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藻、菌、地衣类生药 藻类、菌类、地衣类均称为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或菌丝体,可以分枝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比,无中柱和胚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藻、菌、地衣类生药 藻类、菌类、地衣类均称为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或菌丝体,可以分枝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比,无中柱和胚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藻、菌、地衣类生药 藻类、菌类、地衣类均称为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或菌丝体,可以分枝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比,无中柱和胚胎。

2 第一节 藻类 1、特点: 植物体都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活方式是自养的,绝大多数是水生的。 2、分类:
第一节 藻类 1、特点: 植物体都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活方式是自养的,绝大多数是水生的。 2、分类: ①绿藻多生在淡水,极少在海水产,植物体蓝绿色,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少数具有膜质鞘。贮存养分主要是淀粉,其次是油类。药用的有石莼Ulva lactuca L.及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

3 第一节 藻类 2、分类: ②红藻除少数生在淡水中外,绝大多数生长在海水中。多数种类呈红色以至紫色。贮存养分通常为红藻淀粉,它是一种肝糖类多糖,通常以小颗粒状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遇碘试液不呈深蓝紫色而是呈葡糖红色到红紫蓝色。此外,有些红藻的贮存养分为可溶性的红藻糖(florldoside)。细胞壁内层坚韧,由纤维素构成,外层为藻胶层,由红藻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藻胶)构成。多细胞体中少数为简单的丝状体,多数为假薄壁组织体。药用的有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Mont.) J. Ag.、海人草Digenea simplex(Wulf.) C.Ag.等。

4 第一节 藻类 2、分类: ③褐藻是藻类中比较高级的一大类群,绝大多数生于海水中。植物体常呈褐色。贮存养分主要是可溶性的褐藻淀粉(laminarin)和甘露醇(mannitol)。此外,还有油类和少量的还原糖,细胞中常含有碘,如海带碘含量高达0.34% ,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胶质,由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褐藻胶(algin)构成。内部构造有的比较复杂,有的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及不同的外部形态。药用的有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C.Ag.等。

5 第一节 藻类 3、化学成分 藻类常含多聚糖、糖醇及糖醛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胆碱、蛋白质、甾醇、叶绿素、胡萝卜素、藻蓝素、藻褐色、藻红色等色素,以及碘、钾、钙、铁等无机元素。

6 藻类 生药 海     藻 【历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据考证说明唐代已知海藻有两种。 【来源】   为马尾藻科(Sargassaceae)植物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或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Ag.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小叶海藻”,后者习称“大叶海藻”。

7 海     藻 藻类 生药 【植物形态】 羊栖菜   ① 多年生褐藻,高15cm~40cm,最高可达2m以上。   ② 藻体黄褐色,肥厚多汁,干后变黑。   ③ 固着器由圆柱形假根组成。   ④ 主干圆柱形,直立,直径1mm~3mm,四周互生侧枝和叶。   ⑤ 叶棒状,全缘,长2cm~3cm;直径2mm~4mm,先端常膨大中空。 ⑥气囊腋生,纺锤形,长5mm~10mm。同一藻体,枝、叶、气囊不一定同时存在。 ⑦生殖托腋生,雌雄异株。

8 海     藻 藻类 生药 【植物形态】 海蒿子   多年生褐藻,褐色。固着器盘状。主干圆柱形,单生,直径2mm~7mm,小枝互生,凋落后于主干上残留圆锥形迹。单叶,互生,叶形变化甚大,初生叶倒卵形、披针形,长2cm~7cm,直径3mm~12mm,全缘或有粗锯齿,具中肋;次生叶较狭小,线形至披针形,中肋不明显。小枝末端常有气囊,圆球形,直径2mm~5mm。生殖托单生或成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   均生于低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

9 海 藻 藻类 生药 【产地与采收】 【产地】 羊栖菜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各省,行销全国。目前商品以此种占绝大部分。
海     藻 藻类 生药 【产地与采收】 【产地】   羊栖菜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各省,行销全国。目前商品以此种占绝大部分。 海蒿子主产山东、辽宁,销北方省区。 【采收加工】   立秋前后从海水中捞出,用淡水洗漂,去净盐砂,晒干。

