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章 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章 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2 第一节 概述 中国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根据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将园林称为园、囿、苑、园亭、庄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无论这些园林所处的历史时段、性质、规模有何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塑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形成优美的景观,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3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形成期 形成期是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最早的园林是《诗经》记载的殷末周初的“囿”,用于放养和繁殖禽兽,专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游乐。《孟子》中记载周文王在沣京以西修建“灵囿”,方圆35km2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以上林苑最为著名。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好为苑囿的传统,修复了秦时的上林苑,依方士神仙之说在苑中建造了太液池,池中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模拟东海的神仙境界。 该时期园林以直接利用自然山水为主,造园活动虽然规模宏大,但园林造景处于萌芽阶段。园林建筑以大型的宫殿为主,还缺乏因地制宜、随势造景艺术手法的应用,园林类型较单一,处于比较原始、粗放的状态。

4 2.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愿望的破灭,导致归隐山林、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行乐思想流行,在城郊、居舍周围营建山水园林,享受林泉山石之乐。私家园林的兴起,使园林艺术由写实发展到写意,受山水诗文、山水绘画意境的影响,“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私家园林规模虽小,但艺术造诣高超,开创和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之风是何等兴盛。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

5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上重要的过渡阶段,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造园活动,由模仿自然山水发展到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园林功能基本转向游赏目的,注重追求景观美的视觉享受。在此阶段,基本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并列发展的基础。 皇家园林

6 寺观园林

7 私家园林

8 3.成熟期 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为造园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山水诗、山水画的盛行给造园构思和技巧以有益启迪,写意性山水园林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盛唐画家张燥在《绘画》中提出思想,强调对大自然进行深人细致观察才能领悟到自然山水的本性和真谛。运用到造园艺术上,强调“心悟”、“顿悟”,成为唐代园林艺术的构景原则。 皇家园林表现出宫苑与宫殿、宫城紧密结合,层次严整,在统一中求变化的特点,展现恢弘气魄和灿烂光彩。华清宫是唐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借骊山之势和温泉之名,相机配置,创造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皇家气势。唐代私家名园别墅很多,其造园艺术技巧达到新的意境。如王维建于蓝田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都是在自然风景中选地而建、借四周景色稍作加工而成,是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唐长安东南隅的曲江芙蓉园,利用低洼地进行疏凿,开辟出山水相依,亭、榭、楼、阁相映其间,供人们休息观赏的游憩区,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城市公用园林。

9 华清宫

10 大唐芙蓉园

11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文化背景下,寺观园林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道观园林“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寺庙园林“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园林艺术境界空灵、淡远,但又具有明净、流动和静谧的气韵。 虎丘

12 4.高潮期 宋代经济不如唐代强盛,然而文化艺术颇为繁荣,在园林艺术追求上,不求形似,而着眼于写意传神,园林艺术完全进入写意山水境界,全面表现出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征,成为后世的典范,在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预示着鼎盛期的到来。 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首推汴京的“寿山艮岳”,设计者就是擅长书画的宋徽宗赵佶。“艮岳”是写意山水集大成者,构景设计以情立意,以山水画为蓝本,以诗词题联为景观主题,园中有诗有画,创造了一种趋向自然情致的意态和情趣,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进入了写意造园发展的高潮阶段。北宋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于京都和洛阳,在布局方面各有独特景致和风格。南宋在临安的西湖及近郊一带,园林数以百计,在绿阴丛中到处隐现着数不清的楼、台、亭、榭,展示出“古今难画亦难诗”的园林艺术佳景,最富诗情画意的“西湖十景”从南宋流传至今。

13 静宜园(香山)

14 苏州园林

15 杭州园林

16 岭南园林

17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园林的艺术风格分类 (1)西方园林 亦称几何式、规则式、对称式、建筑式、图案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经典形式,其特点是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对称布置,甚至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各样的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整齐一律。这种园林往往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显示出入文的力量。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的花园为代表,具有中轴线的对称格局,地毯式的花圃,笔直的林阴路,整齐高大的建筑,华丽的雕像和喷泉,修剪整齐排列成行的树木或有一定造型的绿雕等,如法国的凡尔赛宫。

