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会计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会计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会计学》

2 《会计学》课程简介: 第一部分是会计的基础理论,该部分对会计系统做了总体描述,围绕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展开,具体包括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会计凭证、帐簿与账务处理程序等; 第二部分是财务会计实务,该部分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述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内容,通过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出会计信息。 课程内容从会计学基础开始,进入系统的实践环节,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到报表编制,逐步深入。

3 教学目的: 《会计学》是为经济类和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贷款人、政府机构、社会公众和公司管理人员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系统,熟悉会计语言,在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能根据企业的特点,正确处理企业经济业务、提供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 教材: 西南财经大学赵德武主编《会计学》

4 参考文献: a.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近期编著的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类教材; b.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5 相关财经网址:经济学网址大全.doc 中华财会网: 金融时报金时网: 中国会计学术研究网: 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6 本章重点及难点: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一章 会计系统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对象;掌握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基本特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本章重点及难点: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7 本章知识要点: 1.会计概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目标、职能和对象) 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基本特点、会计等式的原理及运用) 3.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8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透视 第二节 会计系统的一般描述 第三节 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加工利用

9 第一节 会计透视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国外: 远古时期出现陶土刻画符号原始记录 远古印度公社时期有了农业记账员 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会计萌芽 如:堆石记事、结绳记事等. 结论: 会计是适应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

10 国外: (1)4000年前古巴比伦人开始原始记录 (2)公元前5世纪希腊制定简单的会计制度 (3)公元前200年左右罗马设置会计官员
二、会计的发展 会计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理论和方法,它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发展过程: 1.古代会计阶段(十三世纪以前) 国外: (1)4000年前古巴比伦人开始原始记录 (2)公元前5世纪希腊制定简单的会计制度 (3)公元前200年左右罗马设置会计官员

11 (5)清代学者焦维在《孟子正义》书中对会计定义: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中国: (1)西周时期——设立“司会”官职 (2)战国时期——出现“会计”一词 (3)宋朝时期——出现“四柱清册法”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4)明末清初——出现“龙门账”. 进 - 缴 = 存 该 (收入 - 支出 = 资产 - 业主权益及负债) (5)清代学者焦维在《孟子正义》书中对会计定义: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12 2.近代会计阶段(15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末) 国外: (1) 15世纪意大利——广泛应用借贷记账法 (2)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英国 A.产生折旧的概念及方法 B.产生成本会计 C.1853年成立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13 中国: 1905年,中国第一个注册会计师谢霖从日本引进借贷记账法,并运用复式记账原理设计了大清银行一整套会计制度. 3
中国: 1905年,中国第一个注册会计师谢霖从日本引进借贷记账法,并运用复式记账原理设计了大清银行一整套会计制度. 3.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开始) 国外: (1)20世纪中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领域. 财务会计:加工处理信息(确认、计量、报告等) 管理会计:运用财务信息(整理、分析、决策等)

14 (2)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国际会计 (3)70年代出现通货膨胀会计 (4)知识经济时期西方学者研究人力资源会计和环境会计 (5)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会计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系统处理. (6)财务共享时代的来临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出现了会计组织流程的再造,通过互联网让所有的财务聚集到一个点上,把分散式的、封闭式的财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实施再造,实现了财务共享。

15 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部成立主管会计事务的专门机构; (2)20世纪70年代末,推广应用管理会计; (3)20世纪80年代中期,用计算机处理加工会计信息;颁布了《会计法》; (4)20世纪90年代 ,财政部制定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财务通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4个分行业的会计制度等;

16 (5)2000年末,财政部颁布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6)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逐步推广在各个公司执行。 (7)2014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2,9,30,33号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新颁布了39,40,41号准则 (8) 年,我国财政部修订了一系列会计准则。 (9)近几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引入了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 2017 年财务机器人以及财务机器人解决方案面市,一个“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的时代正悄悄来临。 小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17 第二节 会计系统的一般描述 (会计概念、目标、职能等) 一、 会计定义 (一)几种会计流派 1.管理工具论(五十年代从前苏联流传到我国)
第二节 会计系统的一般描述 (会计概念、目标、职能等) 一、 会计定义 (一)几种会计流派 1.管理工具论(五十年代从前苏联流传到我国) 观点: 会计作为一种工具,是一种反映的工具,是经济管理或者经济核算的工具. 特点:强调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核算作用。

18 2.管理活动论: 观点: 会计不仅是经济管理的工具,且它本身就具有管理职能,是人们从事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是继承和发扬会计工具论学派的合理内容并结合最新管理科学思想的产物。 中国: 会计管理活动论思想始于杨纪琬、阎达伍两教授 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的报告。(1980年)

19 3.艺术论 观点: 会计是一种艺术(ART) 特点: 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时,通过个人对于会计规律、惯例的理解和认识,在解决特定问题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创造性的技巧和能力。

20 观点:会计的本质特征是一个“信息系统” 。 特点:是现代经济和科学发展的产物。
4.信息系统论: 观点:会计的本质特征是一个“信息系统” 。 特点:是现代经济和科学发展的产物。 代表人物: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

