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亞太政經發展之一 國際現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亞太政經發展之一 國際現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亞太政經發展之一 國際現況

2 甚麼是國家? 國家是指 國家的特色 全世界有近200個國家(2011年) 被人民、文化、語言、地理區別出來的領土
被政治自治權區別出來的一塊領地 一個領地或者邦國的人民 跟特定的人有關聯的地區 土地、人民、主權 國家的特色 馬克斯·韋伯說:國家擁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壟斷權 武裝部隊、公務人員、官僚、法院、和警察等政府機構 全世界有近200個國家(2011年) 194個主權國家 10個「擁有實際對內主權」但主權被爭議的國家

3 瞭望國際舞台­-國際情勢 第一節 當前國際與亞太情勢發展 第二節 中國大陸崛起與台灣發展 第三節 台灣的地位與角色

4 韓國人的國際觀

5 這是你的國際觀嗎?

6 談談你的國際觀

7 宏觀的國際觀 台灣! 咱的故鄉

8

9 期許同學 瞭解國際情勢,掌握國際脈動 別變成全球化趨勢下的「井底之蛙」

10 第一節 當前國際與亞太情勢發展 當前國際情勢 全球化 中國崛起 國際秩序受到衝擊及影響

11 領土 種族 宗教 傳統安全議題 文化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12 地球暖化 能源需求 自然災害 非傳統安全議題 跨國性犯罪 恐怖主義活動 重大疫情

13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快速崛起,已引起美國的高度關心,並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

14 VS 壹、從冷戰時期到後冷戰時期之轉變 一、冷戰時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華沙公約組織
在兩強權力競逐影響,任何國家已不能自外於國際社會,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息息相關,故國與國之間結盟、互動,均以確保本國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利益,進而促進區域、國際安全為考量。 VS 東歐等國 西歐等國

15 二、後冷戰時期 蘇聯 以經濟競爭取代軍事對抗,以談判化解敵對衝突,形成區域合作, 所以從兩極體系的結構態勢, 轉變為多極並存格局。 美國
1986年戈巴契夫提出改革開放新思維 蘇聯 1986年前蘇聯共黨總書記戈巴契夫提出改革及開放的新思維,提議與美國進行戰略武器裁減會議,並提出歐洲共同家園理念,以緩和緊張局勢。 以經濟競爭取代軍事對抗,以談判化解敵對衝突,形成區域合作, 所以從兩極體系的結構態勢, 轉變為多極並存格局。 戰略武器裁減會議 歐洲共同家園 美國 歐洲 東德 西德 1990年 10月統一 引發東歐國家民主與自由化浪潮 華約組織解體,由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東擴,1991年蘇聯瓦解布希總統提出重建世界新秩序理念,自此之後整個世界進入了後冷戰時期。

16 由於世界各國政經相互依存的態勢日益明顯,使得各國都無法置身事外,影響所及,國家安全不再等同於傳統的軍事與政治安全,這種改變使得國家必須重新思考如何面對因應新的安全課題。
大規模毀滅武器擴散 傳統安全議題 恐怖主義 跨國犯罪 民族與宗教問題 後冷戰時期新安全議題 走私毒品 環境保護

17 貳、當前國際局勢 一、多極格局的發展趨勢

18 二、區域衝突的持續 影響國際安全的因素除軍事的直接衝突外,就是民族主義與種族紛爭所帶來的問題。
南斯拉夫內戰連年,導致分離主義抬頭,各共和國紛 紛尋求獨立。 俄羅斯所轄有的車臣共和國也引燃獨立戰爭的火苗。 亞太地區的朝鮮半島兩韓問題及北韓核武問題。 環南中國海的周邊國家,為爭奪南海諸島的資源及其戰略地位價值,無不整頓軍備,有可能成為未來區域衝突的引爆點

19 三、區域經濟的形成 APEC是我們台灣唯一擁有完整會員資格之官方國際組織喔!!!所以對身處外交困境的我們,重要性不言可喻, 要記住喔!
東協高峰會 原因一: 從後冷戰時期以來,國際多元體系趨勢加速發展及形成,世界強國之間關係進行重新調整與組合,各種區域性多邊合作機制不斷發展壯大,經濟因素在此國際體系間之地位也更加突顯。 APEC是我們台灣唯一擁有完整會員資格之官方國際組織喔!!!所以對身處外交困境的我們,重要性不言可喻, 要記住喔!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原因二: 就經濟發展言,在參與全球與區域化的同時,每一個強權國家仍舊不忘架構自已的經濟區域體,用以作為自已經濟發展的腹地,因應全球可能的衝突,不只是強權需要區域經濟體,小國更為需要。

