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何委娥960324.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何委娥96032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何委娥960324

2 行為的分類 1、依照行為的範圍分: (1)廣義的行為 (2)狹義的行為 2、依照先天獲得或後天學習或適應環境而獲得的行為分: (1)本能或天賦的才能 (2)適應行為 3、以行為是否符合常模、社會標準或規範分: (1)正常行為 (2)偏差行為 4、以行為的功能分: (1)生理行為 (2)精神行為 (3)情緒行為 (4)社會行為

3 行為的發展 1、社會學的觀點 → 社會學家湯麥斯(Thomas) 任何價值觀念,均可引起個人的行為趨勢(心理態度),態度決定之後,就有行為表現。 因此,無論是何種方式的行為,均為態度與價值觀念之間的聯繫。 2、心理學的觀點 → 心理學家桑戴克(Thorndike)「聯結主義理論」,試圖說明刺激、反應的關係,人接受刺激反應到神經中樞,產生行為反應。其效果律則是用來解釋行為或學習中的改變。

4 ◎當代重視行為科學的理由 1、20世紀下半期全世界人口急劇增加,速度也愈來愈快。人口快速的增加,導致資源及機會的不足。人類求生存及發展的競爭空前激烈,容易致心理及行為之失衡,所以要加以研究。 2、人類行為受環境影響而作適當的調整,另方面人類行為也會衝擊到環境,使它轉變。社會上有許多問題受行為或環境的影響,其影響有多大,能否予以改善,必須加以考察及研究。 3、有關人類服務之各學科,諸如社會工作、教育、護理、經濟、政治、心理等學科,學生必須先瞭解人類行為,以及人在環境中的運作,然後才能作有效的服務。

5 ◎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 1、人的遺傳特質及生理、心理狀態: (1)遺傳秉賦
(2)生理狀況 (3)心理狀況 2、物質環境 3、社會環境

6 社會環境影響人類行為的知識(理論) 人類所處的環境對其成長、發展有影響,尤其幼年時期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會妨礙日後的成就。 1、角色: 是指與某一特殊社會位置相關聯的行為模式。依照取得該一角色或地位的方式,可區分為歸屬的角色或地位與贏得的角色或地位。在人生過程中從幼年到老年,各人在不同階段所擔當的角色不同,社會地位及賦予的工作責任均不相同。 2、常模: 經由觀察或測試一團體全體成員的行為,所訂定的行為標準,稱之。有了這種標準化的評估工具,才能了解個人行為是否合於社會期望。

7 社會環境影響人類行為的知識(理論) 3、社會化是將個人模塑成為社會分子的過程,亦即是社會對個人傳授其文化、生活模式與團體價值的過程。個人經由社會化的過程,將其所屬團體的常模內化成為其行為的一部分,個人經過此過程學會了許多社會所贊許的行為,但仍保持一獨特的自我。 4、自我概念 係指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評價。依照社會學家顧里(Cooley)的學說,個人的自我概念受到他人對他評估的影響。他創立了「鏡中之自我」的理論,內容是指個人在他人面前所表現的行為,由於他人的態度及反應的好壞,使個人瞭解了自我,因而產生一種滿意或羞慚的感覺。

8 社會環境影響人類行為的知識(理論) 5、參考團體 指個人選擇某種團體當作模仿或指導的對象作為其判斷及行動的參考,也就是說被個人用作為其行為評價標準的社會團體。參考團體有預期社會化及提供一種比較的作用等二項功能。 系統理論

9 環境影響行為的定則 不同發展階段由於社會環境改變影響行為轉變之程度各不相同,自出生至幼兒期環境之影響最大。 1、在個人的人格模式尚未充分定型,社會發展亦未成熟,則社會環境影響人類行為較多,個人的身心發展均已成熟,則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少。 2、環境之轉變程度重大或對個人造成嚴重損害,影響個人行為較多。 3、在某一特定社會環境,許多人受到長期的親身經歷,會形成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行為或人格特質。 4、幼年時期由於環境不良,所導致的行為偏差,會形成人格的基礎,以致終生很難糾正。即使成年後環境甚佳,其情緒及行為之偏差依然存在。

