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2 定义 指感受火热阳邪,或阳热亢盛,或阴虚阳亢所表现出来的一类证候。

3 病因 1、外感湿热之邪。 2、寒邪入里化热。 3、七情过激,五志化热。 4、饮食不节,内生火热。 5、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

4 分类 1、实热 2、虚热

5 辩证要点 身热,口渴,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数或洪大。

6 治则 祛除热邪或滋阴清热。

7 第一节 表热证

8 定义 指风热之邪侵袭人体卫表的一类病证。

9 病因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所致。

10 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少汗或无汗,或见头痛,咽痛,咳嗽等,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11 治则 清热解表。

12 常用中药 薄荷 性味:辛凉。 功效及应用: 1、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 热及温病初起。 2、清利头目:治风热上攻 头目之头痛、目赤,
伍荆芥、黄芩等。 3、利咽:治疗风热壅盛之 咽喉肿痛,伍桔梗、蝉衣。 4、透疹:用于风热束表,麻疹不透,伍连翘、 蝉衣、荆芥等。

13 常用中药 5、用于肝气郁结证,伍白芍、柴胡。

14 常用中药 菊花 性味:苦甘、寒。 功效及应用: 1、散风清热: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2、平肝明目: (1)风热眼痛,伍防风、白蒺藜等。
(2)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 赤肿痛,伍桑叶、蝉衣。 (3)肝肾阴虚之目昏暗证, 伍杞子、地黄等。 (4)肝风或肝阳上亢之头痛, 伍勾藤、白芍、石决明。

15 常用中药 桑叶 性味:苦甘、寒。 功效及应用: 1、疏风清热:治外感风 热证,伍菊花、连翘。 2、清肝明目:治风热或肝 经实热证之目赤涩痛、
多泪等,伍菊花、决明子、车前子。 3、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血轻证。

16 常用中药 柴胡 性味:苦、微寒。 功效及应用: 1、和解退热: (1)用于少阳证, 伍黄芩、半夏。 (2)可透表泄热,伍葛根
用于外感发热,项强头痛等。

17 常用中药 2、疏肝解郁: (1)治胁肋胀痛,头眩呕吐,或月经不调, 痛经等,伍当归、薄荷、白芍。 (2)治肝气郁滞,胸腹胁肋胀痛证,伍香附、
川芎、枳壳。 3、升举阳气:用于中气下陷证,伍升麻、人 参、黄芪等。

18 常见证型治要 (一)风热犯表证 1、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全身不适, 头痛,口微渴,或有咽痛,舌边尖 红,苔薄黄,脉浮数。
2、治法:辛凉解表。 3、代表方:银翘散。 (1)组成: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 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子、鲜芦 根。 (2)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19 常见证型治要 (3)方解: 君:银花、连翘——辛凉透邪,清热解毒。 臣:荆芥、豆豉——助君药宣散表邪。 薄荷——辛凉解表透邪。 佐使: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除烦 桔梗、牛子——宣肺利咽化痰 生甘草——清热解毒。

20 常见证型治要 (二)风热犯肺证 1、表现:发热,微恶风寒,身痛或咽痛,咳 嗽,气喘,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3、代表方:桑菊饮。 (1)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 桔梗、甘草、芦根。 (2)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1 常见证型治要 (3)方解: 君:桑叶——清透肺络之热。 菊花——清散上焦之热。 臣:薄荷——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解肌肃肺止咳。
佐:连翘——清透膈上之热。 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使:生甘草——止咳化痰;调和诸药。

22 第二节 里热证

23 定义: 指邪热在里所表现出的证候。

24 病因: 1、热邪由表传里。 2、寒、湿等阴邪化热入里。 3、热邪直入脏腑。

25 表现: 身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喜冷饮,心烦或躁扰多言,面红目赤,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甚则焦燥干黑,脉数滑或洪数。

26 治则: 以清解里热为主,辅以燥湿、凉血、熄风、解毒等。

27 常用中药 石膏 性味:辛甘、大寒。 功效及应用: 1、清热泻火: (1)用于温病邪在气分, 实热亢盛之证,伍 知母、甘草。
(2)治肺胃热毒雍盛,气血两燔证。

28 常用中药 (3)治肺热证,伍甘草、竹沥。 (4)肺热气喘证,伍麻黄、杏仁。 (5)胃火上炎证,伍生地、知母、牛膝。
2、除烦止渴:伍知母、甘草治消渴证。 3、外用治金疮、烫伤、湿疹、疮疡多脓等, 一般煅用。

