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学历史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主讲人 高宇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学历史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主讲人 高宇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学历史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主讲人 高宇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2 走近伟人 再现历史 出生(1891)安徽绩溪 19岁(1910)考取康乃尔大学 24岁(1915)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26岁(1917)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成为《新青年》撰稿人 46岁(1938)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47岁(193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54岁(1946)任北京大学校长 65岁(1957)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70岁(1962)在台湾突发心脏病去世

3 走近伟人 再现历史 一个朝气蓬勃少年的悲欢离合 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喜怒哀乐 一个国家的荣辱与兴衰

4 走近伟人 再现历史

5 一、新制下的阴霾(背景) 胡适致胡绍庭书 (1912年)
政治方面:中华民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胡适致胡绍庭书 (1912年) 祖国风云,一日千里,世界第一大共和国已呱呱堕地矣。去国游子翘企西望,雀跃鼓舞,何能自己耶!

6 一、新制下的阴霾(背景) 民国建立后,由于国内外的有利条件,中国工商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 政治方面:中华民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中国本国的纺织公司从22家增长到54家;面粉厂从67家增长到86家;近代银行从7家增长到131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政治方面:中华民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7 一、新制下的阴霾(背景) 政治方面:中华民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方面: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1915年孙中山与秘书宋庆龄冲破家庭的阻挠在日本结婚。

8 一、新制下的阴霾(背景) 1914年2月发布《大总统祭圣告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国纪民彝,赖以不坠。”
袁氏尊孔令 (1914年) 此令有大误之处七事……一片空言,全无意义,口头谰言,可笑可叹。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封建陈渣泛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9 探究1: 为什么说袁世凯尊孔复古的目的就是复辟帝制?

10 一、新制下的阴霾(背景) 1914年12月23日冬至日,袁世凯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文武百官拥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10

11 一、新制下的阴霾(背景) 政治:中华民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封建陈渣泛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11

12 一、新制下的阴霾(背景) 晨之感想 夜半后一时许披衣起,以电话询《大学日报》有无远东消息,答曰无有。乃复归卧,终不成睡。
(1915年5月6日) 夜半后一时许披衣起,以电话询《大学日报》有无远东消息,答曰无有。乃复归卧,终不成睡。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商等特权,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等。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图为袁世凯批准“二十一条”的法律文书。

13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14

15 夜半后一时许披衣起,以电话询《大学日报》有无远东消息,答曰无有。乃复归卧,终不成睡。
晨之感想 (1915年5月6日) 夜半后一时许披衣起,以电话询《大学日报》有无远东消息,答曰无有。乃复归卧,终不成睡。 政治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商等特权,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等。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图为袁世凯批准“二十一条”的法律文书。

16 一、新制下的阴霾(背景)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专制独裁 尊孔复古 政治:中华民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思想: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封建陈渣泛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专制独裁 尊孔复古 16

17 二、倡新下的破旧(兴起和主要内容) 1915 上海 法语:青年 美国:卡内基

18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20 探究2: 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指的是什么?与之前的民主政治有何不同?
法律面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陈独秀《东西方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陈独秀等人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政治建制层面,转向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 ——冯天瑜《〈新青年〉民主诉求的特色刍议》

21 安庆修理宝塔,动工的日子,要算算和首长的八字冲犯不冲犯……湖南督军张敬尧带兵到四川打仗,到处都建造九天玄女庙;出战时招呼士兵在左手写一“得”字,右手写一“胜”字,向西对九天玄女磕几个头,保管得胜。
——陈独秀《克林德碑》

22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能使读者渐渐得养成一种批判得态度,研究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输入”十部《纯粹理性批判》不如一点批判的态度,不如一点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把一切学理不看作天经地义。
——《胡适之手稿》

23 二、倡新下的破旧(兴起和主要内容)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4 《新青年》大事年表 年份 发展情况 1915 《青年杂志》创刊; 1916 杂志改名《新青年》,陈独秀主编,发行量不大,面临停刊;

25 鲁迅 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蔡元培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者:沈嘉蔚) 蔡元培

26 辜鸿铭 一生获13个博士学位。但他固守中国的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最好的。