21 会计信息系统: a.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财务会计子系统) 输入 加工转换 输出 确认 计量记录 报告 b.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管理会计子系统) 财务信息 分析 计划 预测 控制 决策

22 (二)现代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23 二、 会计目标(会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内容 信息使用者: 1. 投资人 2. 债权人 3
二、 会计目标(会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内容 信息使用者: 1.投资人 2.债权人 3.财政、税务和审计等国家政府部门; 4.其他利益相关者 5.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和职工

24 会计信息内容: 1.有关财务状况信息 2.有关经营成果信息 3.有关现金流量信息 4.有关所有者权益信息

25 (二)会计目标 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6 三、会计职能(会计所具有的功能)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1
三、会计职能(会计所具有的功能)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反映) 会计一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真是完整的反应,为各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 2.监督职能(控制) 会计在核算经济活动的同时,要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指导和协调。

27 (二)会计的发展职能 1.参与经营决策 2.控制经济活动(过程) 3.评价或分析经营业绩(经济效果) 4.预测经营前景

28 四、会计工作规范 (一)会计职业规范 1.企业会计(工厂、商店、宾馆、各公司组织) (1)财务会计: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加工处理,并借助报表形式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 (2)管理会计:依据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着重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 (3)内部审计:企业内部专设机构和人员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核和检查工作,重点在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经营管理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29 2.非营利组织会计(行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图书馆等)
(1) 预算会计 (中央、省、市、县、乡行政单位) (2) 事业单位会计 3.公共会计: 以会计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相关学 科知识,向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提供会计、 计和咨询等服务。 载体:会计师事务所 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 注: 本教材以企业会计为讲述内容。

30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廉洁自律 (4)客观公正 (5)坚持准则 (6)提高技能 (7)参与管理 (8)强化服务
(二)会计行为规范 1.会计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廉洁自律 (4)客观公正 (5)坚持准则 (6)提高技能 (7)参与管理 (8)强化服务

31 2.会计法:会计工作的基本法规 1985年制定施行 1993年修改施行 1999年修改于2000年7月1日施行 内容: (1)会计核算规定 (2)会计监督规定 (3)会计机构和人员规定 (4)法律责任规定 .

32 3.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 (1)基本会计准则(总则、 会计信息质要求、会计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 ) (2)具体会计准则 注:配套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33 第三节 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一、会计信息生成的前提条件(会计假设) 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计量标准、计量基础等作合理的推断。
第三节 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一、会计信息生成的前提条件(会计假设) 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计量标准、计量基础等作合理的推断。 意义: 保证提供可理解的会计信息。

34 内容: 1.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含义: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1)可以是一个企业 (2)可以是由若干企业组成的集团公司 (3)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法人资格实体 注: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一个概念,一般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如: 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不是法律主体 企业的分支机构不是法律主体

35 2.持续经营(经营时间的无限性) 含义: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清算,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意义: (1)企业能按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 (2)企业能按既定的约定偿还债务; (3)会计才能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解决资产计价和收入、费用的确认问题。

36 3.会计期间(会计核算时间的有限性) 含义: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 会计期间的划分: (1)每年1月1日至12于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2)一会计年度具体划分为半年度、季度、月份; 意义: 及时、定期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及财务成果信息 (采用特殊程序和方法划清各期间业绩和责任)。

37 4.货币计量 含义: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及其结果。 货币计量的规定: (1)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和境外企业可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

38 适用:所有企业单位 二.会计信息生成的规范 (一)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原则(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特点: A.凡在当期实现的收入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入账; B.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已经在当期支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适用:所有企业单位

39 2.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特点: (1)凡是本期实际收到的款项,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本期付出的款项,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负担的费用,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2)凡是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即使应归属本期,但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适用: 行政单位、事业单位

40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41 1.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含义: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使用范围: 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42 2.重置成本(约当换算成目前行情) 含义: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使用范围: 通常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

43 3.可变现净值(推算目前净回收现金) 含义: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使用范围: 通常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44 4.现值(折算成现在价值标杆) 含义: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现值。(即今后某一特定时间收到或支付-定量的资金, 按市场利率换算为现在时间的价值。) 使用范围: 企业非流动负债以及金融企业的贷款资产等通常需要计 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45 含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5.公允价值 (按当前市场价格确定其具体“身价”) 含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使用范围: 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等

46 再 经 生产 生 劳动对象 财 货 济 分配 产 劳动资料 产 币 资 活 交换 过 劳动者 物 表 金 动 消费 程 资 现
三、会计生成信息的内容(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总体描述 会计的一般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 1.资金: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经 生产 生 劳动对象 财 货 济 分配 产 劳动资料 产 币 资 活 交换 过 劳动者 物 表 金 动 消费 程 资 现 2.资金运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或资本) 的增减变动(即资金的价值运动)

47 从各单位经济活动过程看:

48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化___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进行的基本归类。它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又称财务会计报表要素) 构成内容: 资产 会 负债 计 所有者权益 要 收入 素 费用 利润
静态要素 动态要素

49 1. 资产 概念: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点:A. 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B
1.资产 概念: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点:A.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B.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C.企业在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中获得 包括: (1)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