18 西方园林之所以规整,追根溯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耕的需要。农业开发时,种上灌木绿篱,以保护农作物,使其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西方传统文化源于希腊和罗马文化,扩展到欧洲的中世纪文化,进而进入资本主义殖民文化,形成一条征服性的文化发展脉络。西方园林根植于这一文化沃土,其特点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和人化环境的创造。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外景和广场

19 (2)东方园林 亦称自然式、风景式、山水式、非规则式园林,我国的绝大部分园林属于这一类型,以中国的苏式园林和北方的皇家园林为代表。苏式园林顺应自然方式,水体曲折,山势错落,曲径迂回,建筑淡雅,无中轴线、几何布局、规则式排列,湖或山成为园林中心,环状多变的游路构建园林整体。北方皇家园林则吸取苏式园林之所长,又适应皇家的要求而设计,在正门处常有宫殿区布局,并保持一定的轴线,但园林的绝大部分仍呈现自然化的艺术风格。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淀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巨大而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从而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

20 日本园林

21 中国园林始祖的“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狩猎游乐。由此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的草莽丛林气氛。中国园林思想最早可溯源至老庄哲学,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促使艺术家产生情感动力,反映在山水诗、山水画乃至山林文学之中,园林吸取传统文化营养,极力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进而达到情感升华和精神超脱。 (3)中西混合式园林 亦称混合式园林,指上述两种风格都有,表现比例相当的园林,如北京中山公园、广州烈士陵园等。

22 2.园林的功能分类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又名苑围、宫苑,为皇家所建,是供帝王居住、活动和享乐的园林。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景山、故宫御花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它们占地规模浩大,空间布局复杂,园中建宫,园中设园,构成庞大的综合性园林体系。皇家园林建筑形式多样,宏伟高大,功能齐全,富丽堂皇。皇家园林纳历代艺术之精华,收天下南北之美景于一体,成为时代造园的顶级之作。 (2)府宅园林:这主要是指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学士,在府宅附近辟地建造供自家居住和享用的园林,是私家园林的主要类型。府宅园林分布以江南之地为多,尤其苏州、扬州、无锡一带更为集中。北方地区如北京的王府花园、山东曲阜孔府的后花园等。府宅园林地域范围较小,且大多建于城市,环境的限制使其在环境气氛的创造和处理上,更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追求,注重构图,突出主题,建筑点缀,山水为主,意境淡雅,诗情画意浓厚,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相对要求更高。

23 (3)寺观园林 在佛教寺庙、道教官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扬州大明寺东院等。寺观园林服务于宗教活动需要,其目的是创造修身养性的氛围,因此表现出幽静肃穆、超凡脱俗的意境,在都市之中人化出景色优美的自然情趣,将人间喧嚣置之度外,以张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文化内涵。 (4)祭祀园林 在封建社会祭天祀地的坛庙、祭拜祖先的祠堂以及历史名人的祭祀场所,也往往附设有小型园林。如北京社稷坛(现改为中山公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孔庙等都有这种园林。成都的杜甫草堂和眉山三苏祠本身就是把祠堂与园林融合在一起的祠堂园林。

24 (6)公共园林 这种园林是指在城市内部或城郊地区,兴建亭、台、楼、阁、桥、堤等建筑,塑造山、水、林、草等景观,面向社会民众的园林。如唐长安的曲江池、南宋临安的西湖,现在城市普遍建设的各类公园,皆属于此类。 (7)名山园林 历史上在一些名山胜境之处,文人墨客相聚或众人游览观景,由此而形成距城市较远、范围较大的自然园林。如浙江兰亭位于距绍兴12.5km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现存的园林于明嘉靖年间重建。 3、园林的区域分类 (1)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主要指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园林。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规模宏大,雄伟豪放,风格粗犷,人工建筑偏于厚重,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北方之雄”。北方园林一般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北方古都较为集中。

25 (2)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泛指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园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园林建设和遗存最为集中。江南自东晋、南北朝之后,经济发展很快,故有钱有势者以建宅园为高雅,不出院门,可陶冶性情于山水之野。江南山清水秀,河道密布,湖塘众多,草木繁茂,为园林建造提供了条件。江南园林,玲珑纤巧,清雅淡泊,轻盈秀丽,富有真山真水之情趣,可概括为“南方之秀”,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如苏州园林的特色就是“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园中处处有画境、诗意。

