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钢筋翻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钢筋翻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钢筋翻样

2 6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5 梁纵筋下料长度计算 2 钢筋量度差值 1 钢筋翻样概述 3 弯钩增加值 4 箍筋和拉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3 1 钢筋翻样概述

4 钢筋翻样 1.1 钢筋翻样的定义 钢筋翻样是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建筑结构施工图纸中各种各样的钢筋样式、规格、尺寸以及所在位置,按照国家相关的规程、规范要求,计算出各个构件中每根钢筋的制作装配数据、数值,形成文字材料或填写在配料表单中,再画出组装简图,作为操作人员、作业班组进行生产制作装配的依据。

5 钢筋翻样 1.2 钢筋翻样的作用 钢筋翻样成果(钢筋下料单)主要用于钢筋加工和绑扎,而本书前面我们学习的钢筋算量,同样是计算钢筋长度,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钢筋算量如果用于工程预算、投标报价、标底、竣工结算,那钢筋工程量的计算结果允许有一定的误差,但是钢筋下料长度要求计算准确,如果钢筋下料大了,可能模板里放不进去而需要重新加工;如果钢筋下料小了,那钢筋构造要求不符合规定,也需要返工。所以钢筋翻样工作技术性高,计算过程复杂烦琐,是一种高级的技术性脑力劳动。一个优秀的钢筋翻样师往往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能够准确地提出钢筋下料单,减少钢筋浪费,提高钢筋施工质量,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可观的利润。

6 1.3 对钢筋翻样人员的要求 (1)要有钢筋工程的专业基础,具备比较过硬的平法知识与操作技能。
1.3 对钢筋翻样人员的要求 (1)要有钢筋工程的专业基础,具备比较过硬的平法知识与操作技能。 (2)要求计算准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要做到计算准确,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CAD基础,造型复杂的图纸需借助于计算机计算。 (3)要精通图纸,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图纸一知半解,是不可能完成钢筋翻样任务的。

7 (4)要熟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一些常用做法,并且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钢筋翻样 (4)要熟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一些常用做法,并且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5)制作的钢筋下料单,要求能够指导施工,方便施工,且满足施工实际情况。这就需要熟悉施工现场,对施工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现场实践经验。 (6)钢筋翻样时,不仅能发现图纸上不尽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使做出来的钢筋翻样单既能方便施工又能满足规范,还要尽可能节约钢筋,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工作经验、技术积累和智慧。

8 2 钢筋量度差值

9 钢筋量度差值 图8-1各种尺寸示意图

10 钢筋量度差值 2.1 几个概念 1.外包尺寸:结构施工图中所标注的钢筋尺寸,是指加工后的钢筋外轮廓尺寸,称为钢筋的外包尺寸。
2.1 几个概念 1.外包尺寸:结构施工图中所标注的钢筋尺寸,是指加工后的钢筋外轮廓尺寸,称为钢筋的外包尺寸。 2.内包尺寸:在钢筋弯折处,沿着钢筋内侧衡量的尺寸,称为钢筋的内包尺寸。 3.钢筋下料长度:就是钢筋中心线的长度。 由于结构受力上的需要,大多数钢筋需要在规定的位置弯曲。钢筋弯曲时,其外壁伸长,内壁缩短,而中心线长度不变,我们需要计算的就是钢筋的中心线长度,即钢筋下料长度。 如图所示,结构施工图上所示受力主筋的尺寸界限,是钢筋的外皮。实际上,钢筋加工下料的施工尺寸为: ab+bc十cd 其中:ab为直线段;bc线段为弧线;cd为直线段。钢筋加工前直线下料时,如果下料长度按外包尺寸的总和来计算,则加工后钢筋尺寸大于设计要求的外包尺寸,那么,或使弯钩太长造成浪费,或造成保护层厚度不够而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按外包尺寸下料是不准确的,只有按轴线长度下料加工,才能使钢筋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11 钢筋量度差值 2.2 钢筋弯曲半径 表1 常用钢筋加工弯曲半径R 钢筋用途 钢筋加工弯曲半径R HPB235级箍筋、拉筋
2.2 钢筋弯曲半径 表1 常用钢筋加工弯曲半径R 钢筋用途 钢筋加工弯曲半径R HPB235级箍筋、拉筋 2.5d,且>主筋直径/2 HPB235级主筋 ≥1.25d HRB335级主筋 ≥2d HRB400级主筋 ≥2.5d 平法框架主筋直径d≤25mm 4d 平法框架主筋直径d>25mm 6d 平法框架顶层边节点主筋直径d≤25mm 平法框架顶层边节点主筋直径d>25mm 8d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构件HPB235级主筋 ≥3.5d

