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理气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理气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理气药

2 概述 一、概念: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作理气药。 二、功能及主治: 行气,治疗气滞证,见闷、胀、痛等。
降气,治疗气逆证,见呃逆、喘息等。

3 概述 三、药性特点: 味辛、苦,大多性温(偶有性寒者); 多归肝、脾、肺、胃经。

4 概述 四、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弱阴虚者慎用。 本类药物中行气力强之品,易伤胎气,孕妇慎用。
本类药物大多含有挥发油成份,不宜久煎,以免影响药效。

5 陈皮 【药用】云香科小乔木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6 陈皮 【处方用名】 橘皮、陈皮、广陈皮、新会皮、炒橘皮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7 陈皮 特点:能行、能降、能燥 功效 主治 理气调中 特点:善理脾胃气滞。 应用:脾胃气滞证、胃气上逆证 燥湿化痰 痰湿壅肺证。

8 陈皮之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3~10g ,煎服。

9 枳实 【药用】 云香科小 乔木酸橙 及其栽培 变种或甜 橙的幼果。

10 枳 实 【处方用名】 枳实、江枳实、生枳实(生用作用较猛)、炒枳实、枳实炭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 归脾、胃、大肠经。

11 枳 实 特点:上破结胸,中消宿食,下通便闭。 功效 主治 破气除痞 食积气滞之脘痞,腹胀,便秘等。 化痰消积 痰浊阻滞之胸痹、胸闷等。

12 枳实之临床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3~10g,煎服。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13 枳实与枳壳的比较 枳实 形小性烈,破气力强,长于消积除痞导滞,积滞痞闷便秘多用 枳壳
形大性缓,破气力弱,长于理气宽中除胀,气滞胸满腹胀多用。

14 木 香 【药用】 菊科本草 植物木香 的根。

15 木香 【处方用名】 木香、广木香、煨木香、炙木香、炒木香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 归脾、胃、大肠、胆经。

16 木香 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 特点:长于行脾胃气滞 应用:脾胃、肠气滞之胃胀、腹胀, 腹痛,痢疾里急后重等。 疏理肝胆
功效 主治 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 特点:长于行脾胃气滞 应用:脾胃、肠气滞之胃胀、腹胀, 腹痛,痢疾里急后重等。 疏理肝胆 应用:肝失疏泄致脾失运化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等。

17 木香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生用行气力强, 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 

18 香 附 【药用】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

19 香 附 【处方用名】    香附、生香附、制香附 、香附米、醋制香附。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甘,平。 归肝、三焦经。

20 香 附 疏肝理气 特点:长于行肝郁气滞 应用:肝气郁结胁痛、疝气腹痛等。 调经止痛 特点:长于治疗各种月经病; 应用: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
气病之总司 功效 主治 疏肝理气 特点:长于行肝郁气滞 应用:肝气郁结胁痛、疝气腹痛等。 调经止痛 特点:长于治疗各种月经病; 应用: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 妇科之主帅

21 【用法用量】   煎服,6~12g。醋炙止痛力 增强。

22 第九章 消食药

23 概述 一、定义: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二、药性特点:大都性味甘平或甘温,归脾胃经。

24 概述 适应证: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纳水谷运化。如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每致饮食停滞,出现各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症。
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有食臭味,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等。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而没有饮食积滞的要慎用

25 山楂 【药用】蔷薇科乔木或大灌木山里红山楂或野山楂的成熟果实。

26 山 楂 【处方用名】 焦山楂 山楂炭 焦楂肉、生山楂 生楂肉 蜜炙山楂炭 【性味与归经】 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27 山楂 功效 主治 消食化积 特点:善消油腻肉食积滞。 应用:食滞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 行气散瘀 ①产后恶露不尽,瘀阻腹痛及痛经。 ②疝气坠痛

28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生山楂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用于止泻止痢。

29 莱菔子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

30 莱菔子 【处方用名】   莱菔子,萝卜子 【性味与归经】 辛、甘,平。 入脾、胃、肺经。

31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消食除胀 特点:消食兼行气消胀。 应用:①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降气化痰 咳嗽痰多,胸闷食少。

32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又不宜与人参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0g。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

33 麦芽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颖果,经发 芽后,低温干燥而得。

34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消食健胃 特点:善消米、面、薯、芋等淀粉性积滞。 应用:食积不化,消化不良,脘闷腹胀等证。 回乳消胀
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结所致乳房胀痛。

35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用多用于回乳消胀。
【使用注意】   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36 鸡内金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雉科家鸡的砂囊角质内膜。