26 (3)岭南园林 岭南地区处于南岭山脉以南,为南亚热带气候,降水丰沛,植物常绿,造园条件十分优越。园林多为景观欣赏与避暑纳凉相结合,布局往往以大池为中心,绕以楼阁,高树深池,阴翳生凉。岭南园林的花木种植颇广,从青竹幽兰到热带的榕树木棉,与建筑小品相映衬,更显得园林色彩浓丽。岭南园林发展历史较晚,吸取了江南园林之“秀”,也师道于北方园林风格,近代又受西欧造园技法的影响,结构简洁,轻盈秀雅,室内造景,室外呼应,具有综合型园林的特征。

27 (4)少数民族园林 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宫殿、寺庙、庭院也附建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宗教气氛的园林。如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是历代达赖的夏宫,园内宫殿耸立庄严,林木葱郁,花卉繁茂,曲折幽静。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1.布局师法自然 在造园艺术上“师法自然”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律,园林中山水相依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洞、坡、涧各景观要素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实际。二是每个山水景观要素的形象要合乎自然形态。如假山峰峦的石料叠砌应模仿天然岩石纹脉,尽量减少人工的痕迹。水池岸线常作自然曲折,高低起伏。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28 2.构景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是用建筑、山体、植物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有限空间的局限性,构景无限,融于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漏窗的运用,使景观视觉通透,在空间上隔而不绝、互相渗透。 3.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除山、水、植物外,有堂、廊、亭、榭、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面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人佳境等观赏效果。

29 4.花木表现自然 与西方园林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顺从自然生长之势。松柏高耸人云,柳枝婀娜多姿,桃花竞相开放,其形与神、意与境都十分重视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观念之所在,是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也是中国园林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30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中国园林是在山水创作的基础上,根据园景立意的构思和生活内容的要求,因山就水来布置亭榭堂屋、树木花草,使之互相协调地构成切合自然的生活境域,并达到“妙极自然”的艺术境界。因此,园林的构景要素有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和园林小品。 一、堆山叠石 堆山叠石是对园林地形的塑造,以构建园林的骨架。园林中的山石(假山),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是经过概括提炼,典型化了的艺术形象。要求得山林的趣味,师法于自然,神形兼备,传情达意。 园林假山可分为土山、土石山和石山三大类,单纯土质假山已不多见,大部分采用土石结合。土多石少之山,多于山脚累石以固土,或土石相间成台状。石多土少之山,或于山之四周和洞窟用石;或基部用石,山脊山顶的土层转厚;或外表全部用石。单纯石山体形较小,多塑造绝壁、峰峦、谷涧,山重路绕,轮廓变化丰富。

31 堆山叠石,首先应根据园林布景规划山形。“山贵有脉”,叠山要求达到脉向贯通,高低起伏,大小协调,远近呼应,具备真山的气势和活力。其次布石,要了解真山石形、纹理与色彩,有目的的取材,以便更好地表现设计意境。如扬州个园的“秋山”,用的是石英石,夕阳西照,英石红枫,倍增秋色;而“冬景”则大胆选用色度洁白、体态浑圆的宣石(雪石),将假山叠至厅南墙之下,给人以积雪末化的感觉,成功地表现了“冬意”。叠石讲究空间布局配合艺术。狭小庭园,以水池为中心,山石衬托,依墙构壁,辅以石峰;较大园林,可设山峦沟壑,危崖峭壁,表达山林的野趣。

32 假山是自然山体的体现与幻化

33

34 二、理水 水是园林景观的灵魂和血脉。在园林中水体的变化颇多,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沼、潭、塘等,动水包括河、溪、湾、渠、涧、瀑、泉等,风格各异,它和山一样构成园林的骨干。 园林的理水之法,源于对自然水体的提炼和再现。对于小型水面,应以聚为主,桥堤贴临,以显其大其阔,利用堤岸曲折造就空间变化,使人领略到深邃幽静、空间无限的感觉。湖泊、池沼等大型水体,大都是因天然水面略加人工或依地势“就低凿水”而成。在这类开阔的水面上,往往聚分结合,主从有序,使用岛屿安排、建筑布置的手法,增进曲折深远的意境,形成一种离心和扩散的格局。《园冶》所谓“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情景,在大园大型水面中可以领略到。对于开阔水面的所谓悠悠淼水,应借远景或在周围添加背景加以衬托。