10 ◎人類行為影響社會環境的先決條件及方法。
1、先建立一套改革的理論、計畫或方案。 2、該項理論、計畫或方案對民生有裨益、為大眾 所接受,且辦理切實可行。 3、應用良好的方法,如應用社會運動、社會革新 等方法予以改善。

11 ◎社會及行為研究方法 1、觀察法: (1)自然觀察法 (2)實驗觀察法或實驗室研究 2、調查法 3、溯源研究法又稱事後回溯研究 4、文化比較研究 5、社會計量法 6、測驗量表法

12 ◎自然觀察法的種類及優缺點。 就研究對象在自然狀態下進行觀察。 ‧種類 無結構非參與的觀察 、無結構參與的觀察 、有結構的觀察 ‧優點 1、可以當時實地觀察到現象或行為的發生。 2、能夠得到不能直接報導或不便報導對象的資料。 3、假如在特殊的設計下,如使用單向透視玻璃,或特別情境下,如觀察者亦為被觀察群中之一員,觀察者不為被觀察對象所注意,因此可以在最自然情況下行動,由此觀察得到的資料是最真確的。 ‧缺點 1、可能在現場做自然觀察時,被觀察者並不展現出欲觀察的行為。 2、有些人或現象是不適宜或不可能做直接觀察的,如家庭糾紛。 3、觀察法只能看出一時間片段發生的行為,過去的事無法觀察,將來的事也無法預測。

13 ◎調查法的優缺點。 ‧優點 1、這種方法可用於搜集大量資料。 2、在費用方面或時間上比較經濟。 3、所搜集資料準確性較高。 ‧缺點 1、問卷調查僅是意見、價值觀點的探討,比較不深入。 2、大多數的調查是抽樣調查,是否具有高度代表性頗有疑問,如有誤差,可能嚴重影響調查正確性。 3、訪問員的素質、學識、技巧,以及做事負責態度等,都會影響被訪問者是否誠實作答。

14 ◎溯源研究法的優缺點。 優點 1、因為資料是現成的,研究者可以省錢省力。 2、大多數既有資料是長期累積的,研究者可以看出一件事情在時間序列上的長期發展。 3、採用這種研究法可不必求取研究對象的合作。 ‧缺點 1、保有資料者不肯合作,不願提供資料,則研究者會一籌莫展,研究就無法完成。 2、既有資料可能不夠詳實,或缺乏可靠性。 3、運用統計資料從事研究時,還可能遭遇到當初資料收集者所用的測量工具與測量單位,不合當前研究之需要。

15 ◎文化比較研究的優缺點。 ‧優點 1、不但使研究者可免除單一文化狹窄範圍的限制,又可以使研究者發現更多更廣的人類行為實況。 2、這種比較研究可提供一種類似實驗研究方法。 ‧缺點或困擾 1、如何抽選民族樣本。 2、如何避免樣本民族的歷史相關。 3、比較的單位如何確定。 4、變項如何量化或評分。 5、民族誌是否可靠。

16 人際吸引的理論 1、相似論: 指兩人在種族、信仰、社經地位、能力、興趣、需要、態度、價值等處,只要有一項或數項感到彼此相似,便可能相互吸引。
2、互補論: 人際互補的需要足以產生互相吸引的作用。 3、互動論: 人際互動愈頻繁,彼此喜愛愈增。 4、交換論: 係根據經濟學上投資與回報的原理來闡釋人際吸引是由於個人間的報酬與代價關係。

