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目前拉丁美洲的形势和中拉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 徐世澄 2011年6月四川绵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目前拉丁美洲的形势和中拉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 徐世澄 2011年6月四川绵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目前拉丁美洲的形势和中拉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 徐世澄 2011年6月四川绵阳

2 拉美概况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简称拉丁美洲或拉美,是指从墨西哥起的西半球南部的整个地区。它东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北与美国为邻。在历史上,从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这一地区主要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国的殖民地,故称拉丁美洲。 拉美地区从北到南全长1.1万公里,总面积逾2 07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8%,相当于欧洲大陆的3倍。 拉美地区包括4个部分,共有33个国家和12个未独立的地区。这四部分是: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

3 拉丁美洲地区的总人口为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拉丁美洲的主要居民是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少数印度人、日本人和华人。拉丁美洲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是西班牙语(前西班牙殖民地各国)、葡萄牙语(巴西)、英语(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各国以及英、美两国的殖民地)。海地和法属殖民地居民使用法语,苏里南和荷属安的列斯使用荷兰语。印第安居民较多的地区,一般使用印第安语,以纳华特语、玛雅语、克丘亚语、瓜拉尼语、艾马拉语等使用较为广泛。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在英语和荷兰语的国家和地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印第安人和黑人名义上皈依天主教,但其传统宗教仍在基督教教义的掩饰下保存着。

4

5 目前拉丁美洲形势 总体来说,目前拉美形势可以说是处在比较好的时期,不少人称2010-2020年这十年是“拉美的十年”。
一 政治形势。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拉美政局基本稳定。 (一)普遍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二)拉美左派的崛起 (三)古巴社会主义模式的“更新”

6 秘鲁当选总统 乌马拉

7

8

9 二 经济形势 (一)经济恢复增长。 GDP(PIB)年均增长率:
年5.4%;80年代1.2%;90年代3.4%;2001年0.3%,2002年-0.4%, 年4.8%,2009年-1.9%,2010年6%。 人均GDP年均增长率:2001年-1.1%,2002年-1.7%, 年3.4%,2009年-2.8%,2010年4.8%。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拉美已进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新阶段。

10 (二)拉美国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比较有成效的地区
拉美各国采取了各种应对危机的措施,并在2009年和2010年进一步强化了反危机的刺激政策,如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实行灵活的货币政策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的加快和发达国家经济的缓慢复苏,使得初级产品国际需求扩大,其国际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对拉美初级产品出口国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据预计,2011年拉美经济预计将增长4.7%,2012年将增长4.2%。

11 (三)探索发展道路 拉美国家虽然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经历,但各国都在努力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今天的拉美经济不再是一个板块经济,拉美成为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区域。拉美有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左派掌权的国家,如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正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战略,有些国家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战略,但比较注重社会发展。应该看到,目前拉美经济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如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债务负担依然沉重,经济结构和外贸结构不合理;拉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12 (三)社会形势 1.贫困人口不断有所减少 各国纷纷出台扶贫计划。
2002年拉美贫困人口为2.21亿,占总人口的44%,赤贫人口为0.97亿,占19.4%;2006年拉美贫困人口下降为1.93亿,占总人口的36.3%,赤贫人口为0.71亿,占13.3%;2008年拉美贫困人口下降为1.82亿,占总人口的33.2%,赤贫人口为0.71亿,占12.9%。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贫困人口略有增加,贫困人口增加到1.89亿,占总人口的34.1%,其中赤贫人口增加到0.76亿,占13.7%。 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贫困人口减少到1.8亿,占32.1%,赤贫人口0.72亿,占12.9%。但是,从总的来看,拉美国家依然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是穷人。

13 2.拉美依然是世界上贫富差异最大的地区 在拉美地区,20%的富人占有56.9%的财富;而20%的最贫困的居民只拥有3.5% 的财富。这一数据表明,拉美地区是全世界贫富差异最大的地区。巴西的贫富差异最大,50%的财富集中在10%的富人手中,而最穷的10%居民只占0.8%的财富。在几乎所有的拉美国家,40%以上的财富集中在10%的富人手中。最近20年,拉美吉尼指数(衡量不平等的指数)只减少了0.03%,从1990年的0.55减少到0.52。而拉美4000多万印第安人中,贫困人口所占比重更高。