35 动水的处理“贵在有源”,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曲折有致。在水池旁的假山上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瀑布、涌泉,利用山势造就溪流与涧水,创建一种流动的水景。“水本无形,堤岸束之”,理水讲究池岸的设计。岸线自然曲折,注意土、石、草、沙结合,交替变化,大小错落,凹凸相间,起伏自然,纹理协调,切忌人工痕迹过重。

36 三、景观建筑 园林建筑作为构景要素,在反映建筑文化内涵的同时,与其他构景要素相配合,营造天人合一的景观意境。不论是在范围较小的古典园林还是在大型园林或风景名胜区,中国文化都力求把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从功能上讲,建筑是园林艺术的一种组织手段,是游人活动的结点,兼具实用、观景、导景、点景、衬景和构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因此,在进行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时,必须选址合适,要注意依山水之形,就山水之势,顺其自然地使其依附于山水之间,居于恰如其分的地位。园林建筑不必追求体量之庞大、装饰之富丽、材料之华贵,与自然山水去争高低,只有“精在体宜”,有机地与自然景物相结合,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筑与山水相得益彰。为此,风景建筑常采用均衡的不对称构图,以求得几何形建筑表象与天然的山水风景之间的和谐和统一。建筑还常用来分割园林空间,起到障景、对景、借景的作用,使有限的空间得到延伸,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

37 就形式而言,园林建筑有门、厅、堂、斋、轩、室、馆、楼、阁、亭、台、榭、舫、桥、廊、架等多种类型,不同建筑形式在园林中的作用不同,布局要求各异。厅堂建筑体量较大,为会客、议事的场所,多置于园林与住宅的结合部,兼顾生活起居和观景。楼阁建筑具有凌空高耸之势,园林中常置于显要部位,成为景观构图中心。榭、舫为园林中的傍水建筑,前者依水挑台,后者仿舟楫之形,用于山水景的观赏和社交休息。

38 廊是园林中虚实结合的建筑形式,在具有遮风避雨功能的同时,可发挥导景、观景以及连接、划分空间的作用,布设“随形而弯,依势而曲”,宜曲宜长,常见的有曲廊、波形廊、回廊、阶梯廊、沿墙廊、临水廊、爬山廊、桥廊等。亭为园林之中使用数量最多、形式变化最丰富、空间选址最灵活的小型建筑,用于游人止步、休息、眺望、纳凉等,可设于山巅、林阴、花丛、水际、岛上、路旁等,有半亭、三角亭、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伞亭以及双亭、扇亭等形式,就立面而言有攒尖、歇山、庑殿、卷棚、圆顶、盔顶及单檐、重檐之分。

39

40 四、花木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配置的方式有:①仿效自然,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提倡“多变和不对称的均衡”;②强调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乔木、灌木、攀缘、水生、花卉、草地兼用,注重物种的配合和群落的构建;③种植方法多样,有孤植、丛植、片植、带植等方式,形成大小高低配合、明暗疏密相间的布局之巧;④追求植物与山石、水面、建筑的有机结合,点化主题,互为组景,如景窗配置以一叶芭蕉、几杆修竹营造出绿意满窗,建筑附近种植花木满足遮阴、构景的需要但又不宜影响采光、通风;⑤根据植物自然成长所具有的疏密、明暗、大小、花果等生态变化,构建不同的四季景观;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景观特性,将观形、观色、闻香、赏花、品果、观叶集于一体;⑦注意古树名木保护,看重植物拟人文化和精神美学价值,以物抒情,以物谕志;⑧物种选择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区域生态条件,生长旺盛且景观独特,如北方园林的松柏雄伟苍劲,江南园林的梅竹婀娜多姿。

