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輔導夥伴 : 卓宏興 chohoshing@gmail.com 日期:105年3月2日 南投縣紅葉國小 104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到校輔導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輔導夥伴 : 卓宏興 chohoshing@gmail.com 日期:105年3月2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輔導夥伴 : 卓宏興 chohoshing@gmail.com 日期:105年3月2日 南投縣紅葉國小 104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到校輔導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輔導夥伴 : 卓宏興 chohoshing@gmail.com 日期:105年3月2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輔導夥伴 : 卓宏興 chohoshing@gmail.com 日期:105年3月2日
南投縣紅葉國小 104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到校輔導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輔導夥伴 : 卓宏興 日期:105年3月2日

2 教 學 觀 察 課 程 大 綱 1.教學觀察三部曲 觀察前會談 入班觀察 觀察後回饋會談 2.教專與專業學習社群
觀察紀錄實例分析 (紀錄書寫與易犯錯誤) 入班觀察 觀察後回饋會談 2.教專與專業學習社群

3 有、多、補… 教師需要真正的反饋! 為什麼回饋系統那麼重要? 因為有太多的變數存在專業教學中。 我們對自己教學的看法和真正的事實是存在著差異
教專評鑑過程提供某種程度上的現實狀況。

4 教專評鑑實施流程 校內宣導 進行校內他評 撰寫綜合報告表 提出申辦 校內說明 選定校本規準 決定評鑑方式 進行專業成長 進行教師自評
推動小組 審議評鑑結果 結果通知 通過 不通過 進行專業成長 掌握教專評鑑實施流程。評鑑結果無論通不通過都要進行專業成長。 教師自評時機說明:1.教師整體教學自評(評鑑過程開始之初或教學觀察前後均可進行)。2.教學觀察當節自評(教學觀察結束後儘快進行)。

5 教師專業發展主要目的.. 有效教學 增進學生學習成果 提升教學品質 增進教師專業素養 協助教師專業成長
依據: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修正規定

6 教學觀察=教學的健康檢查! 教學觀察是一種最直接、又能使教學者與觀察者之間進行溝通與澄清,並幫助雙方改進教學的方法。
觀察者人數原則上3人為佳,以便進行不同觀察方式之運用。 教學觀察工具只要呈現在A與B層面之評鑑指標。

7 教學觀察判斷依據… 指標與檢核重點 規準討論的共識 觀察前會談 入班觀察--軼事紀錄之客觀事實的紀錄 觀察後回饋會談

8 教學觀察三部曲 擬定觀察規準項目 觀察前會談 觀察記錄 觀察後會談 軼事紀錄、 教學觀察表、 語言流動、 教師移動 省思回饋

9 教學觀察的實施程序 觀察前會談 入班觀察 觀察後會談 確定觀察需求與焦點 帶著工具進入教室 回饋分享與討論 了解教學與班級脈絡
蒐集具體客觀事實資料 I see, I think. 澄清問題反思教學 I wonder

10 教學設計的轉變 重理解 UbD 1 2 3 4 5 可以不一定要教完通篇課文! 設計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老師喘息!
講述法不再是王道,聆聽式學習只有 百分之五的功效!! 3 傳統教學設計 (階段一)先由目標確認教學內容 (階段二)根據內容設計學習活動 (階段三)依教學活動設計評量 「逆向」(backward)教學設計 階段一:從目標訂定核心概念與問題 階段二:實務理解導向的多元評量 階段三:設計學習活動 教學者開始計畫一個單元或課程時,就以評量內涵作為證據的考量或準則。其過程為:先訂出預設結果,再決定可接受的證據,最後設計與建構學習經歷。 重視大概念的理解,非全然細瑣知識的堆疊! 4 試著踏出第一步,有改變就很棒 !! 教師應多正向思考~ 5

11 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認知、評量) 主題 活動 評量 配合現有課文內容、單元目標 以講述或是學習單等加以輔助 個人作業為主,少有小組合作
以選擇題評量為主,檢視各單元認知能力是否達成 缺點: 延伸式設計,容易忽略能力指標。選擇題的評量,容易忽略情意與技能目標的評量。 優點: 選擇題型的評量爭議較少、教師批改容易。