10 海     藻 藻类 生药 【性状鉴别】 小叶海藻   ① 全体卷曲皱缩成团块状。   ② 棕黑色或黑棕色,表面带一层白色盐霜,质脆易破碎。   ③ 用水浸软后膨胀,粘滑柔韧。   ④ 固着器假根状。   ⑤ 主干粗糙,有分枝,枝上生叶。   ⑥ 叶线形或棍棒形,气囊球形、纺锤形或梨形。   ⑦ 生殖托圆柱状或长椭圆形,有柄,丛生于小枝或叶腋间。   ⑧ 气腥,味咸。                         

11 海     藻 藻类 生药 【性状鉴别】 大叶海藻   不同于上者是:固着器盘状(常已除去),主干及枝上有小刺。基部的叶披针形,全缘或有粗锯齿,革质,上部的叶狭披针形或丝状。气囊球形或纺锤形,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   均以身干、色黑褐、盐霜少、枝嫩无砂石者为佳。

12 海     藻 藻类 生药 【显微鉴别】 小叶海藻叶(厚1mm)横切面   椭圆形,具6~8个钝棱,由表皮、皮层和髓部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直径约20μm,细胞壁增厚,内含深色物。皮层细胞较大,呈长椭圆形,直径20μm~60μm,壁较薄,但紧贴表皮者小,类圆形或多角形。髓部细胞略小,壁略增厚。主干横切面类圆形,构造与叶相似。   大叶海藻叶(厚0.7mm)横切面   扁平带状,叶片由表皮、皮层组成,肋部较厚,中心有椭圆形髓部。表皮、皮层及髓部细胞同上种。主干横切面三角形,各部分构造与叶相似。

13 海 藻 藻类 生药 【成分与理化】 【成分】 羊栖菜
海     藻 藻类 生药 【成分与理化】 【成分】 羊栖菜 含藻胶酸20.8%,粗蛋白7.95%,甘露醇10.25%,钾12.82%,碘0.03%及马尾藻多糖(sargassan)、ATP-硫酸化酶等。 海蒿子   含藻胶酸19.0%,粗蛋白6.96%、甘露醇9.07%,钾5.99%,碘0.017%,另含磷酯酰乙醇胺,马尾藻多糖,抗坏血酸34.2mg/100g(鲜重)和多肽等。海藻酸的含量以冬季为高,夏季低。藻胶酸钠盐有压迫止血作用;甘露醇经硝化成六硝酸甘露醇后内服有舒张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14 海     藻 藻类 生药 【功效与附注】 【功效】   性寒,味苦、咸。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附注】   少数地区还使用同属其他植物,如海黍子S.kjellmanianum Yendo.、澳门马尾藻S.vachellianum Grev.、鼠尾藻S.thunbergii (Mert.)O.Kuntze的干燥藻体作海藻用。

15 第二节、菌类 【菌类植物的特性】 ① 菌类一般无具光合作用的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的。 ② 与药用关系密切的是细菌门和真菌门(Fungi)。 ③ 细菌是单细胞植物,无真正的核,大多数不含叶绿素,细胞壁主要由蛋白质、类脂质和多糖复合物所组成,一般不具纤维素壁。如西药中的抗生素类。 ④ 真菌不同于细菌的是都有细胞核、细胞壁大多具有几丁质(chitin)成分,少数含有纤维素。 ⑤ 真菌的营养体除少数原始种类是单细胞外,一般都是由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的菌丝交织在一起,组成菌丝体,菌丝通常为圆管状,直径一般在10μm以下。 ⑥ 贮藏的营养物质是肝糖(glycogen)、油脂和菌蛋白,而不含淀粉。中药主要分布在真菌门的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 

16 第二节、菌类   【菌类生药所含成分】 常为多糖、氨基酸、生物碱、蛋白质、蛋白酶、甾醇和抗菌素等成分。其中多糖类成分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如灵芝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银耳多糖、云芝多糖等有增强免疫及抗肿瘤作用。   目前能供药用的真菌已发展到一百多种,如茯苓、猪苓的抗癌作用;灵芝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胆固醇过高。

17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历史与来源】
【历史】   始载于《本草从新》。据考证古今用药一致。 【来源】   为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18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植物形态】
  ① 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4cm~11cm。   ② 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cm~4cm,褐色,密生多数子囊壳。

19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植物形态】
③ 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突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73μm~550μm,直径140μm~245μm;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细长的子囊,每一子囊内具2~8个有横隔的子囊孢子,一般只有2个成活,线形。

