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面向应用的 数据中心发展评析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面向应用的 数据中心发展评析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面向应用的 数据中心发展评析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2 汇报内容 我们要什么? 我们面临的问题? 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 虚拟服务器软件测试 贴近应用的《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3 = + 一个多年前的故事 在开始我冗长的演讲之前,我先讲一个我刚刚踏入记者圈时候的经历。
那时候我在准备一个跨世纪的报道选题,展示一个世纪中中国电信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采访了北京电话博物馆,它当时建在一个北京最早的电话交换局机房里,应该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开始提供电话服务了。 当时采访了一位老师傅,他解放前就开始维护旋转制的交换及,后来是步进式,最后退休的时候看到了程控电话交换机。 他说他刚工作的时候,满满的一个机房的设备才有几千门电话的处理能力,需要的维护人员要几十个人,而且劳动环境非常不好,热,机械的电话交换机经常会有设备出问题,要不停的巡视机房,要望闻问切。后来进入程控交换时代,机房的面积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处理容量已经是上万门的电话了。维护的人员只有一两个人,乃至可以做到无人的远程维护。 左边的照片是步进式的电话交换机。 而今天我们一个19英寸机架里,装上以太网交换机,配合运行SIP或者H.323呼叫控制软件的服务器就可以达到一个万门局的处理能力。假如说用刀片式服务器密度还可以更高。 而管理上呢?不单单可以无人值守,而且网络管理人员可以一职多能,可以同时维护Web应用、数据库服务器、游戏服务、视频服务器……

4 一个多年前的故事 + = 新技术(软件、硬件)带来更好的服务,更高的维护效率、更低的工作强度和更好的TCO、ROI
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新技术带来更好的服务,这样一个架构我们可以有多媒体的通信模式,而且功能丰富的软件可以提供很多的呼叫服务,还可以提供统一消息服务。维护效率大大提高,一个网络运维队伍可以为多种应用提供服务,因为电话的服务和Web服务、ERP服务已经非常类似,说白了就是保证IP网没有问题,服务器运转正常就可以了。有更低的工作强度和更好的投资回报比。 这个例子其实就是在预示着新一代数据中心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展示了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几个核心的发展方向,比如融合、虚拟化。

5 我们要什么? 成功! 更好的服务 更高的效率 更多的成长 更规范的运营 要适应新的变化
更好的服务 更高的效率 更多的成长 更规范的运营 更合理的投资 更健壮 更稳定 更可靠 更少的加班 更少的抱怨 更多的奖金,更多的重视…… 要适应新的变化 今天一天我们都在谈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作为最后一个演讲人,我想能开始先从其他的角度来进行一下总结,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布署新一代的数据中心? 作为在座的厂商、客户还有集成商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成功。 如何来定义我们的成功?在做这个胶片的时候,我随手写了一些东西,不知道是否能够和大家产生共鸣。 要实现成功,我们要向企业或者说我们企业内的每个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感到满意。 而要向他们提供更好大的服务,就要做到更高的服务效率,在新服务要求提出来的时候,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加以响应,提供好的服务。而且,服务要可靠、稳定。 而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因此增加太多的工作量,让我们的维护管理团队疲于奔命,最终导致士气低落。 在这个奔向成功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执行铁的纪律,我觉得还要让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得到更多的成长,让我们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感受。从而提升我们的士气,获取更大的成功。换句话说有更多的创新。 而所谓新一代数据中心所提出来的所有新理念、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是为了应对在座的每一位的需要,技术和产品是为了满足各位的需要而衍生的,帮助我们适应新的挑战、新的变化。

6 我们面临的问题 解决前台实现高效服务和后台运维一系列问题的矛盾
更多的应用 更多的数据 保证用户随时随地高效的获得数据(感受不到后台计算的存在) 更强的处理能力 更多的安全挑战 更多的电力供应 更大的散热要求 更强的联网能力 更大更难的维护力度 对系统平滑迁移 …… 解决前台实现高效服务和后台运维一系列问题的矛盾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来自一些市场机构的调查报告,比如计世资讯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些行业比如金融行业的IT业务应用种类已经在上百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随着应用的增加,我们不断增加新的软件系统,新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并且要增加更多的物理空间,供电、散热,同时我们要为之增加我们的维护队伍和人员。 然而每个系统的利用率并不高。关键是加大了运营和维护的难度。在确保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问题的关键之关键是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非常高。 业务的增加,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数据量也非常的巨大

