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 建筑与园林植物结合组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 建筑与园林植物结合组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建筑与园林植物结合组景

2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诗、凝固的音乐。一组优美的建筑,能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人类历史上留传下来的著名建筑许许多多,雅典卫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角斗场、凯旋门、泰姬陵、朗香教堂、天安门、长城等等,建筑往往长时间不变,10年甚至几十年一个面孔,体现出静态美,这就需要用多姿多彩的植物与之映衬,由此产生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动态美。

3 我国园林之中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民族不同,不同地区风格也不同,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如果周围植物配植得当,就会相得益彰,如果比例失调往往破坏景点,需小心搭配。城市建筑密度高,建筑空间利用率也高,留给的绿化空间很少,仅仅留下天井、走廊、庭院、屋顶等,如何搞好植物与建筑的关系,极为重要。

4 第三节 建筑与园林植物结合组景 一、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建筑与园林植物 配植的协调 第一节 建筑与园林植物配植的协调

5 一、寺观园林 “自古名山僧占多”,“深山藏古刹”“寺观园林往往见于名山之中,我国著名的宗教以佛、道为主。”

6 一、寺观园林 1.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山西省五台县 文殊的大智 座骑:狮子 “洞察纷繁事理 善于引导教化。”4月初4
五台山:山西省五台县 文殊的大智 座骑:狮子 “洞察纷繁事理 善于引导教化。”4月初4 峨眉山:四川峨眉县内 普贤的大行 白象 行践 身体力行 2月21 普陀山:浙江省舟山群岛, 观音的大悲 慈悲 2月19 九华山:安徽青阳县, 地藏的大愿 摩尼宝珠 必尽度六道众生,始愿成佛 7月30

7 一、寺观园林 (1)寺院的布局 佛教的建筑以佛寺为主,称“禅院”“丛林”“寺”“庵”建筑群的朝向一般均为坐北朝南,它由山门、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四比卢阁)等建筑物构成一条明显的南北中轴线,各进院落均呈一正两厢的均齐对称的格局。

8 汉地佛寺

9 一、寺观园林 生活区:花木扶疏,环境幽静,为单独的小院 接待区:云会区 观赏树“禅房花木深” 有的寺院的后部还建有独立的小园林

10 一、寺观园林 ①宫廷风格的寺院“敕建”的寺院:由皇帝下诏,宫廷出资修建或隶属于宫廷所有的寺院 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
(2)寺院的建筑风格 ①宫廷风格的寺院“敕建”的寺院:由皇帝下诏,宫廷出资修建或隶属于宫廷所有的寺院 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 五台山的显通寺,北京西山的潭柘寺,其建筑形象、色彩、装修、装饰、具有华丽的宫廷风格,主要殿堂的屋顶个别的施用琉璃瓦件,屋身的立柱和木装修为朱红色、梁枋施用彩画,墙坦用红色或黄色粉饰。

11 一、寺观园林 ②民间格调(乡土风格):民间集资修建佛寺,青瓦屋面,普通的梁枋彩画或不施彩面,立柱作赫色或黑色,墙面白色、灰色粉饰,朴素,常常带有地方特色。 五台山:北方民居的浓厚敦实 九华山:安徽民居,白墙灰瓦 普陀山其它庵堂,浙江民居的素雅灵巧的形象。

12 一、寺观园林 (3)植物配植 寺院外围:树木浓郁,天然美。 独立小园林:观赏树多、假山置石。
殿堂两侧:多对称植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荫浓的树种,以此烘托宗教肃穆的气氛。如松、柏、杉、银杏等。 寺院外围:树木浓郁,天然美。 独立小园林:观赏树多、假山置石。

13 一、寺观园林 2.道教名山: 武当山:湖北省丹江口市 张三丰 青城山:四川省灌县 齐云山:安徽省休宁县 武夷山:福建

14 一、寺观园林 (1)建筑布局: 宫、观 “院” 与佛寺大体类似,呈多进多跨的院落建筑群,许多殿堂袭用佛寺殿堂的名称,中路:南北中轴线布置,一般呈五进院落,以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个别也有将殿堂布置成八卦图的模式。