50 (1)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预计在资产负责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 4. 在资产负责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即可

51 库存现金 货币资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应收款项 其他应收款 应收票据 (商业汇票结算方式)…

52 存货: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 售,或仍处在生产过程,或在生产、提 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 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 存货 半成品 库存商品 包装物

53 (2)非流动资产 债权投资 其他债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

54 2. 负债 概念: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点: A
2.负债 概念: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点: A.由过去经济业务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 B.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偿还,且主要以资产形式偿还。 分类: (1)流动负债 (2)非流动负债

55 流动负债: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在资产负责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 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责表日后一年以上。 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即为流动负债

56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预收账款 应付款项 应付利润 应交税费 其他应付款 … 短期借款

57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58 3.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 = 全部资产 - 全部负债 特点:A. 一般不需要偿还 B
3.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 = 全部资产 - 全部负债 特点:A.一般不需要偿还 B.清算时不具优先权 C.能够分享利润 内容: 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 所有者权益

59 (1)实收资本:投资者按公司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公司的资本。 (2)资本公积: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来源取得,由所有者享有的资金。(准资本)

60 (3)盈余公积:从企业的税后利润(净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
包括: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 特点:未指定用途 留待以后年度处理 (5)其他综合收益

61 4.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注:日常活动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

62 特点: A. 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B. 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 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C
特点: A.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B.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 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C.收入最终会增加所有者权益 分类: (1)狭义的收入——营业收入,投资收益 A.主营业务收入:基本业务收入(销售产品…) B.其他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收入(销售材料、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出租包装物、固定资产…)

63 (2)广义的收入 营业外收入 5.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 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点: A.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 B.费用发生将引起有关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C.费用最终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64 分类: (1)狭义的费用:企业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包括: 主营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65 (2)广义的费用:指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
包括: 营业外支出 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 特点:利润实现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66 利润指标的计算: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4)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67 (三)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会计等式) 1. 反映静态要素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三)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会计等式) 1.反映静态要素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动态要素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 收入- 费用=利润

68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产生收入、费用、利润的前提条件,而收入、费用、利润的产生又必然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化。
3.综合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结论: 等式3反映了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的联系。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产生收入、费用、利润的前提条件,而收入、费用、利润的产生又必然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化。

69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实质重于形式 谨慎性 及时性 可比性 明晰性 重要性

70 1、客观性——客观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
¨(1)真实性 ¨(2)可验证性 ¨(3)中立性(可靠性)

71 2.相关性 ¨1.要求会计信息要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具有:(1)反馈 价值;(2)预测价值

72 3.明晰性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应当清楚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扩大其使用者范围;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益。

73 4.可比性 ¨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比较和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比较

74  5.及时性 (1)含义:会计核算应该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2)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报告会计信息 (3)是相关性的保证

75 6.重要性 企业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量—如10%, 质——对决策的影响程度

76 7. 谨慎性 (稳健性原则) 含义: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77 8.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含义: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依据。 特点:根据经济业务实质来选择会计方法,而不是拘泥于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

78 四、会计信息生成过程 会计工作环节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一)会计信息的确认 内涵:依据一定的标准,辩认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接收和输入,并确定应记为何种会计要素以及是否全部列入会计报表和如何列入会计报表。 意义: 1.是识别和筛选会计事项的前提 2.是保证正确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条件

79 (二)会计信息的计量 内涵:即以货币和其他度量单位衡量各项经济业务对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影响和结果的过程。 意义: 1.是反映已确认的经济活动及其数额的定量依据; 2.是保证会计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

80 (三)会计记录 内涵:对经过确认计量后的经济事项数据,采用专门方法和一定程序,分类整理加工转换成各会计信息。 意义: 1.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2.转换形成会计信息; 3.为会计报表编制提供依据。

81 (四)会计报告(输出会计信息) 内涵:在日常核算基础上,将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整理汇集成会计报表,并定期提供给报表使用者。 意义: 1.会计报表的各个项目是会计信息再次确认的成果; 2. 便于信息使用者决策。

82 五、会计信息生成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方法 会计监督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 含义: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而提供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所采用的专门方法。 具体方法:

83 1.填制和审核凭证:初步记录经济业务,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合理、合法所采用的专门方法。
经济业务 原始凭证 记帐凭证 2.设置和运用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记录的专门方法。 会计要素各项目 分设账户 记录 3.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记录的方法。

84 4.设置和登记账簿:在一定格式的账簿上连续、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5.成本计算: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对象归集、分配,计算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6.财产清查:核实财产物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的专门方法。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定期总括地提供会计信息所采用的专门方法。 注:上述七种方法前后衔接,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会计核算方法的有机整体。(见图示)

85 设置运用账户 复式记账 发生 填制审核 登记 编制 业务 凭证 账簿 报表 财产 清查 成本 计算

86 第四节 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 一、 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的意义 二、 会计信息的一般加工利用(会计报表分析)
第四节   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 一、 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的意义 二、 会计信息的一般加工利用(会计报表分析) 三、 会计信息的综合加工利用(管理会计)


Download ppt "《会计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