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山西省2012年度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评估工作培训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山西省2012年度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评估工作培训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山西省2012年度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评估工作培训会
实施专业评估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 发展能力的思考 李奠础 2012年9月13日

2 交流内容 一、山西省高职专业设置概况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 三、 专业评估内容 四、专业改革应关注的问题 五、文件资料 2

3 一、山西省高职专业设置概况

4 表1 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教育部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类专业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 序 号
表 年全国高职院校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教育部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类专业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 学校所在地 公办学校 数(所) 1 江苏省 82 8 湖北省 56 15 黑龙江 43 2 广东省 81 9 福建省 53 16 广西 39 3 山东省 74 10 四川省 52 17 云南省 37 4 安徽省 11 江西省 50 18 陕西省 36 5 河南省 73 12 山西省 48(民办6) 19 重庆市 6 湖南省 72 13 辽宁省 47 20 内蒙古 33 7 河北省 58 14 浙江省 21 上海市 31

5 续表1 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分布情况表 全国高职学校数(所): 1288所 本科院校:844所 注: 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1280所 序
续表 年全国高职院校分布情况表 学校所在地 公办学校 数(所) 22 天津市 26 25 甘肃省 28 海南省 11 23 贵州省 24 新疆 29 宁夏 8 北京市 27 吉林省 21 30 青海省 5 31 西藏自治区 3 合计 全国高职学校数(所): 1288所 本科院校:844所 注: 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1280所

6 表2 2011年山西省高校情况表 另有独立学院8所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研究生点 12个 普通高等学校 (共66所) 成人高校
表 年山西省高校情况表 (数据来源:山西省2011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研究生点 12个 普通高等学校 (共66所) 成人高校 13所 普通高校9个 科研机构3个 本科19(民办1) 高职47(民办6) 职工高等学校7 管理干部学院3 教育学院2 广播电视大学1 招生 8745 94285 90317 在校(学) 24790 322153 272316 毕业生 7330 65117 87563 校均规模 15896 另有独立学院8所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7 表3 山西省与全国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平均)对比表
(数据来源2011年10月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申报材料信息公示) 山西省与 全国 高职院校 全日制 普通高 职在校 生人数 (人) 教职工 总数 专任 教师 现有专 业数 (个) 2011 年招 生专 学校“十 二五”规划 学生 规模 专业 1 全国高职院 校基本情况 (平均) 6270.4 480.9 311.0 29.4 25.8 9484.0 34.7 2 山西省高职 院校基本情 况(平均) 4329 222 141 12 8 6273.7 25.9

8 表4 山西省高职专业大类设置情况 涵盖51-69大类 (数据来源:教育部2012年高职专业设置备案结果) 1 62/财经 26/200 7
代码/专业 大类 专业 /专业点数 代码/专 业大类 1 62/财经 26/200 7 54/资源开发与测绘 16/88 13 61/轻纺食品 12/28 2 66/文化教育 36/192 8 64/旅游 10/79 14 65/公共事业 10/21 3 59/电子信息 27/157 9 63/医药卫生 13/46 15 53/生化与药品 13/40 4 58/制造 25/128 10 55/材料与能源 19/40 16 52/交通运输 11/18 5 67/艺术设计传媒 31/114 11 51/农林牧渔 14/31 17 68/公安 12/12 6 56/土建 23/109 12 69/法律 11/30 18 60/环保气象与安全 6/11 19 57/水利 9/9 涵盖51-69大类 (数据来源:教育部2012年高职专业设置备案结果)

9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动态/政策/思路

10 (一) 2012年度全国职成教工作视频会议(北京) 2012-03-16

11 2.明确“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主题: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内容: 1.总结交流了2011年的工作成果, 2.明确“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3.研究部署2012年的工作. ○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八个方面能力

12 2012年职成教工作思路 围绕服务国家改革和发展大局,以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基本制度,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推动中高职衔接取得实质成果,提升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能力,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力提升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水平。

