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日出》剧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日出》剧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日出》剧照

2                                                      电视连续剧《日出》

3 三、曹禺《日出》(1935) 教学重点: 陈白露形象及其作用 《日出》的艺术结构及与《雷雨》的不同

4 《日出》的创作意图 “希望献于观众的,应是一个鲜血滴滴的印象,深深刻在人心里的应为这‘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 ——曹禺《日出·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 然,损不足,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七十七章》

5 “我也愿望我这一生里能看到平地轰起一声巨雷,把这群蟠踞在地面上的魑魅魍魉击个糜烂,那怕因而大陆便沉为海。”
“果若读完了《日出》,有人肯愤然地疑问一下:为什么有许多人要过这种‘鬼’似的生活呢?难道这世界必须这样维持下去么?甚么原因造成这不公平的禽兽世界?是不是这局面应该改造或根本推翻呢?如果真地有人肯这样问两次,那已经是超过了一个作者的奢望了。” ——曹禺《日出·跋》

6 (一)《日出》所描绘的社会现实 暴露都市上层社会和资产阶级的种种罪恶 潘月亭 陈白露 李石清 “面首”胡四 顾八奶奶 ——“有余者”
展示下层社会的不幸和痛苦 黄省三 翠喜 “小东西”等 ——“不足者” 用徐徐升起的太阳和打夯工人的呼声,暗示着 某种希望

7 小结: 《雷雨》是从家庭关系入手,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性的压迫和虐杀,包含了作者对人类命运悲剧的最初思考和困惑,《日出》则是通过展示都市上流社会的腐朽堕落和下层社会痛苦人生的对比描写,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及金钱社会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吞噬,揭示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的本质。

8 (二)陈白露形象 一个高等妓女,穿梭于上流社会,但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过比较好的教育 年轻漂亮,高傲任性
精神追求落空后,开始追求物质享乐 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她的性格越来越复杂 但也有一些一般交际花所没有的美好品性 精神世界充满矛盾,决定了她只能毁灭

9 陈白露形象的悲剧意义 罪恶的社会的产物 自身悲剧:一个执迷不悟的灵魂 永不满足的物欲导致了她的毁灭
再次印证了《雷雨》的探索:欲望是造成人类悲剧的重要原因

10 (三)《日出》的艺术结构 采用的是“横剖面式”的结构形式 没有完整、集中的故事情节,只是选择了一组零散的生活画面
“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 ——《日出·跋》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 两个穿线式人物:陈白露和方达生 运用对比手法

11 回顾《雷雨》的结构: 纵向的、“回溯式”戏剧结构 剧情发生的时间,从上午到午夜两点悲剧发生 (一天) 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和鲁家
要表现的内容却是周鲁两家三十年的矛盾冲突 正面描写和侧面追述手法 运用大量的偶然性事件来揭示生活的必然规律

12 概括: 如果说《雷雨》在戏剧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在有限的演出时间(一天)内,纵向地概括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那么,《日出》则是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横向地展示了包括社会上层和下层的复杂的横剖面。

13 小结: 《日出》是对《雷雨》模式的成功突破,是作家创作上的自我超越:
《日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雷雨》有很大的不同,《雷雨》集中表现了封建家族的罪恶,而《日出》则全面暴露“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雷雨》的主要活动地点是家庭(周家和鲁家),而《日出》的背景是社会化场所(旅馆和妓院); 《雷雨》以家庭矛盾透视出社会阶级冲突,而《日出》则是在社会悲剧中体现出个体的挣扎与沉沦;《雷雨》写封建专制对人性的压抑,而《日出》写金钱对人的灵魂的锈蚀;《雷雨》情节紧凑、结构严密,《日出》则仅仅借助于一些零散的生活片断阐释主题,外散而实紧。

14 四、《原野》 创作于1936年 创作视野再次发生转换,转向农村题材 是一个在封建宗法思想影响下农民复仇者的心理悲剧
由外在生命的挣扎转向内在灵魂的挣扎

15 1、故事梗概 2、仇虎形象 人的灵魂世界的复杂性的揭示 仇虎复仇的过程,是一场灵魂的搏斗 始终徘徊于双重人格的矛盾中
仇虎是一个“原野”的人,他的身上充满原始蒙昧色彩 “黑森林” 意象

16 3、《原野》在艺术上的突破 (1)外在戏剧冲突与内在戏剧冲突的结合,即把戏剧的“心理”因素提到一个新的地位,力图实现重情节、重性格与重内心的结合; (2)戏剧观念的更新,即把戏剧的“非现实”因素提到一个新的地位,努力实现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结合,写实手法与非写实手法的结合。

17 曹禺的创作对时代戏剧规范的颠覆 曹禺出现的时代背景 独立的个人话语方式的戏剧创造 曹禺的“寂寞”和曹禺戏剧的独特命运

18 《北京人》 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独特贡献

19 参考资料: 1、钱理群《拒绝遗忘·曹禺戏剧的生命流程》,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5版。 2、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Download ppt "《日出》剧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