17 ◎測驗的安排及實施 1、施測的時間先安排妥當,讓受測的學生先有心理上的準備,此外施測者必須與學校負 責人及施測班級的老師連絡。 2、地點的選擇要有足夠的空間,不太擠,亦不可過於寬敞,必須可以聽到施測者的說明, 光線宜明亮,受測試房間以外的大環境亦宜安靜,不受噪音等干擾。 3、測驗時間的長短應注意不能讓受測驗者疲勞,但更不可得到不充足的資料。因此要很妥當的安排測驗和休息的時間。

18 ◎社會計量法的用途。 1、在教育上的應用:可用於分組、診斷、治療及評鑑。 2、在工作方面的應用: (1)領導才能的發現 (2)工作的分配 (3)士氣的考察 3、學術研究方面的應用:可以分析團體的結構。 4、在測試前施測者必須將測驗規則詳細說明,使受測者充分理解。 5、對於年齡較幼的學童施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關係,鼓起受測者的動機,使測驗能順利進行。

19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知識的應用。 1、在學術探究方面 2、在實務工作方面 3、在日常生活方面

20 嬰兒及幼兒期 ◎嬰幼兒期 嬰兒期指剛出生之二歲未滿;幼兒期指二歲至六歲未滿。這時期保育的良窳,影響其終身的成就及發展,攸關其個人的成就、家庭的幸福及社會進步。另外也是一生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奠定人格的基礎。 ◎遊戲發音期 六個月以後嬰兒開始牙牙學語,他連續不斷的發音當作一種遊戲,稱為遊戲發音期。

21 ◎人格 即是個人的行為特質。它是指在個人內部之心理及生理的動力組織,這組織是決定個人對他的環境獨特的調適。從出生到六歲是個人人格發展最重要的時期。 ◎不社會化攻擊性強的兒童
係出生在破碎家庭或下層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孩子,父母對兒子拒絕、不愛護,在嬰、幼兒期這類孩子就未得到母愛,因此養成兇殘、冷漠的個性,對任何人都憎恨、沒有隸屬感,攻擊性很強,很容易犯罪。他們做錯了事或犯了重罪都不會有罪疚感。

22 ◎過度抑制的兒童 倘若超我的功能太強,自我也調和不,因此本我被壓抑則成為海威特及金根士(Hewitt and Jenkins)所稱的過度抑制的兒童。這類的兒童是害羞、膽小、退縮、過分依賴並且很容易自卑、沮喪、成為心理失調的孩子,他們受到父母過度保護,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係中、上層。

23 ◎依戀感理論(鮑爾貝)Bowlby 指出從出生至三歲是個人一生中一段重要的時期,必須要有母親的撫育及愛護。倘若從出生至三歲剝奪了母親的照顧及愛護,其生理、智力及社會發展均極遲緩,可能發生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病態。出生至三歲被剝奪了母親的照顧對嬰兒損害最大,三歲至五歲仍很嚴重。

24 ◎生命週期理論 愛力克森(Erikson)的生命週期理論概括人生各階段,從出生到老年。每個階段皆有其心理危機,也有個體所認為的重要關係他人,這些重要關係他人影響著個體的社會化。他將人類成長分為八個階段,每一階段有其發展危機,即面對生命中主要難題的時期。每一階段能否成長和衝破難關,取決於每一階段的成長和解決問題的程度。 ‧嬰兒期、幼兒期2-3歲、幼兒期3-5歲、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信任對不信任、獨立對羞恥及疑慮、創造力或主動對罪疚感、勤奮對自卑、身分對角色混淆、親密對孤獨、利他對自利、整合對絕望。

25 ◎分離與個別化過程理論 馬哈拉(Mahler)認為每個人會漸漸的從與真實世界的關係中建立一種分離感或分離意識。 這個過程涉及對自己與主要心愛對象分開的認知。而嬰兒從與母親密不可分,到逐漸分離及個別化必須經過正常的自閉、正常的共生、區分以及練習四個過程。

26 認知理論(皮亞傑) 皮亞傑(Piaget)指出個人認知發展在兒童社會化發展可分為感覺動作期、準備運作期、具體運作期、正式運作期四個階段,而各種不同階段都是兒童與其環境互動經驗的產物,這些經驗導致兒童自我認知的組織重整。於是,認知發展是個人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但反應個人的成長,也反應出文化和社會的影響。

