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 大气环境 长沙市周南中学 李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 大气环境 长沙市周南中学 李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 大气环境 长沙市周南中学 李瑶

2 知识结构 一、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热力作用 三、大气运动 四、全球气压带、风带 五、气候类型 六、常见的天气系统 大气

3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4 一、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N2 O2 CO2 O3 水汽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78.09%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20.95%
气体成分 作用 体积分数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78.09% N2 干洁空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20.95% O2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0.003% % O3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因时因地 而异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5 人类活动影响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燃烧矿物燃料、大肆砍伐热带雨林→CO2增加→“温室效应”

6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7 高层大气 臭氧层 平流层 对流层

8 对流层 对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6°C)/1000M

9 对流层 对流运动显著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层 ——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

10 知识应用 高度(千米) 12 温度(℃) 以上属对流层的是( ) (3)

11 对流层 对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2 平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高。 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臭氧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13 高层大气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 ——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14 高三地理复习的思路与方法 小中见大 大中见小 归纳 应用 有关 地理问题 习题 地理规律和原理 解决 总结

15 回顾: 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 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0.6℃/100m) 地面为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越向上空气密度越小,水汽、CO2越少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小与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递减率越小) ②对流层底部受地面影响最大,中上层受影响较小

16 例1. 读焚风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例1. 读焚风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降水量一般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B.据图计算可知,乙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一般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C.由于乙坡比甲坡热量充足,所以对农业生产有利 D.若图示山峰冬季出现积雪,则甲坡雪线高于乙坡

17 例题2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1~2题。(04高考)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18 B -35℃ -14℃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35℃ -14℃

19 D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例2.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回答1~2题。(04高考) D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 ? 18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例3.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3 ℃ 18 ℃ 22 ℃
0.5℃/100米 1℃/100米 18 ℃ 22 ℃ 0.8℃/100米 18 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 气温每百米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 温每百米降低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 升高1 ℃。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饱和 凝结 22 28

21 (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空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越高,气温越低。 (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人,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2)1000米 米附近以下云雨天气,以上天气晴朗 (3)迎风坡多云雨;背风坡天气多晴朗 (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空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5)中国:大兴安岭、贺兰山等阻挡东南季风进入,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世界:如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形成南、北美洲大陆西岸与东岸、中部气候类型的差异.

22 逆温现象

23 逆温现象 一、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二、形成:

24 冬季强于夏季;低谷盆地强于山顶。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冬季强于夏季;低谷盆地强于山顶。

25 暖空气 较暖空气 冷 地 面 伦敦多雾的原因分析。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越近地面降温越多。
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越近地面降温越多。 暖空气 较暖空气 冷 地 面

26 3.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27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4. 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由于锋面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 千米 试一试:请画出锋面附近垂直方向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

28 逆温现象 三、逆温产生的影响: 利: 弊:

29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30 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31 C 例题: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 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 A 16.3℃ 16.6℃ 16.8℃ 17.0℃ 17.1℃ B 21.0℃ 20.9℃ C 20.8℃ 20.6℃ 20.2℃ 20.0℃ D 15.2℃ 14.8℃ 14.7℃ 14.9℃

32 解析: 主要通过看78米高度以上气温的垂直分布状况,上冷下热即呈正常分布时有利于气流的扩散,上热下冷即呈逆温分布时不利于气流的扩散。对照ABCD四项气温的垂直分布情况,可以得知在ABD三项60-100米高度存在着逆温,故只有C项才有利于工厂灰尘的扩散。 答案:C

33 例题.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非典型肺炎扩散的是      ( )
C

34 10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例4.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 ≥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 TS <T 非逆温 TS =-8℃ T > -8℃ (TS) 18℃ T地 =10℃ T地> 10℃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10

35 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 10℃ T实际温度 ≥ -8℃ 3000米 地面温度至少上升到-------度以上时,逆温层才会消失。
出现逆温,近地面空气运动受阻 -8℃ 3000米 10℃ 地面温度至少上升到 度以上时,逆温层才会消失。

36 10 8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例4.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 ≥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10 8

37 例4.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 ≥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10 8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择在_____时以后 10

38 例5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的理由是 。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的理由是 。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 ; 气象原因是 ; 地形原因是 (3)在商业区、居民区、近郊工业区、农田区域中,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 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 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 近郊工业区 4)若该城市众多工厂、汽车大量排放CO2、SO2、NO2,产 生的大量环境污染主要有什么?(3分) CO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SO2与NO2;产生酸雨O2等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39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高度的上升①、③两处气温都是下降的;②处气温是上升的即可得出结论。(2)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烟雾的物质来源;逆温的存在象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低洼的地形不利于气流的扩散,高空的风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明显。(3)商业区和居民区是汽车尾气的主要发生地,近郊工业区是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地,逆温的存在使污染物不易被扩散,且近郊工业区又处商业区、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所以烟雾浓度为最大。 〖答案〗(1)②,②处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2)工厂排放大量煤烟、粉尘,汽车排放的尾气,使凝结核增多,烟雾弥漫;②处的气温下部低于上部即逆温的存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商业居民区位于低洼地,气流不易扩散,加重了污染程度。(3)近郊工业区

40

41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 8时-16时30分 B. 17时-23时 C. 16时30分-7时 D. 23时-5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C C B

42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理解温度梯度的概念,即温度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曲线中有正的、负的,正的即温度是上升的,负的表明温度是下降的。而温度梯度为0是一个分界线。根据逆温的概念,即正的表明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直至0,故可判断出在0曲线以内均为逆温。 【解答】(1)0曲线的范围大致是16时30分至7时左右; (2)图中0曲线的最大高度大约是350米; (3)逆温时大气上热下冷比较稳定,抑制了大气的垂直运动,故抑制了污染物向上扩散。 【答案】C C B


Download ppt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 大气环境 长沙市周南中学 李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