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組長 : 陳雪麗 (3) 組員 : 布穎瑜 (1) 許嘉欣 (8) 許嘉欣 (8) 霍峻賢 (30) 霍峻賢 (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組長 : 陳雪麗 (3) 組員 : 布穎瑜 (1) 許嘉欣 (8) 許嘉欣 (8) 霍峻賢 (30) 霍峻賢 (3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組長 : 陳雪麗 (3) 組員 : 布穎瑜 (1) 許嘉欣 (8) 許嘉欣 (8) 霍峻賢 (30) 霍峻賢 (30)

2 目錄 1. 哺乳類動物的特徵 2. 哺乳綱分類系統 3. 哺乳類動物的生長和發育 4. 有關哺乳類動物的小知識 5. 相關網址

3 2. 哺乳類動物的特徵 哺乳類動物也叫獸類,是脊椎動物中最高等 的類群,身體結構、功能和行為最複雜。在 分類上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約有 4,000 種 其身體一般分為頭、頸、軀幹、尾和四肢 5 部 分。體腔以膈區分為胸腔和腹腔;體表 一般 有毛;牙齒分為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 有口腔咀嚼和消化的能力;體溫恒定;心臟 分為 2 個心室和 2 個心房;神經系統和感官高 度發達;絕大多數種類為胎 生,都以乳汁哺 育幼體,保證後代有較高的成活率。

4 2. 哺乳綱分類系統 (1) 有袋目 Marsupialia ( 後獸亞綱 ) (1) 有袋目 Marsupialia ( 後獸亞綱 ) 維珍尼亞負鼠 負鼠科 維珍尼亞負鼠 負鼠科 最原始的有袋哺乳類族群, 成體長約 80 厘米, 尾長約 30 厘米, 體重可達 6 公斤以上。 雄性體型較大, 雌獸有育兒袋。外形如囓齒目動物, 頭部尖長, 披毛白色至微黃白 色, 鼻部粉紅色, 眼睛呈黑色, 耳部皮膚裸露, 體毛長而粗糙 ; 以灰白色為主, 上體及 腿後的披毛顏色較深。尾長, 基部呈黑色, 末端黃白或粉紅色, 表層呈鱗狀。夜間 活的動物, 棲息於近溪的密林中, 機警性高, 擅以尾部定位在樹間攀爬, 食性多樣化, 但偏好昆蟲, 蚯蚓, 蝸牛, 鳥類及其卵, 蛙及其他動物, 此外也吃穀類。繁殖時經 13 日的妊娠期產下 5~13 個 ( 平均為 9 個 ) 長度少於 1.2 厘米的幼體, 藉與生俱來有力的 前肢及指爪爬入雌獸的育兒袋中, 并在其中吸食母乳, 經過約 80 天, 幼獸體形大如 家鼠, 便離開育兒袋, 而當它被擠滿時, 一部分幼獸便騎在母獸背上賴以生存, 大約 到第 100 天, 幼獸因為能獨立生活才正式離開母獸, 營獨立生活. 分布於北美洲, 美 國的西岸東部地區及中美洲。 最原始的有袋哺乳類族群, 成體長約 80 厘米, 尾長約 30 厘米, 體重可達 6 公斤以上。 雄性體型較大, 雌獸有育兒袋。外形如囓齒目動物, 頭部尖長, 披毛白色至微黃白 色, 鼻部粉紅色, 眼睛呈黑色, 耳部皮膚裸露, 體毛長而粗糙 ; 以灰白色為主, 上體及 腿後的披毛顏色較深。尾長, 基部呈黑色, 末端黃白或粉紅色, 表層呈鱗狀。夜間 活的動物, 棲息於近溪的密林中, 機警性高, 擅以尾部定位在樹間攀爬, 食性多樣化, 但偏好昆蟲, 蚯蚓, 蝸牛, 鳥類及其卵, 蛙及其他動物, 此外也吃穀類。繁殖時經 13 日的妊娠期產下 5~13 個 ( 平均為 9 個 ) 長度少於 1.2 厘米的幼體, 藉與生俱來有力的 前肢及指爪爬入雌獸的育兒袋中, 并在其中吸食母乳, 經過約 80 天, 幼獸體形大如 家鼠, 便離開育兒袋, 而當它被擠滿時, 一部分幼獸便騎在母獸背上賴以生存, 大約 到第 100 天, 幼獸因為能獨立生活才正式離開母獸, 營獨立生活. 分布於北美洲, 美 國的西岸東部地區及中美洲。