15 一、寺观园林 道教建筑:一般无塔,多高层的楼阁,由于仪典活动多,多有戏楼,歌厅,乐楼等穿插于院落中,也有用铜或铁铸造仿木构的金殿。
八卦图:八个建筑单体按北、西北、西、西南、南、东南、东、东北的方位建置。

16 一、寺观园林 ( 2)建筑风格: 皇家气派:武当山宫观、明永乐年间完全按照宫廷建筑标准 民间风格:民间兴建 (3)植物配植:与佛寺同。

17 武当山宫观

18 (二)皇家园林 以北京为例: 1. 建筑风格:华丽、雄伟的皇家气派、黄瓦红柱、色彩浓重 2. 建筑布局:中轴对称,严谨布局
3. 植物配植:选择树姿雄伟,叶色浓绿,生长强健树种,以喻四季常青,兴旺不衰。如白皮松、油松、侧柏、桧柏。后花园:多奇花异草,布局自然 。

19 故宫图

20 避暑山庄-湖山秀丽

21 避暑山庄-长堤卧波

22 文津阁

23 澹泊敬诚殿

24 (三)私家园林 建筑风格:色彩淡雅、灰瓦白墙,栗色的梁柱、栏杆 2.建筑布局:依山伴水,自然多变“随势生机”“宜亭斯亭
3.植物配植:诗情画意,在景点命题上体现建筑与植物的巧妙结合。 海棠春坞:一丛翠竹,数块湖石,两株海棠组成,以欣赏海棠春景;“嘉实亭”枇杷,“雪香云蔚亭”以梅造景,“闻木樨处”以桂花为景,协调一致。

25 (三)私家园林 狮子林: 在城北园林路西,距拙政园较近,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元末至正年间( )天如禅师建,初名狮林寺,后改菩提正宗寺;因寺北园内竹林下多怪石,形似狮子,所以也称狮子林。清末为贝氏祠堂的花园。现园面积(不包括祠堂)约12亩,主要建筑集中于东、北两面,西、南两面则缀以走廊。水面汇集于中央,著名的石假山则位于池东南。

26 指柏轩   指柏轩,为园内另一主要建筑,高二层,形体较大。越厅南小池上石拱桥,即达石假山。石假山全由湖石砌成,面积不足2亩,奇峰林立,其中洞壑宛转,石径迂回,上下周旋,如入迷宫。

27 狮子林-荷花厅

28 狮子林-指柏轩

29 狮子林-湖心亭

30 (三)私家园林 留园   在阊门外,占地约3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卿徐时泰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有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现在的留园大致分为四区:中区(旧寒碧山庄)、东区、北区、西区。此园经过修整,于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 冠云峰庭院   留园入口在留园路北侧,沿曲狭走廊和天井北行至绿荫轩,透过漏窗隐约可见中区园景。中区中部有一水面,以曲桥和小蓬莱岛划为东西两部分。池西北岸叠黄石假山,系出自明代周时臣之手。建筑依墙作周边式布置,主要建筑为东南两面的清风池馆至涵碧山房一带。

32 留园-涵碧山房

33 留园-冠云峰

34 留园

35 留园

36 留园

37 二、现代园林中建筑与园林植物配植的协调 广东、广西园林建筑轻巧、通透、植物配植的采用、竹、芭蕉、棕榈科植物,组成一派南方风光;北方建筑厚重,植物配植采用北方乡土树种如:杨、柳、槐、榆、椿等,景观就协调了。 植物应与建筑风格、比例尺度,色彩的协调

38 植物对建筑空间进行弥补

39 巴西王宫主体建筑前的树木丛,渲染了威严与肃穆的气氛

40 整齐的草坪与外形秀丽的乔木装点的建筑格外迷人

41 美国凤凰城灌木与建筑的艺术构图

42 乔灌草混合式栽植,层次丰富

43 不同形态的植物活跃了建筑空间

44 不同形状的裸子植物构成建筑周围别具特色的景观

45 第二节 建筑的门、窗、墙、角隅的植物配植 一、门与植物配植:
第二节 建筑的门、窗、墙、角隅的植物配植 一、门与植物配植: 门是游客游览必经之处,门在园林中除具有交通作用外,在空间处理上,可起分隔和联系空间的作用。