12 钢筋量度差值 2.3 外皮差值 1. 外皮差值概念 差值又分为外皮差值和内皮差值两种。
2.3 外皮差值 1. 外皮差值概念 钢筋材料明细表的简图中,所标注外皮尺 寸,或设计图中注明的尺寸,是根据构件尺 寸、钢筋形状及保护层的厚度按外皮尺寸计 算的,显然外皮尺寸大于钢筋中心线的长 度,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值,我们称之为量度 差值,简称差值。 差值又分为外皮差值和内皮差值两种。 图2是结构施工图上90°弯折处的钢筋,xy+yz是沿钢筋弯折处外皮量取的,是钢筋弯折处的外皮尺寸,而弯折处的钢筋下料长度是钢筋中心线的长度,即ab弧线的弧长。因此,折线xy+yz长度与弧线的弧长ab之间的差值,称为外皮差值。 外皮差值通常用于受力主筋弯曲加工下料计算,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外皮差值: 外皮差值=钢筋外皮尺寸之和-钢筋中心线的长度 (8-1)

13 钢筋量度差值 2. 弯折角度α°≤90°时外皮差值计算 图3弯折角度α°≤90°时尺寸 外皮差值= (8-3)

14 钢筋量度差值 3.弯折角度90°> α° ≤180°时外皮差值计算 外皮差值= 当弯曲角度135°,R=2.5d时,取α°=45°
90o+ao 外皮差值= 当弯曲角度135°,R=2.5d时,取α°=45° 外皮差值=2×(R+d)+2×(R+d)×tg(45o/2)-(R+d/2)3π/4 =2.828×(R+d)-2.356×(R+d/2) =2.83d 当弯曲角度135°,R=1.25d时,差值=2.24d 当弯曲角度180°,R=2.50d时,差值=4.575d 当弯曲角度180°,R=1.25d时,差值=3.502d

15 钢筋量度差值 4. 钢筋外皮差值表 表2 常见钢筋弯曲的外皮差值表(一) 弯曲角度 箍 筋 R=2.5d HPB235级主 筋R=1.25d
表2 常见钢筋弯曲的外皮差值表(一) 弯曲角度 箍 筋 R=2.5d HPB235级主 筋R=1.25d 平法框架主筋 R=4d R=6d R=8d 30° 0.305d 0.290d 0.323d 0.348d 0.373d 45° 0.543d 0.490d 0.608d 0.694d 0.780d 60° 0.900d 0.765d 1.061d 1.276d 1.491d 90° 2.288d 1.751d 2.931d 3.790d 4.648d 135° 2.831d 2.240d 3.539d 4.484d 5.428d 180° 4.576d 3.502d 注:(1)135°和180°的差值必须具备准确的外皮尺寸值; (2)平法框架主筋d≤25mm时,R=4d(6d);d>25mm时,R=6d(8d),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顶层 边节点。

16 钢筋量度差值 4、钢筋外皮差值表 表3 常见钢筋弯曲的外皮差值表(二) 弯曲角度 HRB335级主筋 R=2d HRB400级主筋
表3 常见钢筋弯曲的外皮差值表(二) 弯曲角度 HRB335级主筋 R=2d HRB400级主筋 R=2.5d 轻骨料中HPB235级 筋R=1.75d 30° 0.299d 0.305d 0.296d 45° 0.522d 0.543d 0.51ld 60° 0.846d 0.900d 0.819d 90° 2.073d 2.288d 1.966d 135° 2.595d 2.831d 2.477d 180° 4.146d 4.576d 3.932d

17 内皮差值通常用于箍筋或拉筋弯曲加工下料计算,可表示为: 内皮差值=钢筋内皮尺寸之和-钢筋中心线的长度
钢筋量度差值 2.4 内皮差值 (xy+yz)是沿钢筋弯折处内皮量取的,是钢筋弯折处的内皮尺寸;弯折处钢筋的下料长度为ab弧线的弧长。因此,折线(xy+yz)长度与弧线的弧长ab之间的差值,称为内皮差值。 内皮差值通常用于箍筋或拉筋弯曲加工下料计算,可表示为: 内皮差值=钢筋内皮尺寸之和-钢筋中心线的长度 图8-5钢筋内皮尺寸长度

18 钢筋量度差值 内皮差值随角度的不同,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通常计算箍筋和拉筋下料长度时,用内皮尺寸计算更方便,常用钢筋内皮尺寸的差值见表4。 表4 钢筋内皮尺寸的差值表 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180° HPB235级箍筋或拉筋,R=2.5d -0.231d -0.285d -0.255d -0.288d +0.003d +0.576d