20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植物形态】 分布于海拔3000m~4500m的高山草甸区。   冬虫夏草的形成:夏季,子囊孢子从子囊内射出后,产生芽管(或从分生孢子产生芽管)穿入寄主幼虫体内生长,染病幼虫钻入土中,冬季形成菌核,菌核破坏了幼虫的内部器官,但虫体的角皮仍完整无损。翌年夏季,从幼虫尸体的前端生出子座。

21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产地与采收】 【产地】   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   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6~7成干,除去似纤维状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22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性状鉴别】
① 虫体形如蚕,长3cm~5cm,直径3mm~8mm。外表土黄至黄棕色,偶棕褐色,粗糙,环纹明显,近头部环纹较细,共有20~30条环纹;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以中部4对最明显。头部黄红色,尾如蚕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白色略发黄。 ② 子座深棕色至棕褐色,细长,圆柱形,一般比虫体长,长4cm~8cm,直径约3mm;表面有细小纵向皱纹,顶部稍膨大。质柔韧,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

23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化学成分] 是虫草的主要活性物质。
含粗蛋白25%~30%,氨基酸、脂肪、D-甘露醇、虫草菌素[3‘-脱氧腺苷(3’-deox-yadenosine)]、麦角甾醇、虫草多糖、生物碱、尿嘧啶、腺嘌呤、腺嘌呤核苷等,尚含维生素B120.29μg/100g、磷、镁、铁、钙、钛、钒等无机元素。   D-甘露醇和虫草菌素 是虫草的主要活性物质。

24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粗粉适量,加乙醚脱脂后,以乙醇提取,趁热过滤,减压浓缩,除去沉淀,取滤液1ml,加0.2%茚三酮乙醇试液,显紫色(示氨基酸)。      2. 取本品粗粉,乙醚脱脂后,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适量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用正丁醇-醋酸-水(4∶1∶6)展开,喷以0.5%高碘酸钾试液和0.5%联苯胺乙醇试液,在蓝色背景下,可见白色斑点,Rf值约0.14(示甘露糖)。

25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功效与附注】 【功效】 性平味甘。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附注】
【功效】   性平味甘。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附注】 近年来,由于虫草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陆续发现一些混浊品和伪品,应注意鉴别。   ① 蛹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的干燥子座及虫体,习称北虫草。发现在吉林、河北、陕西、安徽、广西、云南等省区混充。其主要区别为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圆,橙黄或橙红色,柄细长,圆柱形。寄主为夜蛾科幼虫,常能发育成蛹后才死,所以虫体呈椭圆形的蛹。

26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功效与附注】 【附注】
② 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发现于湖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区混充。本品子座单生或有分枝,长5~8cm,柄多弯曲,黑色,有纵皱或棱,上部光滑,下部有细绒毛;子实体头部短圆柱形,长1.2cm,茶褐色。所含成分与冬虫夏草相似。 ③ 凉山虫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Liu et Hu,发现于四川。虫体细而长,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被锈色绒毛,子座多单一,分枝纤细而曲折,长20cm~30cm,直径1.5mm~2.5mm,子实体头部圆柱形或棒状

27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功效与附注】 【附注】
④ 近年来发现冬虫夏草有多种伪品,如在华南、中南等多数地区,发现用唇形科植物地蚕Stachys geobombycis C.Y.Wu及草石蚕Siachys sieboldii Miq.的块茎伪充。呈梭形,略弯曲,有3~15环节,外表淡黄色,长2cm~5cm,直径0.3~1cm。质脆,断面类白色。用水浸泡易膨胀,呈明显结节状。此外,在广东发现还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加工压模而成伪充虫草,但外表显黄白色,虫体光滑环纹明显,断面整齐,淡白色,体重,久尝粘牙。遇碘液显蓝色。

28 菌类 生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功效与附注】 【附注】

29 菌类 茯 苓 Poria 生药 【历史与来源】 【历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今药用品种 相同。 【来源】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今药用品种 相同。 【来源】   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Wolf.的干燥菌核。

30 菌类 生药 茯 苓 Poria 【植物形态】 ① 寄生或腐寄生。 ② 菌核埋在土内,有特臭气,大小不一,表面淡灰棕色或黑褐色,断面近外皮处带粉红色,内部白色。 ③ 子实体平伏,伞形,直径0.5mm~2mm,生长于菌核表面成一 薄层,幼时白色,老时变浅 褐色。菌管单层,孔为多角 形,孔缘渐变齿状。