13 (二)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 2012年5月14日-16日(上海)
(二)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 2012年5月14日-16日(上海) ○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约12年举行一次),对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届:1987年德国柏林; 第二届1999年韩国首尔。 第三届: 2012年5月14日-16日(上海) ○主题:“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 ○目标:1.研究当前和今后职教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2.促进各国对职教的认识和交流;3.促进职教领域的国际合作,确定支持各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方针。 ○大会专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圆桌会,介绍我近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职教取得的成果。

14 主要观点 1.从“一技傍身”到“学技终身”:21世纪的技能文盲不是 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2.当今职教,更关注技能人才发展的“成长路线图”。 需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网络。 3.许多传统行业、职业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变迁,如开发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出现了 物联网开发、金融高性能计算等新兴职业,需新型高技能 人才.“职业教育要有前瞻性地设置未来发展所需的专业 和课程。”

15 4.倡导“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技术”。经济的“绿化”
意味着技能需求将改变,现有职业系统中还会出现更多 新的技能组合。 5.三个培养人才成功因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 的创业家精神;提供优良的就业等公共信息服务。 在课程设计中有专门的企业家精神课,提升学生的创业 能力。  

16 (三)发布《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步走”的战略计划:   2011—2012年重点推进中高职的统筹与衔接; 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适应需求、有机衔接、 多元立交,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任务:致力于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 型人才(中职)、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 、应用型人才 (本科) 。基本消除新生劳动力无技能就业现象。  中国已将职业教育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 优先保障职业教育。同时,支持企业“产教结合”办学。

17 (四)教育部2012-05-17在杭州召开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
提升教育质量需加强学校管理。办好职业教育需要改变观念,职业教育不是用来处理应试教育遗留问题的,也不是处理差生、培养廉价劳动力,而是培养人才的教育。 鲁昕

18 (五)我国正在编制教育文件 职业教育体系: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 体系重点:坚持面向人人成才、面向社会 需求的原则。
目标:到2020年建成适应需要、有机衔接、 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技能型人才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至2020年达70%,并基本消除新生劳动力 无技能就业现象。 1.《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规划 ( 年)》

19 2.健全职教 质量标准体系 ■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列入教学 质量评价体系; ■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 满意度、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作为
评价的重要指标; ■建立行业、企业、用人单位、 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参与的评价 机制。 2.健全职教 质量标准体系

20 3.教育部4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职业教育院校 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推动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 送审个稿。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协调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经费等列入职业教育法。 5.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颁布.

21 6.组织开展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课题研究 (建人专函〔2012〕67号)
6.组织开展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课题研究 (建人专函〔2012〕67号) 组织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完成人:有关职业院校、行业专家组成, 研究(制订)内容: 1.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可行性研究报告; 2.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及办法; 3.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成果应用、试点工作方案等。

22 依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 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
(六)开展新项目 依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 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 附件1: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 附件2:专业建设名单 附件3:专业建设发展信息表 目标: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 体系建设的能力。

23 拟解决的问题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灵活,办学活力不足;
●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 ●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 ●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完全满足工作要求,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职业精神培养亟需加强。 拟解决的问题

24 3.申报专业类型 1.产业支撑型 2.人才紧缺型 3.特色引领型 4.国际合作型

25 ●坚持服务和发展相结合。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相结合。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建设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 ●坚持学校主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相结合。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

26 重点内容 ●推进校企对接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方案、构建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等全过程。 ●探索系统培养 推进中高职衔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强化实践育人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研究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转变培养方式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建设教学团队 ●实施第三方评价

27 专业改革情况 序号 学校所在地市区 学校名称 五个对接 十个衔接 系统培养 年社会培训量(人日) 专业与产业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 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结构布局 课程体系和教材 教育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 人才成长途径 评价模式改革 教师培养培训 行业指导作用 校企深度合作 专业2011年中职生源百分比 专业2011年专升本百分比