7 我们面临的问题 前台:让企业的客户和企业内部的客户随时随地、安全地拿到他们需要的数据,感觉不到后台计算的存在
后台:解决好标准化、管理、维护、实施、ROI、TCO 仔细想来,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者来说,也就是说我们企业的IT人员和我们的供货商来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一直都是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要尽我们的可能保证我们所在企业的客户能够随时随地的享受我们企业的IT服务,比如随时拿到最需要的报价信息、拿到他们所需要的Demo设备或者设计。同时保证我们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也能够随时随地拿到他们需要的数据,向客户提供服务。 最最完美的方式是他们根本感觉不到后台计算的存在,只要在网页上点击鼠标,马上就可以拿到他们需要的结果。 而后台就是要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工作量随着应用的增加指数级的增长,我们的服务器、存储设备随着应用的增加指数级的增长,而丝毫不能享受到技术带来的恩惠。我们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上的投资不是噩梦的复制,叠加,而是真正提高我们的ROI和TCO,降低我们的劳动量。

8 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 业务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带来连锁反应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特质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技术方向 数据中心的非技术方向

9 业务为导向带来的连锁反应 以业务为导向自上而下构建企业IT服务,应用系统不再独立 标准化的软件架构提升服务速度 SOA 应用的虚拟化
更多的存储和计算资源的持续投资 我们多花点时间谈谈业务为导向构建企业IT应用系统带来的连锁反应。 新时期的企业IT应用系统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以业务为导向提供服务。直接的业务人员需要IT系统能够根据他们的业务需要,理解业务处理流程,从多个已有的应用系统中提取数据,分析处理,给出最直接的帮助。比如说根据企业库存、汇率波动等诸多信息给销售经理最最及时和精确的报价指导意见。比如说结合公安部门等多个外部系统信息给出是否是洗钱行为的最终指导帮助意见。这种构建模式是自上而下的模式,IT应用系统不再独立,如图。 这也诱发了一种业务的虚拟化服务模式,应用的虚拟化。 根据业务流程及时促生新的服务,同时又涉及多个应用系统,就需要一种标准化的业务架构来便于企业更快的提供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诱发了,基于Web的服务模式,乃至今天的SOA,利用XML技术实现多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并为上层业务提供数据支持。应用的虚拟化是标准化之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换句话说在构建业务系统的时候软件工程师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解用户的流程需求,而对表现形式和网络通信、主机之间调用的方式不太关心,把那些理解成为标准的服务。换句话说就是去网络上要服务,不用关心存储在哪里、主机的IP地址在哪里。 为了满足提供服务的速度,也要求IT系统能够快速的对用户支持,不论是移动用户还是台式机用户,要解决业务部署时的问题,当然采用基于Web的方式在提供业务到最终用户时会有很大的好处。

10 业务为导向带来的连锁反应 必须与时俱进! 否则IT投资将成为无底洞 管理维护的问题。 TCO和ROI的问题 IT部门管理的问题。
这种以业务为导向的转变,将带来诸多问题。 首先是,在应用虚拟化的背景下不进行调整会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比如服务器、存储的投资,比如机房的扩容,网络通信资源的扩容,电源的增加,散热的增加。这几乎是无底洞,因为现在向业务为导向的转变还刚刚开始,不未雨绸缪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投资,设备的管理维护问题。如果说不适应应用虚拟化的趋势,固守按照独立应用构建系统的模式,将带来高昂的建设成本。你所有的关键应用都要做双机冗余吗?所有的数据都要定期备份吗?所有的业务系统都要安全保护,并且设置不同的安全策略吗? 同时带来的问题是维护的复杂性。比如数据的存储备份,比如系统的冗余设计,比如安全策略。 同时还会带来IT部门管理的问题,你究竟是按照独立的业务规划管理服务部门呢?还是按照他们所从事的工种不同设置部门呢?你内部的流程如何理顺?人员的规模如何控制?那么多的管理环节在业务提供的时候是不是最快的? 除非说你把你成功的职业规划就放在资产的数倍增长,人员的不断扩充上。但是老板会满意吗? 在这种应用的虚拟化趋势面前,如果我们仍旧保持原有的数据中心物理架构的建设将是不合时宜的。 右图是我们同事一篇关于容量规划报道中的插图,她在报道中提到国外一些企业非常细化的管理企业的TCO和ROI,所以开始使用容量规划软件看企业内部计算资源的问题,但是国内很多企业还不太重视这一方面,证明一些企业对IT的TCO和ROI还不重视。不过,据说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跟进,这是大势所趋。