5 (1) 食蟲目 ( 真獸亞綱 ) 臭鼩鼱 鼩鼱科 外表如家鼠的夜行小型哺乳類. 頭軀幹長約 11 ~ 15 厘米,體背部灰黑色,腹部為淡 灰色;耳殼裸露,吻部尖長;眼細而視力弱,靠靈敏的嗅覺捕獵;毛軟而濃密, 腳部短,尾長約 6 ~ 9 厘米,基部粗大,剛毛明顯,鼠蹊部有四個,乳腺體側具麝 香腺,能分泌臭味。受千擾時會發出尖而短的叫聲。雜食性,以蠕蟲、昆蟲及廚 餘為食。與人類共棲, 分布於本地各處的舊宅及新界的鄉村地區,不見於城市化新 區,但偶可在野外發現。

6 (2) 翼手目 Chiroptera a. 大蝙蝠亞目 Macrochiroptera a. 大蝙蝠亞目 Macrochiroptera 短鼻果蝠 狐蝠科 體長約 10 厘米, 翼長可達 35 厘米, 體重 40~50 克, 為較大型的食困蝙蝠。 體呈深褐色, 毛質柔軟, 肩上或帶有紅色斑塊, 第二指有爪, 眼很大, 因臉 頰外形似犬而得名。日間多潛伏於大型棕櫚科植物的葉下, 黃昏時出動 覓食, 多以榕屬 (Ficus) 的果汁維生, 但也吃其他野果, 由於牠常竊取人類 的農作物果實, 被稱為害獸, 因種群較為稀少, 故為害不大。此標本於延 科綜六年 ( 一九九六年 ) 在嶺園的果園地區錄得。

7 (b) 小蝙蝠亞目 Microchiroptera 伏翼蝠 蝙蝠科 本地最常見的蝙蝠, 體色深褐色, 腹毛灰褐色, 體長約 5 厘米 ( 雌 性較雄性為大 ), 翼長約 20 厘米, 尾長 3~4 厘米, 有阻伸至尾末端 的股骨間膜, 翼指僅第 1 指有爪。飛行時耳部的耳屏不斷地發 射超聲波, 以靈敏的耳接收折回波, 以超聲波進行定位探測的 方法, 能有效感知障礙物及空氣中微小及飛行的昆蟲。夜行性, 日間群居於殘舊的建築物或樹穴內, 天黑後鼓翼飛行, 擢捕飛 行中的趨光性昆蟲為食。冬季有冬眠習性。廣泛分布於中國 各地。

8 (3) 靈長目 Primates (a) 原猴亞目 Prosimii 懶猴 懶猴科 體長 32 ~ 35 厘米,體重約 1000 克。頭部呈圓形、鼻短而眼睛大、四肢有利爪。背部 正中有一黑褐色條紋,自背部延伸至尾部。眼、耳有黑色環形斑塊。為樹棲的夜行 性動物,喜單獨活動。白天卷曲成球狀隱蔽在大樹的樹洞里或樹葉濃密的枝椏間休 息。夜晚外出覓食。平時運動十分緩慢,因而叫 " 懶猴 " 。但捕捉昆蟲時出手動作迅 速且準確,用手和嘴在樹幹和樹枝間捕捉獵物或摘取果實。以昆蟲、小鳥及水果為 主要食物。懷孕期 5 ~ 6 個月,每胎產一仔。幼仔稍大后,會攀付在母親背上隨母親 外出覓食活動。分布於云南南部,中國廣西南部,孟加拉至越南、馬來西亞、蘇門 答臘、爪哇婆羅洲等地的雨林。由此種的手掌及足部呈黑色而觀異於一般典型形式, 其外表酷似國內學者認為極為罕有的間蜂猴 (Nycticebus intermedous), 但上述品種 相信是懶猴的其中一亞種而矣。