28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3)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重点工作 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3)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29 1.公办学校: 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1280所 公办学校申请支持与立项学校:949所 2.山西省独立设置高职学校 48所其中:公办学校 42所 申请支持与立项学校40所 3.山西省申请支持与立项专业74个. 专业大类分布前5位: 财经> /制造>资源开发与测绘>文化教育/ >材料与能源

30 (七)高职主要文件 1.教育部文件及要点 1)教高函[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3)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4)教职成[2011]12号推进高职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31 (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1)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经济转型,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任务: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

32 校企四合作 促进五对接 强化六措施 优化十衔接 提高八个服务能力 发挥高职引领作用
校企四合作 促进五对接 强化六措施 优化十衔接 提高八个服务能力 发挥高职引领作用 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内涵)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高职协调发展,建立现代职教体系。

33 校企四合作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4 促进五对接 专业与产业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

35 强化六措施 1.推进校企对接 2.探索系统培养(中高职衔接) 3.强化实践育人 4.转变培养方式 5.建设教学团队 6.实施第三方评价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36 提高八个服务能力(内涵?)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优化升级 实体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保障民生 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构建合理教育结构 提高八个服务能力(内涵?)

37 优化十个衔接 适应区域产业需求,优化培养目标的衔接 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设置的衔接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教材的衔接
强化学生素质培养,优化教学过程的衔接 促进信息化建设,优化教学资源的衔接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优化人才成长途径的衔接 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优化质量评价的衔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培养的衔接 推进产教合作,优化行业指导的衔接 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优化校企合作的衔接

38 办学模式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 多元办学模式; 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 各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39 培养模式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 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与职业标准对接.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依据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 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 与职业标准对接.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40 教学模式 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 组织形式; 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 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
●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 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 教学模式; ●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教学 组织形式;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 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

41 教学资源与教学评价 化教学资源开发。 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 指标。 ●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数字
●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 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 指标。

42 三、专业评估内容

43 (一)评估文件 附件一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二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附件三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一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评估信息表 附件二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评估汇总表 关于开展2012年度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评估工作的通知

44 附件一:高职专业评估信息表内容及板块 内容 主要板块 一、专业简况 基本情况 二、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实施效果
2.1专业定位 2.2培养目标 2.3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2.4实施效果 思路及结果 三、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条件 3.1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 3.2教学团队(团队结构、团队水平、培养培训、社会服务) 3.3课程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与精品课程) 3.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校内外实训与实训项目、仪器设备) 3.5教学资源库(校园信息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图书) 3.6专业特色(特色凝练、标志性成果) 3.7经费保障 条件

45 内容 主要板块 四、人才培养质量 4.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2近三年分年度新生录取报到率、就业率、创业成就 4.3职业资格证获取情况 4.4学生获奖情况 质量评价 五、学校自评专家意见、结论 六、省评估专家组意见、结论 七、省教育厅意见 评审

46 附件三:山西省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专业设置(4分) 1.1专业定位 1.2在校生 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分) 2.1方案制定与实施 2.2培养目标 3.经费投入(5分) 3.1学校 3.2.其它 3.3.央财专项 4.人才培养模式(3分) 4.1模式与创新

47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6.5教材与精品课程 6.4教学手段 6.3教学方法 6.2教学内容 6.1课程设置 6.课程与教学(20分)
5.5社会服务 5.4培养培训 5.3团队水平 5.2双师教学团队 5.1专业带头人 5.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20分)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48 7.5校外实习实训 7.4仪器设备值 7.3实训项目 7.2校内实训 7.1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7.实践教学(16分)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49 10.2标志性成果 10.1特色形成  10.专业特色(3分) 9.4学生获奖 9.3职业资格证书 9.2报到率、就业率、创业成效 9.1质量监控 9.人才培养质量(20分) 8.3专业图书 8.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8.1校园信息化建设 8.教学资源库建设(5分)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50 (二)评估指标体系内涵 评估指标体系--6.课程与教学(20分)
二级指标 内涵 6.1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置课程,课程结构合理;整合岗位群职业技能要求设置实践实训项目,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对接。 6.2教学内容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能将现代的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信息表 3.3课程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与精品课程)

