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美国的结构主义 第一节:美国语言学创始人博厄斯 第二节:萨丕尔和《论语言》 第三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美国的结构主义 第一节:美国语言学创始人博厄斯 第二节:萨丕尔和《论语言》 第三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美国的结构主义 第一节:美国语言学创始人博厄斯 第二节:萨丕尔和《论语言》 第三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第四节:布龙菲尔德和行为主义 第五节: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

2 美国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又称为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结构主义三大流派之一。
布拉格学派(功能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重视共时研究,认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有的结构,强调尊重语言事实,对不同的语言做客观的描写。 该学派主张追求全面而精细地描写语言音素的分布情况,特别注重描写和分析的技术程序,力图以此来揭示语言因素间的关系。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3 美国的语言学传统与欧洲的语言学传统有很大不同: 1、语言研究的历史 a.欧洲——长 (有2000多年的语言研究历史)
b.美国——短 (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传统语法的地位 a.欧洲——高 (传统语法一直占居统治地位) b.美国——低 (传统语法的影响微乎其微) 3、语言的多样性 a.欧洲——多样 (许多语言都有自己的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b.美国——单一 (居统治地位的只有英语,其文化传统又不像欧洲那样源远流长)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4 美国结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 对濒临灭绝的美洲印第安人土著语言的描写和记录的需要。
当时人们发现,印第安土著语言在迅速灭亡,应该动员一切学者把这些语言在灭亡之前记录下来。 记录面临的两大难题: 1)这类土生土长的语言,特别是墨西哥北部的一些语言有着独特的词汇和句子类型。比如:印第安语言没有时态体系。 2)采用别的语言模式来描写本地语言,或者以欧洲的语言学方法论来指导来记录和整理这些语言时,不能有效地解释具体语言事实。 因此,在美国语言学家们无法遵循欧洲的传统时,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法,一套新的程序来描写整理出具体语言事实。而最好的方法是不对这些语言的本质作出任何假设和解释,而是记载和分析他们。 2、语言理论背景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结构主义思潮的开端。

5 索绪尔与美国结构主义理论渊源: 无论是在对语言本质的认识还是语言的分析上,索绪尔的《教程》都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布龙菲尔德——“其实《语言论》的几乎每一页都反映了《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思想”。 1、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布龙菲尔德:把语言看成是一种“信号系统” 虽然,“符号”和“信号”两者在意义涵盖的范围上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非常相似。 2、语言的共时研究 索绪尔:“共时研究”“历时研究”。 布龙菲尔德:“描写研究” “历时比较研究”。 3、句法理论 索绪尔关于语言系统中的两类语法结构关系,即“句段关系”(又称“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又称“聚合关系”)的划分为结构主义句法理论打下了基础。 结构主义的一系列概念,如“配列”、“自由列式”、“黏附形式”、“简单形式”、“复合形式”、“直接成分”等都是建立在”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基础上。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6 20世纪语言学理论经历了三次转向: 历史比较 传统结构主义 美国描写结构主义 转换生成语法 语言学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7 美国结构主义阶段分期及代表: 1、早期阶段(雏形) ○代表人物 :博厄斯、萨丕尔
这一阶段语言学研究描述了语言的特点及发展,并确立了描写语言学的基本框架。 2、最初发展阶段(上升为理论)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 1933年《语言论》的出版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以至1933—1950年这段时期被人们称为”布龙菲尔德时代“。 3、后布龙菲尔德时代 ○代表人物:哈里斯、霍凯特、派克 这一阶段语言研究总结并发展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不断向前的结构主义模式的成果,并进一步推进了结构主义语法的发展。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8 研究是为了了解当时的实际问题,需要调查分析的语言太多,顾不上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特点: 1、实用性 目的 研究是为了了解当时的实际问题,需要调查分析的语言太多,顾不上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 2、科学性 任务 他们要准确地记录各种语言,就必须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调查分析方法,任何猜测和假设都不能解决当务之急。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9 博厄斯 1858年出生于普鲁士威斯特伐利亚州明灯市一个富有的犹太商人家庭。从5岁起就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分别在几所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他受到德国明族学家拉采尔地理环境论的影响。25岁时,参加了加拿大巴芬岛的考察。自此人生的轨迹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在巴芬岛,他对当地的土著居民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及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观察为他日后建立人类学理论的最初材料。 1886年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夸扣特尔人和其他部落进行了研究。

