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传染 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月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传染 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月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传染 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月梅

2 内容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与管理

3 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从“逐级统计汇总上报”PHIS 到“逐级收集个案上报”NDRS 到“网络个案直报”NCRS

4 网络直报系统——报告过程的改进 医院 县CDC 地CDC 省CDC 国家CDC VPN网络平台 周期缩短

5 网络直报系统的定义 建立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部门和基于Internet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组成的,对监测个案信息物理上集中,逻辑上分级管理,时实地进行信息收集、审核、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

6 网络直报的实施原则 病例个案、网络直报 属地划分、管理分级 动态监测、时实预警 权限控制、数据共享

7 网络模式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的特点 统一全国传染病疫情数据,共享信息,节约资源,节省时间与人力;
传染病信息报告达到实时直报,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减少逐级上报的中间环节; 解决各专报系统间信息关联的问题; 降低系统运行维护成本。

8 ——“流水式”疫情监测与“台帐式”专病监测管理相结合
疾病监测的动态信息管理模式 ——“流水式”疫情监测与“台帐式”专病监测管理相结合 病人基本信息 诊断状态信息 病人检测信息 建立台帐 疫情 病情 专门管理 病人治疗信息 病情转归信息 流水式管理 台帐式管理 监测疾病发病趋势 监测疾病流行的全过程

9 疾病监测“流水”信息模型 HIV AIDS 病例集合 疫情报告 治疗AIDS 死亡AIDS 感染 发病 治疗 转归

10 疾病监测“台帐”信息模型 失访病例 死亡病例 治愈病例 开展治疗病例 追综或管理病例 发现或报告病例 感染人群

11 核心业务系统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突发事件报告管理系统 专病监测系统 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肺结核管理信息系统 HIV/AIDS专报系统

12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小结: 建立了实时直报机制 提供预警机制 实时三间统计,实时疫情分析辅助决策 提供及时定时报表
提供全面质量分析和资料分析 功能概要: 传染病传报卡管理 填报、查询、查重、审核 死亡报告卡管理 填报、查询、审核 实时统计 分地区、分年龄、分职业 统计图表 统计报表 日、周、旬、月、季、半年、年 质量统计 审核情况、重卡情况、直报情况、报告单位质量统计、漏报 资料分析 病种排序、地区排序、疫情分析、疾病分类构成…

13 突发事件报告管理系统 功能概要: 小结: 新建事件 11类事件管理 报告管理 跟踪事件全过程 个案关联 与疾病监测系统联动 事件查询
审批管理 统计分析 预警管理 小结: 11类事件管理 跟踪事件全过程 与疾病监测系统联动 灵活多级批示 自动预警通知

14 肺结核管理信息系统 门诊管理、病案管理、取药管理、痰检管理、失访病人追踪 功能概要: 病人信息管理 小结: 肺结核慢性病人长期跟踪
项目管理 指标分析 药品管理 报表手工录入 统计分析 实时统计 基本信息维护 小结: 肺结核慢性病人长期跟踪 四级药品管理方式 方便的多种分析指标 实现了疫情报告与结防所工作的结合,便于未收治的病人追踪管理

15 HIV/AIDS专报系统 功能概要: HIV/AIDS病例报告 行为监测 哨点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 统计报表 小结: 多类监测对象主动监测模型
填报、审核、查询 行为监测 暗娼、吸毒者、男性同性恋者、性病门诊就诊者、男性长卡司机、青年学生 哨点监测 孕产妇、有偿供血者… 流行病学调查 流动人口、出入境检疫、儿童… 统计报表 小结: 多类监测对象主动监测模型 通用的调查表灵活扩充

16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17 组织实施与工作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

18 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同时向毗邻的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19 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动态监视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开展对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督导、检查和评估,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20 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其他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知识培训。建立传染病诊断和报告登记。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 采供血机构及医学检验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应按要求进行登记和报告。

21 传染病信息的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报告病种 填报要求 报告程序与方式 报告时限