20 區域主義是以經貿和安全為其重要議題: 歐洲以歐盟為代表 亞洲是以美國所主導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美洲是北美自由貿易區
區域經濟的意義: 意味著過去以軍事力量為主所建立的國際秩序正在解體,取而代之的是以經濟力量為主的重新整合。透過經濟力量主導的區域整合,勢必會帶來區域內其他面向的整合效果,諸如政治方面、安全方面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趨同狀況,而盼達到全方位的整合效果。 亞洲是以美國所主導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美洲是北美自由貿易區

21 四、國際組織功能加強,相互依存態勢增強 國際社會基本上是處於無政府狀態,因此理想主義者希望透過國際組織的成立,來進行協調、整合各國之間的紛爭,提供安全與和平的保障。 單靠一個國家的力量是不夠的,此種相互依存理念的滋長,就是「地球村」的具體實踐。 全球性 朝向更專業化的宗旨,以提供會員國更多專業化服務 國際組織 協調 區域性 國際組織的發展方向圖

22 五、全球化與反全球化 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提奧多爾.拉維特於西元1985年提出,此為全球化的緣起,多數人認為,全球化是由經濟開始,前提是一個「統一的全球市場」。 全球化的效應使世界經濟走向整合,但任何一地發生了失控的現象,將對其他地區造成相關性的影響,例如: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對世界主要國家經濟的損害,幾乎無一倖免於外

23 全球化的問題使得維持體系穩定與秩序的難度更加升高。因此「反全球化」及「本土化」的力量,也在各地集結,利用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宣傳全球化所造成的影響。
國家之間貧富差距的擴大 全球化所帶來的諸多全球性議題,將由全球人類所共同面對與承擔,傳統國家的角色已漸衰弱,國家間的合作模式與組織架構也面臨重整與挑戰。 地球環境汙染的持續惡化 勞資對立 跨國公司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剝削 綠色為第三世界國家

24 六、南北貧富對抗問題 先進國家挾帶著資訊科技的優勢力量,在無障礙的網路空間中,跨越國界與地域的障礙,建立起一個虛擬而又真實的經濟帝國,並以優勢的國防力量為後盾,搭上全球化的特快車席捲全世界;然而,不可否認的,有大多數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因為無法追趕上先進國家的進步速度,居於弱勢的地位,以被剝削者之姿存在這世界上,明顯的進步速度落差,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貧富落差愈趨懸殊。 4

25 七、環境議題 21世紀地球村的環境問題,將重新界定「安全」的內涵
環境問題是屬於全球性的流動,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各國應藉由政府組織或非政府組織,共同以環境議題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共謀人類幸福。 21世紀地球村的環境問題,將重新界定「安全」的內涵

26 八、綜合國力的追求 國家權力或是「綜合國力」應包括一個主權國家生存與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物質力、精神力及對國際的影響力;由此角度看,一國的經濟力在後冷戰時代是扮演著關鍵性的地位。 中國 巴西 俄羅斯 印度 當今中國的經濟快速成長,已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發展最突出者,伴隨其國防現代化工作,致西方對「中國威脅論」的憂心更形突出。

27 參、亞太情勢發展 亞太地區人口龐大、幅員遼闊、天然資源豐富,不僅主導龐大的經濟市場,也潛藏重大軍事衝突。

28 亞太地區國家眾多,一般以地緣及政治因素加以區分,大致分為東北亞、東南亞、南亞、澳紐與南太平洋四個區域,此區域為全球高度快速發展區域之一,區域內各國外交、政治與經濟交流頻繁,更為國際強權亟欲施展影響力之重要區域。