10 博厄斯重要观点: 博厄斯提出一条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对社会文化的科学研究,要求研究者不受以我们的文化为基础的任何评价的束缚”。
1、历史特殊论 他强调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张为了理解和解释某一特定文化,最正确的做法是重新构拟这一文化的历史。虽然历史发展时空存在着诸多“类似事物”,但它们的来源和功能都不相同,都有自身发展的历史线索。博厄斯把自己的研究方法称为“历史方法”,并以此与古典进化论的“比较方法”相对立。(历史特殊论过分强调不同文化和种族之间的差异,忽略了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并且拒绝研究形成共通的因素。) 2、文化相对论 当时“欧洲中心说”和“白人种族优越论”充斥着西方世界,他却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这抨击了当时美国的主流文化理论“文化进化论”。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博厄斯提出一条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对社会文化的科学研究,要求研究者不受以我们的文化为基础的任何评价的束缚”。

11 一方面,在研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文化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他极力提倡历史的方法。
他的学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一方面,在研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文化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他极力提倡历史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探讨一种文化内部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时,又依靠心理的一致性,强调心理的因素。 物理学和数学出身 历史的方法 克鲁伯派(纯历史方法) 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 心理的因素 威斯勒派(心理学特色)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12 《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 (A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博厄斯对墨西哥以北的美洲印第安土著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近20年的考察之后,博厄斯和其他一些人类学者集体编写了该书,其中好几章是出自博厄斯之手,他还为全书写了序言。 博厄斯留给后人最重要的遗产,正是他给《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所撰写的“序言”。这部60多页的序言虽然没有涉及语言描写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但它勾勒出了描写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因此成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经典之作。

13 博厄斯论述了描写语言学的框架 他认为这种描写分为三个部分: 1、语言的语音 2、语言表达的语义范畴 3、表达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

14 关于语音 博厄斯注意到了语言的系统性。他观察到,人能发出的声音是无限的,但在语言中只选择有限的几个。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有自己的发音方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有相近的音,但这些音绝不相同。那些认为“原始语言”的音不清楚的人应该知道,不是音本身模糊,而是分析者往往用自己语言中的音去衡量别的语言中的音,那当然是无法辨别的。

15 关于语法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系统。语言有声音组合所表达的思想是有限的,而人的经验是无限的,所以任何语言都要进一步分类才能够用。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例如: 大面积的流水(河流) 小面积流水(小溪) water “液体”概念 一片水(湖) 不同形态的水:(雨 露 波 泡) 不能把我们的语言形式强加给其他语言,应该研究它们的特殊形式和表达方法。 不同分类方法主要取决于各种文化的不同注意方面。

16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内容词和没有独立意义的关系词。固定意义的词汇越多的语言,关系词越少。反之,固定意义词汇越少,则关系词越多。
关于语言的内部平衡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内容词和没有独立意义的关系词。固定意义的词汇越多的语言,关系词越少。反之,固定意义词汇越少,则关系词越多。 内容词 关系词 元 音 辅 音 声 母 韵 母 此消彼长

17 博厄斯反对欧洲语法学家认为自己的语言的语法范畴适用于一切语言,他认为实际上这是荒谬的。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类别的概括。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是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 数 格 体 时 人称 态 级

18 萨丕尔《论语言》 该书基本上概括了萨丕尔的语言观。全书240页,分为二十一章,详细地论述了语言的定义、语言成分、语法过程、结构分类、历史演变、以及语言与文学和思维的关系等等。 1、语言的性质 说话是非本能的,习得的,“文化的”功能。 语言是声音符号的惯例系统。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 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工具,思维是产品。没有语言,思维是不可能的。 3、语言的普遍性 人类的一切种族和部落,无论多么野蛮或者落后,都有自己的语言。