19 3 弯钩增加值

20 弯钩增加值 3.1 弯钩增加值的概念 为了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钢筋弯折后还要有一定的锚固长度,此段长度加量度差值,我们称之为弯钩增加值。如:光圆钢筋端头做180°弯钩,平直段为3d。箍筋做135°弯钩,平直段为5d、10d或75mm等。

21 弯钩增加值 3.2 钢筋端部180°弯钩增加值 HPB300级钢筋作为受力主筋时,末端做180°弯钩,平直段长度=3d,我们可以利用差值表,求弯钩增加值(含量度差值),见图6。 图6 钢筋端部带180°弯钩时的尺寸

22 弯钩增加值 3.2 钢筋端部180°弯钩增加值 查表8-1,R=125d,查表8-2得,差值=3.5d
弯钩增加值=3×(R+d)+3d-3.5d=3×(1.25d+d)+3d-3.5d=6.25d 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Ⅰ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时,弯钩增加长度6.25d。 另外,梁侧向构造钢筋通常为HPB300级钢筋(Ⅰ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平直段长度=3d,利用差值表,求弯钩增加值(含量度差值)。查表8-1,R=1.25d,查表8-2得,差值=4.576d弯钩增加值=3×(R+d)+3d-4.576d=3×(1.25d+d)+3d-4.576d=5.174d 实际工程中还有类似的情况,如:梁、柱的箍筋,梁侧向构造钢筋的拉筋,剪力墙中的拉筋等,末端做135°弯钩,平直段长度根据不同情况取值不同,这部分内容在后面章节详细介绍。

23 4 箍筋和拉筋的 下料长度计算

24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4.1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箍筋的形式有三种,端部弯钩90°/180°、90°/90°和135°/135°,后一种最常见,这里只讨论端部弯钩135°/135°的箍筋。 20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定义是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而2010版规范定义为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下面用新版规范的定义,以梁箍筋为例,讨论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也就是说梁中箍筋是最外层钢筋,所以梁中箍筋下料长度按外皮尺寸计算。此内容也适用于柱箍筋。 图7和图8是放大了的部分箍筋图。由于是外皮尺寸,所以混凝土的保护层里侧界线,就是箍筋的外皮尺寸界线。箍筋的四个边尺寸中,左边的外皮尺寸和底边的外皮尺寸好标注,因为它们就是梁高或梁宽减去二个保护层厚度得到的。

25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h L4 b L1 L3 L2 图7 箍筋尺寸(一) 图8-8 箍筋尺寸(二)

26 【例】已知:抗震框架梁b×h=300×500,bhc=25mm,箍筋d=8mm,弯钩135° 求:箍筋下料长度。 解:查表8-5,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表5 各种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mm 箍筋情况 平直段长度m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直径d 抗震箍筋 10d>75mm 2〔(H+B)-4c〕 d d=8,10,…… 10d<75mm 2〔(H+B)-4c〕+0.273d+150 d=6,6.5 非抗震箍筋 5d 2〔(H+B)-4c〕 d 【例】已知:抗震框架梁b×h=300×500,bhc=25mm,箍筋d=8mm,弯钩135° 求:箍筋下料长度。 解:查表8-5,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2[(H+B)-4c] d=2[( )-4×25] ×8=1562mm 故此框架梁箍筋下料长度为1562mm。

27 拉筋下料长度计算 4.2 拉筋长度计算 两端为135°弯钩的拉筋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拉筋形式,梁侧面受扭钢筋、侧面构造钢筋以及剪力墙身钢筋中均要设拉筋。平法图集要求“拉筋要同时钩住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现以梁侧面钢筋处的拉筋为例,讨论拉筋的下料长度计算,图9是放大了的拉筋图。 b-2c-2d′-2R 图9拉筋尺寸

28 【例】已知:抗震框架梁b×h=300×600,c=25mm,箍筋d=8mm,拉筋d=6mm,弯钩135°。 求:拉筋下料长度。
拉筋下料长度计算 表6 各种拉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mm 拉筋情况 平直段长度m 拉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拉筋直径d 抗震拉筋 10d>75mm B-2c d d=8,10,…… 10d<75mm B-2c+9.137d+150 d=6,6.5 非抗震拉筋 5d B-2c d 【例】已知:抗震框架梁b×h=300×600,c=25mm,箍筋d=8mm,拉筋d=6mm,弯钩135°。 求:拉筋下料长度。 解:查表8-6,计算公式: 拉筋下料长度=B-2c+9.137d+150 =300-2× ×6+150 =455mm