37 【处方用名】   鸡内金、内金、炙鸡金。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38 功效主治 消食健胃 特点:善消各种积滞。 应用:①食积停滞证。 ②小儿脾虚疳积。 止遗尿 遗精遗尿。 化结石 泌尿系结石及肝胆结石。 功效

39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用效果比煎剂好。

40 第十章 止血药

41 【含义】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各种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创伤出血等。 【分类】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 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

42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大 蓟 为菊科植物蓟 的地上部分或 根。生用或炒 炭用。

43 【处方用名】  大蓟、大蓟草;大蓟炭。 【性能】苦、甘、凉。归心、肝经。

44 功效 主治 凉血止血 特点:止血不留瘀 用于血热出血证。治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等 散瘀解毒 热毒疮痈

45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鲜品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
【比较】大蓟和小蓟药 共同点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不同点 大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力强。 小蓟兼能利尿,善治尿血,血淋

46 地 榆 为蔷薇科植物 地榆 或长叶地 榆的干燥根。生 用或炒炭用。

47 【处方用名】  地榆、生地榆;地榆炭。 【性能】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48 功效 主治 凉血止血 特点:长于下焦的血热妄行 应用: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等血热妄行 泻火敛疮 应用:烫伤、皮肤溃烂、流脂水、疼痛等症

49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烫伤患者,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引起中毒性肝炎。

50 第二节 收敛止血药 仙鹤草 为蔷薇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龙 芽草的全草。

51 【处方用名】  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 【性味归经】  苦、酸,微寒。归肝、胃、大 肠经。

52 功效 主治 收敛止血 特点:止血不容易留邪,不容易留瘀 应用:可用于身体各部位出血病症 补虚 应用:脱力劳伤“脱力草” 杀虫 应用:滴虫性阴道炎

53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

54 白及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块茎。置沸水中煮至透心,切片,晒干,生用。

55 【处方用名】  白及,白及片;白及粉。 【性味归经】  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

56 功效 主治 收敛止血 特点:多用于肺、胃出血病症 应用:内外诸出血证,如咯血、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等 消肿生肌 疮疡肿痛,溃疡久不收口,手足皲裂等症

57 【用法用量】  煎服,6~15g;研末服,每次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反乌头。肺胃有实热者慎用。

58 第三节 化瘀止血药 三 七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秋季花开前采挖。生用。

59 【处方用名】 三七、田三七、田七、参三七;三七粉、田七粉。
【处方用名】  三七、田三七、田七、参三七;三七粉、田七粉。 【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60 功效 主治 化瘀止血 特点: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 应用:对出血兼有瘀滞肿痛者尤为适宜。 活血定痛 特点:善于外伤的瘀血疼痛症 应用:各种瘀滞疼痛和跌打损伤

61 【用量用法】煎服,3~10g。研末吞服,每次1.5~3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62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 叶 为菊科植物艾的叶。主产于湖北、山东、安徽、河北等地。春末夏初花未开采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63 【处方用名】 艾叶、蕲艾叶、陈艾叶;艾绒;艾炭。
【处方用名】  艾叶、蕲艾叶、陈艾叶;艾绒;艾炭。 【性能】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64 功效 主治 温经止血 特点:温下焦 应用: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 散寒调经 应用:小腹受寒的冷痛,或者痛经等

65 【用法用量】煎服,3~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捣绒作艾条、艾炷熏灸。

66 第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67 概述 一、概念: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其中活血作用强者,称破血药。
二、药性特点:活血祛瘀药味多辛、苦,性善行散,主入心、肝二经。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的病证。

68 三、分类 1活血止痛药:主要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疼痛,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及跌打伤痛等。
2活血调经药:主要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69 四、注意 1注意配伍 多配行气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行气有助于行血。 2孕妇及妇女月经过多者忌用或慎用。 3中病即止

70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药用】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 的根茎。

71 川 芎 【处方用名】 川芎、大川芎;酒川芎 【性味与归经】 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72 川 芎 特点: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功效 主治 活血行气 特点: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胸痛、胁痛、痛经、
以活血为主,兼 有行气作用的药 特点: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功效 主治 活血行气 特点: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胸痛、胁痛、痛经、 外伤瘀痛等。尤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 祛风止痛 特点:善上行头目,为头痛要药。 应用:头痛,风湿痹痛。

73 川 芎之应用 3~10g,煎服。研粉吞服每次 1-1.5 g 。 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孕妇忌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使用注意】  本品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孕妇忌用。

74 延胡索 【药用】罂粟科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75 延胡索 【处方用名】 延胡索、延胡、元胡索、元胡、玄胡索、玄胡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 归心、肝、脾经。

