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教学目的 通过专题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介绍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 逻 辑 结 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 目标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社会”的含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如何理解“和谐”的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5 活动设计 山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讨论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建设 座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调查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思路

6 案例导入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并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7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9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案例 呈现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和谐社会: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和谐,这里既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达到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既要达到宏观上社会整个系统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之间的和谐,又要达到中观上经济、政治、文化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还要达到微观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既要达到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10 案例分析 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既然是一种状态,它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也可以体现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上。 第二,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差异,就无所谓和谐,“和而不同”才能和谐。和谐社会的美妙不在于“无差别”或“无矛盾”,而恰恰在于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矛盾。

11 案例分析 第三,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12 案例分析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案例 呈现 地区差距巨大

14 案例 呈现 贪污腐败在一定社会领域还非常严重

15 案例 呈现 艰难的讨薪之路

16 案例 呈现 我国遭遇严峻的贸易摩擦

17 案例 呈现 西方社会炮制“中国威胁论”

18 案例 呈现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江泽民在十六大上作报告

19 案例 呈现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

20 案例分析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并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重大部署。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21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并不是说社会和谐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
理论归纳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并不是说社会和谐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也是现实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

22 二 案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呈现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说: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在研讨班上讲话

23 案例分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4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2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6 理论归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有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27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理论意义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建设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崭新层面。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9 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0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1 理论归纳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2 案例 呈现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33 案例分析 指 导 思 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34 基 本 原 则 案例分析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5 案例分析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36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7 案例 呈现 和谐是什么?和,一个口加一个禾,禾是庄稼,就是人人有饭吃。谐,一个皆加一个言,就是人人都说话。前者是民生问题,后者是民主问题。在与民生相关的体现公民基本权利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38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案例 呈现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39 案例分析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优化教育结构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40 案例 呈现 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能否充分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

41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案例分析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42 案例 呈现 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直接原因都与社会贫富差距有关,而社会贫富差距又在于分配体制不合理。所以,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从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体制上着手加以解决。      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

4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案例分析 ——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44 案例 呈现

45 案例 呈现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国古代曾向往过这样的美好社会。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全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把昔日梦想变成现实。      不过,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依旧艰巨:大多数农村人口还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未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均与全覆盖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强化对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迫切任务。

46 案例分析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47 “医疗公平”成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命题 案例 呈现
    一些网民表示,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体现社会公平。一位网民在发改委网站上建议:医改必须明确“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是国民的基本权利,通过立法保证这一权利。政府推进的医疗改革要确保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多地向贫困人口、失业救助人群倾斜。基本医疗靠政府,而特殊和高档医疗服务要由商业保险和人负担,并由市场调节。

48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案例分析 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49 案例 呈现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50 案例 呈现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51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案例分析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52 理论归纳 总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53 案例 呈现 和谐社会

54 “就是走也要走到汶川”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篇:温家宝总理感人语录 案例 呈现
——到达灾区伊始,温总理部署工作,要求救援要抓紧时间。 “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桥梁倒塌,彭州10万群众被堵山中,总理在电话中对救灾人员发怒。 “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总理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  “早到一秒钟,就可能多拯救一名群众的生命”      ——总理多次对救援人员讲这句话。

55 案例 呈现  “别哭,别哭,你们幸存活下来,就好好活下去”      ——总理在绵阳九洲体育馆看望地震孤儿时如是说。 “我给遗体三鞠躬” ——看到都江堰聚源镇中学广场摆放的遇难者遗体,总理心情沉重。 “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在都江堰,看见救援人员在废墟里抢救一名被困小学生,总理蹲坐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   “我应该把你们照顾好” ——总理哽咽着对绵阳地震孤儿刘小桦说。     

56 抗震救灾中最感人的十个镜头 案例 呈现  【镜头一】66岁的温家宝冒雨攀上瓦砾堆 不慎摔倒手臂出血 在一次营救失败后,温家宝总理冒雨攀上瓦砾堆,组织再次营救。66岁的总理不慎摔倒,手臂受伤出血,但为了抢救遇险群众,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 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地震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这是温家宝从都江堰市一所学校的废墟中捡起学生的鞋子和书包,心情沉重。

57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案例 呈现  【镜头二】双臂护住4个学生 老师把生命给了孩子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这位英雄教师是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 5月14日,张关蓉在丈夫谭千秋的遗体旁痛哭

58 案例 呈现  【镜头三】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女孩废墟里读书   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劫后余生的学子

59 案例 呈现  【镜头四】战士跪地而泣: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 5月13日,救护人员在汉旺镇武都小学废墟上抢救幸存的小学生

60 案例 呈现   【镜头五】废墟中埋藏着生存的顽强 父母以死换来孩子的生   四川省北川县商业街惨烈的一幕,让所有参与抢救的武警战士眼泪打转:一对年轻的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一个压一个地护在两岁多女儿身上,结果,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孩子的生。 四川省北川县县城内垮塌的建筑物

61 案例 呈现   【镜头六】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   “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 一对青年爱人重逢后紧紧抱在一起。他的妻子刚刚从震区汶川县走出来

62 案例 呈现   【镜头七】初三男孩手刨4小时救出同班女生 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 一名北川中学学生在武警官兵帮助下救助被压在瓦砾堆中的同学