31 菌类 生药 茯 苓 Poria 【产地与采收】 【产地】   主产于湖北、安徽、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有栽培与野生两种,栽培者产量较大,以安徽为多,故有“安苓”之称;野生者以云南为著,称“云苓”。习惯上以云苓质优。

32 菌类 茯 苓 Poria 生药 【性状鉴别】 ①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①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②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   ③ 体重,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呈颗粒状,现 棱角,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抱有松根。   ④ 断面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⑤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33 菌类 生药 茯 苓 Poria 【性状鉴别】 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多为长条形,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34 菌类 茯 苓 Poria 生药 【性状鉴别】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方形或长方形块片状,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方形或长方形块片状,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 神   呈方块状,附有切断的一块茯神木,质坚实,色白。

35 菌类 生药 茯 苓 Poria 【显微鉴别】 粉末:灰白色。   ① 用水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   ② 用5%氢氧化钾液装片,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丝),直径3μm~8μm,稀至16μm,横壁偶可察见。   ③ 粉末加α-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即溶解,可显橙红色至深红色。   ④ 本品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

36 菌类 生药 茯 苓 Poria 【显微鉴别】

37 菌类 生药 茯 苓 Poria 【成分与理化】 【成分】   菌核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并含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ebr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等。此外,尚含有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卵磷脂、蛋白质、脂肪、组氨酸、β-茯苓聚糖分解酶、蛋白酶等。   茯苓聚糖对抗肿瘤无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对抗肿瘤则显活性。   最近报道,从茯苓菌核中分离出两种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去氢茯苓酸等。

38 菌类 生药 茯 苓 Poria 【成分与理化】 【理化鉴别】   ① 取粉末1g,加丙酮10ml,水浴上边加热边振摇,10分钟后,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冰醋酸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检查麦角甾醇)   ②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数滴,显深红色。(检查多糖)   ③ 取茯苓粉末0.1g于试管中,加水5ml,煮沸,加碘试液3滴,得黄色溶液,应不显蓝色或紫红色。(检查淀粉及糊精)

39 菌类 生药 茯 苓 Poria 【功效与附注】 【功效】   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附注】   据最近报道,有用茯苓粉末加粘合剂包埋大量的松木块而充“茯神块”出售。此伪造品的断面观,木块占的面积大,木块不呈圆形,是人为排列的,且含大量粘合剂。应注意鉴别。

40 菌类 生药 猪苓 Polyporus [历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古今猪苓药用品种相同。 [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 Polyorus umbellatus (pers.) Fr.的干燥菌核。

41 菌类 生药 猪苓 Polyporus [植物形态]
菌核体呈长形块或不规则块状,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纹及瘤状突起,棕黑色或黑褐色,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子实体自地下菌核内生出,常多数合生;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伞形或伞半状半圆形,总直径达15cm以上。 每一菌盖为圆形,直径1--3cm,中央凹陷呈脐状,表面浅褐色至茶褐色。菌肉薄与菌管皆为白色;管口微小,呈多角形。担孢子卵圆形。子实体在夏季形成。

42 菌类 生药 猪苓 Polyporus [性状鉴别]

43 菌类 生药 猪苓 Polyporus [显微鉴别] 横切面:全体为菌丝交织而成,外层棕色,内部白色,众多草酸钙棱晶散布于菌丝间。
粉末经稀碱溶液(5%Naoh或Koh)加热离析后,可见分离的菌丝及菌丝团,草酸钙棱晶,棕色物质团块。菌丝大部白色,个别黄棕色(外层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直径2~10μm,少数菌丝可见锁状联合。草酸钙棱晶呈双锥形、正方八面形,或不规则形,长径5~26~45μm,有时可见数个结晶聚集。

44 菌类 生药 猪苓 Polyporus 猪苓粉末特征 1. 分离菌丝(a锁状连合) 2.棕色团块及菌丝 3.草酸钙棱晶

45 菌类 生药 猪苓 Polyporus [理化鉴别]
1. 取样品数小片,加20%氢氧化钠溶液适量,在15磅压力下加热半小时,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碱液,一部分残渣加50%硝酸加热;结果全部溶解。另一部分残渣加入碘液,10min后取出,挤干后,加50%硫酸1滴,显紫红色(甲壳质反应) 2. 取本品1g加浓盐酸5ml,在水浴上煮沸15分钟,放置24h后,不成粘胶状。(与茯苓区别) 3. 取本品少许,加入适量20%氢氧化钠溶液,不溶成粘胶状。(与茯苓区别) 4. 取本品粉末0.1g,在试管中加水5ml,煮沸,加碘试液3滴,不显蓝色或紫红色。(检查淀粉及糊精)