12 逆向思考的設計(重理解、功能性) 階段一 階段二 階段三 確認期望的學習結果(能力指標、概念) 大概念、學生應持久性理解的事項
確認期望的學習結果(能力指標、概念) 大概念、學生應持久性理解的事項 階段二 決定可接受的學習結果(評量方式) 學生達成目標的評量及評量證據 階段三 設計學習經驗與教學活動(學習計畫) 根據目標與證據,設計系列學習活動

13 反向設計 反向設計(backward design)<Wiggins & McTighe(2005)>
概念:協助學生理解知識,並能運用於日常生活之問題解決。 強調:課程教學目標優先於課程活動設計或教學內容 確保教師教學內容能聚焦於教學目標,且幫助學生有組織學習並獲得更好的理解。

14

15

16 請分析以下兩個題目的優劣? 「狼與猴子」的月亮故事,出現在 ①印度 ②希臘 ③歐美 ④日本 在月亮觀測器上,從地面到天頂共可分為幾格來紀錄月亮的高度角? ①6格 ②9格 ③10格 ④12格 能力指標需要孩子學習有關月亮傳說的故事,是在哪一國發生嗎? 月亮觀測器上到底有幾格重要?還是操作觀測器重要?

17 TIMSS s 智賢和怡君有來自同一顆向日葵的種子 ,他們用兩個相同的瓦盆,放入土壤,然後擺進種子,智賢在他家照顧一個瓦盆,怡君在他家也照顧一個瓦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比較瓦盆內的植株,發現它們在成長上有很大的不同,如下圖。 請寫出一項志賢照顧盆栽的方法可能和怡君不同的地方。

18

19

20

21

22 一、教學觀察前會談

23 教學觀察前的重點準備工作 召開觀察前的會談會議並完成下列工作: 被觀察者及學生特性之背景資料說明 確認觀察使用工具
確認教學進度(含單元名稱、教學目標、授課內 容、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及評量等) 告知被觀察者會談內容絕對保密,並在未 來可以獲得必要的協助

24 教學觀察前會談需確認事項 要學什麼? 學到什麼? 怎麼知道? 如何進行? 什麼是關心的重點? 什麼是適切的工具? 掌握關鍵時間
1.暸解教學脈絡 2.暸解班級脈絡 3.確認觀察重點及工具 什麼是關心的重點? 什麼是適切的工具? 4.確認入班觀察及 回饋會談時間 掌握關鍵時間

25 熟能生巧~觀察前會談~實作1

26 二、入班觀察

27 教學觀察中的注意事項 觀察時間至少為一節課,必要時可視情形增 加觀察次數 進入教室並選定適當的觀察位置,儘量減低 對師生的干擾
檢查教學觀察視聽設備,提早五分鐘進教室 開始進行觀察及記錄 蒐集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如作業、學習單等)

28 教學觀察工具 觀察者需注意在教學觀察中紀錄是『事實』而非『感覺』,如…我看到而非我認為(觀察者) 正式評鑑:校本教學觀察表進行。
非正式評鑑:配合個別教師的需求 選擇觀察工具要配合教師的關注: -全面觀察上課情形:軼事紀錄與錄影錄音 -教室中的移動情形:教室動線 -學生學習的專注情形:在工作中 -教師發問技巧:選擇性的逐字記錄、語言流動表

29 教學觀察技術的種類 語言流動 在工作中 教師移動 佛蘭德互動分析 軼事記錄 錄影 省思札記

30 入班觀察 關鍵字紀錄 成句整理 確認指標 寫入表格 時間、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反應 具體客觀事實Evidence 歸類檢核符合狀況Claim
蒐集資料 關鍵字紀錄 具體客觀事實Evidence 記錄事實 成句整理 歸類檢核符合狀況Claim 確認指標 對應指標 寫入表格 提出依據理由Judgement 轉錄判斷

31 入班觀察實施流程 1.熟悉指標:了解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 2.開始上場:帶著感謝的心提早五至十分鐘
3.蒐集資料:先用白紙紀錄,從時間軸、空間軸、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來看 4.記錄事實:不下判斷,利用關鍵字、圖像、符號 等快速大量記錄