76 胁肋疼痛及胃脘疼痛、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等
延胡索 胁肋疼痛及胃脘疼痛、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等 活血力弱,止痛力佳,能治一身上下诸痛,单味用亦效。 功效 主治 活血行气止痛 特点:善行血中气滞,为止痛良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多种疼痛。 (心痛欲死,速觅元胡)。

77 延胡索之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3~10g,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5 ~ 3g。 止痛宜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78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

79 丹参 【处方用名】  丹参、紫丹参;炒丹参、酒炒丹参。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 归心、心包、肝经。

80 丹参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功效 主治 活血调经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 痛等。 祛瘀止痛 瘀血所致心胸刺痛、脘腹疼痛、癥瘕
积聚及风湿痹痛等。 养血安神 热入营血之斑疹、神昏或心血不足之 心悸失眠等。 凉血消痈 疮痈肿毒。

81 丹参 【一般用量与用法】5~15g,煎服。 【注意】孕妇慎用。反藜芦。

82 桃仁 【药用】 蔷薇科小 乔木桃或 山桃的成 熟种子。

83                                                桃仁 【处方用名】 桃仁、光桃仁。 【性味与归经】 苦、甘,平。 有小毒。 归心、肝、大肠经。

84 桃仁 功效 主治 活血祛瘀 ① 瘀血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及跌打损伤等。 ② 肺痈、肠痈。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止咳平喘
咳嗽气喘。

85                                                桃仁 【一般用量与用法】5~15g ,煎服。 【注意】 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86 红花 【药用】菊科本草植物红花 的筒状花序。

87 【处方用名】  红花、红蓝花。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肝经。

88 《本草衍义补遗》:“多用破留血,少用养血。”
功效 主治 活血通经 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祛瘀止痛 用于癥瘕积聚,心腹瘀痛,跌打损伤等证。

89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90 益母草(坤草)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 的地上部份。

91 益母草 【处方用名】  益母草。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微寒。 归心、肝、膀胱经。

92 益母草 活血调经 血滞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尽,瘀 滞腹痛(妇科要药)。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凉血消疹 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 功效
主治 活血调经 血滞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尽,瘀 滞腹痛(妇科要药)。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凉血消疹 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

93 益母草 【一般用量与用法】10~30g,煎服。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94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95 第一节 化痰药 【含义】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化痰 储存在肺窍里面能影响呼吸通畅,引起咳喘的这样一类痰 狭义的 痰
第一节 化痰药 【含义】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化痰 储存在肺窍里面能影响呼吸通畅,引起咳喘的这样一类痰 狭义的 除了肺窍以外,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形成痰 广义的

96 半 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生用有毒,炮制后始入药用。

97 【处方用名】 半夏、生半夏;制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水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 【性能】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98 功效 主治 燥湿化痰 湿痰、寒痰证,尤治脏腑之湿痰 消痞散结 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降逆止呕 止呕要药,对痰饮,胃寒呕吐尤宜 外用消肿止痛 瘿瘤瘰疬、疮疡肿痛等

99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品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① 有毒,内服宜制用。 ② 反乌头。 ③ 阴虚燥咳、血证及孕妇慎用。

100 天 南 星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 、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块茎。

101 【处方用名】天南星、生南星;制南星。 【性能】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102 功效 主治 燥湿化痰 用于湿痰、寒痰证。 祛风解痉 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癫痫及破伤风。 消肿止痛 用于痈疽肿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103 【用法用量】煎服,制南星3~10g;生南星一般不内服,如内服则多入丸散,每次0.3~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104 贝 母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川贝、川贝母,以及浙贝母的鳞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粗皮,晒干,生用。

105 【处方用名】川贝母、川贝。浙贝母、象贝母。
【性能与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 浙贝母,苦,寒 归肺、心经。

106 川贝母与浙贝母 药 名 川贝母 浙贝母 共同点 清热化痰止咳、散结消肿。 不同点
甘寒清润,长于润肺止咳,善治肺燥肺虚久咳,阴虚燥咳。清热散结力弱。 苦寒清热,长于清热开泄,善治风热或痰热咳喘。清热散结力强。

107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 1.5g。 【使用注意】反乌头。 寒痰、湿痰不宜用。

108 瓜 蒌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秋季采收。将壳与种子分别干燥生用。或以仁制霜用。

109 【处方用名】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瓜蒌霜。
【性能】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110 功效 主治 清肺化痰 痰热咳喘 宽胸散结 胸痹、结胸等 润燥滑肠 肠燥便秘

111 【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① 脾虚便溏及湿痰、寒痰者忌用。 ② 反乌头。

