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中世纪的西方文化 参考书目 绪论 第一节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 第二节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第三节 中世纪的文化 第四节 拜占庭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中世纪的西方文化 参考书目 绪论 第一节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 第二节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第三节 中世纪的文化 第四节 拜占庭文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中世纪的西方文化 参考书目 绪论 第一节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 第二节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第三节 中世纪的文化 第四节 拜占庭文化

2 参考书目 《欧洲中世纪简史》,C.沃伦·霍莱斯特(美)著,陶松寿译,商务印书馆,1988。
《欧洲中世纪史》,朱迪斯·本内特(美),杨宁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中世纪的衰落》,赫伊津哈(荷兰)著,刘军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著,人民出版社,1994。

3 参考书目 《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上下),约阿希姆·布姆克(德),何珊、刘华新译,三联书店,2006。
《中世纪美学》,塔塔科维兹(波兰)著,褚朔维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雅克・勒戈夫(法)著,张弘译,商务印书馆,2002。 《欧洲的觉醒》,菲利普·沃尔夫(英)著,郑宇建、顾犇译,商务印书馆,1990。

4 参考书目 《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理查德·桑内特(美),黄煜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创世纪:传说与译注》,冯象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冯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5 中世纪的概念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就以此对译西方的这三个概念。中世纪通常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6 第一节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 一、中世纪之初的欧亚民族大迁徙 二、中世纪的社会形态 1、封建制度 2、城市复兴与市民阶层出现 三、中世纪的教育发展

7 封建与Feudalism 封建——封土建国,靠宗法关系维系,通过血缘纽带、血亲伦理实现控制。中国封建制度是“宗法封建制”。 Feudalism——从拉丁文feodum(采邑)演变而来。封建主和封臣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互有权利和义务,是“契约封建制”。 中世纪的庄园制度是对罗马大地产制度和埃及隶农制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8 城市与市民 中世纪早期的大侵袭大毁坏,使罗马帝国时期繁荣的城市和商业彻底衰落。7世纪撒克逊人对西欧的进攻和封锁,又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商路。因此,11世纪之前,西欧大陆都处在封闭的状态,是纯粹的农业社会,以庄园制的乡村经济为主体 。城市衰竭 。 从11世纪开始,西欧出现商业和城市的复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现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

9 中世纪的教育 (一)前期,5—11世纪 1、教会学校——依据招生对象和等级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神学,也有“七艺”,即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宫廷学校——世俗教育,贵族及其子弟 3、骑士教育——世俗封建主教育,家庭教育形式

10 中世纪的教育 (二)、后期,11到14世纪 1、中世纪大学——依形成途径不同分为“先生大学”、“学生大学”,前者脱胎于主教学校,后者脱胎于学生团体。 学位制——学士(三艺)、硕士(四艺)、博士(神学科、医科、法科) 2、城市学校——拉丁文法学校、城市初等学校

11 第二节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一、教会的发展与教俗之争 1、丕平献土与教皇国建立 2、教俗权力争夺 二、基督教会的分裂 三、十字军东征

12 东西教会差异 东——希腊哲学传统的影响,倾向于用哲学观点看待基督教。在教会的组织制度方面,受制于皇权政治,具有依附性。宗教礼仪严格的体系,宗教气氛浓厚,宗教生活带有神秘性。又称“希腊教会”。 西——受罗马法学传统的影响,倾向于从法学角度看待基督教,福音书主要被视为一种新的律法。罪与恩的思想与强有力的教会组织相结合,使西方教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更强,权力更大,教权与王权之争激烈。宗教礼仪的严格性稍逊。

13 东西教会纷争与决裂 查尔西顿大公会议决议 (451年) 《赫诺肯提谕》 (482年)
1054年大决裂——东正教和罗马公教(公教一词源自拉丁文catholica,原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 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后来宗教改革中产生的基督教新教(汉译基督教)并列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造成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基督教新教形成三大主流教派即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结束了天主教在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