29 VS VS VS 三大衝突相互衝擊安全 朝鮮半島情勢因北韓發展核武,並將飛彈裝備與科技輸往南亞與中東,增添區域不安情勢。
印度及巴基斯坦兩國因喀什米爾的問題而交惡,由於兩國都擁有核武,因而成為世界關注焦點。 國共問題一直是個歷史的難解習題,至今中共仍未放棄以武力解放台灣的政策,要解決此問題,得靠兩岸領導人的智慧。 南北韓對峙 VS 亞太地區由於種族分佈複雜、文化差異甚巨,且地形複雜,土地遼闊,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許多文化間的衝突與未決的領土紛爭問題。 印巴衝突 VS 兩岸問題 VS

30 一、亞太區域安全發展及特色 核武問題 臺海安全議題 東南亞恐怖主義的擴散 東北亞及南亞爭奪海上油田而引發的海上主權問題
對此區域的問題,全球強權的美國、區域強權的中國及日本均扮演了舉足輕重之角色。 臺海安全議題 東南亞恐怖主義的擴散 東北亞及南亞爭奪海上油田而引發的海上主權問題

31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棋盤上,亞太地區歷來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美國對亞太安全有三大認知: 1. 亞太(東亞)對美國至為重要、 2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棋盤上,亞太地區歷來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美國對亞太安全有三大認知: 1.亞太(東亞)對美國至為重要、 2.亞太區域未來之安全與穩定攸關美國的安全、 3.美國繼續承諾在促進亞太安全方面扮演積極的角色。 美國政府在亞太地區戰略

32 「和平崛起」的中國 面對自己的崛起,中國認為是「和平崛起」,因此在外交上採取的是「睦鄰政策」希望建構「和諧世界」,中國希望在全球化的舞臺上構建合作關係。因此近年來積極解決與越南、印度與俄羅斯邊界問題,已展現出對鄰近國家之友好態度、並參加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制定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規則。中國希望的是以發展中國家領導者的身分強化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發言權,以展現其大國的領導地位。

33 二、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及特色 亞太地區內部的貿易結構面臨三個改變: 一、區域內部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依賴度逐漸增加。
二、亞太國家之間的貿易受到中國經濟成長的影響,有些 亞太國家正在逐漸擴大與中國的貿易。 三、中國成為亞洲國家中對美的最大貿易國。

34 亞太區域經濟組織的發展 第一個是經濟論壇的模式: 例如亞太經濟合作理事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 亞太區域經濟組織的特色: 一、多組區域貿易同時發展、產生相互交錯的趨勢。 二、亞洲化與雙邊化的發展趨勢。 三、區域強權國家爭相建構者,以利自身利益。 四、以政府政策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走向。 第二個模式是準關稅領域模式: 例如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的簡稱ASEAN)。 第三個模式是最近蓬勃發展起來的FTA。 例如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的整合。

35 第二節 當前兩岸情勢發展 壹、兩岸互動的五個階段 以時間做區分可將兩岸的互動區分成下列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民國38~68年誓不兩立期
第二節 當前兩岸情勢發展 壹、兩岸互動的五個階段 以時間做區分可將兩岸的互動區分成下列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民國38~68年誓不兩立期 這是歷史的悲劇、造成兩岸籓離、敵仇相對。我方是力求反攻,終歸無門,最後痛定思痛,提振精神,走向經濟發展路,締創「經濟奇蹟」。對岸則大搞文革,以人民公社實施極端共產,最後是弄得經濟衰敗,可謂民不聊生,對臺則大喊著「解放臺灣」的口號。 第二階段民國68~76年兩岸初探期 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自此間開始,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激增,高經濟成長引擎,讓中國開始向世界招手、向臺商招手,以「統戰」態勢對臺灣商人展開遊說。西元1979年初中國人大常會所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中首次提及通航、通商、通郵的大三通政策,就是當時統戰的最好例證。