22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3 报告病种 甲、乙、丙类传染病 其他传染病 重点监测疾病

24 甲、乙、丙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5 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26 重点监测疾病 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开展监测的疾病。

27 填报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28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9 报告卡的填写(1) 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性 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 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30 报告卡的填写(2)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报 告 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 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31 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和未分期六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也应报告。

32 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33 传染病报告程序 医院 传染病报告卡 县(区)卫生局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个案调查表 地(市)卫生局 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现、诊断 填报 诊断病例(疑似、确诊、携带者) 传染病报告卡 订正 报告 开展个案调查 录入 县(区)卫生局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个案调查表 追综、订正 反馈 地(市)卫生局 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核实 反馈 全国个案数据库 省(区)卫生厅 省(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反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析 分析结果 卫生部 疫情发布 报告 反馈 追综、订正、调查

34 报告方式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乡(镇、社区)医疗机构负责收集和报告本区域内传染病信息。 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5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寄送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传染病报告卡。 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36 几种特殊情况的报告 某传染病病例死于其它传染病 传染病病例死于其它疾病 其他疾病转为传染病 流动人口疫情信息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同时发生两种以上传染病时,须分别填写两张传染病报告卡 。 传染病病例死于其它疾病 非传染病不作为报告管理的范畴,因此传染病死于其它疾病可不作订正。 其他疾病转为传染病 按诊断为传染病的时间报告《传染病报告卡》。 流动人口疫情信息报告 外地到本地就诊——现住址填外地 本地暂住人口——现住址填本地 流动人口地址不详——选择外地,现住址不填

37 报告数据管理 审核 订正 补报 查重

38 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报告人核实。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 对于其它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39 传染病信息报告审核过程——重点控制,分层审核
进行统计 . 18 X 省级审核 17 地级审核 16 其它乙类和 丙类传染病 15 甲类或按 甲类管理 的传染病 14 县级审核 13 传染病报告卡 12

40 订正 报告病人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网上报告信息的订正,参照本规范“四、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要求执行。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

41 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的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42 查重 录卡前,责任报告单位每日对当天报告卡查重,对重复报告的卡片标注,不再通过网络录入。
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每日通过网络对本年度报告卡查重,重卡做出删除标记。

43 查重剔除 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管理人员定期对现住址在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重复卡片的校验工作,对计算机提示的可疑重复卡片进行核实,确实为重复卡片的给予剔除(系统中标记为兰色卡片),非重复卡片的继续保留。 查重条件的制定可根据疾病的特性设定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国标、职业、疾病名称等。

44 传染病疫情分析 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当地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需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报告。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 地(市)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建立地方疫情分析制度。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反馈到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通报周边地区。发现重大疫情,应随时做出专题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发现异常疫情要及时调查核实。

45 传染病疫情的通报与发布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所在地的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在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及其它重大疫情时,按照有关规定通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动物防疫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 传染病信息的对外发布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 必要时可另行公布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报告数。

46 系统统计查询规则 分析报表时须以系统“统计报表”统计为准。
统计表的统计结果=辖区内(现住址)期间未24时内已审核的该传染病报告卡片数+外地报告本地病例。 报告卡中的“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HIV除外)不在统计范围,因此不等于直接卡片查询数据。 新系统是按病例现住址国标进行统计,如果卡片录入时,现住址国标未选择到县区以下,县区以下将不能统计出结果(红卡),统计时将被存放到“不详县”内。 统计报表是到点自动计算(即每日、周、旬、月、季、年未最后一天的24:00),如在计算后订正,则报表不能修改。 做统计报表时,须在疾病分类中选择“甲乙类”或“甲乙丙类”进行统计查询。不能直接使用“全部病种”,因“全部病种”的统计包括了非传染病和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统计。

47 发病数和死亡数统计 发病数的统计是传染病监测的基础统计,由于基于网络报告方式,其统计方式也由传统的分时统计转为时实统计。
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对外即时公布的病例(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不包括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因此,报告发病数在年内统计时,如按日、周、月等期间进行统计,则应按期间终审后的报告数进行统计。报告死亡数的统计也应按间终审后的死亡数进行统计。