14 第三节中世纪的文化 一、哲学 1、经院哲学的概念 2、经院哲学的发展历程 二、文学 三、艺术 四、自然科学

15 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 经院哲学亦称烦琐哲学,是一种运用理性形式,通过烦琐的、抽象的、思辨的方法论证基督教教义的一种为神学统治服务的宗教哲学。因其倡导者主要是僧院学者而得名。经院哲学产生于9世纪,形成于11世纪,13世纪发展到高潮,14世纪以后逐渐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有安瑟尔谟、托玛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派别:唯名论和唯实论。经院哲学是联接欧洲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的中间环节。

16 经院哲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声 ——波爱修(约公元480—525) (二)开端——爱留根纳(公元800—877)
(三)形成期——安瑟尔谟 ;洛色林 ;阿伯拉尔 (四)繁荣期——托马斯·阿奎那 ;异端、异教思想 (五)解体衰亡期——罗吉尔·培根 ;威廉·奥康

17 经院哲学的先声 波爱修,《哲学的慰藉》,唯名论先驱,将一般和个别问题引入中世纪。认为万物的根源是上帝,人在理智上类似上帝 。其神学思想具有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显著特点。

18 唯实论与唯名论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一般”也就是所谓的“共相”。主张“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一般”是唯一的实在,“个别”只是幻影的,被称为唯实论或实在论。与此相反,唯名论则认为“一般”或“共相”不过是名词或者概念,只有“个别”才是真正的唯一的实在。概括地说,“一般”到底是实在,还是名称,是唯实论和唯名论的根本分歧。

19 经院哲学的开端 爱留根纳——《论神的预定》、《论自然的区分》,唯实论先驱,建立了欧洲中世纪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中世纪哲学之父”。认为神和创造物是同一的,神在一切之中,世界是上帝的“显现”,每一件事物都是从某个方面反映上帝的神性,因此,认识我们周围的事物也就认识了上帝。上帝是万物的本质和共同原则。最后,一切又都复归于神,形成一个永恒的、超时间的由神到神的过程。第一个提出信仰应当服从理性 。

20 经院哲学的形成期 安瑟尔谟 ,极端唯实论 ,著有《独立》《宣讲》《斥愚人书》。主张理性应当服从信仰。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 洛色林,极端唯名论,认为,个别事物才具有实在性,而一般或共相只是名称,甚至只是声音或空气的振动,没有任何实在性。提出“三神论” 。 阿伯拉尔,温和的唯名论,认为思维与物质,概念与事物是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物质、事物是属于物理的领域,思维和概念属于精神和心理的领域。他提出“概念论”,说明一般是具有一定含义的词和符号。著有《神学导论》《认识你自己》《我的灾难史》等。【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 《圣殿下的私语--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书信集》,电影《天堂窃情》 】

21 经院哲学的繁荣期 托马斯.阿奎那,温和的唯实论,正统经院哲学系统化的代表 ,《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其体系被称为基督教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或托马斯主义 ,具有折衷主义特点。他认为,一般有三种存在方式,①一般作为上帝创造万物的原型的理念或原始的形式,存在于被创造物之前;②一般作为上帝创造的个别事物的形式、本质,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③一般作为人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概念,存在与人的理智之中。他提出理性和信仰共存,但信仰高于理性 。 异端——拉丁阿威洛伊主义 。代表是西格尔,他坚持自然神论,认为世界是为必然性所决定的,不是上帝自由创造的。世界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个人理性虽然无法与神的理性相匹敌,但人类理性可以与神的理性相匹敌,从而抬高了人类理性和人的作用与地位,具有人本主义倾向。 。

22 经院哲学的解体衰落期 罗吉尔.培根——认为科学的对象只能是个别的具体事物,而不是抽象的实体。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个别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需要附加什么共相。共相是几个殊相的相似点。认为有仪器、工具参与的科学实验高于自然经验,也高于思辨 ,具有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 。 威廉·奥康 ——他对教会和国家的权力做了区分,提出了契约论。认为存在就是个别的存在。共相不是实体,而是人们关于事物的知识,因此,无所谓存在于事物之先还是事物之中。共相在逻辑上表现为概念,在语言上表现为术语。它所反映的是事物间相似的特征。 “奥康剃刀”(奥卡姆剃刀)——即思维经济原则 ,“没有必要,就不应增加本质”;“少做能达到的事,多做则无益”。

23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是多种文明融合的产物:各蛮族文化的融合;蛮族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 。 包括教会文学(或宗教文学)和世俗文学 教会文学—《圣经》、圣经故事、使徒行传、祈祷文等。 世俗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