112 竹 茹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或苦竹等茎的节间部分。

113 【处方用名】竹茹;姜汁炒竹茹。 【性能】甘,微寒。归肺、胃经。

114 竹 茹 竹 沥 清热化痰 共同点 不同点 药用竹之茎秆的中间层。长于清热化痰、开郁除烦,又清胃止呕。
药用竹茎秆经火烤所获的液汁。长于清热豁痰,尤宜顽痰胶结。又定惊利窍。

115 【用法用量】煎服,6~l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116 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 苦 杏 仁 为蔷薇科植物杏、山杏等的种仁。

117 【处方用名】杏仁、苦杏仁、光杏仁;杏仁泥。
【性能】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118 功效 主治 止咳平喘 用于咳喘诸证 。 润肠通便 用于肠燥便秘。

119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有小毒,勿过量用;婴儿慎用。

120 枇 杷 叶 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晒干,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121 【处方用名】枇杷叶;炙枇杷叶。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122 功效 主治 清肺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 降逆止呕 用于胃热呕逆。

123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止咳喘宜炙用,止呕哕宜生用。

124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125 概述 一、定义: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二、主治:神志不宁证,见失眠、心悸、怔忡、健忘、烦躁、癫狂等。有虚实之分。
入睡困难多属火属实, 彻夜不眠多属虚, 睡而早醒、睡而不实多属虚实夹杂。

126 概述 三、分类: 四、注意:矿物药易伤脾胃。 属于质重的矿石药及介类药,取重则能镇,重可去怯的作用,为重镇安神药,多用于实症;
属于植物药而取其养心滋肝的作用,为养心安神药,适用于虚症。 四、注意:矿物药易伤脾胃。

127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朱砂 【药用】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

128 【处方用名】朱砂、飞朱砂、丹砂、辰砂。 【性味归经】甘,寒;有毒。归心经。

129 功效 主治 重镇安神 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最宜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烦躁不眠 解毒 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130 朱砂 注意: 入丸散服,每次0.1~0.5g。不入煎剂; 本品有毒,内服不可过量或持久服用; 孕妇和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只宜生用,忌火煅。

131 龙 骨 【药用】本品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骨胳的化石。

132 【处方用名】龙骨、花龙骨、煅龙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133 功效 主治 镇惊安神 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平肝潜阳 用于肝阳眩晕 收敛固涩 用于肌表不固的自汗、盗汗;用于滑脱诸证 龙骨外用还可以敛疮生肌

134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入煎剂宜先煎。外用适量。 生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用收敛固涩。

135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药性特点:多为植物类种子、种仁,具有甘润滋养之性,故有滋养心肝、益阴补血、交通心神等功能。
适应症:阴血不足、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导致的心悸怔仲、虚烦不眠、健忘、多梦、遗精、盗汗等症。

136 酸枣仁 【药用】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成熟种子。

137 酸枣仁 【处方用名】 酸枣仁;炒枣仁。 【性味与归经】 甘、酸,平。 入心、脾、肝、胆经。

138 酸枣仁 功效 主治 养心益肝 安神 特点:味甘,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肝血 而安神。 应用:心肝阴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之怔仲、
健忘、失眠、多梦。 益阴敛汗 特点:味酸能敛,有收敛止汗、敛阴生津止渴 之功效。 应用:体虚自汗、盗汗。

139 柏子仁 【药用】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

140 【处方用名】柏子仁、侧柏仁。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肾、肝经。

141 功效 主治 养心安神 用于心悸失眠 润肠通便 用于肠燥便秘

142 【用法用量】煎服,10~20g。 【使用注意】便溏及多痰者慎用。

143 第十四章 平肝息风药

144 概述 一、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 二、药性特点: 入肝经 多虫药(虫类搜风)、
贝壳药(介类潜阳)、 矿物药(质重下行)。

145 概述 三、主治: 四、分类: 肝阳上亢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耳聋耳鸣等),
肝风内动证(眩晕欲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痉挛,四肢抽搐等)。 四、分类: 根据药性和药效的不同分为平抑肝阳药和息风止痉药

146 概述 四、使用注意: 注意药性。平肝息风药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之不同,但区别使用。若脾虚慢惊,不宜用寒凉之品;阴血亏虚者,当忌温燥之品。
注意用法用量。介壳类、矿石类宜先煎; 注意不良反应。某些昆虫类药物具有较大毒性,应严格掌握剂量和炮制方法、服用方法,不可孟浪用药。

147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药用】本品为鲍科软件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的贝壳。