41

42

43

44 五、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之中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情趣、功能明确的构筑物。小品可以点缀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加深意境,使园林景观更加富于表现力,虽小而不贱,虽从而不卑,是园林构成必不可少的要素。 园林小品类型多样。园门多用曲线、象形形体,如圆门、月门、梅瓶门等。景墙为引景、装饰、遮蔽,常用波形云墙、梯形墙、漏窗墙。景窗似隔非隔,多为六角、八角、圆形、扇形及不规则造型。雕塑在园林中既是景观的点缀,又是供欣赏的艺术品。花坛和铺地,利用色彩的变化,可美化背景效果并营造出景观意境。园路形式多样,铺砌的漫道,起伏的蹬道,台阶状踏步,跨水的汀步,都可以大大增强园林的趣味性。园林中的桌凳,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通过造型、色彩、质地、布设的追求,也可成为造景的点睛之笔。

45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与意境创造 为了更集中、具体地表现出园林意境,传统造园积累了丰富而多样的布局手法。人工构景要根据园林性质、规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构景手法。 一、主要构景手法 1.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园林的重点和核心,体现园林的景观主题,是观赏视线的焦点。配景烘托主景,发挥陪衬作用。主景与配景的处理,关键是建立合理有序的主从关系。

46 在园林主题思想确定的前提下,突出主景常采用的做法有:①主景主体升高,降低视点,取蓝天、远山为背景,通过仰视营造突出鲜明、伟岸高大的景观形象;②运用轴线聚焦,将主体置于主轴线上或几条轴线的交点,引导视线聚焦;③利用环拱四合空间(水面、庭院、盆地、广场等)具有视觉集中向心的动势,在水平视线的交汇点布设主景;④利用规则园林的几何中心,或自然园林的构图重心,作为处理主景的位置,可获得最佳的位能效应;⑤采用渐变节律之法,从低到高,逐级递进,由序幕达到高潮,引出主景。相对而言,配景则多采取序幕、侧置、降低、小化等的方式配置,纳入统一构图之中,形成主从有序的对比与和谐,烘托出主景。

47 2.借景 借景就是在园林设计中,将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各种在形、声、色、香等方面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园林构图空间中。明计成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景能扩大园林空间,增加景观层次。 借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①远借是指借园林外的远处景物。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和玉泉塔,实际距离达千米之遥,但犹如园林组成部分。承德避暑山庄借东侧磬锤峰,形成“锤峰落日”景观。②邻借亦称近借,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而园外却有河浜,因此在沿水面河浜处设假山驳岸,其上建复廊以及面水轩,透过复廊上面的漏窗,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

48 ③仰借为借高处景物,如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陕西华清池借骊山等。④俯借为借低处景物,如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湖心亭、三潭印月等。⑤因时而借、因地而借,包括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丹枫,冬借飞雪,乃至山泉流水,燕语莺歌皆可借之。 3.对景 对景是指观景点在透景线条件下所面对的风景视线端点的景色。一般透景线穿过水面、草坪或仰视、俯视空间,构成对景,这一处理手法在江南园林中应用甚广。园林中的主要建筑方位确定后,在其视线所及处设计透景线,布置对景。对景也可沿游路、走廊的前进方向,在进门、转弯等变换处构设对景。如苏州拙政园通过“晚翠”月门遥望池北的雪香云蔚亭以及周围山石树木构成的对景。对景处理可对称严整,形成互对,表现出对景互补;也可自由活泼,形成飞对。为了欣赏对景,宜选择最佳位置,安排亭、树、草地等,使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为欣赏对景视点。

49 4.分景 园林宜含蓄有致,忌一览无余。所谓“景愈藏,意境愈大;景越露,意境愈小”。分景就是通过一定的视线障碍,分隔空间,创造“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湖中有湖,虚实结合,空间多变”的意境。 抑景又称障景,在园林中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视线方向转变的屏障性景物均构成抑景。抑景可达到所谓“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效果,丰富观赏层次,调节观赏节奏。园林抑景的形成,经常使用假山、树丛、建筑、廊墙来遮挡视线,被称之为山抑、树抑、曲抑等。抑景使用最多的是园林的人口空间,如苏州留园人口为多进小院和狭长曲廊,明暗交替,方向多变,曲折封闭,进入主空间豁然开朗,顿觉主水池之阔之大。