19 4、语言成分分析 关于语言成分,萨丕尔有独特的语言分析方法。 语言成分:有意义的成分。 有意义的成分可以是词、词的一部分或者词的结合

20 5、语音研究 他认为语音单位可以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来描写,而音位则不能用发音部位和方式来区别。
由于他熟悉许多不同类型的语言,并认真比较了各种语音系统。他最感兴趣的不是这些语音系统的差别,而是各类语言的语音模式。 他认为语音单位可以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来描写,而音位则不能用发音部位和方式来区别。

21 萨丕尔十分注意研究语言形式。他说“语言结构如此美妙,不论说话人想表达什么,不论他的思想多么新奇古怪,语言都可以尽其职责……”
6、语言形式 萨丕尔十分注意研究语言形式。他说“语言结构如此美妙,不论说话人想表达什么,不论他的思想多么新奇古怪,语言都可以尽其职责……” 他认为研究语言形式必须注意两点: 语言表达的基本概念和表达这些概念的形式手段。 语法过程:就是“表示一个附属概念与词根成分主要概念的关系的形式手段。

22 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提出六种最常见的语法过程
1、词序:词序是表达语意概念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 2、组合:把两个或者多个词根成分组合为一个词。 例如英语的typewriter 和汉语的“水夫”都是组合而成的 3、加词缀:除了汉语和暹罗语外,大部分语言都用词缀。词分前缀、中缀、后缀,其中后缀使用最广泛。 4、词根内部变化:有时变化元音,有时变化辅音。 5、词根的全部重复或者部分重复:这种过程往往用来表示众多、分配、反复、习惯活动、强烈程度等。 6、重音区别:包括词的重音,词的语调。

23 语言结构的分类,萨丕尔提出了新的观点 7、语言结构分类 语言分类:孤立语 黏着语 屈折语
语言分类:孤立语 黏着语 屈折语 他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因为很难决定某种语言应该属于哪一类;一种语言可能具有两类或三类的特点,单称它为黏着语或屈折语只是相对而言。 从形式出发: 孤立语 前缀语 后缀语 象征语等 分析语 综合语 多式综合语 但都不能令人满意,同样只是相对而言,于是他建议从语言使用的概念入手。

24 从语言使用的概念给语言分类 他首先把概念分为四类:1、基本概念;2、派生概念;3、混合关系概念;4、关系概念; 语言分为四类:
1、简单纯关系语言(只表达1 和4):既保持了句法关系十分纯洁,不用词缀或内部变化来改变词根意义。 2、复杂纯关系语言(表达1、2、4):保持句法关系纯洁,同时可以使用词缀或内部变化来改变词根的意义。 3、简单混合关系语言(只表达1、3):表达句法关系时必须使用另外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意义很少,而且不能用词缀或内部变化来改变词根的意义。 4、复杂混合关系语言(表达1、2、3):句法关系用混合形式表达(如第三类),同时又可以使用词缀或内部变化来改变词根的意义。 这四大类还可根据词缀变化的主要方式再次分为粘着语 、溶合语、 象征语。词根完全不变的归为孤立语,然后,加上词根变化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分析语、综合语和多式综合语。

25 基本类型 语言 变化方法 变化程度 第一类 汉语 现代藏语 孤立式 粘着式(粘着溶合式) 分析式 第二类 波西尼西亚语 柬埔寨语 土耳其语 雅纳语 粘着孤立式 溶合孤立式 粘着式 粘着式(有点象征式) 综合式 多式综合式 第三类 班图语 法语 溶合式 分析式(有点综合式) 第四类 努特卡语 彻努克语 阿尔冈昆语 英语 拉丁语 希腊语 闪米特语 溶合粘着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象征溶合式

26 8、语言的变化规律 他说明了语言变化中的三种趋势: (1)消除主语形式和宾语形式的区别;
对此萨丕尔也做了深刻的阐述。他说语言来自各个说话人的言语变体。变化的趋势是言语使用者对个人变体的不自觉的选择。符合趋势的被接受了,不合趋势的就被抛弃了。 他说明了语言变化中的三种趋势: (1)消除主语形式和宾语形式的区别; 印欧语从原来的七个格减少到四个格(主格、所有格、与格、宾格) (2)用词在句中的固定位置来表达词之间的句法关系; The man sees the dog The dog sees the man the man在句中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句法关系 (3)减少词的变体或派生,使词的概念的关系呈现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 whence(在何处) whither(往何处) hence(从此地) hither(向这里) thence (从那里) thither (到那里) 因为与where,here,there过于相近,已经处于灭亡状态