32 材質」、「手拿(裝熱湯)鋼杯的位置」為例,
5.對應指標:找到事實紀錄對應的指標做標記與歸類。 6.轉錄表格:將證據轉成適合閱讀的文字。 EX. A-4-3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老師以「不同器具(碗、杯子、湯匙柄) 的 材質」、「手拿(裝熱湯)鋼杯的位置」為例, 引導學生思考熱傳導的現象,以增進理解。 Evidence (具體客觀事實) 證據 Claim (對應指標) 主張 32

33 7.判斷表現:針對指標提出初步判斷,提供回饋
會談時,逐條與受評教師討論,若 雙方未形成共識,應記錄受評教師 意見。 EX. Judgement (判斷) 33

34 判斷表現 針對指標提出判斷,而此處所謂的判斷,僅止於對觀察當節課的結果作判斷。
由評鑑人員先依據蒐集到的事實資料,對受評教師教學表現勾選「值得推薦」、「通過」或「待改進」(表現等級及用語各校不盡相同) 在回饋會談時,逐條與受評教師討論 雙方未形成共識的地方,務必記得要把受評教師的意見,記錄在正式觀察表的空白處

35 軼事記錄:質性描述 根據觀察事實,客觀、具體地描述 觀察時記下關鍵字、以鉛筆為佳 掌握觀察後黃金時間2小時謄稿 謄稿時回憶教學的事實
再以完整的句子就教學事實做更完整清晰的描 述

36 關鍵字→完整清晰的描述 流星錘,球 T說明那不是流星錘,那只 是一個球 T說手拿的是球,不是塑膠 袋而已,這個球下面應該 綁線對不對?
塑膠袋,綁線 笑什麼?口袋、 棉線)我有線的。 T說明那不是流星錘,那只 是一個球 T說手拿的是球,不是塑膠 袋而已,這個球下面應該 綁線對不對? T:笑什麼?你們不要以為我 沒有線喔!(隨即從口袋裡拿 出一條棉線)我有線、我有 線的。

37 層面、指標與檢核重點? 教學事實: 10’15”教師在教學中發現 (3,5)、(3,6)兩位 學生在傳紙條,教師走到兩位同學旁邊,以眼 神示意、並輕拍同學的肩膀制止之,請其上課 要專心。 層面:B班級經營與輔導 指標:B-1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參考檢核重點:B-1-5妥善處理學生的不當行 為或偶發狀況

38 軼事紀錄表 教師姓名: ooo 任教年級: 二年甲班 任教科目: 健體 單元名稱: 步頻與步幅 教學內容: 認識、分辨步頻與步幅並練習
單元名稱: 步頻與步幅 教學內容: 認識、分辨步頻與步幅並練習 教學節次:共 五 節 本次教學為 第 二 節 觀察者: 鄧美珠 觀察日期: 觀察時間: 09:25至10:05 時間軸 具體客觀事實陳述 檢核重點 代號 備註 教師行為描述 學生行為描述 (行為代號) 09:30 T詢問S:有誰不可以跑步的請舉手﹖ T詢問S:可以用走的嗎﹖ T留下一位受傷無法跑步的S協助畫格子。 T提醒全體S跑回來先喝水、休息一下,並提醒不可以馬上坐下來。 共有3S說不舒服不能跑。 其中2S說可以。 其他S跑操場。 S喝水、原地休息。 B-2-3展現熱忱的教學態度。 B-2-4教師公平對待學生。 oo師教學前認真備課、教學中展現活力,且對學生抱持正向期待,並提供學生公平的學習機會。

39 時間軸 具體客觀事實陳述 檢核重點 代號 備註 教師行為描述 學生行為描述 (行為代號) 09:33 T問S還記得[步頻與步幅]嗎﹖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或技能。 在教授步頻與步幅時,能幫助學生先複習並示範,作為銜接新學習的基礎。

40 熟能生巧~確認指標~實作2 1.老師請學生拿出課本翻到第三課,告知學生我們今天要上的內容是第三課, 老師解釋聽寫的訂正規則
2.老師給學生5秒鐘清理桌上,把不要的東西收起來 3.學生唸到一半時,老師暫停,請1、3組接著唸,過一陣子,接著又請2、4組唸,過一陣子,接著又請第1組唸,過一陣子,接著又請第4組唸,最後由全班學生接上唸完(觀察全班的學生約有90%的學生都有開口唸課文)。 4.老師問學生課文名稱,請學生翻到第18頁,說明這篇是在說故鄉,因此是一篇記敘文,老師板書,並請學生記錄在課本上,提到記敘文,老師請學生回想第二課”我的夢想”,複習一下記敘文。