50 隔景具有两种含义。一为园内之隔,利用景物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的景区,突出景区、景点特色,避免相互干扰,丰富游览内容。二为园周之隔,与借景相反,“嘉则借之,俗则屏之”,不隔其俗,难引其雅,不掩其丑,何逞其能。身处闹市的园林,周遭必隔,如上海豫园萃秀堂为尽端建筑,后为市街,然假山耸起,堂隐北麓,人留期间,不知市嚣,判若仙境,隔景之妙可见一斑。 5.框景 框景是选择特定视点,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框、洞口框等围合景色,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立体画面,称之为框景。框景讲究构图和谐,取其精华,“仿古人笔意,收之园窗,苑然镜游也”。扬州瘦西湖钓鱼台的月亮门亭,从亭中外望,一门镶五亭桥,一门嵌白塔,将瘦西湖的标志性景观尽收其中,被视为框景的佳作。

51 6.夹景 为了突出和强化主要景物,常将视线两侧的平俗景观利用树丛、行树、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了封闭狭长的视觉空间,置主要景物于空间端部,这种左右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称为夹景。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能起遮丑显美的作用,增加景观的深远感和神秘感。 7.漏景 漏景是指通过花墙漏窗等形式,构建若隐若现,似见非见,含蓄雅致,模糊深远的意境。漏景一般在框景效果不甚明显时采用,不仅可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 8.添景 添景用于近景缺乏、前景简单的情况下,为求得主景或对景的丰富层次感,通过园林小品、树木绿化等来补充点缀构图,使画面更加完美和谐。如北海公园隔水面取白塔,近景过于单调,以湖边垂柳添之。

52 9.藏景 藏景用于较大园林,即在园林之中构建园中园,达到富于变化、别有洞天、大中见小的艺术对比效果的构景手法。藏景多置于园中一隅僻静之处,以小巧精致、构思细腻取胜。如颐和园的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仿无锡寄畅园而建,荷池居中,堂榭环绕,花木扶疏,竹影参差,山泉急湍,“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 10.点景 点景是根据园林景观的特点及造园意境,利用中国丰富的语言艺术,对景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主题,点出精华,点出境界的构景手法。点景可以引导游人观览,加深感受,升华意境,即“辞因景生,景因辞胜”。点景之笔实为点睛之笔,包括景观命名、楹联匾额、题诗咏词、摩崖石刻、导游讲解等方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造就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景。

53 二、园林意境的创造 1.园林意境的概念 2.诗画在园林意境创造中的作用 3.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1)空间组织手法的运用 (2)写意、比拟和联想手法的应用 (3)点景手法的应用

54 第四节 中国著名古典园林鉴赏 一、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和避暑山庄 1.颐和园
颐和园原为1750年乾隆所建的清漪园,总面积290hm2,分为宫廷区、生活区和苑林区。东宫门为主人口,仁寿殿、玉澜堂的四合院以及随后的曲折“山道”,起到了园林入门的抑景作用。苑林区以万寿山脊为界,分为前山前湖与后山后湖两大部分。前湖昆明湖,220hm2水面,以堤分割为东、南、北三个部分,分筑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三岛,创造性地再现了传统的“一池三山”模式。后湖以溪河形象对应于前湖的“汪洋”水面,形成长千米的后溪河,环境宁静清雅。

55 万寿山前山建筑群体现皇家园林的风格,安排了从排云殿到山顶智慧海逐层攀升的轴线,以高38m的佛香阁为构图中心,东有介寿堂、对鸥舫等建筑,西侧有清华轩、鱼藻轩等建筑群,构成轴线对称布局。后山建筑则更多地呈现自然灵活布局,有四大部洲的寺庙群、多宝琉璃塔、苏州街等。长廊循山南湖北延伸,犹如一条彩带把山水建筑连成一体。西堤六桥以及十七孔桥也成为园林景桥的典范。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颐和园佛香阁

56 万寿山

57 颐和园十七孔桥

58 2.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承德市,建于 年,为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离宫。避暑山庄占地564hm2,是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由宫殿区、湖区、平原区、山区四部分组成,借山水之野趣,应四时之变化,集南北之雄秀,聚各家之风格,以自然朴实、雅致幽静、错落曲折而取胜。宫殿区位于南端,占地面积小,建筑舍去飞檐斗拱彩绘,尽显材料本色,与古松参天的野趣相融合。

