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健全和完善体系建设 提高履行公共职能的能力 2008年11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健全和完善体系建设 提高履行公共职能的能力 2008年11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健全和完善体系建设 提高履行公共职能的能力 2008年11月
健全和完善体系建设 提高履行公共职能的能力 年11月

2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 卫生 社会 政府

3 基本任务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流行和传播 改善环境状况、减少危害 预防和减少伤害,改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参与灾害处理和灾后恢复及重建 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均等化服务

4 主要工作 食品安全与职业安全 健康危险因素 疾病威胁 社会经济因素 新老传染病威胁 生物因素 卫生服务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 生活行为因素
生物因素 卫生服务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 生活行为因素 疾病威胁 新老传染病威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生物恐怖 慢性非传染病 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 食品安全与职业安全 食源性疾病 职业健康与职业病 环境相关疾病

5 主要问题 定位不准、职责不清; 机构不少、功能不强; 队伍庞大、素质不高; 设施陈旧、条件落后; 防治脱节、缺乏合力; 经费不足、忙于创收。
2003年,省、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落实程度分别为55.0%,47.6%和 42.7%。职能缺位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的履行职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6 建设任务 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用更长一段时间,完善我国农村卫生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环境卫生体系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 “当务之急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明确职能、落实责任、深化改革、优化队伍、定编定员和保障经费等措施,尽快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能力”。

7 重点解决的问题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体 系 职能定位与 公共服务项目 人财物配置标准 与能力建设要求 规范化管理 绩效评价 做什么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研究步骤与内容 人财物配置标准 与能力建设要求 规范化管理 绩效评价 做什么 谁来做 需要什 么条件 怎么做 结果如何 问题与对策研究 规范化管理研究 绩效评价研究 反馈 7

8 体系建设研究任务 机制与能力建设 工作规范化建设 绩效评估与可持续发展 科室管理 规范 机构管理 项目工作 职能界定 设施配置 人力配置
经费配置 法律政策 工作规范化建设 科室管理 规范 机构管理 项目工作 绩效评估与可持续发展

9 建设核心内容 强化政府的领导与保障作用,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 政府领导 组织保障;法律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
部门协作 政府各有关部门配合与支持。 社会参与 宣传教育,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公众和非政府组 织参与。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完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防保组织建设

10 主要成绩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可;
疾病预防控制法制管理和运行机制日臻完善; 政府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增强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资源配置,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设备能力加强,人员素质提高; 疾病监测规范,提高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果,促进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的落实,工作成效显著。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三级预防保健网覆盖城乡。 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用三年时间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基本实现。

11 需要解决的问题 “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职能偏废”依旧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关键, 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所应该提供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履行公共职能最为重要的经常性运行经费明显不足, 部分来源仍依靠组织技术服务收入,为了维持机构生存注重有偿技术服务的问题依旧没有改变。 国债建设投入不足和承诺投入不到位,偿债能力不足,经济纠纷不断,造成负债运行,影响设施的有效利用以及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功能发挥。

1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公共职能的程度距离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 --省级69.9%(增长14.9%);
--市级58.1% (增长10.5%) ; --县级49.0% (增长6.3%) ,最低仅达到10.1%。

13 机构人力配置,从学历、职称和专业人员比例等存在明显差距。仍然缺少明确的人员编制标准和准入制度和吸引、留住、稳定人才的措施和办法。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中专等 初中以下 省级 7.3 35.6 26.4 23.1 7.7 市级 2.1 24.5 33.2 34.2 6.0 县级 0.3 10.9 33.5 49.6 5.8 全国 0.6 12.6 33.4 47.6

14 实验室检验检测设备(A类:省级:1854万元,市级:604万元, 县级:206万元),东部省级机构平均为67. 3%,西部县级机构31

15 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 加强和完善体系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各级机构公共职能执行能力.
推进法制化建设进程,加大实施力度,加快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工作进程。 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重大疾病防治规划,进一步提升疾病信息报告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通过国家转移支付项目带动工作全面开展。 探索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完善以乡村、社区为基础的综合防治体系,帮助公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卫生创建活动,推进建设健康城市、镇试点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村活动,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16 围绕“健康中国2020年”工作目标,科学确定2020年疾病预防控制发展目标和实施战略,重点解决: ----完善运行机制;
----建立保障机制; ----推进科学管理体制; ----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基本公共职能全面落实。 16

