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1-3 美及藝術的本質 講授者 高雄餐旅學院張忠明副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講授者 高雄餐旅學院張忠明副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充份而且必要的條件 藝術有沒有本質是許多美學家處理的核心問題,當他們認為美是什麼,美如何定義的時候,就已經認為藝術有本質,因為要定義美是什麼,必須要找到充份而且必要的條件,這種充份且必要條件就是美的本質。西方的美學可粗分成三階段,
3
早期以形上學為主,以先驗及唯心的觀點,先設定美有本質,再探索美的來源,現象背後的本質。
近代從笛卡爾的哲學啟發開始,轉向到認識論上,對先驗的,形而上的提出看法,注重理性,方法及限度,從經驗中去找出美的本質,而不是一開始就設定本質再去說明或論證何為美的本質。 現代因為許多認知上的紛爭,認為美不一定有本質,而美學家更利用維根斯坦的“家庭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的理論,來說明美沒有本質,紛爭不斷,但主流卻在語言及語意的探討上。
4
1.早期以形上學為主 早期柏拉圖,認為美或藝術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的模仿,是理型的影子,中古世紀阿奎那斯認為美是秩序(order)、對稱(symmetry)與明確性(definiteness)。康德認為美是一種無私的滿足感,這類型的說法,都是先設定藝術有本質,且藝術的本質是先驗的,是先設定好再去解釋、說明、證明這種說法,這些說法少了經驗的基礎,因此這類型的說法很難舉證出充份且必要的條件出來, 舉例說明:
5
譬如康德認為美是一種無私的滿足感,當我們以一種無目的性的態度去對待事物,就容易產生美感,我們試舉一例,人在迷濛大霧的船上,心情應該會很緊張,害怕船會在大海中出事,但如果不去計較,而單單的欣賞迷濛大霧,便能充份的感受到美感,此例似乎能夠證明美是無私的滿足,但我們在生活的經驗中卻處處能夠找到反證,例如看到一片美麗的土地,我們買下它美感不一定會減低,聽到一片CD的歌曲好聽,買回家美感也不一定會減少,因此康德的“美的無私的滿足”是先驗的說法,美的本質也是先驗的
6
2.近代經驗主義的說法 我們可以杜威審美經驗論的美學說法為例,杜威認為審美的性質,它是每個普通而完整的經驗之清晰及強烈的性質,美的性質是來自生活經驗,這種經驗不一定都能成為美感經驗,它必須具有某種統一性、複雜性及強度,才能成為美感經驗,因此這種說法也是認為美有本質的,只是他來自於人跟環境互動的生活經驗,是一種脈絡的美學,與康德時的唯心美學說法不同,不過他們都認為美有本質。
7
3.現代的說法 現代的說法較分歧,有人借用維根斯坦的家庭相似性說法,證明美沒有本質,現在以遊戲是什麼為例,簡單扼要的為大家說明:當我問遊戲是什麼時,就是在問遊戲的本質是什麼,現在以下棋、打牌、打球為例,這些都屬於是遊戲,但它們之間有共同的充份且必要條件嗎?我們說下棋有abc三種特質,打牌有cde三種特質,打球有aef三種特質,圖示:
8
abc cde aef 「藝術本質的否定 」 下棋 打牌 打球 可舉維根斯坦所謂「家庭相似性」的例子來說明
假設A、B、C代表不同的遊戲,而我們在其中發現了a、b、c、d等性質,則我們在這裏所說的那種重疊交錯的狀況可以下圖表示之: 下棋 打牌 打球 abc cde aef 高雄餐旅學院 張忠明
9
下棋 打牌 打球 abc cde aef 高雄餐旅學院 張忠明 在下棋與打牌中我們找到有c的共同特質,在打牌與打球中我們找到e的共同特質,在打球與下棋中我們找到a的共同特質,但是在下棋、打牌、打球三者之間我們卻找不到共同的特質,因此美的本質就如同遊戲的本質一樣找不到共同的本質,只能找到相似的“家庭相似性”。
10
如果有人真的找到美的本質, 也只是當時的本質
我們再深入的想想,早期的美的本質定義,到現代多了許多的說法,這些說法有的是承繼與發揚,有的是對前人的說法的質疑或反動,隨著時代的推演,人的觀念改變,美的本質的說法也跟著改變,美如果真的能夠找到本質,就表示現代及以後的人類看法都一致了,這是不可能的,時代會不斷的改變,美的本質也會跟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如果有人真的找到美的本質,也只是當時的本質,與美的本質這種恆常不變,充份且必要的定義條件是不同的,美有沒有本質已經就更清楚明白了。
11
美學家卻仍不斷的下定義 雖然我們找不到美的本質,但近代的美學家卻仍不斷的下定義(這是研究美學的宿命),懷茲認為早期的美的定義是一種“封閉概念”,我們現在可以用“開放概念”來解釋,例如“希臘悲劇是什麼?”就是在問希臘悲劇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或許真的可能找到希臘時期所有的悲劇,因為希臘時期是已經過去的年代,而我們現在把所有希臘能找到的悲劇整理歸納,是有可能找到本質的,
12
如果問“悲劇是什麼” 那就是在問一種開放的觀念
但如果問“悲劇是什麼”那就是在問一種開放的觀念,除非我們設定悲劇從現在以後不會發生了,那麼在這種封閉的概念中就可能找到悲劇的本質,這樣的推理就如同,孔子是人,孟子是人,王陽明是人,章學誠是人,他們都死了,所以是人都會死,這樣的邏輯推理是不能得到確認的,因為未來的人是不是都會死,我們如何能推得出來呢?
13
建位論的說法 現代的美或是藝術的定義,有類似開放式定義的方式,因此顯得非常煩瑣,例如狄奇(George Dickie)提出藝術建位論,以描述或分類的方式找出本質,當我們對一物命名為藝術品,則它就是藝術品,他聰明的不對藝術品的價值做定義,而只是描述分類,
14
雖然比較能夠避免掉藝術本質的討論,但如果藝術品不討論價值問題,而只是分類成藝術品就是藝術品,那麼我們隨便說某物是藝術品(如果該物無任何藝術的價值),那麼它就是藝術品,這是非常可笑及無建設性的。
15
版權聲明 作品 年份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高雄餐旅學院 張忠明教授 下棋 打牌 打球 abc cde aef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