41 熟能生巧~確認指標~實作2 1.老師請學生拿出課本翻到第三課,告知學生我們今天要上的內容是第三課, 老師解釋聽寫的訂正規則
2.老師給學生5秒鐘清理桌上,把不要的東西收起來 3.學生唸到一半時,老師暫停,請1、3組接著唸,過一陣子,接著又請2、4組唸,過一陣子,接著又請第1組唸,過一陣子,接著又請第4組唸,最後由全班學生接上唸完(觀察全班的學生約有90%的學生都有開口唸課文)。 4.老師問學生課文名稱,請學生翻到第18頁,說明這篇是在說故鄉,因此是一篇記敘文,老師板書,並請學生記錄在課本上,提到記敘文,老師請學生回想第二課”我的夢想”,複習一下記敘文。 (A4-1)說明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B2-2)布置或安排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 (B2-1)引導學生專注於學習 (A6-1) 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或技能

42 ────────────────────────────
一位國小低年級數學教師之軼事記錄 ──────────────────────────── 說明:左邊的時間代表從×分×秒開始觀察,右邊的文字為教室情況。 0:00 老師走進教室,學生起立敬禮向老師問好。 「小朋友今天看起來都非常有精神!」 「在一年級時候我們已經會數100以內的數,今天我們要數1000以內的數」 老師在黑板上貼出單元名稱 「待會老師會發積木下去,各組要一起討論盒子裡面有多少積木,還有,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數的?怎樣才能數得又正確又快?待會數完不要急著把積木裝進盒子裡,這樣子待會才好檢查」。 1:30 老師將材料發下,此時有學生在動盒子 「老師說開始才開始」「開始」    學生開始討論,老師一桌桌地巡堂,先第一桌,第二桌,再到第四桌「數數共多少,每個人都要數」到第五桌,第六桌。第六桌有位學生在呆坐著。

43 4:30 「請小朋友看老師,第一組,你們數出多少個積木?」 又重複一次問題?100個 「第十二組,你們數出幾個積木?」99個
3:00 學生繼續討論,老師在前三桌走動,看所有的學生。此時第八組有位學生在發呆,積木 由他對面的學生數,教師站在講台看各組的 情形,問各組學生好了沒。 4:30 「請小朋友看老師,第一組,你們數出多少個積木?」  又重複一次問題?100個  「第十二組,你們數出幾個積木?」99個    「第四組幾個?」109個   「第十組幾個?」100個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張德銳 丁一顧)

44 三、教學觀察紀錄實例分析

45 描述事實 場景:針對約書亞在團體時間的描述
「約書亞今天在團體時間表現很差,他一直不肯聽講又不坐好,總是干擾鄰座同學,我得要坐在他旁邊約束他。」 資料出處:林佑齡、陳惠琪、謝靜雯(2007)。幼兒行為觀察。台北:華都。

46 觀察記錄分析… 描述:「很差」「一直」「總是」「干擾」 「很差」是指打別的小孩或者踢椅子?是不肯聽從 老師或者沒有照規矩發言?
「一直」和「總是」所指的範圍太過廣泛,不該用 來形容這次單一事件。 「干擾同學」讓人疑問到底約書亞做了什麼事干擾 同學,是因為他靠在同學身上?跟他們講悄悄話? 捏同學?打同學或踢同學?問問同學問題? 「我得要坐在他身邊約束他」顯示觀察者的負面態 度,彷彿他必須這樣的介紹方式才能使約書亞在團 體時間中有好的表現。 資料出處:林佑齡、陳惠琪、謝靜雯(2007)。幼兒行為觀察。台北:華都。

47 資料出處:林佑齡、陳惠琪、謝靜雯(2007)。幼兒行為觀察。台北:華都。
想一想… 這份觀察紀錄顯然經過個人詮釋與評價。 正確作法:真實地描述約書亞在團體中的行為,讓每個讀到記錄的人了解約書亞的實際言行,並根據這些訊息自行判斷,決定接下來對約書亞採取的措施。 資料出處:林佑齡、陳惠琪、謝靜雯(2007)。幼兒行為觀察。台北:華都。