63 案例 呈现 【镜头八】震后一日 成都3000市民自发献血
 【镜头八】震后一日 成都3000市民自发献血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许多成都市民通过广播、电视得知抗震救灾急需鲜血,立即自发前往两个爱心献血屋以及两辆流动采血车献血,到13日下午5点,全市已有3000多名市民到市血液中心9辆采血车、5个爱心献血屋义务献血。 12日23点00分,近千成都市民聚集在春熙路献血点为灾区群众献血,队伍蜿蜒近两百米

64 案例 呈现 【镜头九】浙江母亲短信请求送儿上四川灾区前线  “丁教你好,我通过电视看到四川汶川发生了强地震,我看到了很多老人学生和孩子失去了生命,我很痛心,我看到那里急需消防官兵的援助,如果你们部队要去救援的话,请你一定要把蒋华派去!拜托了!” 14日上午,浙江省绍兴县消防大队指导员丁周权打开手机,看了这样的一条短信。发短信的是绍兴县消防大队一级士官蒋华的母亲卢女士,她想到了儿子在浙江做消防战士,于是便有了之前的一条短信。 救援人员在抢救受灾学生

65 案例 呈现  【镜头十】牵住你的手就有希望!加油! 5月13日,一位护士不停地与一位被困孩子说话,鼓励他等待救援

66 案例 呈现 抗震救灾中最感人的十张图片 感受关怀。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地震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这是温家宝在都江堰市一所医院的废墟中,透过缝隙向埋在里面的人喊话。

67 紧急救援。12日,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在北京南苑机场集结。针对四川汶川地震,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
案例 呈现 紧急救援。12日,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在北京南苑机场集结。针对四川汶川地震,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

68 互致问候。12日,贵阳市震感明显,市民从商店跑出来在街上与亲人通电话。
案例 呈现 互致问候。12日,贵阳市震感明显,市民从商店跑出来在街上与亲人通电话。

69 团结互助。5月12日,重庆市区震感强烈,龙湖花园的居民在小区中心草坪上躲避,团结互助度难关。
案例 呈现 团结互助。5月12日,重庆市区震感强烈,龙湖花园的居民在小区中心草坪上躲避,团结互助度难关。

70 救助儿童。13日凌晨2时许,一名医护人员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抱着一名幼童焦急地喊:“还有谁是孩子的亲人?”
案例 呈现 救助儿童。13日凌晨2时许,一名医护人员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抱着一名幼童焦急地喊:“还有谁是孩子的亲人?”

71 无名英雄。12日晚,一名从成都自发赶来参加救灾的出租车司机在都江堰市街头等待接送伤员。汶川地震都江堰灾区抢险救灾工作连夜进行。
案例 呈现 无名英雄。12日晚,一名从成都自发赶来参加救灾的出租车司机在都江堰市街头等待接送伤员。汶川地震都江堰灾区抢险救灾工作连夜进行。

72 保护游客。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在成都的外国旅游者被安全转移到户外。
案例 呈现 保护游客。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在成都的外国旅游者被安全转移到户外。

73 奉献爱心。12日晚7时许至13日凌晨,数千成都市民前往市内各献血点献血。
案例 呈现 奉献爱心。12日晚7时许至13日凌晨,数千成都市民前往市内各献血点献血。

74 延续生命。12日,护士正在照料从都江堰人民医院转移出来的婴儿。
案例 呈现 延续生命。12日,护士正在照料从都江堰人民医院转移出来的婴儿。

75 期待平安。12日,成都锦江区妇产科医院在地震后将即将生产的产妇转移到了室外,这位丈夫给妻子送上深情一吻,陪伴着妻子。
案例 呈现 期待平安。12日,成都锦江区妇产科医院在地震后将即将生产的产妇转移到了室外,这位丈夫给妻子送上深情一吻,陪伴着妻子。

76 案例分析 强震中,也让我们看到了灾区内邻里、师生、医患之间关系的和谐,没有邻里间的小肚鸡肠,有的是尊老爱老救人危难的热心扶助;没有对无良师德的拷问,有的是大爱无声的永恒记忆;没有医患关系的紧张,有的是以病患安危为中心的高度责任感。强震突袭,灾区人民用行动让和谐的真谛更加完美真实,用行动让善良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患难之中见真情的和谐,有什么理由不为灾区人民危难之中显现出的人格魅力而倾倒呢? ——《人民日报》

77 案例分析 天摇地动,摧不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斩不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情深。抗震救灾,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我们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是对我们民族力量的一次凝聚。 ——《人民日报》评论

78 理论归纳 总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79 总 结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掌握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明确了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80 思维拓展 训练 【材料1】“不要再玩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 大树特树诚信之。” 正在北京举行的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200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纷纷建言献策,一些常委们将矛头直指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 —— 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假大空”现象。碘超标奶粉、疫苗造假、毒大米、假种子、假农药、劣质化肥 …… 当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害。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城市尤其是乡村,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81 训练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本案例谈谈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 思维拓展
【材料2】有代表建议,道德的实践不仅是依靠理论教育,更有赖于习俗,以及社会氛围的形成。要达到“诚信友爱”的社会,必须大力树立这方面的正气。建议政府,特别是宣传部门不仅把“诚信”当作标语口号来宣传,更要对“诚信”之风大树特树,对于弄虚作假的行为无情地揭露鞭挞。只有教育和赏罚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摘自《光明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本案例谈谈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

82 阅读书目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胡锦涛:《十七大政治报告》 4、胡锦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 5、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

83 谢谢!


Download pp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