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明确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2、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历史必然性; 3、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容 及其历史进程
一、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5 一、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6 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7

8 2、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近代中国人面临两大任务 :挽救民族的危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 。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推动着人们去思考救国的新路 。 黑暗中的光明:十月革命 的胜利。

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 ,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10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别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曾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一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

12 1913年赴日留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6年回国,在京创办《晨钟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年参加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

13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
报告中最先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命题。

14

15 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作 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 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 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毛 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 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 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 。

16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身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人民出版社1974年)

17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中国对它的需要程度,而且取决于这一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程度。

18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

19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

2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要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2 实现这个结合关键在于: (1)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

23 (2)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实际: 首先要认识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和不利的因素,特别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24 其次,要认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与实践的经验;
再次,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传统文化。

25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为着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

26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 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7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 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8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9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 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 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 一重大战略思想。

30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其次,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向胜利。

31 课后作业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什么?

32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33 一、毛泽东同志生平简介;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4 一、毛泽东生平简介

35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36

37

38

39

40 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41 1920年,毛泽东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这是毛泽东(左四)与进步团体“辅社”同人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42

43

44

45

46

47 1937年在延安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 (1)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是在世界进入
帝国主义时代,战争与革命 成为时代主题,列宁领导的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昭示人类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纪元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58 (2)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军,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59 (3)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源 ; 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科学的大力倡导。

60 (4)文化传承;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重要源泉。 第一,批判地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文化的精华; 第二,把马列主义变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马列主义理论内容和民族形式的统一,使精深的马列主义理论群众化、普及化、中国化。

61 (5)实践基础。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的各种课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

62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一,五四时期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第二,毛泽东个人的性格与境界、修养等。

63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年-1927年);
时间: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孕育和萌芽的时期( )。 标志萌芽的主要论著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3月)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64 毛泽东著作的早期版本

65 主要思想包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等问题,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已经初步地结合起来。

66 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形成阶段:土地革命前中期。(1927.7-1935.1) 代表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冈山的斗争》 (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1) 《反对本本主义》 (1930.5)  理论成果: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创立。

67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成熟阶段: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1935.1-1945.8) 代表著作:
《<共产党人>发刊词》 (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 《新民主主义论》 (1940.1) 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的完整的提出。

68

69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继续发展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5.9-1957) 代表著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6) 《论十大关系》 (1956.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 理论成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70 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著作

71 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著作

72 三、毛泽东思想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1、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张如心:1941年8月《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
——王稼祥:1943.7《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解放的道路》; ——刘少奇:七大; ——1981、9: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1982年:十二大 《中国共产党章程》。

73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4

75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76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7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78 4、毛泽东思想的特征 科学性 ; 独创性 ; 完整性 ;  发展性 。

79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1、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 2、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80 3、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81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第二、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82 第三、它是指导中国革命夺取胜利的理论武器;
第四、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思想政治基础; 第五、它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第六、它是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83 课堂互动: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84 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其次,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85 再次,坚持与发展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文革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另一种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对毛泽东的言论盲目崇拜,采取教条主义态度。

86 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最后,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87 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88

89 课后作业题: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涵义、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

90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91 一、邓小平同志生平简介;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92 邓小平,四川广安县人,原名邓希贤,学名邓先圣
( - ) springstory.mp3

93 1919年秋中学毕业,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
1920年8月赴法勤工俭学; 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4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 1926年1月离法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

94 1919年秋中学毕业,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
1920年8月赴法勤工俭学 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4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 1926年1月离法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

95 1927年1月回国,担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长、政治教官、中共中山军事学校书记;
1927年-1929年中共中央秘书; 1928年-1929年领导白色,龙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96 1931年—1933年,在瑞金、会昌、寻乌、安远任职,治理中央苏区,发展生产,加强文化建设,巩固红色政权;
1933年人生第一次大落大起; 1935年-1938年中共中央秘书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长、政治部副主任;

97 1952年,任政务院常务副总理; 1954年中央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委员囯务院副总理; 1956年任中央委员会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达10年工作卓有成效;

98 1969年10月—1973年3月人生第二次大落大起; 1973年1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1975年1月中共中央委副主 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1974年底,毛泽东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99 1976年4月—1977年7月 人生第三次大落大起; 1989年11月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政治退休; 1992年春,南巡考察; 1997年2月,因病逝世。

100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首先,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根据之一 ; 战争与革命.MPG