29 常用中药 知母 性味:苦甘、寒。 功效及应用: 1、解毒泻火:治肺胃实热证, 伍石膏。 2、滋阴润燥:
(1)治阴虚火旺,肺肾阴亏证,伍黄柏、生 地。

30 常用中药 (2)治肺阴虚证或肺热证,伍贝母。 (3)治阴虚消渴证,伍天花粉、五味子。

31 常用中药 栀子 性味:苦、寒。 功效及应用: 1、泻心除烦: (1)配伍淡豆豉治烦 热郁闷, 躁扰不宁, 虚烦不得眠等。
(2)配伍黄连、黄柏治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等证。

32 常用中药 2、清热利湿: (1)配伍茵陈、大黄等治肝胆湿热郁结证。 (2)配伍木通、车前子、大黄等用于下焦湿 热证。 3、凉血解毒:
(1)配伍茅根、生地、黄芩等治血热妄行证。 (2)外用治火疮、疖肿。

33 常用中药 黄芩 性味:苦、寒。 功效及应用: 1、清热燥湿: (1)治湿热黄疸, 伍栀子、茵陈。 (2)治湿热下痢证,伍芍药、黄连、木香。
(3)治热淋证之小便涩痛,伍生地、木通。

34 常用中药 2、泻火解毒: (1)治热病壮热不退,伍栀子、黄连、石膏。 (2)治肺热咳嗽,或热咳痰雍,伍半夏、天 南星。
(3)治痈肿诸疮,伍白芷、连翘、银花。 3、止血:配伍清热凉血之品治热盛迫血外溢 之证。 4、安胎:伍白术、当归等治胎热不安。

35 常用中药 黄连 性味:苦、寒。 功效及应用: 1、清热燥湿: (1)治肠胃湿热证。 若呕吐者伍半夏、 竹茹;若泻痢则伍木 香。
(2)治痢疾发热,伍黄芩、葛根。

36 常用中药 2、泻火解毒: (1)治热盛火炽证,伍黄芩、栀子。 (2)治心火亢盛,烦躁不眠证,伍黄芩、阿 胶、白芍。
(3)治火毒痈疡,耳目肿痛,口舌生疮,伍 黄芩、栀子、连翘。 (4)治血热妄行证,伍大黄、黄芩。

37 常用中药 黄柏 性味:苦、寒。 功效及应用: 1、清热燥湿: (1)治湿热痢疾,伍黄连、赤芍。 (2)治湿热黄疸,伍栀子、大黄。
(3)治湿热带下,伍芡实、车前子、白果。 (4)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伍苍术。

38 常用中药 2、退虚热 (1)治阴虚发热,伍知母。 (2)治骨蒸盗汗,伍知母、熟地。 (3)治虚火妄动,遗精等,伍砂仁、甘草。
3、泻火解毒:治热盛之痈肿疮疡、湿疹等。

39 常用中药 大黄 性味:苦、寒。 功效及应用: 1、泻热通便: (1)治胃肠实热证, 伍芒硝、厚朴、枳实。
(2)热结阴伤者,伍生地、玄参、麦冬。 (3)脾阳不足,冷积便秘,伍党参附子、干 姜。

40 常用中药 2、凉血解毒: (1)治火热上炎之证,伍黄芩、黄连。 (2)治肠痈,伍丹皮、芒硝、桃仁。 (3)治烧伤,外用。
3、逐瘀通经:治瘀血证,如主后腹痛、经闭、 跌打损伤等,伍桃仁、红花、当归。 4、清热祛湿:治黄疸、淋病等湿热证,伍茵 陈、栀子。

41 常用中药 连翘 性味:苦、微寒。 功效及应用: 1、清热解毒: (1)治外感风热,或温病 初起之证,伍银花、 薄荷。
(2)治热邪陷入心包证,伍莲子。

42 常用中药 2、消痈散结: (1)治痈疮肿毒,伍野菊花、银花。 (2)治瘰疬结核等证,伍夏枯草、玄参、贝 母。

43 常用中药 银花 性味:甘、寒。 功效及应用: 清热解毒: (1)治热毒疮痈初发。 伍甘草。 (2)治气功血虚衷,乳脉不利
之乳痈,伍黄芪、当归、甘草。 (3)治肠痈,伍麦冬、地榆、黄芩。 (4)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期,伍连翘、荆芥、 薄荷。