48 資料出處:林佑齡、陳惠琪、謝靜雯(2007)。幼兒行為觀察。台北:華都。
改寫過的紀錄…描述用詞如何取代詮釋? 表現很差 團體時間中,約書亞在自己的座位跳上跳下,每次坐下來約1分鐘後,又起身站著或到處走動,每次我都把他帶回來團體裡坐好。當他坐下來的時候,就戳戳隔壁的孩子,跟他講話。我坐到約書亞身邊問他願不願意坐在我腿上,他說好。他靠在我胸前吸吮他的大拇指,聽了5分鐘的故事。 我得要坐在他身邊約束他 解讀:事實描述中會發現約書亞沒辦法坐好參與團體活動,直到他坐在老師腿上後才安份下來。因此,為他規劃團體時間應該要讓他能跟大人坐在一起,使他能參與團體活動。 資料出處:林佑齡、陳惠琪、謝靜雯(2007)。幼兒行為觀察。台北:華都。

49 資料出處:林佑齡、陳惠琪、謝靜雯(2007)。幼兒行為觀察。台北:華都。
記錄時所運用的字詞 避免使用的字詞 適合使用的字詞 孩子最喜愛…… 孩子最愛…… 他樂於…… 她花很多時間在…… 彷彿…… 好像…… 我認為…… 我覺得…… 我在想…… 他在…的表現很好… 她不擅長…… 很難…… 他經常選擇…… 我看到他…… 我聽到他說…… 他花了5分鐘做…… 她說…… 他幾乎每天都…… 每個月有一兩次她會…… 每次他都…… 她不斷地…… 我們觀察到一個規律行為… 資料出處:林佑齡、陳惠琪、謝靜雯(2007)。幼兒行為觀察。台北:華都。

50 教學觀察紀録-易錯誤類型參考一覽表 類型 參考檢核重點 尚待補充或修正 直接抄用 A-6-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老師上課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直接判斷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老師能組織教材內容,循序呈現。 缺乏客觀事實 A-4-3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老師舉例說明重要概念。 錯置檢核重點 A-6-4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有一個學生進度跟不上,老師請他先抄詞語,等其他學生進行造句個別練習時,老師再個別指導該生。 敘述瑣碎事實,看不出主張 A-5-5善用問答技巧。 T:小明,2+( )=10? S:8。

51 教學觀察紀録-具體事實紀錄參考 具體 參考檢核重點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
材料部分引用之前課程有學過的調味蔬菜及香料,帶進新增加的馬鈴薯等,連結舊知識。 A-4-1 說明單元學習目標或重點 將單元名稱書寫在黑板上,同時將課程重點用枝狀圖畫出來,提示學生課程重點。 A-5-6有效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活動一花了2分鐘,剩下時間均在進行活動二,活動三、四未實施,時間掌握宜再調整。 A-6-4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實驗進行時,教師巡視各小組共計三次,其中有三位學生提問,如火是否太大、切塊的大小是否合適等,教師會回答學生問題,協助學生學習。

52 教學觀察紀録-具體事實紀錄參考 具 體 參考檢核重點
具 體 A-7-1教學過程中,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老師根據巡視學生作答情形,發現有兩位學生答案錯誤,當場個別指導,並且調整例題練習(再出項數較少可以直接計算,再用公式計算兩者比較),讓學生可以跟上學習內容。 B-1-2教室秩序常規維持良好 老師發現學生不專心時,睜大眼睛,小朋友皆立刻看老師,並在30秒內安靜下來,教室常規維持良好。 B-2-4學生能專注於學習 老師在講解時,全班超過四分之三學生邊聽邊抄寫筆記,老師提問時超過二分之一的同學會舉手回答,學生專注於學習。

53 熟能生巧~教學觀察實作~實作3 校長生活課—世界書香日進行軼事紀錄 將軼事紀錄中吻合指標中檢核重點的文字畫底線 分享

54 四、教學觀察後回饋會談(省思會談)

55 教學觀察後的分析與省思 召開觀察後的會談會議,並進行分析與省思: 儘量在觀察後三天內召開會談會議 整理觀察紀錄
引導被觀察者瞭解教學優勢與建議改進方 向… How …?

