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开天霹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 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开天霹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 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开天霹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 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3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4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5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1.北洋军阀的性质: 是清末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 2.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一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具有分散性,使军阀可在一个地区闭关自守,形成独立王国。 二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袁世凯死后,列强在华寻找其各自的代理人,各派系军阀为争夺中央政权、保持与扩大自己的地盘,也急需选择列强做靠山,这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3.军阀割据的危害: 纷争、混战连年不断,人民灾难无穷,经济遭受极大破坏。

6 在军阀混战中遭受破坏的湖南株洲 军阀混战时期用泥土充饥的农民

7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运动的性质: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运动的性质: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8 (2)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3)运动的领袖:

9 “囊括大典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陈独秀( )安徽怀宁人 李大钊( )直隶乐亭人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胡适( )安徽绩溪人 蔡元培( )浙江绍兴人

10 问题: 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中北大校长蔡元培为革新北大而提出和实行的“兼容并包”方针? 当陈腐的封建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时,蔡元培提倡和践行这一方针,主要是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道路。从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对北大进行的重要改革(第一,提倡学术研究;第二,展开百家争鸣;第三,对学生的政治活动,不予严格干涉;第四,中外教员,一视同仁。)上看,这

11 些改革使新文化运动获得了一个有力的据点,使《新青年》团结了更多的新文化人,使学生有了接受新思潮和参加政治活动的机会。
然而,这一方针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兼容并包”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概括,表现了蔡元培思想上存在的折中、调和的倾向及在反封建文化斗争中的不彻底性。

12 (4)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13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democracy science
《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是陈独秀首先提出的。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14 民主和科学的具体涵义是什么? 运动的发起人: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则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15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6

17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一,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口号在封建主义居于支配地位的中国,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具有进步意义。 第二,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 第三,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8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革命实践。 第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19 事实上,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的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他们之所以对资本主义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是因为: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己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中国人是否应当对欧美文明亦步亦趋,当然成为问题了。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20 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
这样,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等)继承了它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如胡适等)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

21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的先进分子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由于这个革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的努力遭到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彷徨和苦闷之中的时候,它确实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2 那么,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呢?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放弃沙俄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更引起人们很大的震动。

23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24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爆发的历史条件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它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就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

25 2.爆发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会址——凡尔赛宫

26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1-6月,一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否定了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等项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五四运动爆发。

27 3.五四运动的经过: ⑴学生游行示威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大专院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强烈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

28 学生游行队伍

29

30 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在街头演讲的北京大学学生

31 (2)工人阶级参战 上海工人罢工 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在这关键时刻,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接着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 多个城市。

32 上海商界罢 市游行 五四运动时期的上 海街头

33 (3)北洋政府让步: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第一,北洋军阀政府被迫于6月10日释放捕去的学生。

34 第二,北洋政府被迫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曹汝霖:时任交通总长,订二十一条时任外交次长 第二,北洋政府被迫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章宗祥:驻日公使 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 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的通告

35 第三,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6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时间 中心 第二阶段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5月4日——6月3日 6月3日——7月初 北京 上海 青年学生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罢课 罢工,罢市,罢课 被捕 释放,罢免,拒签

37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 利 释放 罢免 拒签 1.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2.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初 步
胜 利 释放 罢免 拒签 1.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2.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初 步 3.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8 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异同 类别 结果 前途 任务 性质 主力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结果 (国家) 前途 任务 性质 主力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不同点 资产阶级 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反帝反封建 相同点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人民群众

39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问题: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
它具有以往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第一,它表现出以往旧民主主义革命所没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已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了。 第二,它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40 第三,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4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 国共产党诞生

42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

43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周恩来( ),浙江绍兴人,新中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五四运动中,在天津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组织和领导了天津的学生运动。这是五四时期的周恩来。

44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45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
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46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时间约在1920年8月,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首次会议决定,推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之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建立。它们是:

47 上海 陈独秀、李汉俊、李达 1920.8 北京 李大钊、张国焘 1920.10 武汉 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 1920秋 长沙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简表 上海 陈独秀、李汉俊、李达 1920.8 北京 李大钊、张国焘 武汉 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 1920秋 长沙 毛泽东、何淑衡 广州 谭平山、陈公博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1921春 巴黎 周恩来 东京 周佛海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48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首先,研究、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 其次,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 ⑴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⑵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⑶ 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49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⑴ 深入工厂,与工人打成一片 ⑵ 创办专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 ⑶ 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 ⑷ 成立工会组织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⑴ 制定《中国共产党宣言》 ⑵ 对建党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⑶ 各地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50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条件 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 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3.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组织基础 4.共产国际的帮助 外部条件

51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一) 中共“一大”中共成立.wmv 1.大会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31日)
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 党的“一大”开幕会址

52 党的“一大”会议室

53 中共“一大”召开其间,因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大会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这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把7月1日正式定为建党纪念日。 党的“一大”闭幕会址

54 李汉俊 李达 上海: 张国焘 刘仁静 北京: 中共一大的15位参加者:
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他们是: 李汉俊 李达 上海: 张国焘 刘仁静 北京:

55 毛泽东 何叔衡 长沙: 董必武 陈潭秋 武汉: 王尽美 济南: 邓恩铭

56 陈公博 周佛海 广州: 旅居日本东京: 陈独秀、李大钊因分别在广州和北京有事,未出席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 包惠僧

57 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马林( )原名亨克·斯尼佛力,荷兰人,早年参加荷兰的工会活动。后赴印尼从事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 1921年4月被派来华, 7月参加一大,1923年10月调回共产国际。

58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祥(左二)、副馆长张小红(左一),指着“一大”参加者照片展中那醒目的空白,介绍说:“新发现的尼克尔斯基的照片,即将挂在这里!” (详见2007年9月24日 《人民日报》)

59 尼克尔斯基(俄国人, 1889——1938) 中共一大前后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

60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后来尖锐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发生了分化,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斗争,忠心耿耿,矢志不移,为党的事业贡献出毕生精力——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 达、李汉俊。 第二种:开始时满腔热情,当革命处于低潮时动摇脱党,投入反动营垒,晚年有所认识,回到人民行列——包惠僧、刘仁静。

61 第三种:怀着不纯的动机被革命洪流卷入党内,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走上脱党、叛党、反党的道路,甚至当上叛徒、特务、汉奸,为人民所唾弃——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
张国焘,江西萍乡人;中共发起人之一。长征时,任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在四川马尔康县卓木碉非法成立自任主席的“中共中央”。后被迫取消伪中央追随中央红军北上。到达延安后离开了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圈。1938年4月,张借祭拜黄帝陵之名逃离延安,投奔国民党。1948年底举家迁到台北,后移居加拿大。1979年于加拿大多伦多病逝。

62 周佛海,1924年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四一二政变后投靠蒋介石。1938年随汪精卫叛逃投降日本,任汪伪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等职。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
陈公博于一大之后不久就脱离共产党,投靠广东军阀陈炯明。1923年被开除出党。1940年随汪精卫投降日本,任汪伪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行政院院长等职。1946年被枪决。

63 2.会议内容: ⑴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⑵ 制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⑶ 明确中心任务: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集中精力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⑷ 选举领导机构: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李达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64 (二)中共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阅读教材114-115页)
1.历史特点 2.伟大意义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是“开天劈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65 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在哪里?
A.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以马列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B. “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C. 中共成立后开始采取发动群众的方法,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目标。 D. 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指明了方向。

66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其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其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大会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意义: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它是党在初创阶段,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最重大的政治成果之一。

67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在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 通过领导工人的斗争,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 香港海员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年2月4日-7日)

68 壮烈牺牲的中国工运先驱 共产党员:湖北省工团联合会暨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 共产党员: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

69 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1921年9月,经过共产党人的努力,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在彭湃领导下, 1923年元旦,广东海丰全县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全县范围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种新式的农民运动,在中共成立之前也是不曾有过的。

70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国共合作的形成 ⑴ 国共合作的条件: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血腥镇压后,中国工运暂时转入低潮。二七惨案告诉中共: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而凶残的,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敌人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