44 常用中药 生地 性味:甘苦、寒。 功效及应用: 1、清热凉血: (1)治温病热入营血证, 伍玄参。 (2)治温病后期,余热末尽证,伍知母、青
蒿、鳖甲。 (3)治热入血分,迫血妄行证,伍侧柏叶、 生荷叶、艾叶。

45 常用中药 2、养阴生津: (1)治热病伤阴证,伍麦冬、沙参、玉竹。 (2)治消渴证,伍五味子、天花粉、葛根。
(3)治肠燥便秘,伍麦冬、玄参。

46 常用中药 丹皮 性味:辛苦、微寒。 功效及应用: 1、清热凉血: (1)治热入血分证, 伍犀角、生地。
(2)治阴虚发热,夜热早凉,伍青蒿、鳖甲、 知母。 (3)治出血证,伍生地。

47 常用中药 2、活血散瘀: (1)治血瘀经闭,恶血积聚作痛,伍川芎、 牛膝。 (2)治瘀血阻滞疼痛,伍乳香、没药。
(3)治肠痈,伍大黄、桃仁、冬瓜仁。

48 常见证型治要 (一)气分热盛证 1、表现:壮热烦渴、尿赤便秘,舌红苔黄, 脉洪或数。 2、治法:辛寒清热。 3、代表方:白虎汤。
(1)组成:石膏、知母、甘草、梗米。 (2)功用:清热生津。

49 常见证型治要 (3)方解: 君: 石膏--辛甘大寒,以制阳明炽盛内热。 臣: 知母——苦寒质润,清热生津。 佐使:
甘草、梗米——养胃生津,防止大寒伤中。

50 常见证型治要 (二)肺热壅盛证 1、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或有 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脉数。
常见证型治要 (二)肺热壅盛证 1、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或有 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脉数。 2、治法:清泻肺热。 3、代表方:麻杏石甘汤。 (1)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 (2)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51 常见证型治要 (3)方解: 君:麻黄--宣肺平喘,发散热邪。 臣:石膏--1、清泄肺热。 2、以其辛甘大寒制约辛温之麻黄,
使其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 佐:杏仁--清肺止咳平喘。 使:甘草-- 1、益气和中。 2、与石膏相配生津止渴。 3、调和诸药。

52 常见证型治要 (三)心火上炎证 1、表现: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 口舌生疮,甚则赤烂疼痛,舌红苔黄脉数。
2、治法:清心泻火、导热下行。 3、代表方:导赤散。 (1)组成:生地、竹叶、木通、生甘草 (2)功用:清心利水、导热下行。

53 常见证型治要 (3)方解: 君:木通 --1、清心降火。 2、利水通淋、导热下行。 臣:生地-- 1、清心火、生津液。
2、与木通配伍,利水而不伤 阴,补阴而不留邪。 佐使:竹叶--1、清心除烦、利水通淋; 2、助君、臣药清心泻火。 甘草--1、和药; 2、防木通、生地寒凉伤胃。

54 常见证型治要 (四)肝火上炎证 1、表现:发热口渴,烦燥易怒,头痛,或目 赤肿痛,或耳暴鸣暴聋,或吐血、 衄血、面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治法:清肝泻火。 3、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1)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 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 (2)功用:清泻肝胆湿热、实火。

55 常见证型治要 (3)方解: 君:龙胆草--大苦大寒,主入肝胆之经,清泻 肝胆实火。 臣:黄芩、栀子--苦寒泻火以助君药。
佐: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肝胆湿热, 使之从小便而出。 生地、当归--滋养肝血,使祛邪而不伤正。 柴胡--1、疏畅肝胆之气; 2、引药入肝胆之经。 使:甘草--和药。

56 常见证型治要 (五)、大肠热结证 1、表现: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硬满, 疼痛拒按,舌红苔黄少津,脉沉数。 2、治法:泻热通便。
3、代表方:大承气汤。 (1)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2)功用:峻下热结。

57 常见证型治要 (3)方解: 君: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胃肠之邪热 积滞,消除致病之因。 臣: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
佐使:厚朴、枳实--行气功消痞除满, 既可行由积滞壅阴之气,又助大黄、 芒硝推荡积滞之力,以促热结排泄, 四药合用使塞者通,闭者畅。


Download ppt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