101 其次,世界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又一时代根据。
正负电子对撞机 其次,世界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又一时代根据。 航天科技 通信卫星

102 (2)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验教训。

103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是邓小平和陈云在会议上
(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依据 ;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是邓小平和陈云在会议上

104 (4)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依据;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5)邓小平的主观条件。 邓小平的个人素养、务实精神和“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

105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理解几种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 ; “走一步,看一步” ;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106 (1)理论命题提出阶段;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命题的提出阶段。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 (2)理论轮廓阶段构建;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理论轮廓阶段构建阶段。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初步构建了这一理论的基本轮廓。

107 (3)理论体系形成阶段;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是理论体系形成阶段。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08 (4)理论丰富阶段。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是理论丰富阶段。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同时,正式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随后又载入我国宪法。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rm

109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具有完备的科学体系;
第一个层次: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第二个层次: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第三个层次:实践形态,即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基本战略和基本政策,这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而制定的。

110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文化 民族 教育 军事 科技 外交 政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统战 经济 党建 政治经济学 哲 学
哲 学 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论 根本任务论 发展动力论 外部条件论 政治保证论 战略步骤论 领导依靠论 祖国统一论 发展阶段论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11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112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高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113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114

115 1、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 1、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16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17 一、江泽民和胡锦涛简介;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三、科学发展观。

118

119 江泽民:生于1926年8月17日, 江苏省扬州市人。 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 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 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1985年后,任上海市市长,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

120 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21 1990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22 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23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接受江泽民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124 胡锦涛: 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125 1982年━1984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1984年━1985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1985年━1988年,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88年━1992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26 1992年━199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1993年━199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199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127 1999年━200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128 2002年━2003年3月,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02年12月不再兼任);2003年3月━2004年9月,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29 2004年9月━2005年3月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005年3月━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3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国际环境(世情) 国内环境(国情) 党内环境(党情)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国际环境(世情) 国内环境(国情) 党内环境(党情)

131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形势来看(世情)
“和平与发展”仍为世界主题,这点没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不会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发展经济、科技,解决“南北问题”仍为世界共识。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世界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32 第一,经济上的多极化与政治上的多极化;

133 第二,经济上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发展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国际上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

134 挑战: A、世界贫富差距拉大;2000年排名全球首富前3名的盖茨等的资产总额,竟然超过全球最贫困的26个国家、6亿多人口的财富的总和。2000年统计,美国20%的最富家庭获得全国收入的将近一半和财富的80%。——我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不断满足人民需要为目的。

135 B、可持续性发展的威胁;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臭氧层被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与环保。

136 C、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大大加强,呈现“秩序弱化”。92年欧洲爆发英镑危机、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最大的是97东南亚金融危机(席卷泰、马、印、菲、新、韩、中国的香港等)。——我国必须走稳健的金融改革道路,制定正确的金融政策。

137 第三,信息革命的网络化(科技革命)——带来技术、信息的无限畅通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复杂化——必须要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

138 第四,历史进程的复杂化。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预见的时间内)世界不会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仍为世界主题,但必须看到“东西”和“南北”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

139 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恐怖主义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威胁;2)两大阵营及其内部的冲突、变化和发展。中华军事联盟社区宣传片
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恐怖主义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威胁;2)两大阵营及其内部的冲突、变化和发展。中华军事联盟社区宣传片.WMV

140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大转折,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江泽民:“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民族都回避不了。在这场竞争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风险,战胜困难,归根到底取决于执政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思路来建设党。而“三个代表”思想,正是针对这些挑战和考验,对新世纪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作出的最集中概括的科学回答。

141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今天中国的最大的国情。然而,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

142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基础上形成的。(党情)
首先,是在我党的新变化基础上提出的; A、执政目标、环境的变化;一是“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143 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144 B、党的队伍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变化;

145 C、首先、不容忽视的就是已经存在的一些党内腐败现象严重地侵蚀着我们党。

146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坚持从严治党,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是“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147 其次、是吸取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失败的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14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重视党在新时期的建设,“三讲”活动的展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准备阶段; 2、2000年-2001年江泽民视察调研,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阶段; 3、01年-02年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理论的形成阶段; 4、02年至今,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理论的深化发展阶段。

14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0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51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52 三、科学发展观

153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主要内涵;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154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155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56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摆在中心位置。

157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 ; 1.统筹城乡发展; 2.统筹区域发展;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区域统筹:环渤海联合、京津一体化

158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159 课后作业 1、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2、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ownload ppt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