46 菌类 生药 猪苓 Polyporus 【化学成分】
菌核含可溶性糖分,多糖,水溶性多糖为葡聚糖(glucan), α-羟基廿四碳酸(α-hydroxy-tetracosanic acid),苹果酸,蛋白质,麦角甾醇,维生素H等。 【药理作用】 猪苓煎剂灌胃具有利尿作用。 猪苓的多聚糖有抗癌作用。猪苓提取物或醇提水溶部分,均能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使荷瘤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增多,说明猪苓系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体外试验表明本品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47 菌类 生药 猪苓 Polyporus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 淋浊,带下。

48 马勃 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
菌类 生药 马勃 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 [来源] 马勃为灰包科Lycoperdaceae真菌脱皮马勃 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的干燥子实体。 【原植物】 担子果近球形至长圆形,直径 15-20cm或更大,无不孕基部。新鲜时白色,成熟后失去水分,逐渐变为浅烟色。包被分两层,薄而易消失,外包被成块与内包被脱离,内包被纸质,成熟后全部消失,仅遗留成一团紧密的孢体,随风滚动。孢体有弹性,灰褐色,渐退成浅烟色。孢体由孢丝及孢子组成。

49 菌类 生药 马 勃 【生境分布】 生于草地上。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 区,主要是东北、内蒙古等地。 【采制】夏、秋二季,当担子果成熟时,及时采
马 勃 【生境分布】 生于草地上。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 区,主要是东北、内蒙古等地。 【采制】夏、秋二季,当担子果成熟时,及时采 收,除去泥沙,阴干。

50 菌类 生药 马 勃 【性状】 呈扁球形或类球形,无不孕基部,直径15-20cm。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片状,或全部脱落,孢体灰褐色或淡褐色,紧密,有弹性,内有灰褐色棉絮状的丝状物。触之则孢子呈尘土样飞扬,手捻有细腻感。气似尘土,无味。附图

51 菌类 生药 马 勃 【化学成分】 含亮氨酸,酪氨酸,尿素,麦角甾醇,类脂质,马勃素(germmatein)及磷酸钠、铝、镁、硫酸盐等 。
马 勃 【化学成分】 含亮氨酸,酪氨酸,尿素,麦角甾醇,类脂质,马勃素(germmatein)及磷酸钠、铝、镁、硫酸盐等 。 【药理作用】 脱皮马勃对口腔出血性疾患有明显的止血效能,不亚于淀粉海绵或明胶海绵,对鼻出血亦有效。体外试验,脱皮马勃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肺炎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少数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剂中含大量色素,经用活性炭脱色后,抗菌作用大减。

52 菌类 生药 马 勃 【功能与主治】 清肺利咽,止血。 用于风热郁肺咽痛、咳 嗽、音哑,外治鼻衄,创伤出血等。

53 菌类 生药 灵芝 Ganoderma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植物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 Karst.或紫芝G.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 [植物形态] 1. 赤芝:子实体有柄,木栓质。菌盖半圆形或肾形,4~12cm乘以3~20cm,厚达2cm,表面褐黄色或红褐色,有同心环沟和环带并有皱纹,有似漆样光泽,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向内卷;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菌管近白色,后变浅褐色,管中初白色,后褐色,每毫米4~5个。菌柄侧生,少偏生,长达19cm,直径约4cm,与菌盖同色或紫褐色,有光泽。孢子卵形或顶端平截,内壁有小刺。      2. 紫芝:菌盖半圆形、近圆形或近匙形,2.5~9.5cm乘以2.2~8cm,厚0.4~1.2cm,表面紫黑色或紫褐色;菌肉褐色、深褐色或粟褐色;管口污白色、淡褐色或深褐色,每毫米5~6个。菌柄侧生、背侧生或偏生,与菌盖同色或更深。

