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预防医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预防医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预防医学

2 本科重点少。其中,医学统计学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为本科目必考点。
考生应重点掌握: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和统计描述;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现况调查)、诊断及筛查试验;职业病的影响因素、发生原因、健康危害及几类常见的职业病,传染病的防控。

3 绪论 约考过4题,均为预防医学的概念,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准确记忆。

4 考点:1、预防医学特点(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重点健康和无症状人群,研究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更积极预防作用、微观和宏观结合)
2、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有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 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 5、三级预防(1:病因:职业病、传染病、地方病;2:三早;3:并残康)

5 预防医学是研究(2002) A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B个体与群体的健康 C人群的健康 D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E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答案:A(2002)

6 以下哪一组疾病,都应以第一级预防为重点 A.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 B.职业病、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 C.食物中毒、肿瘤、公害病 D.地方病、肿瘤、职业病 E.公害病、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 答案:A 解析: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学预防,它是针对致病因素所采取的措施。而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均属于病因明确的疾病。

7 医学统计学方法 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18题,占本单元总出题量的一半多,是重点中的重点。
历年出题量都很大,出题频率很高,几乎每年必考,题量在4道左右。

8 要点 1.根据随机化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出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组成的子集称作样本(2007)。
2.从同一总体中抽样,缦到某变量值的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有差别,被称为抽样误差(2003)。 3.描述随机事件(如发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为概率,常用P表示。P值的范围在0和1之间,P≤0.05或P≤0.01的随机事件,通常称作小概率事件(2005、2007)。

9 算术均数  简称对数(mean).习惯上以X表示样本均数, 以希腊字母μ表示总体均数。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006、2008)。
四分位数间距(Q)  常用于描述偏态分布以及分布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值资料的离散程(2007)。

10 标准差的应用(2004、2006、2007)。①说明观察值离散程度的大小。②与均数一起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③计算变异系数。④计算标准误差。
变异系数(CV)  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变异度(2002、2008)。

11 标准正态分布是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2008)。
在遵循随机化原则的前提下,由样本算得的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问仍存在差异。这种由于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2003)。

12 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说明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2001、2005)。由于实际工作中σ往往是未知的,可用样本标准差s作为σ的估计值,计算标准误的估计值(2004)。

13 u检验和t检验     t检验的应用条件是样本含量较小,两组观塞值的标准差相差不太大(2004)。样本含量较大时,样本均数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u分布),可用u检验(2002)。

14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历年来的出题量都比较大,几乎每年必考,平均每年4~5道。
    本单元主要的出题点首先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其中又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现况调查等知识点考查得最为频繁。题型多为记忆型,要求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概念定义;     另一重要出题点是诊断及筛查试验,多是概念型的考查,对重要的概念定义要牢固记忆,方能从容应对考试。

15 病例对照研究  是选择一定数量的病例,调查其中假设因素出现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假设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研究方法可假设因素进行初步检验,但不能决定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关系(2007)。

16 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      1.罹患率  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区别在于它常用来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时间可用日、周、旬、月为单位,常用于疾病流行或暴发的病因调查(2002)。     2.患病率  患病率常用于慢性病调查统计。罹患率用于衡量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小范围短(2004,2005)。

17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2007)。

18 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2003、2004)。  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的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又称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2008)。样本量的决定因素有:预期现患率、调查单位间的变异程度、精确度和把握度。根据样本量的决定因素通过查表或公式获得样本量(2002)。

19 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1)灵敏度: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2000、2001、2005)。     (2)特异度: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2001、2006)。     (3)假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2001)。     (4)假阴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5)约登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l。

20 选定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分析暴露于该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该研究为(B)
  A.现况调查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理论性研究

21 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为(B)   A.选择偏倚,混杂偏倚,测量偏倚   B.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C.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测量偏倚   D.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   E.入院率偏倚,易感性偏倚,无应答偏倚

22 在流行病学现状调查中,系统抽样的方法是(C)
  A.按照地区系统抽取调查单位   B.按照行政系统抽取调查单位   C.按照一定比例或间隔抽取调查单位   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E.按照方便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23 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该研究为(A)
  B.病例对照研究   C.现况调查研究   D.临床试验研究   E.现场干预试验

24 现况调查研究的目的不包括(B)   A.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   B.观察某疗法的远期疗效   C.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   D.描述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E.进行疾病监测,早期发现病人

25 某小学有大批的学生发生不明原因的腹泻,为了寻找病因及流行的线索。首先应进行的研究是(E)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研究   D.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E.现况调查研究

26 为探讨儿童白血病的病因,选择200例确诊白血病的儿童,同时选择200例同期同医院无白血病的儿童,然后调查其母亲孕期X线照射情况,此研究方法为(B)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前瞻研究   E.临床试验研究

27 第四单元 临床预防服务 营养基本概念是主要的出题点

28 营养的基本概念  营养素需要量:指维持人体正常健康与生长所需要营养素的数量,也可以把它叫做营养素生理需要量(2005)。
    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越接近人体的需要,其生物学价值越高(2001)。