14 3.拉美面临着不少社会问题 拉美的腐败形势不容乐观,拉美可以称得上是腐败的“重災区”;拉美国内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组织、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自然灾害、传染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如据墨官方统计,最近四年,墨因有组织暴力共有34 612人死亡,其中2010年为15 272人。 据统计,拉美共有2660万人移居国外,占全世界移民的15%,据统计,拉美共有2660万人移居国外,占全世界移民的15%,在美国的1200多万非法移民中,墨西哥一国就有400多万。

15 (四)外交形势 1.国际地位有所上升。 “拉美对外交往更为活跃,成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拉美国家,特别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是G20的成员国,巴西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国,墨西哥、智利、秘鲁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这些拉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在克服金融危机、讨论如何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国际重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16

17 金砖国家

18 2.与美国关系有所改善 自2009年1月奥巴马执政以来,拉美与美国的关系有所改善。奥巴马提出要与拉美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和“新的美洲联盟”。2009年4月,奥巴马访问墨西哥,出席了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并于查韦斯、莫拉莱斯、科雷亚三位拉美左派总统握手言和。2011年3月,奥巴马出访了巴西、智利和萨尔瓦多三国。 然而,美国政府并没有停止对古巴和拉美左派政府的打压,美国继续对古巴实现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 。

19 3.外交逐渐多元化 加强同欧盟、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积极推行多元外交。欧盟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及外国直接投资和发展援助的主要来源,两个地区正在构建包括自由贸易区在内的跨地区战略伙伴关系。拉美与欧盟定期举行欧拉首脑会议。俄罗斯正在重返拉美。2010年4月,梅德韦杰夫第二次出访拉美,他访问了巴西和阿根廷。2010年4月,普京总理访问委内瑞拉,与委总统查韦斯签署了31项双边合作协议。与此同时,拉美国家领导人对俄罗斯的访问也有所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亚洲的崛起,拉美国家“面向亚太”的外交取向明显加强。

20 奥巴马访问巴西贫民窟

21

22 4.地区团结和一体化趋势加强 拉美一体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拉美区域一体化组织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安第斯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南美洲国家联盟、里约集团、美洲玻利瓦尔联盟(ALBA)等积极开展活动。2010年2月22-23日,在墨西哥坎昆市召开了拉美和加勒比团结峰会,与会32个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成立一个新的区域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今年7月5-6日,将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召开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峰会,会议有可能正式成立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

23 南方共同市场首脑会议

24 中拉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历史的回顾。中国和拉美之间在古代甚至远古时代可能早就有联系。而中拉之间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交往是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即我国明清之际。当时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沿着当时开辟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贸易航路即“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墨西哥、秘鲁等国侨居经商或做工。19世纪20年代拉美各国独立后,中国和拉美的友好交往进一步发展。从19世纪中叶起,几十万契约华工及自由移民包括自由华工和华商等,先后从中国移入拉美 。

25 1949年前的中拉关系 在清朝,中国(清政府)与秘鲁 ( 1874 )、巴西 ( 1881 )、墨西哥 ( 1899)、古巴 (1902)、 巴拿马(1909)建交;1912~1949年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同智利( 1915 )、玻利维亚( 1916 )、尼加拉瓜 ( 1930 )、 危地马拉( 1931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40 )、 哥斯达黎加 ( 1944 )、阿根廷 ( 1947)和 厄瓜多尔 (1949 )先后建交。

26 20世纪50年代的中拉关系:民间外交 由于历史的原因,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拉美主要国家继续与台湾当局保持“邦交”,而迟迟没有同新中国建交。中国政府确定了同拉美国家“积极开展民间外交,争取建立友好联系和发展文化、经济往来,逐步走向建交”的基本方针政策。 50年代,新中国与拉美主要开展民间外交。 中国开始与拉美发展非官方或半官方的经贸往来,到1959年,中拉贸易额已达769万美元。 50年代双边贸易总额为3000万美元。

27 60年代中拉关系: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1960年9月28日,中国和古巴正式建交,古巴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拉美国家。中古建交打开了中拉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60年代前期中古关系和中拉关系取得较快发展。中拉双边贸易从1960年的3128万美元增加到1965年的3.43亿美元。 年中拉贸易累计达13亿美元。60年代后半期,由于拉美形势的变化(巴西等国发生军事政变)和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中拉关系受到影响。双边贸易从1965年的3.43亿美元降到1969年的1.3亿美元。

28 60年代,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的高潮。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旗帜鲜明地支持拉美国家和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在1962年10月加勒比海危机期间,美国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中国政府两次发表声明,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 。1964年毛泽东主席先后发表支持巴拿马人民 和多米尼加人民反帝斗争的声明。