17 当前工作要点 积极推进和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以及统筹、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促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全部精力从事公共卫生服务。 推进机构编制标准的颁布;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强重点学科技术、管理带头人的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工作,重点解决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及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不断完善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规范。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参与意识。

18 积极、稳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工作,建立整体、有效、持久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提高各级机构公共职能执行能力,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落实“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要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切实使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性的工作能够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落到实处。

19 工作模式 传染病 重点防控传染病:鼠疫、霍乱、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主动监测、预案管理、应急机制、积极应对。
 工作模式 传染病 重点防控传染病:鼠疫、霍乱、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主动监测、预案管理、应急机制、积极应对。 重大传染病: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乙肝,明确的预防控制目标和策略措施,建立国家项目和争取国际项目支持 其它法定管理传染病:疾病监测、预防控制暴发、疫情应急处置 其它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暴发监测与控制

20 扩大国家免疫规 传统的“五苗七病”基础上,流脑、乙脑、甲肝、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流行性出血热应急接种和炭疽、钩端螺旋体疫苗储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新疫苗的推广应用/替代传统疫苗

21 重点地方病防治 加强部门间配合,落实防治措施。强化法制管理,依法防治 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碘缺乏病综合防治措施;
以改水、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地氟、地砷中毒; 换粮、补硒、退耕还林或还牧、移民搬迁等综合措施,预防大骨节病

22 重点寄生虫病防治 血吸虫病: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重点控制人畜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 疟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以传染源控制和媒介防制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开展防治工作; 包虫病:重点控制传染源,对犬类实施药物驱虫、加强牲畜管理,开展病人治疗、健康教育工作。

23 慢病防治 坚持以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降低人群疾病风险为目标的全人群干预和以减缓慢性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个体干预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 整合一、二、三级预防; 健康促进及多部门、各学科间的密切协作

24 精神卫生工作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 开展医院-社区一体化监管治疗 轻型精神障碍
扩大精神卫生服务提供范围,提高可及性 心理和谐 推动以基层(社区、乡镇)和有关部门为主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25 工作原则 加强政府领导,建立责任制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分步实施 加大宣教力度,营造全社会参与氛围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分步实施 加大宣教力度,营造全社会参与氛围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水平和能力 加强合作交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25

26 工作机制 医疗机构疾控工作职责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间密切协作的机制,确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具体责任和工作规范
 工作机制 医疗机构疾控工作职责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间密切协作的机制,确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具体责任和工作规范 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与考核,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 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健全感染科,健全院内传染病筛查工作,及早发现传染病病人,依法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27 乡(镇)、社区疾控工作职责 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报告传染病疫情、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指导有关单位和群众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承担乡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工作 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28 村卫生室疾控工作职责 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 协助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实施社区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29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是根本 提高科学管理和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对国家政策、规划理解与执行能力
抓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形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梯队,提高疾控的科技含量 加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处置能力、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检测检验能力 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系列教材,逐步建立和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加强具备临床医生资格又有公共卫生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既熟悉业务又懂科学管理的人员培养和培训工作

30 战略 执行 市级 国家级 县级 省级 基层 战略规划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项目执行能力 表达沟通能力 信息管理能力 检验诊断能力 预测预警能力
调查处置能力 应用研究能力 技术指导能力 执行

31 履行职能是基础 根据《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明确界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履行的基本职能(26\81\274)。
公 共 职 能 任务数 项目数 工作内容 疾病预防与控制 3 16 7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4 7 24 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9 25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6 19 59 实验室检测与评价 11 40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0 23 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31 31

3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能 1.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 1.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执行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和方案;完成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开展传染病及其流行因素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效果评估。 1.2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预防控制 执行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规划和方案;完成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开展病情及流行因素的监测和报告,负责地方病病情和寄生虫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置及效果评估。 1.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执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和方案;组织实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监测和报告,筛查高危人群,指导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落实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考核与评价防控效果。

33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 承担和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任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提供应急储备的技术支持;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开展人员培训、演练及技术指导。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 落实和开展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跟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提供相关信息。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对辖区内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进行评估和报告。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进行评估和报告。

