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oncepts Methods Practice Design Implementa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oncepts Methods Practice Design Implement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oncepts Methods Practice Design Implementation
數位學習 Concepts Methods Practice Design Implementation 第3章 數位教學的環境與系統

2 網路大學的概念 虛擬大學(Virtual University) 虛擬教室 (Virtual Classroom)
網際網路大學 (Internet University) 電子化校園 (Electronic Campus 幻象大學(Cyber University)

3 網路大學的定義 網路大學所提供的是高等教育,應包括大學與研究所等高等教育範疇內的各種學程的組合。
網路大學的教學環境是以網路媒體與網路科技為主的,但並不排斥其他的教學媒體與教學科技。

4 巨量化效應 我們將巨量化定義成參與教學的人數眾多,已達到傳統大學單一課程授課人數的十倍以上,一般研究文獻認為在巨量化的情況下,教學會受到複雜的影響,這些影響可以稱為巨量化效應 (Massification effect)。

5 重要相關名詞的詮釋(I) Learning (學習) : ``…the process of acquiring 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through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exposure to information, ideas and experiences.’’ Education (教育) : ``…systematic planned instruction that takes place in school.’’ Training (訓練) : ``a planned and systematic sequence of instruction under competent supervision, designed to impact predetermined skills, knowledge or abilities…’’ Life-long learning (終身學習) : ``the habit of continuously learning throughout life, a mode of behavior.’’ ...intrinsic, demand-oriented and heavily dependent on learner motivation and ability...

6 重要相關名詞的詮釋(II) Lifelong education (終身教育) : ``…a set of organizational, administrative, methodological and procedural measures…’’ …extrinsic, supply-oriented factors which identify the needs and provide the means… Distance Education (遠距教育) : ``...education at a distance...’’ Distance Learning (遠距學習) : ``...learning at a distance…’’ 開放大學 (Open University) : Different levels of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education, training, life-long learning, life-long educatio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distance learning.

7 建立網路大學的參考模型

8 虛擬大學參考模型 (資料來源: http://www.westga.edu/~distance/)

9 網路大學課程的性質 認證式的技能在經驗的傳承上,可受益於各種網路大學和遠距學習的模式,例如非同步的討論。
以研究所層次的課程來說,由於課程有嚴謹的結構,完成的時程較長,而且對大多數人的生涯規劃有深遠的影響,國內外皆有將研究所的教育導入終身學習領域的努力。

10 國際化的網路大學 網路大學在科技的輔助之下,具有突破時空阻隔的能力,擴大施教與學習的範圍。
從經驗文化的交流分享與合作學習的觀點來看,有非常多的好處,但在實際實施的時候卻有很多必須克服的困難。 國際化的網路大學引入了許多不同的變因。 雖然國際化代表市場的擴大,對於同類型的學習與課程而言,競爭也相對地提高了。 國際化也可以透過跨國教育機構的合作來達成,一樣能取得規模上的經濟效益。

11 網路大學行政管理上的考量 網路大學機構面臨了和傳統大學類似的行政管理工作,這些工作在國際化的前提下複雜化,例如遠距學習課程的佈告,除了要使用各國通用的語言之外,也要考慮到當地的廣告行銷通路與法規的問題。 一般性的行政管理,像學生的登記註冊與繳費的方式,要能跨國進行,或至少經由當地的代理單位受理,教材的內容與格式,也要考慮到通用性。至於學分與學位的授與,在各國法規與標準的差異之下,必須有換算或彼此合作承認的機制。

12 網路大學課程規劃設計上的考量 國際化的網路大學環境中,參與者的異質性非常高,例如國內教育的特性與其他國家就不一樣,所以國人在思考推理與學習的方式上自然與他國國民相左。 除了課程內容與教材的運用要如何因應的因素之外,學習的設計、學習的時間等都會造成一些問題,例如各國的設備普及性不一,各地有時差,這些是必須考慮到的因素。

13 網路大學的市場行銷 讓人知道有那些網路大學課程存在。 將必要的訊息適時地傳送給網路大學的參與者,例如新課程、Web網站資料更新等資訊。
行銷的方法很多種,首要的條件於了解參與者或潛在的客戶群最常接觸的媒體,以及當地通行的媒體,當然也要考慮到行銷的成本,最後採用的很可能是數種方式的組合。