71 所以在二七惨案之后,中共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国民党尽管在几经挫折后,并没有多少实力,但中共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它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地欢迎中国共产党与他合作。同时,共产国际也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同国民党合作。因此国共合作的条件基本成熟。

72 ⑵ 国共合作的方式: 实行“党外合作” 是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的。至于实行“党内合作”则是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提出的。同年8月在杭州召开的会议上,中共中央多数领导人开始并不赞成这种做法,但马林说服了与会的人。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确定了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改组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它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为后来陈独秀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多少种下了祸根。

73 ⑶ 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74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李大钊等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75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⑴ 建立革命武装 1924年5月,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许多人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 孙中山(台上居中者)在军校成立典礼上讲话

76 黄埔军校的主要领导人 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77 黄埔军校的主要领导人 党代表——廖仲恺 1924年8月,周恩来从法国回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78

79 黄埔军校校址

80 ⑵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到公共租界进行演讲,遭到租界当局逮捕。万余群众在巡捕房外要求释放被捕的学生,英国巡捕竟开枪打死打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接着,五卅运动爆发。 五卅运动

81 省港罢工委员会领导人苏兆征 五卅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苏兆征、邓中夏领导的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1926年10月),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斗争。 省港罢工委员会领导人邓中夏在大会讲演

82 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卅运动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83 ⑶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925年5月大革命高潮掀起后,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全歼地方军阀陈炯明、邓本殷,广东省实现统一。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汪精卫任主席。随后,将黄埔军校学生军和驻广东的粤军、湘军、滇军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6个军,共8·5万人。1926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广西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这样,两广实现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84 ⑷ 北伐战争: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誓师大会,各界群众5万人参加。蒋介石在大会上讲话。

85 北伐军的作战对象及作战方针: 首先,在两湖地区消灭直系军阀吴佩孚。

86 其次,消灭由直系分立出来的盘踞在苏、浙、皖、赣、闽五省的孙传芳。

87 最后,北上消灭奉系军阀张作霖。

88 国民革命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先后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89 ⑸ 全国工农运动的高涨 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而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湘、鄂、赣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以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得最为迅猛。 1924年至1926年,在广州开办了6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毛泽东等分别担任各期的主办人。 第六届广州农讲所所址

90 农讲所学员在进行军事训练

91 1926年12月,毛泽东前往长沙,参加湖南省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然后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身份下乡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92 1926年江西的农民梭镖队

93 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涨;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上海工人更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北伐军接管汉口英租界

94 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中共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起义:
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

95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共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没有中共,就不会有这场大革命。这是因为: ⑴ 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⑵ 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96 ⑶ 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⑷ 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和表率作用。

97 参加北伐的共产党部分政治工作人员 北伐各军中的党代表。后排:右四为林伯渠,右五为总政治部秘书长李一氓。前排:右一为李富春,右二为朱克靖,右三为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

98 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曾说:“在湖南战场,并不是唐生智打败了赵恒惕,而是革命的民众和共产党所发动的政治宣传瓦解了赵恒惕的部队” 。

99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927年蒋、宋在南昌 ⑴ 大革命的失败
北洋军阀势力的迅速崩溃,使列强感到震惊。它们在中国集结兵力,企图以武力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同时开始拉拢当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 1927年蒋、宋在南昌

100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后,游弋在长江江面的英、美军舰借口保护侨民,猛烈炮轰南京,使中国军民遭到重大伤亡。南京事件加速了蒋同列强勾结的步伐。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四一二政变时,蒋介石下令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队部

101 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02 与此同时,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也与蒋介石遥相呼应,于4月6日派兵袭击北京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逮捕了在苏联大使馆避难的中共北方局领导人李大钊等几十名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4月28日,竟以残酷的绞刑杀害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新旧军阀一南一北,共同镇压革命。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害,时年38岁。

103 1927年7月15日,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叛变前的汪精卫(中)

104 ⑵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汪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当时的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经验,还不善于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幼年的中共还难以摆脱共产国际右倾指导思想。这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105 ⑶ 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它的历史意义仍然是不可磨灭的。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正是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106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阅读文献: 1.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12月) 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9月)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下半年) 4.《申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107 本章到此结束 谢谢同学们!


Download ppt "第四章 开天霹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 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