27 感覺動作期 從出生到二歲,嬰兒從最原始的反射性操作,改變到運用感覺及動作來認知。這時期嬰兒於任何物品都會用手摸摸或抓住,送到嘴裡嚐一嚐、嗅一嗅,然後才能辨別出這種物質的性質。 ◎準備運作期 這期是從二歲到七歲,又可分成概念前期思考(2歲至四歲半)及直覺思考期二個階段。這時期幼兒感覺的世界仍然與成人不同,於體積、重量、容積、時間都沒有弄清楚。此期最主要的特徵還有自我中心及擬人化二項。 ◎概念前期思考 從二歲到四歲半的幼兒的思考偏重於對他們所處的立即環境的具體知覺和行為,此稱概念前期思考。 ◎直覺思考 在直覺思考期的幼兒能夠說出他所相信事情的原因,以及所出他行動的理由。

28 ◎認知理論─布魯納 Bruner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扮演的方式,即嬰兒要理解一些事物必須先由別人示範後讓他自己去做:第二時期形象的方式,即幼兒看到事物的形象,然後才會理解。第三時期符號的方式,兒童進入小學後才會應用符號,並能依照文法規則操縱符號,應用符號思考、推理及解決問題。

29 ◎心理與性理論(佛洛伊德) Freud創立心理與性理論將人類心理與性方面的發展分成口慾期、肛慾期、性器期、潛伏期及生殖期五個時期,每一時期皆有其不同的特徵。 ◎口慾期 從出生到18個月,這是嬰兒時期主要的活動,是與口腔有關的,包括吃、玩、發聲以及探索期周圍的環境。歡樂來自觸覺的刺激以及所吃的食物滿足及飢餓的需要。嘴除了吞入東西的功能外,尚有含住、咬、吐出等功能,任何一種功能過度的使用都會導致日後人格方面的問題。 ◎肛慾期 從18個月到3歲,這時期雙親都會給予孩子便溺訓練,而此時的幼兒主要的樂趣來自刺激肛門的經驗,所以孩子可以從能控制便溺而得到一種感官方面的滿足。 ◎性器期 從3歲到6歲,這時期的幼兒會對自己的生殖器官感興趣,也發現當撫弄生殖器會產生快感,這時期是幼兒的手淫期。幼兒們主要的身體快樂來自刺激性器官的經驗。

30 ◎概括化他人 米德(Mead)的概括他人說明了幼兒在社會化過程中瞭解他人對他的判斷及期盼,形成一種印象。以及個人的行為有完全照自己的意見做的,亦有個人接受他人的意見及態度做的。 經過這些過程幼兒逐漸減少自我中心,會從別人的觀點去看事情。按照米德的看法,要想意識自己,就應該把自身作為一個客體來體驗;而要使這種體驗成可能,就必須能夠「採取他人的態度」。所謂採取他人的態度,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從外部觀察自己。 「概括化他人」是指兒童對團體組織的初步角色反應;由於兒童的自我形成往往來自於其接觸最為頻繁、影響最為深遠的家庭與父母,因此父母的態度與家庭成員及親屬的態度和享有的次級文化,便成為兒童社會化的來源。一個人於社會互動中,自他人的行為與態度建立自我,形塑自我意象,將社會態度內化。並經由概括化他人的過程,發展出複雜而完整的個人。因此,只有「概括化他人」的過程被內化之後,成熟的自我才會產生。正因為如此,共同體的經驗才能控制它各個成員的行動。(空大學訊第278期p.112—

31 道德以前時期 柯白葛(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嬰幼兒期是在道德以前時期,對於行為的是非、對錯,應該或不該分辨不清。雙親必須多加叮囑及教導,並為幼兒訂定良好的行為及習慣標準。