11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特质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指供关键的商务应用使用的核心计算环境,而新一代数据中心则认识到了Web应用的日益深化的特性,以及企业应用网络的范围在扩大,深度在增加。在这种新一代数据中心环境里,应用和资源存在于独立设备范围之外。当然,为了适应这种根本转变,设计、安全和管理技术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新一代数据中心之内,应用建立在横跨企业之内的所有设备之上。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都虚拟化了,还可以被远程应用和用户远程访问。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新一代数据中心并不只是一种新的物理设计,它是以一种逻辑的方式来展现,在新的联网计算环境里,包括外包服务在内的IT资产是如何部署、管理以及得到保护的。无数的因素(包括ROI压力、企业间联网、无线计算、Web或面向服务的应用等)来驱使您探索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模型。

12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特质 以服务为导向的逻辑优化 构建基于Web或面向服务的应用 资源的最优使用和配置 应用、存储、网络、计算资源的虚拟化
带来服务的高效,管理的高效、投资的高效,服务的高可用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数据中心构建的思路还更多停留在物理层面上,为了更好的管理和维护,有一个好的物理环境来保证关键应用的服务器的永续运营的化。 新一代数据中心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更深一步的演进,一次内部的优化。从本质上来说,新一代数据中心并不只是一种新的物理设计,它是以一种逻辑的方式来展现,在新的联网计算环境里,包括外包服务在内的IT资产是如何部署、管理以及得到保护的。