14 網路大學的成本效益分析 科技的運用雖然對網路大學有很大的幫助,卻也提高了成本,因此,如何在維持課程品質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必須要有適當的規劃。
網路大學機構有時候並不能以個別的課程來評估成本與效益,因為課程之間有相關性,對於參與者來說,課程也要有足夠的種類,才能在一定的時限與學習環境下完成某一種學程。 有很多方法可用來降低網路大學的成本,從提供者的角度來看,可從參與者酌收費用,某些成本較高的課程可能是因為運用某些科技來提昇教學的品質,為公平起見,這些課程的參與者應負擔部份的成本。

15 網路大學的經營與管理 網路大學所仰賴的電子化媒體,在經營與管理上,產生了一些新的挑戰。
科技本身具有技術性的專業成份,即使被適當的導入了網路大學的體系,仍然要有專人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提供協助,教與學的雙方也要有使用科技的基本素養。 網路大學的經營者在建置教學環境時,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隨後在導入科技的過程中,也有各種花費,所以在經營上一定要有整體的規劃,不宜做一步看一步,一旦遭遇困難,毫無應變措施。

16 網路大學的基礎架構 網路大學的環境往往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即使建置完成之後,也可能由於科技的更新而需要加以擴充。
網路大學大量使用電子的媒體,必須要具備一些基本的軟硬體設備,才能順利實施。 以大型的網路大學機構來說,電腦網路的架構可能涉及廣域網路的建立,以及與區域網路的整合,這種網路的設計有很多種選擇,成本上的差異也很大。

17 網路大學的週邊設施 網路大學的校園和傳統校園大相逕庭,雖然很多遠距學習仍保有傳統的面授,但所占教學的比率不宜太高,否則會失去學習上的彈性,因為參與者多半無法定期到達定點去上課。 傳統面授有其無法被取代的一些特質,因此有科技的導入,運用遠距的視訊教學來模擬面授的效果。 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或是網路大學特有的教學方法,就是在類似的情況下,依課程的需求組合運用,在時空阻隔的情況下,勢必要使用一些週邊設施來彌補不足之處。

18 網路大學教學進行的模式 網路大學是一種合作學習,所採用的教材常是具體有形,具有完整嚴謹的內容,以及個人化的學習指引功能。
一般常以互動性將遠距學習的模式分成同步與非同步兩大類,然後再依照所採用電子化媒體,也適用於這種分類方式。 網路大學更適用廣大的地域,有點像是傳統開放大學的延伸,也可看成是一種輔助現有傳統教學方式的另類工具。

19 線上學習的架構

20 LMS & LCMS LMS可以追蹤與管理學習者,包括註冊、學習者的學習時間、考試成績等資訊都可以透過LMS來管理。

21 Moodle的網站 (資料來源 : moodle.org)

22 ATutor的網站 (資料來源 : www.atutor.ca)

23 線上教學系統的架構(資料來源:cde.athabascau.ca/online_book)

24 非同步的線上討論 以非同步的線上討論來說,通常會以主題來引導討論的範圍,老師最好能主導這些討論主題的產生與開始討論的時機,因為畢竟老師自己最了解什麼樣的主題與課程相關、對學習最有幫助 。討論開始以後,老師可以進一步地將主題聚焦,發展出一些次主題,讓討論更深入。討論主題的安排應該要搭配課程的進度,而且跟教學活動連結在一起,例如作業或是指定的專題報告,這樣才能讓同學更主動地進入討論區。

25 參與者與資訊內容之間的關係

26 同步的互動 同步的討論方式可以透過文字的同步傳遞,不過目前以視訊的方式進行的居多,效果也比較好,而且可以把整個過程錄製下來事後再播放觀看。
由於同步的討論環境跟非同步的討論環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進行時運用的技巧也不一樣。 通常一個同步的討論會議的理想人數是5位左右,假如人多的話,必須有舉手發言以及安排發言順序的機制,不然會亂成一團。 討論本身的時間長度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討論前老師可以先把一些跟討論相關的資料或是討論的題目與資料提供給同學。

27 線上教學的系統 數位學習的工具只是用來輔助教學的進行,過度強調科技的使用有時候反而會忽略了教學的目標與本質。
數位學習在不同地進行教學的情況下勢必要仰賴科技,繼續要用到這些工具,就應該盡量發揮它們的功能,所以建立線上教學的專業在數位學習的領域中是必要的。 評鑑一個數位學習課程的品質時,也可以從上面提到的一些地方來觀察,通常做得到的課程所產生的紀錄也會比較符合一般評鑑指標的要求。

28 LMS與部落格的比較

29 End


Download ppt "Concepts Methods Practice Design Implementa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