48 资料保存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应向下级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49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帐户安全管理。
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各地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审批制度。疫情个案信息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社会公开;在提供、使用疫情资料时,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其他部门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50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使用者的管理 初始系统从一个超级用户开始,创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及相关单位,各省的系统管理员。
由系统管理员分别创建各类业务用户。 各个省的系统管理用户来创建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户和各个地市的系统管理用户,依此类推直到最终基层的用户。 创建后的机构和用户需要赋予业务范围和权限的定义,才能够使用系统功能,否则只具有最最基本的某些浏览或能。

51 存在问题 误报 审核 报告程序 资料分析利用

5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与管理

5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的产生与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的产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 报告事件的信息内容 事件流程管理原则
事件信息产生单位的内部流程 各级审核上报单位内部流程

5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的产生 内部信息 外部信息 各类疾病与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 行政部门领导指示与部门信息交流 社会举报 媒体检索
国际通报

5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流程

56 报告事件的信息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不可预测的、直接关系到或潜在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急性中毒、群发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职业、化学)中毒、放射事故、水(环境)污染及恐怖事件等。 报告内容是指:上述事件的名称、发生地点、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发生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等(详见有关报告要求与说明)。

5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示意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当病例数累计达预警值后形成事件 事件发生后可能有病例 传染病疫情 中毒 其它疾病 危害物 其它
肠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血及性传播 其它传染病 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 其它中毒 已知疾病 不明原因疾病 化学物 生物 放射及辐射 生物性 化学性 菌毒种丢失

58 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59 突发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事件分为: 一般突发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 特大突发事件

60 一般突发事件 1. 在我省发生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2. 霍乱在1个县(市)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市),发病15~49例;或省辖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3. 1周内在1个县(市、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4. 在1个县(市、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1 一般突发事件(续) 5. 食物中毒30~99人,无死亡病例报告;或食物中毒30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
6. 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7. 发生急性职业病10~49人或死亡5人以下。 8. 个人全身受照剂量≥lGy且受危害人数10人以下,或个人全身受照射剂量≥0.5Gy、受照人员剂量之和≥20Gy的放射性突发事件。 9. 其它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突发事件。

62 重大突发事件 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达到特大突发事件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件 :
1.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继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省辖市。 2. 霍乱在1个省辖市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省辖市,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 3. 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市、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3 重大突发事件(续) 4.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域以外的地区。 5. 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6. 食物中毒人数达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 7. 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及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64 重大突发事件(续) 8. 个人全身受照剂量≥1Gy且受危害人数10人及以上,或个人全身受照射剂量≥0.5Gy、受照人员剂量之和≥40Gy的放射性突发事件。 9. 丢失放射性物质,其放射性活度(Bp)密封型≥4×106、非密封型≥4×105。 10. 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 灰质炎等菌、毒种丢失。 11. 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重大突发事件。

65 特大突发事件 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例死亡,危害严重,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件: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多个省辖市,且出现难以追踪传染源的病例,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 2. 多个县(市、区)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新发传染病,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3. 重大生物和化学污染、放射事故,出现大量人员伤亡。 4. 省卫生行政部门初步认定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认的其它特大突发事件。

66 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 阶段报告要新 结案报告要全

67 初次报告内容 (1)必须报告信息 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
(2)尽可能报告的信息 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68 阶段报告内容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69 结案报告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70 报告时限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同时在2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阶段报告应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71 报告方式 事件发生地的县(市、区)为基本报告单位,卫生行政部门为责任报告人,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责任报告人还应通过其它方式确认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原则上以《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主,但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障碍时,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报告