13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特质 可用性 服务器整合 服务器互联技术 网络化存储、虚拟化存储 运营成本 功耗和散热 应用的虚拟化 可用性
  各行各业的业务对更高可用性的需要都在增加,IDC最近一份关于美国数据中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参与调查的50%多的调查对象将可用性列为最大挑战之一 服务器整合   服务器整合是新一代数据中心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不管是出于保证数据一致性的需要,还是由于不断增长的IT费用和复杂性的原因,各类企业都在整合和集中IT资源,当然包括数据中心。具体来说,IT经理将几十个数据中心整合到几个核心地点,然后加强这几个数据中心在所有关键领域的能力,包括网络、冗余性、计算、存储和管理。集中的数据更容易备份、提供冗余和进行控制来保证一致性,因此整合将导致所有这些领域中的重大项目。而且,通过Web、客户机/服务器协议或瘦客户机提交的集中的数据应用正成为标准模式,因为这样更容易管理、升级和修补安全漏洞。   数据中心中日益严重的电源和冷却问题也是进行整合或者建设新数据中心的原因之一,除了推动数据中心整合这一工作,更换老迈的设施是很多企业重新规划数据中的驱动力,在美国,一半左右的数据中心是在90年代以前建设的,这些数据中心的电源和空调系统不能满足新的、密集的、高温的、耗费大量功率的计算架构的需要。1U高度的多路服务器系统、密度更高的刀片服务器系统带来了物理空间的节省,老的数据中心不必为了与处理需求保持同步,而向越来越大的物理空间发展,他们现在急需电能或者空调系统的重新规划。   建设新的数据中心来适应新的计算模式,还要重新考虑弹性扩展和灾难备份问题。现在大约90%的用户通过广域网访问数据中心的事实,意味着企业可以将数据中心设在任何他们希望的地方,不用考虑用户的位置。所以,整合到什么地方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整合后的灵活扩展以及保证业务连续性的灾备措施。   服务器互联技术  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互联技术有两个界线分明的阵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以太网这个计算机联网的世界标准规定了Windows、Linux、Unix系统以及大型机如何互联,然而在高性能数据中心集群这个小圈子中,InfiniBand以及一些小众市场专有互联技术(如Myricom的Myrinet)等牢牢占据着霸主地位。   过去几年里,InfiniBand交换机已经成为一些用户的另一种选择。Voltaire和Infinicon等制造商向市场推出了将服务器连接在专用主机总线适配器(HBA)的高速集群交换机。这类系统可以提供高达30Gbps的吞吐量,而延时范围在200纳秒以下。相比之下,标准以太网设备的延时有时以微秒(百万分之一秒)而非纳秒(十亿分之一秒)来计算。这种服务器到交换机技术是那么的有吸引力,以致Cisco公司一年多前以2.5亿美元收购了InfiniBand交换机新兴厂商TopSpin。 运营成本 这个元素是企业决策者最关注的,可以说,是新一代数据中心最需要的营养元素。HP在宣布整合其数据中心计划时明确指出,通过将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整合到几个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后,在今后几年里HP将IT开支减少10亿美元,而且,通过采用智能冷却技术来优化冷却数据中心的空气流动,要节省25%以上的电费。这是一个国际大企业在规划其新一代数据中心时充分考虑运营成本的体现。   现在,企业都在把重点慢慢转到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上,努力减少费用、提高效率以及更好地使IT费用适应业务增长和服务需求。在IDC的调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被访者将数据中心运营视为向“IT即服务”全面转变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即数据中心被改造成向业务提交服务场所。 功耗和散热 大多数数据中心目前都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压力:首先是业务的增长,第二是服务器价格的不断下降导致向更多地实现自动化处理方向发展的趋势刺激了对更多服务器的需求。随着服务器的体积越变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数据中心可以在同样的空间中部署的设备数量是过去的8倍。然而,这些服务器的功率密度也随之爆炸式增长,设备每平方英尺的耗电量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带来了对供电和冷却系统的挑战,迫使进行一些改造,包括空间的扩展,还要扩建电力和HVAC(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 Robert Frances Group的分析师Jerry Murphy说,与电源相关的问题已经成为最大型的数据中心主要担心的问题。他说,在公司今年2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在接受调查的50位Fortune 500公司IT经理中,有41%的人认为电源与冷却是他们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   大型的功率达数兆瓦的数据中心每年的电费很容易超过100万美元。在这些数据中心中,功耗效率更高的设计可以大大减少费用,而且,更高的功耗效率能够减少对冷却能力的投资,降低成本。   如何提高功耗效率,这与服务器中处理器的功耗设计最为相关。Sun、Intel、AMD等处理器巨头都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处理器的功耗问题以及提升每瓦性能上来。Sun目前最先进的UltraSPARC T1处理器,采用CoolThreads芯片多线程技术,在绝大多数处理器每线程至少消耗40瓦功率的时代,每一个采用CoolThreads技术的处理器每个线程仅仅消耗2瓦功率,每一颗UltraSPARC T1处理器仅消耗功率70瓦。AMD面向8路/16核企业级服务器的双核皓龙处理器885 与面向高性能2路/4核工作站与服务器的285型处理器在3月底发布,新品发布时,AMD再次强调了其处理器产品先进的每瓦性能。据介绍,双核AMD皓龙处理器虽然性能更为强大,但是其运行时的能耗和散热基础架构与单核处理器完全相同,这就意味着可以使用的更少的服务器而完成的工作更多,从而降低了总体运营成本。 拥有优化电源管理功能的AMD PowerNow!技术可以节省更多成本,因为它支持服务器与工作站根据应用状况,动态降低服务器功耗,PowerNow!技术甚至可以将闲置时的CPU的功耗降低 75%,从而缓解了数据中心的散热与通风系统的压力。   数据中心的空调与散热通风设计也同样重要。比如,加大服务器机架之间的距离空间,让热量可以发散出去,减少风扇的使用,加速数据中心气流的流动等。 Virtualization   整合、标准化、虚拟化和提高利用率是现在被提及的频率最高的字眼,而虚拟化又是“最中之冠”。   上图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看到虚拟化技术所带来的改变,物理的基础设施在虚拟化技术的作用下,变成了一个逻辑资源池,各种应用运行在属于自己的资源之上。   我们现在谈到的虚拟化不仅仅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中,虚拟化技术深入到了各个层面,处理器、操作系统、虚拟机技术、存储虚拟化等。根据IDC的报告,网络、存储、服务器、处理器和管理等整体的虚拟化市场,去年销售额达15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