59 湖区由堤岛分割为澄湖、镜湖、银湖、上湖、下湖、长湖和如意湖水面,堤岛形如如意、灵芝,三岛共同构成“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传统模式再添新意。平原区在河谷北部,仅建有文津阁、永佑寺等少量建筑,坦荡平阔、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散布蒙古包数座。永佑寺塔以65m高的立体造型,突破了景观构图横野平空的单调感。山区占山庄3/4面积,保持了重峦叠嶂、峡谷幽深、林木茂密的自然景象。

60 二、苏州四大名园 1.沧浪亭 沧浪亭为苏州所存最古老的园林,全园的面积约1.1hm2,始建于五代别墅,北宋苏舜钦临水建亭。园中无水,借园南葑溪之水景,未人园先成景,隔河相望,水令人远,廊阁起伏,波光倒影。过渡桥人园,山丘隆起,建筑环置,小径曲折,林木蓊郁,石令人幽,感觉焕然一新。周遭建漏窗复廊,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山南明道堂为主厅,峰峦为屏,修竹万竿,滴翠洒碧,雅致高洁。看山楼位于园之西南隅,可远眺楞伽诸峰,为远借妙笔。沧浪亭耸然山巅,景色自然。

61

62 2.狮子林 元代1342年为纪念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因其曾结茅于天目山狮子岩,并取佛经中狮子座,园中又有怪石如狮,后易名为狮林寺,狮子林为寺后花园。狮子林开放面积约lhm2,拥有国内尚存最大、最曲折、最复杂的古代假山群,被誉为“假山王国”。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形成气势磅礴、洞壑婉转、曲折盘绕、玲珑俊秀的假山名作。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低低,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全园布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堂阁依山傍水,楼台隐现错落。四周廊壁嵌《听雨楼帖》石刻60余方,汇集了名家书法精品。

63

64 3.拙政园 拙政园原为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买下寺产建成宅院,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名家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现面积约4hm2,分为三区:东区景观空阔,建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中区水池居中,远香堂居中南,北面池水假山,构成主景,池水环绕分割,使假山如岛,上建雪香云蔚、待霜、荷风四面三亭,形成多条对景视线;西区以鸳鸯馆居中,池水呈狭长带状,布局紧凑。拙政园水面较大,聚分结合,空间分割和对景手法应用十分成功。

65

66 4.留园 留园初建于1798年,原名寒碧山庄,因园主姓刘,又称刘园,后叫留园,是清代园林的代表。留园的建筑综合运用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下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形成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厅堂华丽,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人胜。西部以假山为奇,环境僻静,山溪曲流,树木葱茏,富含山林野趣。北部竹林、桃杏、葡萄、紫藤,颇有田园之意。

67

68 三、岭南四大园林 1.可园   可园位于广东东莞城西,始建于1858年,面积仅2204m2。该园有19厅15房,分为西南、东北两组,中隔庭院,布局高低错落,相互沟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它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具风格。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69

70 2.梁园 梁园位于广东佛山,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阴、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

71

72 3.余荫山房 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市南村镇,清代同治六年兴建,距今130多年,全园建筑面积约2000m2,以小巧玲珑的独特建筑风格赢得岭南园林艺术精品的著称。游廊式拱桥把这座古庭园分为东、西两部。西有石砌河池,池北为深柳堂,池南为别馆。东部为八角池、水榭、孔雀亭、来熏亭。它将亭、台、堂、馆等建筑,借游廊、石山、花径、碧水、高树穿插配置,虚实呼应,构成起伏曲折、回环幽深、隐小见大的庭院结构,使得“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

73

74 4.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顺德大良镇,建于1800年。园内桥、廊、院、路都结合地形安排,是顺应自然布局的代表作。由人口经笔生花馆前小院,沿路直行,穿过月洞,转经主庭、书楼,直到水榭,精巧建筑,池山衬托,花木多彩,别有情趣。主庭为方塘水庭,临塘筑廊,布置虽较平直,但运用了建筑物大小高低错落和虚实隐露多变的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主要造型构筑均别具匠心,如船厅,平面似舫,立面像楼,走道侧设栏杆,下临碧波,如行船上。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果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的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富于欣赏价值。

75


Download ppt "第十章 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