29 70年代:支持民族主义政府 70年代,中国同拉美的关系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拉关系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拉美国家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高潮。1970年12月15日,阿连德总统领导的智利人民团结政府同中国建交。随后,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圭亚那、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巴西、苏里南、巴巴多斯等拉美国家纷纷同中国正式建交,到70年代末,正式同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增加到12个。

30 70年代,中国坚决支持拉美国家维护200海里海洋权、保卫原料合理价格、建立拉丁美洲无核区以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国政府还对巴拿马为收复巴拿马运河主权所进行的斗争表示深切同情和积极支持,并对1979年尼加拉瓜人民推翻索摩查独裁政权、建立民族复兴政府的胜利表示热烈祝贺。70年代,中拉经贸关系进入了以官方贸易为主的发展阶段。中拉贸易额从1969年的1.3亿美元增至1979年的12.6亿美元,增长了8.7倍。1970~1979年中拉贸易总额累计达49.76亿美元,比60年代增长了近1.5倍。

31 中国实现改革开放后,在80和90年代,中国对拉美的政策作了调整,中拉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同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增多。80年代,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安提瓜和巴布达、玻利维亚、伯利兹、乌拉圭等国,90年代,巴哈马和圣卢西亚等国先后同中国建交,到90年代末,同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已有19国;(二)中国同拉美国家高级领导人之间的互访逐渐增加;(三)中国共产党同拉美各种政党之间的联系加强;(四)双边贸易稳定发展,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中拉贸易额1980年为13.63亿美元,1990年为22.94亿美元, 1999年增加到82.78亿美元。中国同拉美国家开始在经济领域开展合作,相互在对方进行投资,兴办合资企业。到90年代末,中国已在20多个拉美国家开设了20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或贸易公司,投资额约10多亿美元。90年代以来,中国同拉美各国的政治关系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在经济贸易、科技、文教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趋密切,中拉关系出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官民并举、全面发展的新形势。

32 21世纪初中国对拉美开展全方位外交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的关系走上新的台阶。中国对拉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经济外交在中国对拉美关系中更加突出。中国同拉美各国的政治关系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双方高层交往更加频繁,政治互信日益加深,经贸、科技、文教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双方关系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新局面。

33 中拉关系的发展目标 2004年11月12日,胡锦涛主席在巴西国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创中拉友好新局面》的重要演讲,提出了中拉关系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的发展目标:“政治上相互支持,成为可信赖的全天候朋友”,“经济上优势互补,成为在新的起点上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文化上密切交流,成为不同文明积极对话的典范”。为实现上述目标,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如下三点倡议:“第一,深化战略共识,增强政治互信”;“第二,着力务实创新,挖掘合作潜力”;“第三,重视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胡锦涛主席对拉美的这次访问对中拉美整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起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34 胡锦涛主席2008年11月20日在秘鲁国会的讲话 中国一贯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同拉美的友好合作。2004年,我在访问拉美时曾经提出,中国希望和拉美成为可信赖的全天候朋友、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不同文明积极对话的典范。4年来,中拉保持着频繁的高层交往,中国同拉美国家和地区组织的磋商和对话制度不断完善,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拉利益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双方关系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拉已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好伙伴。

35 《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 2008年11月5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制定的首份对该地区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明确对该地区的政策目标,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拉各领域合作的指导原则,推动中拉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全面发展。文件指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新形势下,中拉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36 从战略高度看待对拉美关系 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看待对拉美关系,致力于同拉美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拉美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互尊互信、扩大共识;互利共赢、深化合作;互鉴共进、密切交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同拉美国家及地区组织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拉美各国建立和发展国家关系。

37 政治上互尊互信 扩大共识 政治上相互支持,成为可信赖的全天候朋友。双方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捍卫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等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中拉之间继续密切政治关系,保持高层往来和接触,完善多层次的双边和多边政治磋商和对话机制,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坚持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各领域合作,为双方不断扩大合作提供政策保障、创造良好条件。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4年和2008年先后访问了拉美4国和3国,2010年还访问了巴西。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1年6月访问古巴、乌拉圭和智利3国。中国已同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38 经济上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经济上优势互补,成为在新的起点上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双方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双边贸易额取得新的突破,同时力争在投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21世纪头10年,中国与拉美成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8年中拉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 434亿美元。同年,中拉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6%,占其出口额的5%,占其进口额的6.3%。中国已成为拉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是拉美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拉贸易达到创纪录的 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先后与智利(2005)、秘鲁(2009)和哥斯达黎加(2010)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39 深化经贸互利合作 深化经贸互利合作。着力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扩大贸易规模和贸易关系均衡发展;努力增加相互投资,重点加强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等领域投资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鼓励双方企业就贸易和投资加强战略性合作,并为此搭建平台,提供更多便利;坚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合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中国愿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继续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援助。