148 【处方用名】石决明、九孔决明、生石决 明;煅石决明。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149 功效 主治 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 清肝明目 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150 【用法用量】煎服,15~30g。生用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生用平肝、清肝,煅用研末外用点眼。

151 牡 蛎 【药用】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及同属动物的贝壳。

152 【处方用名】牡蛎、生牡蛎;煅牡蛎。 【性味归经】咸、涩,微寒。归肝、肾经。

153 功效 主治 平肝潜阳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软坚散结 用于痰核,瘰疬,癜瘕积聚等证 收敛固涩 用于滑脱诸证。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多种正虚不固,滑脱之证 重镇安神 神志不安、心悸

154 【用法用量】煎服,10~30g。生用打碎先煎。

155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天 麻(赤箭) 【药用】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156 【处方用名】天麻、明天麻、冬天麻;煨天麻。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157 功效 主治 息风止痉 用于肝风内动,惊痈抽搐 。如小儿急惊风之抽搐 ,小儿脾虚慢惊,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 平抑肝阳 用于阳亢眩晕 祛风通络 用于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158 天 麻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冲服,每次1~1.5g。

159 钩藤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的钩及相连的茎枝。

160 【处方用名】钩藤、双钩藤、嫩钩藤。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心包经。

161 功效 主治 息风止痉 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治小儿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治温热病之热极生风,痉挛抽搐 等 清热平肝 用于肝火上攻之头痛、眩晕 ;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162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其不宜久煎。

163 地 龙 【药用】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等的全体(前者称“广地龙”,后者称“土地龙”)

164 【处方用名】地龙、广地龙、蚯蚓。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165 功效 主治 清热息风 用于高热惊痫、癫狂。 如温病热极生风之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小儿惊风高热、惊厥抽搐 等 通络 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如中风后经络不通、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尤适宜热痹,见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 平喘 用于肺热哮喘。如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呜有声者 利尿 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166 【用法用量】煎服,5~15g。鲜品10~20g。研末吞服,每次1~2g。

167 第十五章 开窍药

168 邪气阻闭心窍,造成心主神志的功能严重失常,不能够正常使用
概述 一、定义: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于闭证神志病证的药物,称开窍药。 二、药性特点:大多气香味辛,性善走窜,皆入心经,寒温不一。

169 概述 三、适应症: 开窍药主要功效开窍醒神。适用于热陷心包或痰浊蒙蔽心窍所致的神志昏迷,不省人事,以及惊风、癫痫、中风等猝然昏厥等证。

170 概述 四、使用注意: 禁用于脱证(昏迷兼手撒、口开、目合、二便自遗、声如鼾,脉微欲绝), 本类药物辛香走窜,易耗气伤正,不宜久用。
多入丸散。气味辛香,入煎剂不宜久煎。脱证不宜。 孕妇禁用

171 麝 香 【药用】本品为鹿科动物麝香囊中的分泌物。

172 【处方用名】麝香、当门子、元寸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173 功效 主治 开窍回苏 开窍醒神的第一要药 用于各种闭证神昏。 活血散结 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 ,血瘀经闭,癥瘕,胸痹疼痛 ,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 催产 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174 麝 香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175 冰 片 【药用】本品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加工品。也有用菊科植物艾纳香(大艾)叶经蒸馏后冷却所得的结晶品(称为艾片),以及用松节油等制成的人工合成品(称机制冰片)。

176 【处方用名】 冰片;梅花冰片、龙脑冰片、梅片;艾片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177 功效 主治 回苏开窍 用于闭证神昏。治温病、痰热所致的神昏、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 清热止痛 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

178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179 石菖蒲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180 【处方用名】石菖蒲、菖蒲。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胃经。

181 功效 主治 开窍醒神 痰蒙清窍,神昏 化湿和胃 湿阻中焦,脘腹胀闷,痞塞疼痛

182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183 第十六节 补虚药

184 补虚药 补虚:是指味甘的药物,改善或纠正人体阴阳气血虚衰病理偏向的治疗作用。 虚证:主要由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或虚衰。
定义:凡能补虚扶弱,治疗人体虚损不足,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性能特点:本章药物多具有甘味而能补虚。药性 寒温不一,归经各异。 虚证:主要由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或虚衰。 补虚:是指味甘的药物,改善或纠正人体阴阳气血虚衰病理偏向的治疗作用。

185 功效与适应证 补气药 气虚证 补气血 阴阳不足 补血药 血虚证 分类 补阴药 阴虚证 阳虚证 补阳药

186 使用注意 1.对证选药:针对虚证,辨别虚证类型,认识药物特点。
2.合理配伍:气血阴阳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以扶正祛邪,保护正气。 3.切忌误补或滥补。身体健康者不可滥用补虚药。 4.入汤剂久煎;由于虚证的病程较长,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效的剂型。