14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技术方向 服务器:更高的计算密度,更高的功率利用效率、更低的散热 64位计算、CMP和刀片服务器
RISC服务器在虚拟化进程中的贡献 为虚拟化和网格做好准备 IDC服务器购买指数公式: V=(Benchmark of Item)/(Hardware Cost+Energy Cost+IDC Cost+Management Cost+Software Cost) 服务器:新的数据中心变革的核心是如何战略性地选择计算平台。什么样的平台可以最好地支持诸如ERP和CRM之类的传统应用,以及新涌现的面向服务和Web的应用呢?用户必须在标准化的x86服务器、专用硬件和刀片服务器之间做出选择,并做好准备迎接64位计算以及网格和虚拟化技术。 1.V=Value 2.Benchmark of Item指不同评测体系下的评测结果 3.Hardware Cost=List Price×Discount,其中List Price为输入值,Discount默认为1 4.Energy Cost=电价×365×24×7×使用年限×平均功耗,其中电价默认值为IDC机房工业电价¥0.90/Kwh;使用年限默认值为3,1~2路PC Server平均功耗默认值为200w(中高端服务器高得多,用户自行计算) 5.IDC Cost=服务器高度×IDC单位空间租价×使用年限,服务器高度默认为1U,IDC单位空间租价默认为2000/U/年,使用年限默认为3 6.Management Cost=维护工程师年人力成本×使用年限/维护机器数量,使用年限为3年,维护工程师年人力成本默认为6万/年,维护机器数量默认为30 7.Software Cost=操作系统许可证费用+管理工具许可证费用,因具体可能情况过多,故此项默认值为0

15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技术方向 基础设施软件 支持Web应用的开发 面向虚拟化,包括计算的虚拟化和存储的虚拟化应用 问题:通用技术仍不成熟,标准
基础设施软件:操作系统(Unix、Linux、Windows)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比如对于Windows,用户考虑的是如何对操作系统和微软的其他核心软件进行各种各样的升级,还必须为新一代的Web应用选择开发平台。对于Linux,如何能够支持更多的应用等。 我们认为对于基础设施软件来说,要考虑未来的虚拟化应用方向。这一点特别重要。 而且随着工业标准服务器的大量采用,这一需求将越来越明显。因为计算能力的提升,很多硬件服务器在3年之后就进入新的采购周期,只有构建一个虚拟化的操作系统平台,才能保证应用的平滑迁移。另外虚拟化的计算可以提供更高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虚拟化还可以构建弹性的计算环境保证更高的冗余度。 未来如果实现了真正的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则能够实现真正的计算资源的虚拟化,逻辑与物理分开,让应用的开发不再为底层资源所束缚。 在操作系统上的变化和服务器上的变化还有很段路要走。

16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技术方向 网络基础设施 更大的容量、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延迟 更健壮 支持融合的服务 多种联网技术综合支撑
问题:标准、技术仍在演进 网络和Web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必须能够满足大量基于Web的应用所提出的新需求,必须做好准备为VoIP和视频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支持。这有可能意味着,用户必须把主干和数据中心交换机的速度升级到万兆,边缘也要升级到千兆。 另外要求数据中心的网络更健壮,保证服务的高可用性。未来还将提供更多的加速服务。 另外从现在看数据中心的网络基础设施还是要由几种技术联合来提供服务,比如Infiniband、SAN。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后者有着非常高的延迟。但是即使这样仍旧要求不同网络介质有着很好的互联,比如IP SAN这都是为了满足深化的应用和服务虚拟化的需求。 未来如果有种技术能够同时满足高性能和低延迟,可能也会出现联网技术的融合。 比如SAN从最早的互联,发展到后来的虚拟SAN等等技术证明了技术仍在演进