54 菌类 生药 灵芝 Ganoderma

55 菌类 生药 灵芝 Ganoderma [采制、产地] 全年可采,除去泥沙、杂质,阴干或晒干。 栽培品几遍全国,多自产自销。 [性状]
[采制、产地] 全年可采,除去泥沙、杂质,阴干或晒干。      栽培品几遍全国,多自产自销。 [性状] 灵芝(赤芝)性状:本品呈半圆形或肾形,菌盖木栓质,有柄。表面褐黄色或红褐色,皮壳有光泽,高及宽约20cm。表面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菌肉锈褐色。菌管硬,与菌肉同色。菌柄近圆柱形,侧生或扁生。     紫芝:本品呈半圆形或肾形,菌盖木栓质,有柄。表面紫黑色或近黑色,有似漆样光泽,高及宽约17cm。表面有明显的同心环沟及纵皱,边缘常近截形,菌肉褐色至深褐色。菌柄近圆柱形略扁平,侧生或扁生,与菌盖同色,有光泽。

56 菌类 生药 灵芝 Ganoderma

57 菌类 生药 灵芝 Ganoderma [化学成分]
1. 灵芝孢子粉含13种氨基酸,如精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等。     2. 含多种糖类有效成分,一种具抗肿瘤作用活性的水溶性多糖GL-1(polysaccharide GL-1),系由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按摩尔数比18.8:1.5:1.0所组成,分子量为40000。另有具降血糖作用的灵芝多糖(ganoderan)A、B、C,分子量分别为23000、7400和5800,都含有一个肽核。     3. 三萜类成分,分离出100余种三萜类成分,多数为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如灵芝酸(ganoderic acid)A、B、C1、C2、E、F、G、H等。

58 菌类 生药 灵芝 Ganoderma [药理功效]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多种提取物腹腔注射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醇提取物可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并有抗电惊厥作用。 2. 对心血管的作用:赤芝酊对离体蟾酥心脏有强心作用,家兔腹腔注射赤芝酊可使心收缩力加强,小鼠灌服赤芝酊或醇提取液均能提高常压下耐缺氧能力。 3.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4. 对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赤芝多糖BN3C能促进血清、肝脏以及骨髓的蛋白质与核酸合成,加速骨髓细胞的成熟、增殖。      此外,尚有止咳祛痰、保肝、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

59 菌类 生药 灵芝 Ganoderma [功能与主治]

60 菌类 生药 雷丸 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来源]
为白蘑科 Tricholomataceae 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 【原植物】 腐生菌类。子实体寿命很短。菌核通常为不规则的坚硬块状至球形或近卵形,直径 cm, 稀达4cm;表面黑棕色,具细密纹理或细皱纹,内面为 紧密交织的菌丝体。质地坚硬,断面蜡白色,半透明,具白色纹理,略带粘性。

61 菌类 生药 雷丸 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生境分布】多生于竹林中。分布于我国西北、西 南、华南等地。
【采制】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为类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 1-3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略隆起的网状细纹。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灰黄色,似粉状 或颗粒状,常有黄棕色大理石样纹理。无臭,味微苦,嚼之有颗粒感,微带粘性,久嚼无渣。断面色褐呈角质样者,不可供药用。

62 菌类 生药 雷丸 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化学成分】 菌核中含有一种蛋白酶,即雷丸素。
【化学成分】 菌核中含有一种蛋白酶,即雷丸素。 【药理作用】 雷丸浸出液在体外试验中有驱绦虫作用,乙醇提取液对蛔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雷丸煎剂有抗阴道滴虫的作用;雷丸素不论肌肉注射还是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180均有抑制作用。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63 第三节、地衣类   【地衣类生药的特性】 ①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生物学特性。 ② 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藻类是蓝藻及绿藻。

64 第三节、地衣类 【显微鉴别】 地衣的形态分为壳状、叶状和枝状。内部构造也不相同。   ① 叶状地衣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上下皮层是由横向分裂的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特称为假皮层。上皮层内常含大量色素。藻细胞分布于上皮层之下,成层排列的,称为异层地衣;散乱分布的,称为同层地衣。在异层地衣中,藻胞层之下和下皮层之上为髓层,在同层地衣中则无藻胞层和髓层的区别。   ② 一般典型的壳状地衣多缺乏皮层或只有上皮层。   ③ 枝状地衣内部构造成辐射状,具有致密的外皮层、薄的藻胞层及中轴型的髓,如松萝科。