36 第三階段民國76~89年兩岸接觸期 這是兩岸互動大轉變重要的歷史一刻。搭臺灣解嚴開放之便車,前總統蔣經國先生體恤老兵,開放赴大陸探親,打開了近40年兩岸僵局的首次與對岸互動的第一道門。多少激情與辛酸的親情回溫在此刻發生;臺商並於此間,在對中國投資仍多設限下多數「偷跑」,助長了中國經濟的更快步起飛,更也開始深植兩岸不可分割經貿關係的根基。 第四階段民國89~97年兩岸催化期 為逐步增進兩岸良性互動,但又顧及兩岸主權意識猶有爭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或「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思想仍兩極下,民國89年先在金門試點,「辦理通商、通郵、通航」的縮小版兩岸互通模式,此即為所謂的小三通。小三通的啟航,雖不能完全自由直接來去大陸各地區,但至少便利了許多經常往來兩岸延海地區之臺商與探親客。受惠於小三通所帶來的便利與利益者,無不肯定兩岸通航的重要意義,對日後兩岸的逐步良性互動往來,的確起了相當正面的催化作用。 第五階段民國97年~全面三通兩岸融合期 馬政府執政後大三通正式啟航,台北--上海飛航只需82分鐘,它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許多臺灣人民的生活形態。兩岸的友善互動,良性交流應受到極端的肯定。大三通新世代的到來,有其重大歷史價值與意義,自文化、政治、經貿、產業、人才、技術……都將擴大雙邊諸多效益;兩岸大三通,是新經濟之始,共生共榮、共創大雙贏局面的美麗願景,此刻正在發生。

37 政治上 貳、目前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對於主權的政治問題,兩岸目前尚無法建立共識,而兩岸間也存在許多分歧,政治協商的條件並不成熟。
中國面對臺灣複雜的政治局勢現實,中國也明白,統一只能作為是奮鬥終生的「最高目標」,目前階段談統一並不切實際,如果強求反會催發「欲速不達」反效果。因此,目前是維持「反獨」的「最低目標」。 目前係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以海基、海協兩會為兩岸積極從事事務性議題的談判機構,並以「創造性模糊」的方式,規避主權性質問題。 因此「擱置政治爭議」的務實為主張,已獲得 到中國相當的支持。相信兩岸的關係,在彼此 放下各自堅持後,定能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機 會。

38 經濟上 相對於兩岸政治的不穩定,兩岸民間的互動頻繁,尤其雙邊經貿關係較過去有突破性的發展。根據兩岸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已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場,最主要的貿易順差來源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而臺灣也已成為中國大陸第五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以臺灣來說,兩岸經貿政策上與時俱進地做了許多調整,從李登輝總統時代的「戒急用忍、行穩致遠」到陳水扁總統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對臺商赴大陸投資政策做了較大幅度調整,放寬大陸投資資金上限、開放企業赴大陸直接投資。

39 對大陸經貿鬆綁的措施 政府先後已經通過放寬「人民幣在臺兌換」、「大陸投資金額上限鬆綁及審查便捷化方案」、「海外企業來臺上市鬆綁及適度開放陸資投資國內股市方案」等多項措施。目的在讓臺灣的經濟發展儘早和國際接軌,以提供企業投資佈局更廣泛的決策和經營空間,更為臺灣厚植經濟實力創造基礎環境。

40 推動大三通 第二次江陳會後,在民國97年7月4日達成首班週末包機啟航後,實現了兩岸平日包機直航、航線「截彎取直」、貨運包機及兩岸海運直航。 民國98年4月26日第三次江 陳會後,除了開通南線和第二條北線直達航路之外,最重要的是將包機直航改為定期直航航班,雙方並同意相互開放客運定期航班。積極推動兩岸海、空客貨運輸直航常態化後,通商、通航、通郵等三通已大致完成,如此將可發展臺灣成為往來美洲、東南亞與大陸客貨的「區域轉運中心」。 自中國大陸觀光客來臺政策於民國97年7月18日啟動後,實行一年中國大陸人民約66萬人次來臺,帶來約新台幣252億元外匯收入,若再乘上消費所引發的乘數效果,可使臺灣服務業產值增加至少500億元以上,這對臺灣經濟多所助益。開放陸客來臺觀光,除可帶動臺灣的觀光業及相關產業,亦可增加就業機會;亦可使兩岸人民藉由觀光交流,增進彼此的瞭解,塑造兩岸和諧的氣氛。 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