72 事件流程管理原则 网络直报 分层管理 逐级审阅 分级处置

73 事件信息产生单位的内部流程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机构的录入生成某一事件的初次报告主要信息,在确认生成前可修改其报告内容,也可保存,可查询本事件可能的预警状态,但此预警状态信息不通知任何人,只做本级参考用,确认生成后所报告信息将不可修改,如需修改须向上一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机构的负责签批的部门,执行审核、修改权限,并根据事件是否符合上一级预警值执行上报权限。上报后本级将不能再修改报告事件的具体内容。上报后,事件的主要内容可由本级以上任何级别部门查阅(网络直报),并可触发本级和上一级的预警状态,此预警状态信息只通知到本级直接相连的上一级,不能跨级传送。

74 各级审核上报单位内部流程 审阅修改(仅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并可修改某一事件报告的主要信息。修改完成后重新触发一次本级的预警状态,此预警状态信息只通知到本单位内部的人。(逐层预警) 县级及以上各级(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机构、政府),执行审阅权限。审阅上报后本级不能修改事件具体内容。(逐级审阅) 县级及以上各级(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机构、政府)还可对事件进行处置批示,也可不作批示或多次批示。(可以批示)

75 信息报告类别 基于事件管理的信息 基于事件个案的信息 其它信息

76 基于事件个案的信息 个案信息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个案信息报告
传染病、食品、放射、职业、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生物的监测,均有不同的个案报告内容,每起事件应包含一种个案报告卡,个案报告卡的记录数可能有多条,但在初次报告及进程报告中不一定每次都会收集到个案信息。 流行病学调查个案信息报告 现场患者个案调查,对于明确诊断、确定原因,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十分重要。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的内容与详略程度不同,但调查的项目大同小异。如:传染病、食品、放射、职业、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的个案流调表,由各地根据每起事件的不同自行创建,但创建后只针对某一起事件。每起事件最多只能有一种个案调查表,但个案调查表的记录数可能有多条,但在初次报告及进程报告中不一定每次都会录入个案调查表。

77 其它信息 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 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签批意见信息
每一起事件可以有检验结果报告,同一事件可以有多个个案或多次检验结果。但在初次报告及进程报告中不一定每次都有检验结果。 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签批意见信息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都可对每起事件进行简短的批示,同一事件可以进行多次批示,但在初次报告及进程报告中不一定每次都有批示。

78 其他暴发疫情和公共 卫生事件的报告

79 暴发疫情定义 系指在一个单位、一个村庄因同一因素于某病的平均潜伏期内,出现一定的病例数。

80 暴发疫情 对于符合《江苏省传染病报告及监督管理办法》及《江苏省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暂行规定》要求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及其他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其严重程度尚未达到《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者,不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但应按照《江苏省传染病报告及监督管理办法》及《江苏省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暂行规定》通过电话及报表上报。

81 暴发疫情 其他传染病暴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各地应于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将详细调查报告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上报省疾控中心。

82 暴发疫情 各市应于每旬3日前,统计辖区内暴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填写《江苏省暴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统计表》,上报至省疾控中心。如辖区内无暴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亦应填写《江苏省暴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统计表》,进行“零报告”。每年1月3日前,应将上年度辖区内暴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以县(区)为单位,按照《江苏省暴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统计表》进行汇总上报。

83 填报单位: 年 月 旬 事件 名称 发生单位或地区 起止 日期 发生 人数 住院人数 死亡 受威胁 主要症状及体征 诊断 事件发生原因
江苏省暴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统计表 填报单位: 年 月 旬 事件 名称 发生单位或地区 起止 日期 发生 人数 住院人数 死亡 受威胁 主要症状及体征 诊断 事件发生原因 实验室检测 项目 结果 未做 填表人: 填表日期:

84 突发及暴发疫情报告存在问题 察觉暴发能力弱 对突发、暴发疫情报告界限不清 网络直报没有附调查报告 进程、结案报告不及时
突发、暴发疫情中个案报告不全 调查报告撰写不规范

85 突发、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常见问题 报告单位没署名或不全 没有日期
基本信息不全。例:三间分布不全。暴露或受威胁人数不清。首发病例发病情况不清楚。

86 谢 谢!


Download ppt "传染 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月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