34 三.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3.1.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的建设 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组织开展网络直报工作。 3.2信息系统的管理 执行信息分析报告制度,为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执行信息分析报告制度,为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5 四.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4.1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4.2放射危害因素控制;4.3环境危害因素控制 承担职业、放射、环境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干预工作;参与职业危害、环境污染和中毒事故的现场处置,配合开展放射事故等的现场处置。 4.4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 开展辖区内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的监测和报告,开展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 4.5 营养监测与营养改善 执行营养改善规划和方案;承担营养监测、调查、报告工作;组织开展社区居民的营养教育指导;参与营养相关重大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4.6学生常见病控制 开展学生常见病及影响因素监测报告;落实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措施。

36 五.实验室检测与评价 5.1实验室管理 参加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安全防护和管理;引进应用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为社会提供相关评价和技术服务。 5.2微生物和寄生虫病学检测 开展常规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检验、病原学鉴定;按规定安全收集、管理菌种和毒种。 5.3理化检测: 开展常见健康影响因素、有毒有害因素及中毒事件毒物的检测。 5.4毒理检测与评价 ————

37 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6.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案 执行健康教育规划,开展需求调查,制订辖区不同人群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方案。 6.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实施辖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方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项目,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材料,指导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 6.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评估 依照健康教育规划和方案,检查和评估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效果。

38 七.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7.1管理指导 参与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督导和评价;开展辖区业务培训,指导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7.2技术支持 建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库,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 7.3应用研究 参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应用性研究,应用适宜技术。

39 明确定位 --围绕七大公共卫生职能开展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推进机构科学、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是保障 明确定位 --围绕七大公共卫生职能开展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推进机构科学、规范管理。 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实施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重点传染病预案体系 疾病监测工作体系;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与指导性工作文件。

40 绩效考核是关键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提高绩效是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能否落实到位,政府及社会公众能否满意,主要的手段就是要对其工作效率、管理能力、管理成本和公众满意程度等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 将公共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以保证公正、高效履行职能,推动和促进职能转变。 40

41 明确各级机构职能及其应承担的工作任务,既有利于政府根据职能明确公共财政投入,也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职能进行监管和评估.
促进政府履行管理指导职能,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促进社会多部门协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 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域、区域差距,推进质量持续改进. 41

42 建立工作绩效与投入之间的量化联系,促使各级机构按照职能定位、责任分工,规范内部管理,围绕七大公共卫生职能开展工作、检查落实情况,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向公众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公共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持续发展的必需和延伸,明确了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应用于工作实际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更加趋于科学、规范。填补了国内卫生领域研究的空白。 42

43 研究内容 明确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研究的思路、原则、步骤和方法,构建和完善绩效评估的研究流程。为绩效评估的实施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运用公认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系统表达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构建全面综合反映工作绩效的评估框架,并将评估框架条理化和层次化,演化成具有代表性的、可以量化评估的指标体系,研制出符合工作实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评估指标体系。 43

44 研制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和指标考评方法; --接受评估区域工作状况;
界定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对象: 研制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和指标考评方法; --接受评估区域工作状况; 针对省、市、县三级疾病预机构的不同职能要求分别研制绩效评估标准,提供完整的指标考评方法。 --接受评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状况;机构的科室工作情况;评估工作项目进展情况;具体岗位的工作情况。 44

45 研究思路 构建完整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准确表达工作绩效,能够科学、系统地反映区域、机构的工作条件、职能落实程度、工作成绩和效果。
明确研究的过程以及研制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能否被广泛接受和适用于工作实践。 达到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公共职能的全面落实,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持续发展的目的。 45

46 ——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对象,科学、准确地评价机构履行公共职能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科学、规范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对行政区域内重点工作进行绩效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工作在区域内的整体进展。科学、准确地评价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工作的绩效,推动区域工作进步。 ——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对象,科学、准确地评价机构履行公共职能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科学、规范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重点评估:工作过程、数量质量、能力水平和工作效果 兼顾:机构履行公共职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投入情况 46

47 研究原则 服务社会、满足公益,职能与需求相一致的原则:重点定位于处置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社会群体的健康促进和危害健康因素的监测干预基本职能;以及保护人类健康、防止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害等重点工作任务; 实事求是的原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性质、法律赋予的责任以及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要求履行疾病预防控制公共职能既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适应各地实际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的现状,适当兼顾今后工作发展的需要。 47