41 推動經濟合作制度,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
隨著中國的霸權崛起,中國有更多資源與管道壓縮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以遂行其「一個中國」的原則。其以往對臺外交封鎖所採取的策略是運用「三光策略」,意即「將臺灣邦交國挖光、將臺灣國際政治生路堵光、將臺灣對等談判籌碼擠光」,作法包括威迫利誘臺灣邦交國、干涉臺灣和非邦交國交往、排除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切割臺灣地緣戰略價值。 1.開放大陸探親。 2.放寬限制兩岸文教交流範圍。 3.開放陸生來臺就學。 推動經濟合作制度,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

42 參、中國對我軍事及政治威脅 一、中國武力凌駕我國之上,增加武力犯臺力量 二、中國對臺政策發展,仍脫離不了主權爭議

43 肆、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重點工作項目 一、加強海基、海協兩會制 度化,暢通協商管道。 二、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避免衝突發生。
三、持續推動放寬兩岸經貿 交流措施,共創雙贏局 面。 四、持續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以增進兩岸相互瞭解。 五、強化「活路外交」,推 動兩岸在外交上休兵。

44 第三節 我國戰略地位分析 壹、臺海之地緣戰略地位 中國大陸 北韓 第一島鏈 第二島鏈 南韓 蒙古
第三節 我國戰略地位分析 壹、臺海之地緣戰略地位 日本列島 琉球群島 臺灣 菲律賓 大巽他群島 哈馬黑拉島 小笠原群島 馬里亞納群島、關島 帛琉群島 雅浦群島 中國大陸 北韓 第一島鏈 第二島鏈 南韓 蒙古 在地緣上,臺灣位於亞洲大陸外緣花采列島中段,扼控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居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中心位置,是東海與南海分界點,地緣戰略極為重要,更是海洋資源蘊藏豐富之地。 第一島鏈 是指北起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 在第一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鍵的是臺灣。它位於第一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臺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與「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 第二島鏈 是指北起日本列島,經小笠原群島、火山列島、馬里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延至哈馬赫拉群島。

45 台海戰略位置 貳、臺灣總體戰略地位分析 臺灣位處東亞與西太平洋地區的樞紐,是亞太地區海空運輸的中心,地緣戰略價值重要。
1.台海周遭為國際航線重要的 海空域,往返北美、東北亞 及東南亞的航線在此交會, 樞紐位置及戰略地位十分之 重要。 2.台灣、日本及韓國都需要靠 海運進口原物料及民生物資 ,若台海發生衝突,不僅危 害我國家安全,也將影響日 韓兩國對外貿易。

46 參、威脅與挑戰 臺灣是海島型國家,為中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所環繞,而且相對位置鄰近,自然會與鄰國發生領土與海權之紛爭,再加上中國於法理上刻意打壓我國主權,至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因此就臺灣與週邊海洋所產生的威脅與挑戰加以說明如下: (一)海域主權權利之爭,造成漁業資源之爭奪 (二)我國對於海權重視度不足將會對臺灣產生深遠影響 臺灣是一個海洋國家,又加上特殊地緣位置,使我國國家安全,在面臨全球化的多元挑戰時,要隨著時代潮流的改變而作調整。對於臺灣所處的亞太環境來說,以中國崛起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最大。當前臺灣所面對的中國問題,主要是來自於中國直接的軍事威脅與間接的區域圍堵。因此對於中國的觀察視點,可能就不能僅限於臺灣海峽,或是僅以兩岸關係及美、中、臺互動為重點,而應以亞太整體架構的發展,及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因素這兩個面向,來看待中國問題,並設計臺灣的對應之道。 一、臺灣與週邊海洋 二、新時代臺灣戰略概念

47 臺灣的全球戰略戰略構想 一、南北發展的「雁行計畫」,這也是1990 年代臺灣採取北聯日本,南向東協的戰 略規劃方式,期望臺灣能夠變成連結東
北亞與東南亞兩大區域板塊的軸心。 二、臺灣應該扮演「東西橋樑」的角色,也 就是期望臺灣能夠掌握中國發展的機遇, 變成連結東西兩大陣營的核心。 臺海地緣戰略重要,南可控置南海,瞰制東北亞,不論是對東亞、太平洋、南海,只要西太平洋安定,必能維持亞洲安定,進而促進全世界和平。因此臺海兩岸應共同開發海上利益,建立互信基礎,在合作的基礎上,消除或緩和雙方敵意,此為最佳之臺海防衛方略。


Download ppt "亞太政經發展之一 國際現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