187 一、补气药 以补益脏腑之气为主要作用,用于气虚证的药物,称补气药。 气虚常表现为脾、肺、心、肾等不同脏的气虚不足证。

188 气 虚 证 脾气虚 肺气虚 心气虚 肾气虚 食欲不振、脘腹虚胀、便溏、面色 萎黄消瘦、体倦、脏器下垂。 短气、咳嗽无力、声音低微、甚者
喘促、体倦神疲、易出虚汗。 心气虚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动后加剧、 失眠健忘、脉虚。 肾气虚 固涩无力、尿频遗尿、男子遗精早泄 女子崩漏、带下;短气虚喘、呼多 吸少,动者喘甚汗出。

189 人参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190 朝鲜参—高丽参、力参、别直参。甘、温,力峻,最宜于脾肾阳虚者。易生热,助火
白糖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 园参 红参-蒸熟晒或烘干者 条参—边条(支参) 中国参 生晒参——鲜参洗净直接干燥者 参须—加工中较细碎段 山参—野山参、老山参、大山参,生晒山参 朝鲜参—高丽参、力参、别直参。甘、温,力峻,最宜于脾肾阳虚者。易生热,助火

191 【处方用名】 人参,生晒参,白参;红参;山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 脾经。

192 功效 主治 大补元气 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因大失血、大吐、大泻或久病、大病所致的气虚欲脱之危重证 补脾益肺 用于肺气虚弱证。用于脾气虚弱证。治脾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证;治肺气虚之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证 生津 用于热病气津两伤证及消渴证。治热病伤津之身热汗多、口渴脉虚 安神 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等证。治气血亏虚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193 【用法用量】煎服,5~10g;用于急重证,剂量可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煎对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与莱菔子同用,不宜同时食用白萝卜或喝茶。

194 党参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195 【处方用名】 党参、潞党参、台党参;炒党参。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经。

196 功效 主治 补中益气 用于脾虚证。治脾虚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等证。用于肺虚证。治肺气亏虚的气短咳喘、言语无力、声音低弱等证 生津,养血 用于气津两伤证。治热伤气津,气短口渴证 ;用于气血两亏证。制气血亏虚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证

197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使用注意】 气滞、肝火盛者忌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

198 黄芪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 的干燥根。

199 【处方用名】黄芪、北芪、绵黄芪;炙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200 功效 主治 补气升阳 特点:既补脾气,又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治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 ;治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 益卫固表 用于肺气虚证,表虚自汗。 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托疮生肌 用于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201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炙用益气补中,生用固表、利水、托疮。
【使用注意】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忌用。

202 白术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203 【处方用名】白术,于术,生白术;炒白术、
焦白术;制白术。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204 功效 主治 补气健脾 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用于脾胃气虚证。治脾气虚弱之食少神疲 ;脾胃虚寒之泄泻 等 燥湿利水 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 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 安胎 用于脾虚胎动不安

205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生用燥湿利水;炒用补气健脾;炒焦健脾止泻;制用减少苦燥之性。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慎用。气滞胀闷者忌用。

206 甘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和根

207 【处方用名】甘草、生甘草、粉甘草;炙甘草、炙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208 功效 主治 补中益气 用于心动悸,脉结代,脾虚倦怠,食少便溏 泻火解毒 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 润肺祛痰 用于痰多咳嗽 调和诸药 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 缓急定痛 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 二陈汤,缓半夏燥烈 四逆汤,缓附姜燥热 白虎汤,缓石知阴寒 大承气汤,缓硝黄峻下

209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清热解毒;炙用补中缓急。
【使用注意】湿盛胀满、浮肿者忌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可引起浮肿。

210 四、补阳药 以温补肾阳为主要作用,用于肾阳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阳药。 补阳药主要具有补肾阳的功效,主治肾阳虚症。

211 肾阳虚 1.常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等症状; 2.生殖及性机能低下,症见男子阳萎不育,女子宫寒不孕;
3.固涩无力,症见遗尿、尿频,男子遗精、滑精,女子崩漏不止、带下清稀; 4.不能腐熟水谷致大便溏泻或五更泻 ; 5.精血生化不足而亏虚,症见小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或早衰。

212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偏温燥,易于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213 鹿茸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未骨化的幼角