9 (b) 類人猿亞目 Anthropoid 現代人 ( 額骨 ) 人科 唯一以兩腳直立行走的靈長動物, 營社會生活。一般體高不 超過 200 厘米, 體毛消失, 膚色由黃白至深褐色, 身體直立, 手 足分工極為精細, 由於大腦高度發達, 人類能用手製造工具, 而有繁複的結構語言, 能進行複雜的思維分析, 使其在動物界 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世界上現代人種大致可分三個族類:蒙 古人種 (Mongoloids) 、高加索人種 (Caucasoids) 、黑人種 (Negroids) 等種族, 雖然遺傳性狀基本一致, 其於外表有顯著 的差異。現代人遍佈全球各地。

10 (4) 貧齒目 Xenarthra 九帶犰狳 犰狳科 原始的哺乳類, 全長 60~80 厘米, 體重 4~8 千克。除腹面及四 肢內側具有著生剛毛的柔軟皮膚外, 全身覆蓋堅硬的骨質盾 板, 與很多板狀或帶狀的角質化皮膚構成高度裝甲的體表, 頭 盾位於額部至上唇的上方。眼部細小, 位於頭盾的以外。腹 部盾帶一般有 9~11 節, 各盾帶及四肢盾板之間都是通過柔軟 的皮膚加以連接, 皮上長有稀疏的毛。夜行性動物, 但偶爾在 日間活動。以擅長挖土的四肢找尋螞蟻, 白蟻及其他昆蟲幼 蟲及馬陸等動物為主食, 但也吃漿果。牠們的牙齒無琺瑯質, 視力不佳但嗅覺卻很敏銳, 善於游泳。主要美國南部至阿根 廷的半沙漠及乾燥草原地區。

11 (5) 兔形目 Lagomorpha 家兔 兔科 古兔 ( 右側下顎骨碎片 ) 兔科 美國加州的內布拉斯第三紀漸新白江形 成層出土, 為現今兔類的祖先。

12 (6) 囓齒目 Rodentia 鼠形亞目 Myomorpha 鼠形亞目 Myomorpha 褐家鼠 鼠科 本地分布最廣的一種較大型鼠類, 原產於挪威 ; 由於與人類關 係密切, 故名家鼠, 體長可達 28 厘米, 尾披有極稀疏體毛, 尾節 間有鱗環, 其長略長於體長。身體上有柔軟毛披, 背部呈灰褐、 褐黃及黑褐色互相交雜的條紋, 腹毛呈灰白至灰色。眼大, 四 肢短小, 後足較長。棲息於人類活動的各種環境中, 適應能力 極強, 食性很複雜, 主要以盜竊人類糧食為主, 此外還咬噬其他 物品及傳播多種嚴重疾病 ( 如鼠疫 ), 為世界性害獸。

13 (7) 食肉目 Carnivora 白鼬 鼬科 小型食肉獸類, 體長約 40 厘米, 尾長接近 30 厘米, 為鼬屬較大的品種。 頸部及身體長而四肢短, 齒式 i.3/3,c.1/1,p.3~4/3~4;m.1/2=34~38 。 尾長與身長比例較同屬動物略小, 尾毛蓬鬆, 體毛隨季節不同而變化 ; 夏毛呈棕黃色, 冬毛純白色, 為適於雪地生活的保護色, 標本呈污白 色, 估計採集時間為秋季期間。前後肢皆有 5 趾, 雄性體型較雌性為 大, 以鼠類為主食, 擅鑽入鼠洞內捕殺獵物, 亦食幼鳥及鳥卵、魚類、 蛙類及昆蟲。僅分布於歐、亞北部和北美洲, 中國僅見於北方諸省。

14 (8) 長鼻目 Proboscidae 美洲猛瑪象 象科 美國阿拉斯加州出土。年代 : 更新世至全新 世早期全部滅絕的披毛象類。生活於冰河時 期披毛的象類, 肩高 160~450 厘米, 大約於一 萬年前絕滅, 但保存於永久凍土的遺體提供 了極為重要的研究資料。體毛呈褐黃帶光澤, 生活於寒冷且乾燥大草原中, 以草為主要食 糧。迄今為止, 北美洲至少有三種大型長毛 象和一種侏儒長毛象被發現。 象牙碎片