17 新一代数据中心对设备的要求 存储: 虚拟化 问题:标准、技术仍在演进 更高的存储容量 更强的管理 ILM管理 更快捷的存取速度
存储:在正在进行的存储资源的联网以及存储虚拟化的驱使下,这一市场将继续发生迅速变化。

18 新一代数据中心对设备的要求 安全 全面的安全服务 与虚拟化相配合 与业务流程相配合 问题:标准、技术仍在演进,与业务的很好集成
安全: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是新一代数据中心所必需的,但也是难以捉摸的。 在虚拟化的环境下,对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什么样的,因为很多地方都需要摸索 但是首先要有一个全面的安全服务,从存储的安全,到访问的安全到传输的安全,以及对主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比如现在热门的信赖计算的解决方案。 另外业务的虚拟化一定会带来安全的新需要,而且也会带来安全的虚拟化服务,未来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及时地按照业务的变化提供服务,并且把昂贵的安全设备投资发挥到极致,比如提供虚拟防火墙或者虚拟IPS 另外一点,就是安全要与业务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比如SSL VPN就是一个比过去VLAN要好的安全解决方案,真正和业务捆绑,同时不限制虚拟化计算的大局

19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技术方向 WAN WAFS 高性能的、高安全性的WAN 确保数据集中后的应用性能 问题:技术仍在演进
由于新一代数据中心将超越传统的“玻璃房子”的界线,企业广域网基础设施不得不进行调整以适应如何确保分布式应用的强大性能以及无处不在的数据访问的需求。 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一个趋势是要保证任何地点的用户都能最快、最便捷的获得应用,所以WAN要保证联网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数据中心的构建,为了更好的维护管理,将会把服务器集中在数据中心中,就需要有技术能够保证应用处理通信的低延迟和高带宽。WAFS(广域网文件服务)

20 新一代数据中心对设备的要求 终端 对终端的控制和管理 终端的多样化 降低业务布署实施的难度 我觉得加强对终端的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
另外要意识到终端的多样化,业务构建的时候要考虑到终端的多样化问题,在设计应用时应该考虑这一问题,另外要考虑的是降低业务布署和实施的难度 许多新的台式系统将配备千兆以太网卡,这将迫使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改变。在新一代数据中心里,PC是进行基于IP的融合的起点(从即时消息发送到电话和视频),这一切将改变通信方式。 某种程度上来看终端是引发数据中心服务模式变化以及网络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21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技术方向 机房 更强的电源供应 更高的散热效率和通风设计 冗余的设计确保高可用性

