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外交通 周達觀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中國歷史科 中外交通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設計:黃連鳳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外交通 周達觀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中國歷史科 中外交通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設計:黃連鳳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外交通 周達觀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中國歷史科 中外交通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設計:黃連鳳老師

2 元朝建立以來,世祖即十分重視與海外諸 蕃之通好,故屢次遣使前赴海外各國。 在元廷派往海外的使節中,較重要的是畏 吾兒人亦黑迷失出使八羅孛國、馬八兒國, 楊庭璧出使俱藍國及楊樞出使西洋一帶。 傳真教長春真人邱處機遊西域 最馳名的是周達觀,其故在於周達觀為後 世留下一部膾炙人口的《真腊風土記》。 元代的對外交通

3 周達觀,字草庭,永嘉人,元史無傳, 生卒年月不詳。 蒙古亡南宋後,曾討伐占城與安南, 派有一小隊從占城侵入真腊,然受阻 於地形及氣侯,遂改用威脅之外交方 式,派遣使團,使其自動進貢內附。 周達觀或曾到過南洋,熟悉真腊情況, 甚至通其語言,或為派駐溫州管理外 貿之官員,故使節團乃邀其同行。 周達觀的生平

4 真臘 --- 柬埔寨 真腊 元史無傳 即古之扶南 今之柬埔寨

5

6 周達觀出使真臘路線

7 元貞元年 6 月,元成宗遣使招諭真腊 元貞二年 2 月從明州出發 3 月 15 日到達占城 這一次航程,順著東北季風,只走了二十 六天。 七月始到達真腊國都安哥:因為逆風和航 行內河水道,又值淺水期,故延至 7 月始到 達真腊國都安哥 亦有可能與當時此地之政局混亂有關,他 們必須弄清楚實際的政治情勢,然後才能決 定招諭或交涉的主要對象。 周達觀出使真臘的經過

8 就當時的情勢說,安哥尚不失為此區 之政治樞紐。 使節團在安哥停留約一年。 至次年大德元年六月,大湖水漲,西 南季侯風起,使節團方始乘風歸國 卒於八月十一日抵達寧波。 周氏回國後不久,遂寫成《真腊風土 記》。 ( 續 ) 周達觀出使真臘的經過

9 文明重現 法國植物學家 亨利‧穆奧 ,憑藉『真臘風土記』的記載 竟然發現巨石上刻有古老文字 一個千年前的失落文明「吳哥」重現於世人,他稱這座古文明遺址為「新吳哥」。 他曾這樣寫到:「吳哥窟 — 能與所羅門王匹敵,是古代米高安哲勞般的人物豎 立 — 可取代我們最壯麗的樓房,較希臘、羅馬留給我們的遺產更 宏偉。」 發現經過: 手持砍刀,往叢林深處前進越往叢林深處走去,小徑越是難辨認,兩旁盡是密密麻 麻的灌木叢,嚮導們的刀不斷的向周圍叢林揮砍著在砍刀與堅硬物的響亮碰撞聲後, 發現被樹根與藤蔓緊緊包裹著的一塊巨石,拂去巨石上糾結的藤蔓 『真臘風土記』復活了吳哥窟

10 『真臘風土記』筆下的「高棉的微笑」 「巴戎廟」 --- 「高棉的微笑」 據《真臘風土記》中的形容,十三世紀末的大吳 哥城相當繁華熱鬧,建築物金碧輝煌,較當時元 朝的城市也毫不遜色。

11 平面圖 『吳哥平面圖』

12 現存的大吳哥是在 12 世紀遭人破壞後,由 賈耶跋摩七世所建。 這位虔誠信奉佛教的 國王,用紅色城牆將 吳哥城圍繞起來 四方型的圍城,是如 今吳哥最大之遺址城。 「巴戎廟」 --- 「高棉的微笑」 『真臘風土記』筆下的「高棉的微笑」

13 大吳哥窟,呈四方形,每一邊 3 公里長,由 8 公尺高 3.8 公尺厚的石牆圍繞, 外圍為 100 公尺寬的壕溝,極盛時可容納百 萬市民,規模之雄偉可與羅馬城匹敵。 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及大道直通中心的巴 戎寺。