46 (一)园林中门的形式 多种多样,包括有1.曲线型:月门、葫芦门、如意门、圆门; 2.方形:方门、六方、八方门(八角门);3.不对称的门洞样式:以直线为主,加入曲线样式。

47 东莞可园月洞门

48 吹台的月门

49 狮子林的梅花形门

50 小金山庭院月门

51 瞻园方门

52 网师园

53 豫园水瓶门

54 留园

55 狮子林

56 (二)门的植物配植:以门为框、形成框景, 障景。

57 框景

58 框景

59 障景

60 障景

61 障景

62 二、窗与植物配植 窗是极好的框景材料,通过窗框,往往可形成一幅生动的图画。在江南私家园林中,以窗为框形成“尺寸画”的情况十分多见。窗外植物往往种植于粉墙之前,以山石、竹、芭蕉等相互搭配,简洁明快.框景的窗的性格一般较为简单,以突出植物主题。

63 沧浪亭漏窗

64 沧浪亭漏窗

65 留园漏窗

66 狮子林漏窗

67 狮子林漏窗

68 余荫山房玻璃窗

69 窗与植物配植 墙上的开窗若连续不断,透过窗的植物框景,就形成了“流动框景”。

70 网师园殿春移窗景

71 城市之中的大型办公楼,落地窗的使用使窗的框景功能得以发挥,办公楼的窗外往往是布置精致的绿地,透过玻璃窗的映衬,格外美丽(整个庭园的布置)。
注意:小型庭院中窗外的植物不宜过大,以免影响采光,多数选择生长缓慢的植物:苏铁、棕竹、鸡竹槭等,春芋还可与湖石等相互搭配,不可过密。

72 绚丽的花坛植于中庭

73 麦当劳店前色彩鲜艳的花坛烘托出热闹气氛

74 宾馆庭院绿化

75 三、墙与植物配置 墙在建筑之中起承重的作用,还有分隔空间的作用。 墙与植物配置可有几种方式: (1)墙为背景,起衬托植物的作用。苏州园林中常见的白粉墙常起画纸的作用,通过配植植物,用其自然姿态和色彩作画。常用的植物有红枫、山茶、木香、杜鹃、枸骨、南天竺等,红色的叶、花、果与白墙对比鲜明,欲显出植物姿态,常可选用一丛芭蕉或修竹与湖石。

76 三、墙与植物配置 常见的砖的色彩还有砖红色,褐色、黑色等,都需考虑植物色彩的协调,砖红色前往往用白、蓝、紫的开花、叶的植物:若采用红、黄则颜色糊在一起。

77 混合式植物组合与红墙和谐

78 三、墙与植物配置 (2)植物起遮挡墙作用:墙面如果不美观,需要进行遮挡,可选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来美化墙面,在其前面再选用各种球根,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增加植物配植的的层次。常用树种:木香、紫藤、爬蔓月季、地锦、常春藤、美国凌霄、素馨花等,迎春、连翘、平枝子、火棘等植于其前,也可选用较高的常绿乔木或灌木进行遮挡。

79 基础绿化

80 三、墙与植物配置 常用植物:铃兰、番红花、长春花、落新妇、萱草、玉簪、鸢尾、黄菖蒲、金光菊、鼠尾草(灰绿色叶)、薰衣草、毛地黄等。
(3)植物在墙前配植成花境:在一些造型美观又较为低矮的墙前,选用草坪和低矮的灌木以及宿根花卉进行自然式布置,形成花境,很具有自然之趣。 常用植物:铃兰、番红花、长春花、落新妇、萱草、玉簪、鸢尾、黄菖蒲、金光菊、鼠尾草(灰绿色叶)、薰衣草、毛地黄等。

81 植物在墙前配植成花境

82 植物在墙前配植成花境

83 四、建筑角隅处的植物配植: 建筑的角隅因为是建筑的转折之处,线条生硬,植物配植主要起缓和作用,往往成丛配植观花、观果或观叶植物;海棠、竹、芭蕉、红枫等是适宜树种。 总的来说,建筑与植物配植要考虑功能和美观二方面。

84 建筑角隅处的植物配植

85 建筑角隅处的植物配植

86 建筑角隅处的植物配植


Download ppt "第三节 建筑与园林植物结合组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