32 ◎學來的無助感學說 塞利門(Seligman)認為小孩子能力之不適當,是因為學來的無助感所導致的結果。當個人認為自己無能力擔當就會發生無助感的心理狀態。孩子一但發生無助感就可能發生一連串的無助感症候群。 ◎自閉症 自閉症的幼兒的特徵是不與別人溝通及相當退縮。這些兒童表現出社會退縮、冷漠、強迫行為,以及語言方面的缺陷。自閉兒不經治療是無法痊癒的,經治療的幼兒約有1/3可獲得良好或尚佳的調適,其餘2/3的兒童經治療後期社會調適的功能仍然不良。 ◎口吃 由於喉嚨及橫隔膜肌肉痙攣而引起遲疑的、重複的語言,由於語言器官的肌肉控制失當與正常語言之韻律不同,口吃的程度輕重不等。口吃或發音含糊較嚴重者必須予以治療。

33 ◎佛洛伊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1、本我: 是與生俱來的,是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概念,如飢而食、渴而飲、性慾的滿足等。 2、超我: 類似於道德觀念,是良知、是非對錯觀念,以及一種特定文化的價值觀。 3、自我 是調和本我與超我的。 本我、自我、超我三方面調和及運作得宜,個人的人格及行為才會健全,否則就會發生不良或犯罪行為或心理失調。

34 ◎嬰兒對愛及依戀感的需求學者創立理論?1、鮑爾貝(Bowlby): 2、利博兒(Ribble): 3、郝威(Howe): 4、哈羅(Harlow): 5、史匹茲(Spitz):

35 ◎愛力克森(Erikson)的生命週期理論。
1、嬰兒期:特徵—信任&不信任。 2、幼兒期(2~3歲):特徵—獨立&羞恥及疑慮。 3、幼兒期(3~5歲):特徵—創造力或主動&罪 疚感。 4、兒童期:特徵—勤奮&自卑 5、青少年期:特徵—身分&角色混淆。 6、成年期:特徵—親密&孤獨。 7、中年期:特徵—利他&自利。 8、老年期:特徵—整合&絕望。

36 ◎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 1、感覺動作期:0~2歲 2、準備動作期:2~7歲 3、具體運作期:7~11歲 4、正式運作期:11歲以上 ◎布魯納(Bruner)的認知發展理論。 1、扮演的方式(0~2歲) 2、形象的方式(2~6歲) 3、符號的方式(7歲以上)

37 ◎促進幼兒社會化的要素。 1、認同作用:溫區(Winch) (1)類同的認同 (2)互惠的認同 (3)消極的認同 2、自我概念:顧里(Cooley)—鏡中之自我 3、從遊戲中逐漸接受他人的意見,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他人扮演的角色。 4.米德(Mead)—概括化他人

38 1. 兒童期的定義:一般認定兒童期適從六歲到十二歲,也就是六歲開始入小學接受正規教育至小學畢業為止 2
1.兒童期的定義:一般認定兒童期適從六歲到十二歲,也就是六歲開始入小學接受正規教育至小學畢業為止 2.兒童的行為特徵 (1)學習獨立 (2)自我概念 (3)對父母的依戀感減少,對同伴的友誼及親密 感增加 (4)增加對教師及同學的認同 (5)學業成績及適應不良,會造成非行與攻擊性, 或逃學等偏差行為

39 3.兒童期的發展工作 (1)學習各學科的知識及各種技能 (2)兒童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的期望,並適合其生理年齡 (3)兒童有新的及更多的社會接觸,促使他建立新的自我期望 (4)兒童的學習發展必須藉由自己的努力 (5)學習與同輩及他人相處並發展良好的社會化模式 (6)扮演適合其性別的角色