56 回饋會談的重點流程 1.先談整體的感受 2.依照教學脈絡談 -教材準備 -教學活動 -教學評量 -班級經營
3.引導想要調整或改變的方向與內容 4.統整與歸納

57 教學觀察者的基本態度 1.溫暖(warmth) 2.真誠(genuineness) 3.接納(acceptance) 4.尊重(respect) 5.支持(support)

58 教學觀察後回饋會談 受評教師對於本身教學行為和想法的後設認知,協助受評教師掌握日常教學問題,檢視情境,判斷優劣得失,決定策略,開啟自我成長的動力。 主要目的 肯定教師教學表現 提供客觀的入班觀察資料 引導討論教學表現 協助受評教師進行反思

59 引出教師的意見、感受及推論 導引教師對資料的反應需要技巧與耐心 以不具威脅性的態度,配合下列問題:
你看的記錄資料裏面,再教學時,你會重複使用那些? 再教學時,你會考慮改變什麼? 再教學時,你打算怎樣使學生學得更成功? 善用行為改變的三明治技巧(讚美、建議、增強)

60 以客觀觀察資料提供教師回饋 使用硬性資料,避免軟性資料(主觀、不正確、不相關)
展開會議的好方式是:「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所觀察或搜集的資料」。 接著是分析,即簡要而無價值判斷地描述說明記錄資料所代表的意義(最好由老師主導) 說明資料包括找出觀察所得的可能原因、可能結果或其他選擇方案。

61 有效回饋原則 運用描述性語言。 提出具體明確的教學事實。 顧及評鑑人員和受評教師雙方的需求。
針對受評教師可改變行為的提問,並讓受評教師能接受。 澄清問題、傾聽想法、確認理解受評教師的表達。 李俊達、張德銳(2002)

62 經由回饋,開放自我變大,盲目自我變小 因此,學習開放自己,也接受別 人給我們的回饋,不但有助於自 我的認識與瞭解,同時,更能使 個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當開放自我愈大,人與人的互動便能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礎上,減少猜忌或誤解,使得合作更有效率,工作成效更高。 

63 1.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
你可以經由自我揭露,誠實地與他人分享感受,或是將別人原本不知道的、關於自己的事,告訴他人。一旦自我揭露後,隱藏自我的區域會因此變小,開放區則會擴大。 你也可以主動對他人表示興趣,引導對方自我揭露、打開心房,擴大對方的開放自我區域。例如,業務部門最近來了一位新人,你可以主動跟對方搭話,了解他的背景、興趣,與他分享經驗,協助對方快速融入組織。 2.他人回饋(feedback solicitation) 經由別人的回饋,我們可以知道一些自己原本不知道、有關自己的事,盲目區將會變小,開放區域則會擴大。 我們也可以積極詢問他人,縮小盲目自我的區域。 當開放自我愈大,人與人的互動便能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礎上,減少猜忌或誤解,使得合作更有效率,工作成效更高。 

64 常見「欠缺具體客觀」範例..

65 初階線上研習及實體研習之認證規範與流程。
提醒:認證注意事項依教專網規定為主。

66

67

68 「具體客觀」範例..

69

70 五、教專與專業學習社群

71 TEPD與 PLC的關係 專業 學習 社群 共同 備課 專業對話、專業回饋、專業省思、專業成長 及時回饋 教與學 規劃實施 專業成長 備 課
備 課 觀 課、議 課 專業成長 教師教學•學生學習 專業 學習 社群 共同 備課 3.專業學習社群- 社群討論、教學觀察、檔案 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學觀察三步曲 2.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學檔案評量 結果 資料 專業需求 及時回饋 教與學 規劃實施 專業成長 觀察前會談、教學觀察、回饋會談 具體資料的教學回饋、省思 對話省思、分工合作 證據本位: 所有過程聚焦在教與學的事實資料,提升專業信念 (資料資訊知識高層次思考智慧) 資料來源:郭淑芳副司長

72 學生的差異化學習 一般教學 差異化教學 教師主導 差異化教學 師生共學 有沒有妳都一樣~ 補救教學

73 教師的差異化專業成長 翻轉課堂 學思達 以學習者 為中心 學習共同體 分組合作學習


Download ppt "輔導夥伴 : 卓宏興 chohoshing@gmail.com 日期:105年3月2日 南投縣紅葉國小 104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到校輔導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輔導夥伴 : 卓宏興 chohoshing@gmail.com 日期:105年3月2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