48 与职能相适应的原则: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承担的职责与任务,量化评估履行基本职能情况,考核工作开展程度;
有利于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客观评价履行职能的能力,不仅是硬件装备的达标程度,更要评价科学、规范管理程度、运行状况(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人材梯队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对基层社区指导能力、各项措施落实效果等); 适于政府和社会考核与监督的原则:选取易于为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理解、能全面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为区域整体性工作评价内容,既体现职能落实程度,又体现政府重视程度。既是利于政府对区域性重点工作监督,又是对政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评价; 48

49 选取指标要素 法律、法规;规划、标准;工作规范、指南。
真实反映实际工作水平(可信);有具体定义和测算方法(可行);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和工作要求(可析);能够从常规资料中获得(可及)。 全面、系统收集,保证重要的工作指标不遗漏;精炼准确、有代表性,便于监管,具有科学性、均衡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可比性; 充分调研、论证和周密、细致的统计分析;以落实科学规范管理、获取最佳绩效,推动工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49

50 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采用相对值,利于不同时期的对比;指标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并可获得,数据易采集,计算公式科学,评价过程简单,利于理解、掌握和操作;
指标体系覆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全过程,可以随工作进程各个环节、不同时期进行动态管理。

51 指标分类 管理指标:规划与计划;制度与规范;质量管理要求;项目管理方案。 保障指标:政策环境;人力资源;经费投入;设施建设;设备配置。 --社会环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状况,突出表现机构所在地区对于工作的综合保障水平; --工作基础:人财物等资源能力保障状况; --工作过程:工作落实,过程规范,结果达到要求; --系统结果:工作过程的结果,具体表达为在各项工作上的结果指标; --健康结果:工作效果在人群健康水平上的表达。

52 区域工作评价指标 机构考核指标 6大类别,17个指标 省级8大类别,34个项目, 77个指标 传染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与控制;
区域工作评价指标 机构考核指标 6大类别,17个指标 省级8大类别,34个项目, 77个指标 市级8大类别,35个项目,104个指标 县级8大类别,35个项目,101个指标 传染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与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运行保障。 信息管理; 实验室检验; 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综合能力。 52

53 指标认可论证 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卫生厅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的疾病控制处处长、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就区域绩效指标开展意向论证。结果显示,区域工作6大评估类别的总体认可度均达到90%以上,17个评估指标总体认可程度达到95.7%; 请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任、副主任、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与机构绩效论证,92.3%的认为8类评估类别评判比较全面,机构工作77个评估指标的总体认可程度达到94.5%。 53

54 现场预试验 13个样本省对本省省级区域和机构的绩效进行预评估 --检验已确立的评估指标及其可操作程度; --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现场评估考核中获取评估指标实际值; --按照“好、较好、中、较差、差”5个量级,评估各指标代表工作的绩效; --各单指标结合相应权重,获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的综合得分,了解各省级区域(及机构)工作的总体绩效状况。 --对各区域、机构总体工作绩效进行模拟评价; --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类别、项目和指标进行评价,明确影响工作绩效的薄弱环节,把握提高工作绩效应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有针对性改进,提高工作绩效。 54

55 考核方式 绩效评估过程中必须全面地、有效地收集信息,在充分、准确的信息基础上,确保客观、公正。
查阅报表和相关信息:国家疾病报告系统的信息(含基本信息)、经常性报告制度形成的报表、上级有关部门的专项调查和考评等渠道获取绩效评估指标所需要的有关信息。 日常工作记录和资料:疾病监测的数量、疫情突发事件和现场处置的数量、预防接种工作登记、实验检验记录和报告等可以用于衡量完成工作量的记录;收到的疾病报告、投诉的数量等可以用于衡量工作和服务的数量质量的记录资料等。 55

56 现场观测:评价单位环境情况、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情况、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情况、现场采样监测和消毒除害等情况等。
公众满意调查,通过调查获得比官方记录更准确的信息;以直接获得公众对服务质量的评价。采用的调查方法有:网络采集、媒体信息、信件调查、现场访谈、电话采访和综合运用各种访谈技术等。 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需要借助设备来获得资料,如空气、水、噪音污染等的测定、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某行为改变程度的测量等。 56

57 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必然要求;
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推进科学、规范管理的关键环节;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落实基本公共职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57

58 谢 谢 ! 58


Download ppt "健全和完善体系建设 提高履行公共职能的能力 2008年11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