22 数据中心的非技术方向 IT团队的地位将得到提高 IT团队的角色将转变为所有业务的服务供应商 IT团队的关注焦点从维护向关注业务转变
新一代数据中心也将带来一些非技术上的变化趋势。 首先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得以建立首先是要求企业的IT团队的地位得到提高,从原来的后勤服务部门,上升到业务咨询部门,企业核心业务相关的部门,IT部门将直接参与到业务的规划,企业内部流程重整等诸多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It团队将成为所有业务的服务供应商。 与此相匹配的是企业IT团队的工作重点,将从非常繁重的、重复性非常强的技术维护工作,向着高附加值的工作进发。企业的IT团队将更关注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并且加以总结,和供货商一起用把应用和IT服务高效的结合在一起。 IT团队的组织架构将进行变化。绝不可能出现一个应用就建立一个服务团对的模式。未来的企业IT服务团队的架构将是一个逐层服务的组织架构,比如说最最核心的是业务,而后是一个咨询团队帮助把业务、流程和企业的IT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根据流程进行规划和设计。 而后是相应的软件服务提供团队来想办法将这些设计的理念实现成最终的IT程序。 再外层是具体的技术支撑队伍,比如对服务器的管理、对存储的管理维护、对终端的存储维护和管理、对网络的存储维护和管理……就像网络的七层一样实现逐级的服务提供,一切都已业务为中心。并依据此来核算TCO和ROI。 如此的组织架构最终将带来更多的IT服务外包。最终一些企业的IT部门主要的工作一方面是参与到企业内部的业务设计和规划,给予IT的咨询意见,并且将业务转变为IT服务,做出大致的设计和规划。余下的工作可能都交给服务供应商完成,而IT部门则负责监督服务的实施,签订SLA,监控ROI和TCO等数值,确保服务高质量的提供,同时有最合理的成本。IT部门将作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23 数据中心的非技术方向 企业业务 服务器维护 存储维护 终端维护 IT咨询部门 软件实现部门 网络维护 其他
新一代数据中心也将带来一些非技术上的变化趋势。 首先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得以建立首先是要求企业的IT团队的地位得到提高,从原来的后勤服务部门,上升到业务咨询部门,企业核心业务相关的部门,IT部门将直接参与到业务的规划,企业内部流程重整等诸多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It团队将成为所有业务的服务供应商。 与此相匹配的是企业IT团队的工作重点,将从非常繁重的、重复性非常强的技术维护工作,向着高附加值的工作进发。企业的IT团队将更关注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并且加以总结,和供货商一起用把应用和IT服务高效的结合在一起。 IT团队的组织架构将进行变化。绝不可能出现一个应用就建立一个服务团对的模式。未来的企业IT服务团队的架构将是一个逐层服务的组织架构,比如说最最核心的是业务,而后是一个咨询团队帮助把业务、流程和企业的IT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根据流程进行规划和设计。 而后是相应的软件服务提供团队来想办法将这些设计的理念实现成最终的IT程序。 再外层是具体的技术支撑队伍,比如对服务器的管理、对存储的管理维护、对终端的存储维护和管理、对网络的存储维护和管理……就像网络的七层一样实现逐级的服务提供,一切都已业务为中心。并依据此来核算TCO和ROI。 如此的组织架构最终将带来更多的IT服务外包。最终一些企业的IT部门主要的工作一方面是参与到企业内部的业务设计和规划,给予IT的咨询意见,并且将业务转变为IT服务,做出大致的设计和规划。余下的工作可能都交给服务供应商完成,而IT部门则负责监督服务的实施,签订SLA,监控ROI和TCO等数值,确保服务高质量的提供,同时有最合理的成本。IT部门将作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24 数据中心的非技术方向 企业业务 服务器维护 存储维护 终端维护 IT咨询部门 网络维护 其他 软件实现部门 企业IT部门 外包服务
新一代数据中心也将带来一些非技术上的变化趋势。 首先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得以建立首先是要求企业的IT团队的地位得到提高,从原来的后勤服务部门,上升到业务咨询部门,企业核心业务相关的部门,IT部门将直接参与到业务的规划,企业内部流程重整等诸多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It团队将成为所有业务的服务供应商。 与此相匹配的是企业IT团队的工作重点,将从非常繁重的、重复性非常强的技术维护工作,向着高附加值的工作进发。企业的IT团队将更关注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并且加以总结,和供货商一起用把应用和IT服务高效的结合在一起。 IT团队的组织架构将进行变化。绝不可能出现一个应用就建立一个服务团对的模式。未来的企业IT服务团队的架构将是一个逐层服务的组织架构,比如说最最核心的是业务,而后是一个咨询团队帮助把业务、流程和企业的IT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根据流程进行规划和设计。 而后是相应的软件服务提供团队来想办法将这些设计的理念实现成最终的IT程序。 再外层是具体的技术支撑队伍,比如对服务器的管理、对存储的管理维护、对终端的存储维护和管理、对网络的存储维护和管理……就像网络的七层一样实现逐级的服务提供,一切都已业务为中心。并依据此来核算TCO和ROI。 如此的组织架构最终将带来更多的IT服务外包。最终一些企业的IT部门主要的工作一方面是参与到企业内部的业务设计和规划,给予IT的咨询意见,并且将业务转变为IT服务,做出大致的设计和规划。余下的工作可能都交给服务供应商完成,而IT部门则负责监督服务的实施,签订SLA,监控ROI和TCO等数值,确保服务高质量的提供,同时有最合理的成本。IT部门将作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25 贴近用户应用的实验室 2001年成立的网络通信媒体实验室 科学严谨、公正客观 提供的服务包括:公开比较测试,厂商和用户委托测试
公开测试的领导者,贴近用户应用需求! 2006年重点为用户提供委托测试服务

26 您的需求成就我们的卓越!

27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关注用户应用的实验室!


Download ppt "面向应用的 数据中心发展评析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