29 5 梁纵筋下料长度计算

30 梁纵筋下料长度计算 5.1 次梁纵筋下料长度计算 【例8】已知:次梁上部钢筋HPB300,2φ 14,保护层厚度c=25mm,求其下料长度,见图8-10。 扫描

31 梁纵筋下料长度计算 5.1 次梁纵筋下料长度计算 解:次梁上部钢筋要满足11G101—1图集第86页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要求,还要满足12G901—1第2-41页主次节点构造。 查表8-2,R=1.25d,弯曲90°时,差值=1.751d,末端弯曲180°时,弯钩增加值=6.25d。 故钢筋下料长度为 梁全长-2(保护层c+主梁箍直径+主梁角筋直径)+2(15d-90°差值+180°弯钩增加值) =5400-2×( )+2×(15× × ×14)=5844mm

32 梁纵筋下料长度计算 5.2 悬挑梁弯起筋下料长度计算 【例9】已知:某抗震屋面框架梁,一端带延伸悬挑梁,悬挑梁上部有一根钢筋在端部弯起,钢筋为HRB335, 22,梁保护层厚度c=30mm,求其下料长度,见图11。 扫描

33 梁纵筋下料长度计算 5.2 悬挑梁弯起筋下料长度计算 解:此部分内容要符合11G101—1第89页悬挑梁配筋构造要求。 当梁d≤25时,R=4d。 查表8-2,R=4d,弯曲45°时,差值=0.608d。 钢筋下料长度=钢筋外皮总长-2×45°差值 = ( )-(500-2×30) +1.414×(500-2×30)-2×0.608×22 =4063mm

34 6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35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6.1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简介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释疑解惑》(陈达飞编著)一书中,介绍了“平法梁图上作业法”,此法简单易学,思路清晰,科学合理,值得学习推广。 所谓“平法梁图上作业法”就是一种手工计算平法梁钢筋的方法。它把平法梁的原始数据(轴线尺寸、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中间的计算过程和最后的计算结果都写在一张纸上,层次分明,数据关系清楚,便于检查,提高了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6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6.2 普通框架梁实操训练 1.工程信息
6.2 普通框架梁实操训练 1.工程信息 某办公楼的施工图中KL4是一个3跨的框架梁,无悬挑,共10根。框架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见图12所示。 工程信息 混凝土强度:C30 抗震等级:三级 环境类别:一类 板厚:h=100 柱外侧纵筋:d=22 柱箍筋:d=10 图12 KL4平法施工图

37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2.准备工作 (1)多跨梁柱的示意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只要表示出轴线尺寸、柱宽及偏中情况即可。 (2)梁中钢筋布置的“七线图”(一般为上部纵线3线、下部纵线4线),要求不同的钢筋分线表示,计算箍筋和构造钢筋时可增加几条线,以便表示出箍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位置及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的情况。 (3)同时,在每跨梁支座的左右两侧画出每跨梁Ln/3和Ln/4的大概位置; (4)图的下方空地用作中间数据的计算。如果有条件,可以把图中的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和计算结果用不同颜色的数据表示,更能便于观看。

38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扫描 图8-13

39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扫描 图8-13

40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3.操作步骤 (1)按一道梁的实际形状画出多跨梁柱的示意图,包括轴线尺寸、柱宽及偏中情况、每跨梁Ln/3和Ln/4的大概位置以及梁的“七线图”框架。 (2)按照“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则,画出梁的各层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的形状和分布图,同层次的不同形状或规格的钢筋要画在“七线图”中不同的线上,梁两端的钢筋弯折部分要按照构造要求逐层向内缩进。 (3)标出每种钢筋的根数。

41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4)在梁下方标出轴线尺寸、柱宽及偏中数据。 (5)计算并标出每跨梁的净跨尺寸、Ln/3和Ln/4等数据。 (6)在图下方,计算“所有的弯折长度都为15d”、LaE的数值、“直锚部分长度”的数值。 (7)计算“0.5hc+5d”的数值,并把它与“LaE”比较,取其较大者作为中间支座锚固长度。 (8)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每根钢筋的长度,并把它标在相应的钢筋上。 (9)箍筋的计算:画出箍筋的形状,计算并标出箍筋的细部尺寸。

42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10)计算“1.5hb”的数值,并把它与“500”比较,取其大者作为箍筋加密区尺寸。 (11)逐跨计算箍筋根数。 (12)计算梁的“侧面构造钢筋”(如:G4φ10),其锚固长度为15d。 (13)计算侧面构造钢筋的“拉筋”(φ8)。 (14)计算梁的“侧面抗扭钢筋”(如:N4 16),其锚固长度为LaE。

43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钢筋翻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