24 《圣经》 《圣经》——“唯一的书”,“万书之书” 《旧约》包括法典、先知书、杂著
法典—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5卷 先知书—历史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等 10 卷 ;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 等15卷 杂著—抒情诗集《诗篇》《雅歌》;哲学诗集《箴言》《传道书》;哲学诗剧《约伯记》和小说《路得记》《约拿书》《以斯帖记》《但以理书》等 。

25 “在巴比伦河边” 在巴比伦河边 我们坐了下来, 一想起锡安, 便不禁痛苦。 我们把竖琴 挂在那儿的柳树上, 因为那些俘虏了我们的人 要我们唱一支歌; 那些抢劫过我们的人 要我们为他们作乐, 他们说:“给我们来一首锡安歌吧。” 可我们怎能在异邦把我主的歌诵唱? 啊,耶路撒冷,假如我忘记你, 愿我的右手忘记了技巧; 假如我不记挂着你,不把你看成我平生最大的快乐, 愿我的舌头永远粘在上膛!

26 《雅歌》选段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 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 给我苹果畅快我心, 因我思爱成病。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 他的左手在我头下,
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 我欢欢喜喜坐在他的荫下, 尝他果子的滋味,觉得甘甜。 它带我走进筵宴所, 在我头上展开爱的旗子。 求你们给我葡萄干增补我力, 给我苹果畅快我心, 因我思爱成病。 他的左手在我头下, 他的右手将我抱住。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 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 不要惊动, 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 等他自己喜欢。

27 《箴言》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与愚昧人做伴的必受亏损。 手懒的,要受贫穷; 手勤的,却要富足。 妇女美貌而无见识, 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28 《传道书》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万事都是虚空!人生一切的劳碌,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29 英雄史诗 一类是反映蛮族各部落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 ,如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贝奥武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 。 另一类表现的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生活,如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

30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传奇。 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但其形式多半借助民歌而演化。普罗旺斯的诗人是西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行吟诗人”。13世纪初,普罗旺斯受到北方贵族征讨异端的冲击,很多普罗旺斯诗人流亡国外,把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发展。

31 骑士传奇的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如《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等 。
不列颠系统:围绕古凯尔特王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主要写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如《朗斯洛》。 拜占庭系统:多以拜占庭流传的古希腊晚期故事写成。代表作如《奥迦生和尼哥雷特》 。 此外,西班牙传奇具有独特风格,典范之作是 《阿马迪斯·德·高拉》 。

32 城市文学 城市文学—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城市戏剧(或市民剧)。 市民剧—独白剧、道德剧、愚人剧、笑剧。

33 中世纪的教堂 罗马式教堂 ——圆顶大厅、圆形拱门,山形墙和石头坡屋顶,外形像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内部十字形布局,横向短,竖向长,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加强宗教的意义。罗马式教堂的典型是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

34

35 主教堂

36 洗礼堂

37

38

39 圆形穹顶

40 哥特艺术 “哥特”即Goth,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也就是野蛮艺术之义,原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才是正统艺术,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风格上与罗马式大相径庭,所以被贬为“哥特式”(Gothic) 。哥特式最初专指建筑,后来成为一种艺术风格 。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41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 ,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 。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代表建筑为米兰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

42 米兰大教堂

43 科隆大教堂

44 坎特伯雷大教堂

45 威斯敏斯特教堂

46 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门

47 教堂内亨利七世礼拜堂

48 伊丽莎白二世加冕

49 拜占廷文化的价值 拜占廷在西罗马帝国覆亡后,保存、挽救了一些古代文化艺术珍品,使之流传后世。 拜占廷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
拜占庭文化融合了罗马晚期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特性。 拜占廷对东斯拉夫人来说,是文化上的教育者、引导者,是其宗教和文明的源泉 。 长期的封闭和防守使拜占廷文化明显缺乏古典时期的生气和光辉。

50 拜占庭式教堂 拜占庭式教堂——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文化的代表作。

51 圣索菲亚大教堂

52


Download ppt "第三章中世纪的西方文化 参考书目 绪论 第一节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 第二节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第三节 中世纪的文化 第四节 拜占庭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