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何謂社會心理學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9/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何謂社會心理學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9/2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何謂社會心理學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9/23

2 內容綱要 社會心理學取向 社會心理學的歷史與發展趨勢 社會心理學理論 如何來研究個人的社會行為---八條原理

3 社會心理學取向 學者論點 (一)企圖瞭解及解釋個體的思想感情及行為,如何受到實際存在或暗示存在的他人影響的科學〈Allport,1968〉。
(二)探討社會與認知歷程,對個體知覺他人、影響他人,以及聯繫他人之方式如何作用的科學領域〈Smith&Mackie,2001〉。

4 特徵 (一)科學研究 1.自然社會心理學家-以日常生活經驗進行解釋。 2.科學的方法。

5 社會和認知歷程的作用 (一)社會歷程(social processes): 指我們的思考、感情及行動受到周圍他人及團體之影響的方式。 (二)認知歷程(cognitive processes): 指個體的記憶、知覺、思維、情緒,以及動機等,影響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並指導行為。

6 社會心理學的歷史與發展趨勢 早期社會哲學之根源 (一)權力說、唯樂說、同情論、模仿論、習慣說…等。
(二)科學心理學的發展-利用實驗來理解感覺、記憶、判斷等心理歷程。

7 1908年至1940年間 (一)兩本取名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 1.心理學家William McDougall-天生的內在傾向與本能。 2.社會學家E. A. Ross-人們受到他人極大影響。

8 (二)對於心理學中行為主義的反動-強調思維和感情對於行為的重要性。
(三)研究焦點-態度之概念、團體情境之影響。

9 1940年至1970年間 (一)歷史背景-二次大戰與納粹主義 (二)研究主題:種族偏見、說服理論、從眾行為、印象形成。

10 現今發展趨勢-整合之趨勢 (一)認知與社會歷程之整合 (二)基礎科學和社會問題之整合 (三)研究議題:健康、教育、法律、環境等。

11 社會心理學理論 動機性理論 (一)動機內涵 需求、與生俱來的衝動與驅力 (二)社會情境與動機之關係 學習理論 (一)現在行為決定於過去經驗。
(二)學習機制:聯結、增強、觀察學習。 (三)學習理論之特徵:重視過去經驗、強調行為原因的外在環境因素、解釋外顯行為

12 認知理論 (一)個人對社會情境的知覺方式,決定個人行為。 (二)完形學派知覺原則:依相似性、接近性或過去經驗等原則,將東西分類—整體性知覺。 (三)完形學派知覺原則:突出主題之知覺。 (四)歸因研究 (五)與學習理論不同之處:著重現在知覺、強調個人對情境解釋。

13 決策理論 (一)理性的個人 (二)計算各種行動的成本與利益,選擇最佳選擇的過程。 (三)完全理性的可能性 互依性理論 (一)一個人得到的結果,至少有一部份是決定於另一個人行為。 (二)社會交換理論。

14 社會文化觀點 (一)不同社會背景,影響個人思考、感覺與行為。 (二)社會化機制。 現今社會心理學理論趨勢 (一)整合性理論觀點 (二)中型理論的發展

15 如何來研究個人的社會行為 -八條原理 兩個基本原理 (一)人們建構自己的現實世界
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一個客觀的現實,但實際上是一種在認知與社會歷程影響下的建構。 (二)社會影響瀰漫於所有社會生活 無論他人是否真實存在情境中,均影響這我們的想法、感受,以及行為。

16 三大動機原理 (一)人們尋求掌控 每個人均會試圖瞭解和預測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以獲得酬賞。 (二)人們尋求連結 每個人均試圖跟那些自己關愛或珍視的人,創造並維持相互支持、喜愛和可接受的情感。 (三)人們珍視的「我和我的」 個體希望以正面的眼光看待自己,以及和我們密切有關的人或事。

17 三大訊息處理原理 (一)保守心態 已建立的觀點即使改變也很迂緩。 (二)易取性 最容易取得的訊息通常對我們的思維、感情和行為具有最大影響力。 (三)表面性與深入性 個體可以進行表層訊息的處理,亦可深層處理訊息。

18


Download ppt "何謂社會心理學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9/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