51 应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紧贴产业领域的最新变化。
课程体系与核心 课程(教学内容)

52 评估指标体系--6.课程与教学(20分) 二级指标 内涵 6.3教学方法
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和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网上助学式、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或展示活动;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 6.4教学手段 积极探索和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和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效果明显。 6.5教材与精品课程 建有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选用近5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60%;编有一定数量的校本教材。

53 评估指标体系--7.实践教学(16分) 二级指标 内涵 信息表 3.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校内外实训与实训项目、仪器设备)
7.1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训项目开发、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规范化;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比重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 7.2校内实训 校企联合共同创建具有真实的岗位训练、具有职场氛围、具有企业文化,以及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利用率高,在同类专业中居先进水平;有省级以上实训基地项目支撑。 信息表 3.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校内外实训与实训项目、仪器设备)

54 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中心 研发中心 技术服务中心

55 评估指标体系--7.实践教学(16分) 二级指标 内涵 7.3实训项目
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开发实验实训项目;生产性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行业发展相适应,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出率≥80%。 7.4仪器设备值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5000元,文史财经管类≥4000元;近5年的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标。 7.5校外实习实训 建有5个以上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效果好。

56 评估指标体系--8.教学资源库建设(5分) 二级指标 内涵 8.1校园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满足教学管理与专业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校园网络运行良好。 8.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积极开发和建立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文件、职业标准、产品国标、企业信息、仿真动画等;丰富网络课程资源;积极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 8.3专业图书 生均专业纸质及电子图书资料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近3年专业图书数量逐年增加。 信息表 3.5教学资源库(校园信息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图书)

57 评估指标体系--9.人才培养质量(20分) 信息表 4.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2近三年分年度新生录取报到率、就业率、创业成就 二级指标
内涵 9.1质量监控 校、系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和实施与就业(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9.2报到率、就业率、创业成效 近3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高;近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当年底平均就业率高;近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企业满意度高、创业成效明显。

58 评估指标体系--9.人才培养质量(20分) 二级指标 内涵 信息表 9.3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比例≥90%。
4.3职业资格证获取情况 9.4学生获奖 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数学建模比赛、发明创新大赛等比赛中获得过省级以上奖励。 4.4学生获奖情况

59 评估指标体系--10.专业特色(3分) 二级指标 内涵 信息表 10.1特色形成 专业特色描述准确,得到社会认可。
3.6专业特色(特色凝练、标志性成果) 10.2标志性成果 专业开办以来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标志性成果

60 四、专业改革应关注的问题

61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基地建设 学风建设 科学定位 制度建设 质量监控 管理 建设 改革 正确的专业 建设思想

62 研究省内同专业/校际间交流/理清思路 掌握政策 专业内涵 错位发展 找特色 亮点 突破口 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专业目录对应性
差异性 对应性 整体性 研究省内同专业/校际间交流/理清思路 掌握政策 专业内涵 错位发展 找特色 亮点 突破口 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专业目录对应性 学校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学校整体专业结构布局、本专业(群)建设思路。资源共享、相互补充。 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即在这些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优我精”

63 五、文件资料

64 教育文件与观点 1.教育部、教育厅工作要点和文件 (1)教高函[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3)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4)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65 (5)教职成[2011]12号推进高职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6)晋教高[2011]14号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7) 2011年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指南(高职) (8)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66 2.产业政策 (1) 袁纯清讲话 (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晋政发〔2011〕21号) 3.重要观点 (1)范唯-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 ) (2)范唯-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 (3)范唯-高职学校:让每一个在学校里待过的人增值

67 祝各位老师工作愉快


Download ppt "山西省2012年度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评估工作培训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