全;所以說錯誤在於賄賂秦國。秦國除了以戰爭掠取土地之外,由於六國的賄賂,小則可以獲得都邑,大則可以得到城池。這較之秦國因戰勝而獲得的,其實有百倍之多;而六國因賄賂而失去的城邑,較之因戰敗而失去的,其實也有百倍之多;由此看來,秦國的最大慾望,六國的最大禍害,根本不在於戰爭。

59 語譯 想想六國的祖先,冒著霜露,斬除道路上的荊棘,才能得到一尺一寸的土地;可是子孫對它卻不很珍惜,拿來送給別人,就像拋棄微不足道的東西一樣:今天割讓五座城,明天割讓十座城,這才換得一夜安眠;但一覺醒來,看看國境四周,秦兵又來了。但是六國的土地有限,而強秦的貪念卻難以滿足,奉獻愈多,侵略也就愈急迫;所以不用交戰,誰強誰弱、誰勝誰敗,形勢已完全清楚了。至於滅亡,那是當然的道理。古人說:「以賄賂土地來事奉秦國,等於抱著乾柴去救火,柴沒有燒完,火就不會熄滅。」這話說得真有道理啊!

60 語譯 齊國並不曾賄賂秦國,但終於隨著五國之後,被迫遷徙而歸於滅亡,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因為它和秦國親善,而不肯去援助其他的五國。五國既已滅亡,齊國 也就不能倖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君主,起初很有遠大的眼光和策略,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土,堅持原則不賄賂秦。所以燕國雖然又小又弱,但卻較晚滅亡,這正是以武力抗秦的功效。到了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的計策失敗,這才招致燕國的滅亡。趙國曾經和秦國打過五次大仗,兩次戰敗而三次戰勝;後來秦國不斷進攻趙國,被李牧連連擊退。及至李牧因讒被殺,邯鄲也就變成秦國的一郡了,雖曾採取抵抗而不能堅持到底,真太可惜了!

61 語譯 況且燕、趙兩國處在秦國差不多已經把其他國家消滅將盡的時候,可說是計窮力竭了;它們因戰敗而亡國,實在是迫不得已的。當時,假如齊、燕、趙三國各自愛惜自己的國土,齊國不和秦國親善,燕國不派刺客暗殺秦王,趙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麼,勝利或失敗、生存或滅亡,和秦國較量起來,或者也不容易得出結論呢。唉!如果把奉獻給秦國的土地,封贈給天下有才略的人;把對待秦國的敬畏之心,轉而用來禮遇天下的奇才;大家合力向西,那麼,我看秦國將難以吞滅他們。真是可悲啊!擁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久積的威勢所脅迫,國土因時時削割而致走向滅亡。但願主持國政的人,以後不要受到別國的積威欺壓才好。

62 語譯 六國和秦原本同樣都是諸侯國,他們的國勢雖比秦國弱,但仍擁有不必以割地賄賂就能戰勝秦國的形勢,假如一個擁有天下的堂堂大國,卻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那真是連六國也比不上了!

63 評贊賈誼 《漢書.賈誼傳贊》,引劉向稱讚賈誼的話說:「賈誼言三代與嬴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且通達治體,比之古代的伊尹、管仲,實不稍遜色」。

64 詠賈誼之詩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語譯】你因為渴慕賢能,所以把被貶謫的他召喚回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語譯】你因為渴慕賢能,所以把被貶謫的他召喚回 來,並在宣室接見;賈生的才能確是無與倫比。可惜 的是在這麼難得的夜半的會見裡,雖蒙君王傾聽,所 談的卻不是重要的治國安民之道,而是有關鬼神的問 題。

65 詠賈誼之詩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栖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弔豈知?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栖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弔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66 詠賈誼之詩 【語譯】你被貶謫在長沙居留三年,最後落得留悲 萬古。在秋天草木凋零的時候,我獨自來尋你的遺
跡,卻只見淒冷的樹林中斜照的日影。漢文帝是明 道之君尚且對你恩薄如此,無情的湘水又豈能明白 你憑弔屈原的一番心事。江山寂靜,秋風搖落樹 葉,我心中充滿了對你的憐惜:為什麼無端要被放 逐到偏遠的天之涯。

67 詠賈誼之詩 賈生 王安石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語譯】一段時間內,賈誼的謀略和建議差不多都被
賈生 王安石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語譯】一段時間內,賈誼的謀略和建議差不多都被 採納、實行了,誰說皇帝虧待了賈誼呢?儘管身居高 位,說話卻沒人聽從,自古以來,這樣的公卿何止千 萬!

68 牛刀小試

69 牛刀小試 Q:下列「 」中詞語涵義的解釋,何者錯誤? (A)「俛首係頸」表示恭順謙卑 (B)「約從離衡」指結成合縱的戰略關係,以
化解秦國的連橫策略 (C)「甕牖繩樞」指貧苦人家 (D)「因利乘便」指憑藉有利的情勢。

70 牛刀小試 解答: (A) 詳解: (A)表示降服。

71 牛刀小試 Q:關於賈誼的敘述,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西漢洛陽人,博學能文,深受漢高祖器重 (B)對政治具有改革的理想,漢初制度多出其手
(C)是一傑出政論家兼辭賦家  (D)所作辭賦,上承詩經,下開漢賦,在文學史 上具有重要的影響性。

72 牛刀小試 解答: (C) 詳解: (A)漢文帝 (B)受守舊大臣排擠 (D)上承《楚 辭》。

73 牛刀小試 Q:下列何句中可見秦孝公有併吞各國,征服天下 的野心? (A)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 六合
六合  (B)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 之郡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 國入朝  (D)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

74 牛刀小試 解答: (D) 詳解: (A)秦始皇之作為 (B)(C)皆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作為。

75 牛刀小試 Q:凡是語文中誇張鋪飾,超過客觀事實,稱 之為誇飾修辭。下列何者屬之? (A)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B)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地 (C)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D)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  (E)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76 牛刀小試 解答: (B)(C)(D)(E) 詳解: (B)極言取得之易 (C)極言耗費之少 (D)極言響應之多、廣

77 牛刀小試 Q:下列關於〈過秦論〉一文的章法布局,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善於利用鋪陳對比,並大量運用排偶句式 (B)通篇文章說理多於敘事
何者正確?  (A)善於利用鋪陳對比,並大量運用排偶句式  (B)通篇文章說理多於敘事  (C)使用對照法描寫出秦速亡之因  (D)遣辭造句瑰麗多姿,呈現賦體「鋪采摛文」的風 貌  (E)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陳章旨。

78 牛刀小試 解答: (A)(C)(D) 詳解: (B)敘事多於說理 (E)篇末才點出題。

79 資料來源  好站連結  圖片出處

80 好站連結 中國文化研究院—秦始皇http://www.chiculture.net/0105/html/home.html
網站介紹秦始皇極其統一中國的種種措施,並論及秦始皇帝是非功過。

81 圖片出處 P.4 P.5 P.11 P P.20 P.21 P.22 P.23 P.25


Download ppt "第七課 過秦論 賈誼."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