65 第三节、地衣类 【地衣类生药所含成分 】 地衣的成分与藻类、菌类不同,具特有的地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类、地衣淀粉。最特殊的是地衣酸类,有的只存在于地衣体中。地衣次生代谢产物在体内的部位有高度专化性、蒽醌、枕酸衍生物、松萝酸及黑茶渍酸贮存于地衣的皮层组织内,而绝大部分缩酚(羧)酸及缩酚(羧)酮贮在于地衣的髓层内。基于此,有人用简单的化学成分显色试验法或微量结晶试验法来帮助地衣的分类和鉴定。据近年来的研究,大约有50%的地衣类含有抗菌活性物质,如抗菌消炎的松萝酸,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结核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的小红石蕊酸(didymic acid)。目前,地衣抗菌素已有制剂在使用。

66 松 萝 Usnea 【历史与来源】 【历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古今用药一致。 【来源】   为松萝科(Usneaceae)植物松萝 Usnea diffracta Vain.和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 Ach.的干燥地衣体。

67 松 萝 Usnea 【植物形态】 松 萝   ① 为藻和菌共生的丝状地衣体,全体淡灰绿色,长丝状,全长10cm~40cm,成二叉式分枝,基部较粗,直径1mm~1.5mm,愈近前端分枝愈多愈细。   ② 枝体平滑,无粉芽或针芽,表面有很多明显的白色环节状裂沟,故称“节松萝”。   ③ 横断面可见中央有线状强韧的中轴,具弹性,由菌丝组成,其外为藻环,常由环状沟纹分离成短筒状,菌层产生少数子囊果。   ④ 子囊果盘状,褐色,子囊棒状,内生8个椭圆形子囊孢子。

68 松 萝 Usnea 【植物形态】 长松萝   全体成线状,长可达1.3m,不呈二叉式分枝,密生细小而短的侧枝,长约1cm左右,成蜈蚣脚状,故名“蜈蚣松萝”。子囊果极稀少,生于枝的先端。   生于高山老树枝上或沟谷岩壁上,成悬垂条丝状。

69 松 萝 Usnea 【性状鉴别】 松 萝   ① 呈丝状缠绕成团。   ② 灰绿色,或黄绿色,长短不一,主枝基部直径0.8cm~1.5cm,向下呈二叉状分枝,向先端分枝愈多愈细。   ③ 粗枝表面有明显的环状裂纹。   ④ 质柔韧,略有弹性,不易折断,断面可见中央有线状强韧的中轴。   ⑤ 气微,味酸。

70 松 萝 Usnea 【性状鉴别】 长松萝   呈丝状,长达1.3m,主轴单一,不呈二歧分枝,两侧有细短的侧枝密生,侧枝长0.3cm~1.5cm,灰绿色,柔软。   松萝以身干、色灰绿、拉之有弹性者为佳;长松萝以身干、色灰绿、无杂质者为佳。

71 松 萝 Usnea 【显微鉴别】 长松萝地衣体横切面:各层排成同心环状。 ①皮层由4~5列菌丝交织紧密排列,壁增厚,胞腔小,常粘合而胶质化。 ②髓层由菌丝体交织排列,较皮层稀疏,色较深,分布有许多成群或单个散在的藻细胞,多集中在髓层的外侧。藻细胞属于绿藻类的共球藻(Trebouxia),阔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为7.5~12.5μm,绿色,含叶绿体。 ③中轴宽广,约占整个横切面的2/3,由排列紧密或有时稀疏的菌丝组成老的地衣体组织的中轴中央常形成空洞。

72 松 萝 Usnea 【成分与理化】 【成分】   两者均含松萝酸(usnic acid)、巴尔巴地衣酸(barbatic acid)、地衣酸(diffractic acid)等,其中松萝酸是主要成分,含量最多。长松萝尚含拉马酸(ramalic acid)、地衣聚糖(lichenin)。 【理化鉴别】   组织横切面皮层遇5%~10%氢氧化钾水溶液显淡黄色或不显色,髓层不显色;中轴遇碘试液显蓝色。

73 松 萝 Usnea 【功效与附注】 【功效】   性平,味甘、苦。止咳平喘,活血通络,清热解毒。 【附注】   在西北、中南、西南部分地区有以松萝属的数种植物作“海风藤”药用。   目前大量提取松萝酸多以松萝属(Usnea)植物为原料,其含量多在1%以上。松萝酸有抗菌作用。


Download ppt "第八章 藻、菌、地衣类生药 藻类、菌类、地衣类均称为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或菌丝体,可以分枝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比,无中柱和胚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