214 处方用名:鹿茸、鹿茸片、鹿茸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215 功效 主治 补督脉, 助肾阳, 生精髓, 强筋骨 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证。症见阳痿早泄,宫寒不孕,尿频不禁,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肢冷神疲等 ;用于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崩漏不止,带下过多 ;用于肝肾不足证。症见筋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囟门过期不合,齿迟,行迟等。 托毒生肌 用于正虚疮疡久溃不敛、内陷不起

216 【用法用量】研细末,1日3次分服,1~3g。如入丸散,随方配制。亦可浸酒服。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

217 淫羊藿《本经》 为小蘖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

218 【处方用名】淫羊藿、仙灵脾。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

219 功效 主治 温肾壮阳 用于肾阳虚的阳痿,不孕及尿频等证 强筋骨,祛风湿 用于肝肾不足的筋骨痹痛,风湿拘挛麻木等证。

220 【用法用量】煎服,5~10g。亦可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221 肉苁蓉 戈壁苁蓉 沙漠人参 为列当科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222 【处方用名】甜苁蓉、苁蓉、甜大芸、肉苁蓉、咸大芸、盐苁蓉、淡苁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223 功效 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 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证 润肠通便 用于肠燥便秘

224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单用大剂量煎 服,可用至60g。 【使用注意】大便溏泄或胃肠实热便秘者忌服。

225 杜仲 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杜仲的干燥树皮

226 【处方用名】杜仲、厚杜仲、绵杜仲。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227 “腰膝止痛非杜仲不除!”故为治腰痛要药。
功效 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 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软及阳痿,尿频等证。 安胎 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的妊娠下血,胎动不安等

228 【用法用量】煎服,10~25g。盐水炒补肝 肾。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229 二、养血药 一、定义     以滋生血液为主要作用,兼能补肝养心或益脾,用于血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血药

230 血 虚 证 心 失 所 心悸、怔忪、失眠、健忘 养 肝 失 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 濡 减退;妇女冲任失养,月经后 养
期、量少色淡、经闭等。

231 熟地黄

232 处方用名:熟地黄、熟地、大熟地、熟地炭。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心经。

233 功效 主治 补血养阴 用于血虚诸证,月经不调,崩漏等证 填精益髓 用于肝肾精血亏虚证。治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234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大剂量可用至30~60g。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中满痰盛及食少便溏者慎用。

235 当归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 的干燥根

236 处方用名: 当归、全当归、酒当归、归身、归尾。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心、大肠经。

237 功效 主治 补血调经 用于血虚诸证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 活血止痛 用于血滞寒凝诸痛证 如跌打损伤瘀痛,痈肿血滞疼痛等 润肠 用于肠燥便秘。治血虚肠燥便秘

238 【用法用量】煎服,5~15g。一般生用,酒炒活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活血,全当归和血(补血活血)。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服。

239 白芍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240 【处方用名】生白芍、杭白芍,炒白芍。 【性味归经】苦、酸、甘,微寒。归肝、脾 经。

241 功效 主治 养血敛阴 用于月经不调,崩漏等证 柔肝止痛 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平肝阳 用于肝阳亢盛引起的头痛、眩晕

242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15~30g。生用平肝、敛阴;炒用养血调经。
【使用注意】阳衰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243 阿胶 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 体胶

244 处方用名:阿胶、贡胶、驴皮胶、阿胶珠。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心、肾经。 功效应用 补血,用于血虚证 滋阴,用于阴虚证 甘,质粘
补血要药 血虚伴出血者佳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心、肾经。 功效应用 补血,用于血虚证 滋阴,用于阴虚证 甘,质粘 润肺,用于燥咳 止血,用于出血证

245 阿 胶 用量用法:煎服,5~15g;入汤剂宜烊化服。止血蒲黄炒,润肺蛤粉炒,可入煎剂。
使用注意:粘腻,易妨碍消化,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246 三、补阴药 以滋补阴液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除阴虚证的药物,称补阴药。
阴虚证:症见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阴虚内热),咽干、口渴、眼目干燥(阴液不足),舌质红,脉细数等。

247 阴 虚 证 肺阴虚 胃阴虚 肝阴虚 肾阴虚 心阴虚 干咳少痰、喀血 口干胃脘隐痛、饥而不食、或干呕 大便秘结。 头晕目眩、两目干涩、爪甲不荣
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 遗精、盗汗。 肾阴虚 心阴虚 心悸怔忪、失眠多梦

248 使用注意 注意配伍 部分药物偏于滋腻,故痰湿偏盛、脾胃虚弱、腹胀便溏者慎用。

249 沙参

250 处方用名:北沙参、莱阳参、南沙参、大沙参
性味归经: 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南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