40 4.兒童的心理發展 (1)情緒發展 恐懼及憂慮-兒童期的恐懼較幼兒期減少,幻想的,超自然的恐懼增加,如怕黑,鬼,死亡等
憤怒-憤怒的原因 1.兒童正在進行的或動被打斷 2.經常遭受批評 3.當雙親不公正的對他與兄姊做比較 4.受到訓斥 5.雙親或教師吩咐的事未完成而受到責備 6.為主持正義而發怒 7.被誣告說謊或作錯事 8.將標準定得過高,為無法達成而憤怒

41 憤怒表達方式 1. 衝動的表現-採取攻擊性的行為,如打人,罵人 2. 抑制的行為-逃避或反應冷淡憤怒的轉移 1
憤怒表達方式 1.衝動的表現-採取攻擊性的行為,如打人,罵人 2.抑制的行為-逃避或反應冷淡憤怒的轉移 1.迂曲表現-用嘲笑,諷刺,等方法轉移憤怒 2.假裝友善-假裝對其敵手友善,內心卻充滿敵意及不友善(兒童後期) 3.找個出氣筒 嫉妒-表達方法 1.直接表達-如爭吵,罵人,嘲笑,戲弄,惡意批評等 2.間接表達-如對嫉妒的人不理睬,譏諷,作白日夢,說謊,欺騙好奇-好奇可激發兒童的探究及認知的能力,對其創造性的思考及智能發展均有助益 e.愛-兒童對於父母及家人的愛逐漸沖淡,轉而尋求親密的朋友 f.快樂-兒童們快樂的情緒有助於其人格及行為的健全發展

42 5.決定兒童人格發展的因素 一 身體構造 二 身體情況 三 情緒 四 智力 五 家庭生活方式及兒童幼年經驗的影響 六 文化的影響 七 學校的影想 八 同伴的影響

43 10.具體運作期與正式運作期的兒童在認知方面有哪些差別? 具體運作期的兒童,僅是學會應用符號
8.如何避免兒童產生自卑 愛立克森提出說明 (1 )兒童期強調的特質是熟練 (2)同伴團體的經驗是兒童成長所必須的 (3)選擇同學或同伴作為參考團體,為其模仿或比較對象 (4)兒童缺乏能力或表現不佳就會導致自卑 10.具體運作期與正式運作期的兒童在認知方面有哪些差別? 具體運作期的兒童,僅是學會應用符號 思考正式運作期的兒童及成人學會認知的許多方法,會運用想像力,也會運用推理能力形成假設,因此可以學習更多艱難的知識

44 皮亞傑的認知理論 7歲~11歲是具體運作期,主要發展在於兒童可不經由接觸或掌握某種事物,就能想起這種事物及其關係認知理論的最後一期為正式運作期,其特質在於兒童已學會運用理則、分析、回想來考慮任何事情,並能作許多假設 1.布魯諾的認知理論 參考(表2-2) 學齡兒童至成年期係運用符號的方式,他認為兒童進入小學後才會運用符號,符號是指字母,注音符號,文字,標點符號等,並能依照文法規則操縱符號,應用符號思考、推理及解決問題 12.凱莉的認知理論 認為個人的認知根據其個人架構,就是一種概念的分類,這是基於個人的經驗,對外在的世界在知識層面內予以架構 13.阿諾德的認知理論 認為兒童必先要對事物認識清楚,才會激起情緒反應

45 14.馬士洛的自我實現理論 自我實現是個人內在的一種傾向或動機,想要充分展現其潛能或才華,以便能達 到最佳的成就,自我實現是人類動機中的最高層面 人類的動機可分為
第一層 生理的需要-滿足飢餓,口渴及性的需要 第二層 尋求刺激-追求新經驗的動機,尋求一些刺激,使生活更多采多姿 第三層 安全的需要-避免災禍,維持生命的安全,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第四層 愛與隸屬感-從小養成對於家庭、學校,成年後對於就業機關,社團等 有隸屬感,才有正向的或積極的人格特質、責任感及做事的成就 第五層 獲得自尊-工作作得成功而獲得自尊 第六層 自我實現-工作的成功獲得他人的讚賞獲肯定,而達到自我的實現 16.馬士洛認為人類的動機可分為兩類 (1)不足的動機 (2)成長的動機 17.顛峰經驗 當個人完成一件最有意義的是,或者是人生過程中難得的歡愉興奮的經驗