29 优质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中。如瘦肉含有蛋白质l6%~20%、鱼类含10%~l2%、蛋类含12%、牛奶含3.4%、干大豆含30%~40%。粮谷类含蛋白质较少,多为半优质或非优质蛋白质(2003、2006)。

30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烹调不当易遭损失(2000)。

31 大豆与谷类食物混食,主要补充谷类中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A)
B.苏氨酸 C.蛋氨酸   D.亮氨酸   E.异亮氨酸

32 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指(C) A.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量 B.为满足机体从事轻劳动所需要的量   C.为满足机体需要,每日必须由膳食摄取以满足机体需要的量 D.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量 E.为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

33 第五单元 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本单元的出题重点首先集中在职业病这一知识点,其中,有关职业病的影响因素、发生原因、健康危害及几类常见的职业病都是出题的重点,多以概念考查的形式出现。 本单元的另一出题重点是传染病的防控方面,关于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的各个环节都是常考点,题型以记忆型为主,难度不大,平日备考中下工夫做好牢固记忆工作就可从容应对考试。 本章内容很多属于常识 ,遇到此类型的题目,将不同选项仔细比对,可以“猜”出正确答案。

34 社区预防服务是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全人群为对象的综合性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服务。
其特点是以社区全人群而不是以个体为服务对象,强调社区内多部门的合作和社区的参与, 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伤害、疾瘤、失能和早逝(2007)。

35 职业性有害因素     (1)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称为永久性听阈位移(PTS),属病理性改变(2008)。     (2)吸入刺激性气体,尤其是水溶性小的气体,如光气、氮氧化物等,容易引起中毒性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损害(2007)。     (3)汞中毒早期以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2007)。     (4)矽肺的诊断依据以下几点(2003):①以接触硅尘的职业史为前提,以x线胸片检查为依据。②根据《尘肺X线诊断标准(GB5906.86)》,结合劳动卫生调查和临床表现及动态观察资料。③凡由省、市肺尘埃沉着病诊断组做出明确诊断的应发给肺尘埃沉着病诊断证明书,享受国家劳保待遇。

36 职业病预防原则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病因明确的疾病:传染病、职业病) 2.二级预防:三早(发现、诊断、治疗)。(病因不太明确的或多病因:肿瘤) 3.三级预防: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病因不明)

37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需具备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可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水、土壤、食物、接触、媒介、垂直、医源 易感人群

38 不属于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的评价是(C)
  A.危害鉴定   B.暴露鉴定   C.危险度检测   D.剂量一反应关系评定   E.危险度特征分析

39 我国发病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D)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有毒动物中毒   C.有毒植物中毒   D.细菌性食物中毒   E.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40 在噪声对听觉系统损伤的发病过程中,最具特征的表现是(D)
  A.早期高频段听力下降   B.早期属功能性听觉敏感性下降   c.晚期语频段听力下降   D.听阈升高在后期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E.听力下降的发展呈渐进性,先快后慢

41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B)
  A.微生物,宿主,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原体,环境,宿主   D.病原体数量,致病力,定位   E.病原体,人体,他们所处的环境

42 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B)
  C.季节性升高   D.周期性流行   E.长期变异

43 卫生法规

44 本科在历年考试中所占份额很小,且出题点相当集中。不建议考生通读教材,应结合本章内容精要,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的研究,以提高应试效率。
记忆性非常强,但是也可以通过常识来判断

45 医师依法取得执业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在相关医疗机构中注册执业(2006)。
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白处罚决定之口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不予注册(2003)。 医师变更热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型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2007)。

46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二年以上以及有相关规定情形消失的,申请重新执业,应当由相应机构考核合格,并依照相关规定重新注册(2001、2005)。

47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①遵守法律、法规,遭守技术操作规范;②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③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④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义务(2005、2006、2007、2009)。

48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2003)。
医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按照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2002、2003、2004、2007、2008)。

49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执业医师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④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③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④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⑤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⑥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⑦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⑧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⑨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⑩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⑾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⑿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鲑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2000、2003、2004、2006、2007、2008)。

50 ◆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这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01、2005)。     ◆  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或者侵犯医师人身自由、干扰医师正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07、2008)。

51 ◆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2007)。
    ◆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2000、2005)。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戴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2002、2005)。     ◆  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2001)。

52 ◆  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①严重遗传性疾病;②指定传染病;③有关精神病(2007、2008)。
    ◆  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2000、2002、2005):母婴保健指导;孕妇、产妇保健;胎儿保健。     ◆  经产前检查,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2002、2004)。     ◆  生育过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医学检查(2008)。

53 ◆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2001、2005)。 ◆  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2005)。

54 ◆  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和物品以及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以下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①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004)。②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2005)。③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2003)。④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2004)。⑤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2007)等(2004)。

55 ◆  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2008)。

56 ◆  医疗机构用血要求:①国家提倡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l8~55周岁(2001)。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2004)。③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2007)。④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2008)。血站应当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血站的设立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牛行政部门制定(2007)。⑤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2007)。


Download ppt "预防医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