251 药名 北沙参 南沙参 共同点 养阴清肺,生津 不同点 来源于伞形科,养阴力强,长于补肺胃之阴 来源于桔梗科,养阴力弱,长于养阴清肺,祛痰、益气。

252 天冬、麦冬

253 【处方用名】天冬、天门冬、明天冬。 麦冬、麦门冬、寸麦冬。 【性味归经】 天冬甘、苦,寒。归肺、胃经。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254 药名 天冬 麦冬 共同点 养阴润肺,生津 不同点 入心肺胃经,功偏养肺胃之阴,生津液。又清心除烦。 入肺肾经。功偏养肺肾之阴,润肺肾之燥。又清肾中虚火。

255 百合 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肉质鳞片

256 【处方用名】百合、生百合,炙百合。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心经。

257 功效 主治 润肺止咳 用于阴虚燥咳及劳嗽久咳。治燥热咳嗽,痰中带血;治肺虚久咳,劳嗽咯血 宁心安神 用于热病余热未清之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

258 【用法用量】煎服,10~30g。生用清心安神;蜜炙养阴润肺。
【使用注意】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259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260 概述 一、定义: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滑脱证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二、性能特点:本章药物大多味酸涩而能固涩。药性不一,大多性温或性平,主入肺、肾、脾、大肠经。 三、功效主治: 收涩药主要功效是收敛固涩。因归经的不同,功效亦有侧重。

261 概述 四、分类: 固表止汗药:自汗盗汗; 敛肺涩肠药:久咳虚喘;久泻久痢 固精缩尿止带药: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262 五、禁忌症 滑脱证病因大多为正气虚弱,收涩药多属治标之品,故宜针对正虚病因,适当配伍补虚药同用,以期标本兼治。收涩药味酸涩易敛邪,凡表证未除、湿热泻痢、血热出血等邪实者,不宜应用,以免闭门留寇。

263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药用】为麻黄科灌木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

264 【处方用名】麻黄根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经。

265 麻黄根 特点:止汗力强。主治自汗,兼治盗汗。 功效 适 应 症 配 伍 止汗 气虚自汗 黄芪、白术 阴虚盗汗 生地黄、五味子、牡蛎 血虚汗出

266 麻黄根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3~9g,煎服; 【禁忌】有表邪者忌用。

267 第二节 敛肺止咳药 五味子 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268 五味子 【处方用名】北五味、五味子 【性味与归经】 酸,温。 入肺、肾、心经。

269 五味子 功 效 主治 敛肺滋肾 用于久咳虚喘。 如肺虚久咳 ,肾肺两虚之咳喘 , 生津敛汗 用于津伤口渴,消渴 ;用于自汗,盗汗 涩精止泻
用于遗精,滑精

270 五味子特点 上能敛肺止咳喘, 中能涩肠止泻, 下能滋肾固精缩尿,生津止渴, 外能固表止汗, 还能宁心安神。

271 五味子使用注意 【一般用量与用法】3-6g,煎服。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起,均不宜用。

272 乌梅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乔木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273 乌梅 【处方用名】乌梅、大乌梅,乌梅肉,乌梅炭。 【性味与归经】 酸、涩,平。 入肝、脾、肺、大肠经。

274 乌梅 用于肺虚久咳。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 用于久泻久痢 用于虚热消渴 用于蛔厥腹痛,呕吐。 功 效 主治 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生津止渴 用于虚热消渴 安蛔止痛 用于蛔厥腹痛,呕吐。

275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276 五倍子 【药用】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叶上的绵蚜科动物五倍子蚜寄生所形成的虫瘿。

277 【处方用名】五倍子 【性味归经】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278 五倍子 功 效 适应症 敛肺降火 用于肺虚久咳,肺热咳嗽。 涩肠止泻 用于久泻、久痢 固精止遗 用于遗精、滑精。 敛汗 用于自汗、盗汗。
止血 用于崩漏下血,便血,尿血等出血证

279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280 第四节 涩精止遗药 山茱萸 【药用】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281 【处方用名】山萸肉、净萸肉、山茱萸。 【性味归经】酸,微温。归肝、肾经。

282 山茱萸之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用于肝肾亏虚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等证 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用于大汗不止,体虚欲脱证 补益肝肾 涩精
敛汗 用于大汗不止,体虚欲脱证

283 山茱萸之使用注意 水煎服5-10g; 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284 桑螵蛸 【药用】螳螂科昆虫大刀螂的卵块。

285 【处方用名】桑螵蛸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肝、肾经。

286 桑螵蛸 功效 适应证 固精缩尿 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补肾助阳 肾虚阳痿

287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或膀胱湿热所致的遗精、尿频等忌用。


Download ppt "第八章 理气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