46 18. 學校是兒童的社會,因為兒童的人格、行為、自我概念、學習動機是根據學校環境、規章、成就標準、師生及同學關係而改變 19
18.學校是兒童的社會,因為兒童的人格、行為、自我概念、學習動機是根據學校環境、規章、成就標準、師生及同學關係而改變 19.影響兒童在學校社會化發展的因素: (1)兒童的人格類型 (2)學業成績 (3)師生與同學關係良好,則社會化的發展良好 (4)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低落、居家與社區環境髒亂,犯罪率 高,兒童接觸到行為偏差的少年及成人,容易受其影響 而學到不良的習慣與行為 20.柯白葛的道德發展理論 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是該理論的第二個時期-習慣時期,大致上他們會遵照別人所定的規則,而不是憑自己的思考過程

47 21.賽立文的年輕時期理論 所謂年輕時期是指六歲至十二歲,是描述學童自入小學之後在同輩關係中妥協與競爭,也學習到新的溝通方式、取與予、保護自己及保護他人 22.懷特的積極的自我照顧理論
他認為兒童在環境內及對環境所採取的行動認識自己,並有權利提供一種有效力的意識及經驗 23.行為學習方法 (1)史金納的行為加強理論- 認為兒童是外向或是內向,喜歡講話、展現才華或是鎮靜、含蓄,都是父母加強的結果 (2) 米勒及唐納的社會學習方法理論- 認為人類行為是由於觀察及模仿別人的行為而學得的 (3)龐杜拉的模塑理論- 他認為人類有許多行為是觀察一個行為模式而習得的

48 24.兒童最重要問題 1.學業成績落後的原因 (1)沒有做好學習前的準備工作-如訓練專注,形成並保留概念、記憶的能力及機敏性 (2)讀書的方法錯誤-1. 分心型 2. 懶惰型 3. 遲鈍型的學生 (3)父母的期望過高過嚴或過低管制過鬆 (4)兒童處在不利於學習的環境 (5)兒童智能不足、學習無能或感覺器官有缺陷 2.對於分心型學生,解決的方法 (1)隔離法 (2)小段漸進法 (3)立即專注法 (4)提醒法

49 學業成績不佳與非行的關係 學業成績不良,使學童在好的社會裡喪失了地位,他的自我概念逐漸變壞,受到教師與同學的輕視,父母也感到失望,結識不良遊伴,逐漸發展為不良的行,學者寇克稱之為惡性循環矯治方法。打破惡性的循環,誘導他發展其他方面的特長如體育,美勞等給他良好的發展機會且改變其不良的自我概念 25.兒童的不良行為 竊盜,說謊,傷害,恐嚇,攻擊行為 26.改善兒童的不良行為 (1)加強教師與家長的聯繫 (2)增加學校輔導的編制 (3)發動家長擔當義工協助學生輔導工作 (4)嚴格禁止未滿十八歲的兒童及少年進入電動玩具店

50 27. 離婚家庭兒童的行為特質 憤怒,擔憂被父母忘記或遺棄,普遍缺乏安全感,容易大發脾氣,怒責別人,態度專斷,或者患身心症 28
27.離婚家庭兒童的行為特質 憤怒,擔憂被父母忘記或遺棄,普遍缺乏安全感,容易大發脾氣,怒責別人,態度專斷,或者患身心症 28.容易遭受父母虐待的兒童 智能不足,早產兒,患長期疾病,肢體殘障,出生時有缺陷或情緒困擾的兒童,除此之外尚有孩子不會誘導父母去愛她,不是父母期望的性別等 29.受虐待的種類 1. 身體方面的虐待 2. 忽視 3. 性虐待


Download ppt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何委娥960324."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