14 在進入都城前,遠遠便會看到高 達七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 四面都刻著吳哥王朝全盛時期國 王加亞巴爾曼七世的面容, 唯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 觀四面耳聽八方的四面佛菩薩。 由 54 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的「巴 戎廟」,其中最特殊的設計 是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 的加亞巴爾曼七世的微笑面容 這 216 張佛陀臉孔是歷史學家研究 的瑰寶,軒昂的眉宇、熱情的厚唇、 慈善的氣質 每張臉旁隨著日照角度的變化會 產生完全不同的光影和顏色,使國 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 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 笑」。

15 周達觀出使真臘的貢獻 (1) 中柬關係之要籍 自東漢以來,吳時朱應、康泰往扶南、 林邑宣揚國威,回國後朱應撰《扶南異 物志》、康泰撰《扶南記》、《扶南土 俗》和《吳時外國傳》,為中國有關真 腊之最早記載,惜早已散佚。 《隋書》、《唐書》、《宋史》雖有 真腊傳,但均非專著,內容頗為簡略, 而《元史》連真腊傳都沒有。

16 ( 續 ) 周達觀出使真臘的貢獻 周達觀之《真腊風土記》遂成為最早 詳細的中柬關係、柬埔寨古代歷史之專 門性要籍。 而在柬埔寨來說,一則由於氣侯暖濕, 文物易於腐朽; 二則因為戰亂頻仍,境土變遷不定, 除了出土的碑文以外,文字記載極少, 歷史是不完整的。

17 ( 續 ) 周達觀出使真臘的貢獻 《真腊風土記》不但是該國最好的古 地理,而且還可以彌補其正史的殘缺。 故周達觀的《真腊風土記》成為柬埔寨 人熟知的史籍。

18 ( 續 ) 周達觀出使真臘的貢獻 (2) 吳哥文化之實錄 周達觀訪真腊時,曾到其首都安哥,恰逢柬埔寨文 化最燦爛的時代,又稱吳哥文化。 國都安哥城有許多建築與雕刻,均彼時文物之精華。 《真腊風土記》正是反映吳哥時代文明之真實記錄, 它所載的州城、王宮、金塔、魯班墓、東池、北池 等,是現存同時代人記吳哥文化鼎盛情況之唯一記 載。 後真腊被暹邏侵擾,安哥淪為廢墟,無人知其存在。 至十九世紀初,《真腊風土記》被譯成法文,使人 興起發掘及探尋此墟之念頭,吸引不少歐人東來, 《真腊風土記》遂成為吳哥文化考古工作之寶貴指 南。

19 ( 續 ) 周達觀出使真臘的貢獻 (3) 交通方面 《真腊風土記》總敘中,周達觀對真腊地理 有頗詳細之觀察。 對從寧波到占城之路線,所經港口、水路、 城市、里程,都記載得頗為詳細,已非一般 旅行家之言。 對中外的交通往來、聯繫,起了加強的作用, 甚至對擴展國人的地理知識方面,更有莫大 貢獻。該書對中南半島的潮水、氣侯、種植 季節、日出日落均有記載,可作研究該區地 理之參考。

20 ( 續 ) 周達觀出使真臘的貢獻 (4) 南洋華僑之資料 唐宋時代雖已出現有關華僑之記載,然多屬片斷之 資料。至元代,這一方面的材料漸增,如《元史占 城傳》明確提到流寓占城的唐人向元軍報告軍情之 事。 《真腊風土記》所載之華僑情況,則比比皆是,如 服飾、人物、室女、奴婢、死亡、耕種、貿易、欲 得唐貨、醞釀、器用、取膽、澡浴等均述及『唐 人』。 而流寓一節更述及彼處華僑日增之原因:『唐人之 水手者,利其國中不著衣裳,且米糧易求,婦女易 得,屋室易辦,器用易足,買賣易為,往往皆逃逸 于彼』。這些均為中南半島華僑史提供了詳實珍貴 之資料。

21 ( 續 ) 周達觀出使真臘的貢獻 (5) 糾正歷史之錯誤 以往某些歐人所寫書籍中,有誤謂浮稻是 十九世紀某年代傳入東南亞的,或說是 某洋人為當地貧農所培植,但周達觀所 載浮稻早在元代使團詔諭真腊時已遍佈 於當地,故《真腊風土記》還糾正不少 歷史的錯誤記載,可見其貢獻之巨大。

22 祝 考試成功!


Download ppt "中外交通 周達觀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中國歷史科 中外交通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設計:黃連鳳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