40 加强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 加强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多边贸易体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全球性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立场,维护共同利益。在当前复杂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势下,就防范风险加强经验交流,维护本国和地区金融经济稳定。共同参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定,积极施加影响,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1 重视社会领域互鉴共进 重视社会领域互鉴共进。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加强施政理念和实践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积极探索在扶贫、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保、减灾救灾等具体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鼓励本国企业在对方投资兴业过程中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42 文化上密切交流 积极对话 文化上密切交流,成为不同文明积极对话的典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使双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从中得到更多的心灵沟通和思想理解,共同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增光添彩。近年来,中拉丰富人文对话交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深化和扩大双方文化、体育、新闻、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地方和民间友好交往机制作用,推动双方青年和妇女组织、民间团体、新闻媒体、学术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交往,增进相互了解,使中拉友好更加深入人心。2010年中国仪仗队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中墨大学校长交流;首届中拉智库交流论坛;第四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友好论坛;在拉美孔子学院增多。

43 年中拉关系 2010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巴西,参加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四国”第二次首脑会议。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智利总统皮涅拉,牙买加总理戈尔丁、特多总统马克斯威尔、巴哈马总理英格拉哈姆访华;古巴全国人大主席阿拉尔孔访华。2011年习近平副主席访问古巴、乌拉圭和智利。巴西总统罗塞夫访问中国并出席在三亚举行的金砖国家第三次峰会。巴巴多斯总理斯图尔特现正在我国访问。 中拉关系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问题(反倾销调查、与阿根廷、墨西哥、厄瓜多尔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美国的干扰、台湾因素等)。

44

45

46

47 中国对拉美的投资 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2010年4月的报告,到2009年年底为止,中国在拉美的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FDI)存量增加到411.79亿美元,占中国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存量(2 200亿美元)的15%。2003~2009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总额为240亿美元。2010年中国对拉美的非金融投资达110.9亿美元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8 中拉之间的石油合作加强 近年来,中国在拉美的战略投资成倍增加,主要形式是中石化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石油换贷款”协议,以及收购油田权益。国开行今年与委内瑞拉签署了20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今年3月,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了阿根廷的Bridas Energy。几个月后,中化集团又斥资30亿美元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手里收购了巴西一个油田40%的权益。此外,中海油和中石化正在考虑出资70亿美元竞购巴西油气企业OGX的股权。2008年中国从南美进口原油1650万吨,分别占中国原油进口和南美原油出口的7.58%和6.39%。

49 中拉关系的未来 2011年在访问智利期间,习近平副主席在拉美经委会演讲中用“四个好伙伴” 伴描述了中拉关系的未来: 政治上相互尊重、真诚互信的好伙伴;经济上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好伙伴;人文上交流互鉴、和谐共处的好伙伴;国际事务上同舟共济、协调合作的好伙伴。

50 中国与拉美2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古巴(1960), 智利(1970),秘鲁(1971), 墨西哥(1972),阿根廷(1972),圭亚那(1972), 牙买加(1972),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74), 委内瑞拉(1974),巴西(1974),苏里南(1976),巴巴多斯(1977),厄瓜多尔(1980),哥伦比亚(1980), 安提瓜和巴布达(1983),玻利维亚(1985), 乌拉圭(1988),巴哈马(1997), 多米尼克(2004),格林纳达(2005),哥斯达黎加(2007)

51 中国和拉美的贸易1950-2009年,百万美元 1950(1,9) 1955(7,3) ;1960(31,3) 1965(343,1);
  1950(1,9) 1955(7,3) ;1960(31,3) 1965(343,1); 1970(145,8)1975(475,7); 1980(1.331) 1985(2.571); 1990(2.294)1995(6.114)1998(8.312) 1999(8.260); 2000(12.600)2001(14.938)2002(17.826) 2003(26.806)2004(40.027)2005(50.457) 2006(70.218)2007( )2008( )2009( )2010( ) 最近十年,中拉贸易额由2001年不足150亿美元迅速攀升到2011年的1830亿美元,年均增长28.4%。

52 xusc@cass.org.cn 谢谢! ¡Muchas gracias!


Download ppt "目前拉丁美洲的形势和中拉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 徐世澄 2011年6月四川绵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