15 (9) 偶蹄目 Artiodactyla 反芻亞目 Ruminamtia 反芻亞目 Ruminamtia 盤羊 ( 綿羊 ) 牛科 中型的有蹄類, 成年體長 120~180 厘米, 尾長 7~15 厘米, 肩高 65~125 厘米, 體重可達 230 千克。雄性角大而呈螺旋狀盤曲. 體毛白色, 質柔軟, 卷曲狀, 密布於體表各處。一般認為 由盤羊馴化而來, 野生盤羊棲息於高原, 高山 或丘陵地帶, 擅於在崎嶇不平的岩石上奔跑。 群居性, 一般由單一或數隻成年雄羊 (ram) 負 責嚮導, 率領雌羊 (ewe) 及幼羊 (lamb) 成十餘 隻小群活動. 植食性, 以草及灌木的嫩枝及葉 為主要食物。秋季或初冬時發情交配, 雄性 之間常為追求異性而發生瀲烈的鬥爭. 盤羊 屬 (Ovis) 現存 7 種,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北美洲。 綿羊為歐洲畜牧業的極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 作肉食及毛製品的原料。羊毛製品廣用於 人類生活場所中。

16 3. 哺乳類動物的生長和發育 可到此網址看一看影片介紹 : ← 由此路進

17 4. 有關哺乳類動物的小知識 最大 → 象 --- 象是全世界最大的陸生動物, 一頭成 年象的比巴士還高, 比戴滿人的貨車還重.... → 藍鯨 --- 籃鯨是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身體 有一幢大房子這麼大, 相當於兩千個人的體重....... → 藍鯨 --- 籃鯨是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身體 有一幢大房子這麼大, 相當於兩千個人的體重....... 最小 ========> 熊蜂蝠 --- 熊蜂蝠是世 上最小的哺乳類動物, 牠把翅翼張開時 也只有藍鯨眼睛一半那麼闊... 最聰明:人,人有發達的腦袋,所 以十分聰明,人類是哺類動物中依 靠父母最久的動物 … 其他︰ 鴨嘴獸 --- 牠是卵生的哺乳動物, 在七千萬 年前己出現在地球上 老虎 --- 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 老虎 --- 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

18 問答 : 1. 究竟老虎正常情況 下 會不會吃人呢? 會 唔會

19 冇錯 …. 一般來說, 老虎正常情況牠們應該是怕人的, 但如果老 虎因各種因素而找不到普通獵物時。老虎就有可能會 放膽攻擊人類 一般來說, 老虎正常情況牠們應該是怕人的, 但如果老 虎因各種因素而找不到普通獵物時。老虎就有可能會 放膽攻擊人類。

20 2. 有沒有哺乳類動物會 生蛋 ? 有 有有 有沒有

21 冇錯 …. 澳 大 利 亞 有 一 種 會 下 蛋 的 哺 乳 動 物, 名 叫 鴨 嘴 獸 。 這 種 動 物 , 每 到 繁 殖季 節 , 就 把 窩 建 造 在 河 岸 邊 , 洞 口 開在 水 面 下 。 雌 獸 在 窩 內 產 2 ~ 3 枚 蛋, 蛋 靠 母 體 的 溫 度 孵 化 。 約 1 0 天 後, 幼 獸 出 殼 , 以 雌 獸 的 乳 汁 為 食 。

22 5. 相關網址 哺乳類全傳 : ← 呢到呢到

23 陳雪麗 (3E03) 25% 布穎瑜 (3E01) 25% 許嘉欣 (3E08) 25% 霍峻賢 (3E30) 25% 分工表分工表分工表分工表

24 注意 : 請用右 CLICK 離開

25 一般來說, 老虎正常情況牠們應該是怕人的, 但 如果老虎因各種因素而找不到普通獵物時。老 虎就有可能會放膽攻擊人類。 錯啦 …. 係唔會既 !!

26 澳 大 利 亞 有 一 種 會 下 蛋 的 哺 乳 動 物, 名 叫 鴨 嘴 獸 。 這 種 動 物 , 每 到 繁 殖季 節 , 就 把 窩 建 造 在 河 岸 邊 , 洞 口 開在 水 面 下 。 雌 獸 在 窩 內 產 2 ~ 3 枚 蛋, 蛋 靠 母 體 的 溫 度 孵 化 。 約 1 0 天 後, 幼 獸 出 殼 , 以 雌 獸 的 乳 汁 為 食 。 錯啦 …. 係會既 !!


Download ppt "組長 : 陳雪麗 (3) 組員 : 布穎瑜 (1) 許嘉欣 (8) 許嘉欣 (8) 霍峻賢 (30) 霍峻賢 (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