27 鲁迅 胡适 陈独秀 蔡元培 辜鸿铭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者:沈嘉蔚)

28 原北大红楼,现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29

30 予遥望兮蟾宫之上  有绮梦兮烁烁飞扬 昨已往兮忧怀之曝尽  与子见兮在野之陌青
我在仰望, 月亮之上。  有一个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昨天以往, 风干了忧伤。   我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

31 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胡适《尝试集自序》

32 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33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34 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胡适 陈独秀
  师:新思想以白话文为载体,更为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四毛家书”内容继续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普及 文化平民化。通过“四毛”的变化了解文化平民化的内容,了解文化平民化的意义。通过以上变化无论是教育还是文学都在向大众靠拢,都在更多的服务普通国民。一股文化平民化的思潮成为了社会的新潮流。 陈独秀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35 二、倡新下的破旧(兴起和主要内容)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内容2: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36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空谷足音……明灯黑室。 ——叶挺

37

38 世纪之词 自由 正义 科学 政府 自然 …… 科学

39 有他才有她, 无他不成她。 他她分别用, 文章传万家。 ——胡适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有他才有她, 无他不成她。 他她分别用, 文章传万家。 ——胡适 现在看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令有一大群人“如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 ——鲁迅《忆刘半农君》

40 二、倡新下的破旧(兴起和主要内容)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推动 内容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1 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 鲁迅 胡适 陈独秀
  师:新思想以白话文为载体,更为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四毛家书”内容继续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普及 文化平民化。通过“四毛”的变化了解文化平民化的内容,了解文化平民化的意义。通过以上变化无论是教育还是文学都在向大众靠拢,都在更多的服务普通国民。一股文化平民化的思潮成为了社会的新潮流。 陈独秀 鲁迅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 41

42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中华新报》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43 二、倡新下的破旧(兴起和主要内容)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内容2: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内容3: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44 内容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婚姻自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的现象。婚礼也由中式改为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婚姻自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45 内容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男女同校——女子无才便是德
1921年,北京高等师范中学,首开风气,招收一班女生。随后,广东的执信学校、湖南的岳云中学、上海的吴淞中学、南京暨南中学相继招收女生,中学男女同学的风气在全国形成。 ——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 男女同校——女子无才便是德

46 新道德:反对封建束缚,追求自由、人权、平等,提倡个性解放。

47 二、倡新下的破旧(兴起和主要内容)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推动 促进 内容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内容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8 二、倡新下的破旧(兴起和主要内容)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内容2: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内容3: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49 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革命的催化剂,随后对西方的兴趣仍在持续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却出现了分歧。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北京学生的愤怒

50 二、立新下的破旧(兴起和主要内容)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内容2: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内容3: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内容4:宣传马克思主义

51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52 1918年11月,《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5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53 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 邓中夏 蔡和森 瞿秋白 周恩来

54 二、倡新下的破旧(兴起和主要内容)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内容2: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内容3: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内容4:宣传马克思主义

55 三、新潮下的中国(影响)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内容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内容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内容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内容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内容4:宣传马克思主义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了思想准备 ......

56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胡适 探究3: 谈谈你对胡适这句话的理解。 思想解放

57 ——思考1:为什么新文化人士要反孔、“打倒孔家店”?

58 “打倒孔家店”是为了冲击维系传统小农社会的精神支柱,也是为了冲击传统的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更是为了打破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59 ——思考1:为什么新文化人士要反孔、“打倒孔家店”?
——思考2: “打倒孔家店”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吗?

60 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孔非儒的……但就全体来说,我对孔子和孟子都是非常尊崇的。
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 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孔非儒的……但就全体来说,我对孔子和孟子都是非常尊崇的。 ——胡适《论孔教问题》

61 不看中国书! ——鲁迅 百事不如人! ——胡适 废除汉字! ——钱玄同

62 “研究问题, 输入学理, 整理国故, 再造文明”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63 ? 课后探究 1、假如你是《新青年》的主编,你会选择谁作为杂志的封面人物,请对你的选择进行解读。
2、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为线索,谈谈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3、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非常丰富,有人说,这又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垃圾。请在微博上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Download ppt "中学历史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主讲人 高宇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