27 萨丕尔认为只讲字形变化趋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语音变化趋势。
语音变化可能有三股力量: 一是沿着特定方向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对它的性质了解甚少; 二是有一种调整倾向,以保持或恢复基本语言模式; 三是一种保守势力,以避免发展总趋势给字形带来过大的变化。 显然,萨丕尔的解释还只是一种猜测,语言变化的真正动力,人们还了解很少。

28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 –Whorf Hypothesis )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沃尔夫过世之后,一些语言学家为概括其相关理论而提出的一个命题。 由于沃尔夫本人没有给他的理论或观点命名,后来美国语言学家卡罗尔将沃尔夫的18篇文章集结成《语言、思维与现实——沃尔夫文集》。在该书前言中,卡罗尔首次将该观点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夫英年早逝,生前没有能将自己的思想和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他的思想和观点大部分都分散在其有关的研究论文中,致使后来学者对假说的不同理解和诠释。 该假说包括两个基点: 1、语言决定论:语言决定思维、信念、态度等,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2、语言相对论: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或曰思维相对于语言,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

29 人类对语言与思维的探索由来已久 1、柏拉图:思维是心灵的话语,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与思维虽属不同范畴,但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 2、亚里士多德:可感知的经验世界同样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理念不能离开感性事物而存在,只有通过认识事物现象,才能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语言只是思想符号,思维不等于语言。 3、赫尔德(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就发端于德国语言学传统):最早注意到语言对思维的介入。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语言人们就不能思考,如果真的要通过语言学会思考的话,那么语言就必定为人类知识给出它的基本局限和轮廓。每一个民族怎么思维,就怎么说话,反之亦然,怎么说话,就怎么思维。 4、洪堡特“语言世界观”:“语言用不同方式对现实进行范畴划分,这些迥异的方式限定了我们大脑组织知识的方式”,语言是“思想的形成器官”,“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5、对假说具有最直接影响的是德裔美国语言学家博厄斯。

30 “语言不仅谈论那些在没有语言的帮助下所获得的经验,而且为我们规定了经验的性质,因为它的形式完整,又因为我们不自觉就把语言的隐含要求投射到经验领域之中……诸如数、性、格、时态…… 等范畴,不是在经验中发现的,而是强加于经验的,因为语言形式对我们在世界中的倾向性有种残酷的控制。”(刘润清,2002) 沃尔夫的假说建立在他在保险公司工作的经历和他对美国印第安语言研究的基础上。 人们看到“满”字汽油桶时,就会小心谨慎,防备火险,而当人们看到注明“空”字的汽油同时,就会放松警惕。事实上,标有“空”字的汽油桶充满爆炸性气体,比标有:“满”字的汽油桶危险更大。

3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弱式表述——语言相对论 强式表述——语言决定论
1998年Chen与Starosta合著的《跨文化交际学基础》简短地讨论了该假说的强式表述和弱式表述,之后引起了一些针对该假说之强式表述的批评观点。但他们没有告诉读者,语言决定论早已是被语言学家抛弃了的话题,如今已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个强式说法上再浪费口舌了。

32 萨丕尔和沃尔夫在表述他们语言对思维的限制和作用的观点时,大都加上了限定词以及非绝对化的词汇。
例如:“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对社会问题思考的条件,我们所认为的客观世界,其实是建筑在无意识的语言习惯上的,是因为语言促使我们对世界选用某种解释。”它使用了“促使”而没有用绝对词“决定”。 由于他们在尽可能地强调语言具有影响和制约思维作用,有时会用一些强式表达,主要是为了使其观点引起注意,他们本人不大可能意识不到语言决定论导致的逻辑矛盾。 “不管怎样理解,我们都不应该把相对论等同于”语言决定论”,否则就背离了沃尔夫的初衷”。(姚晓平,2002)

33 假说的思想内涵和核心主旨是: 人类不仅生活在客观世界里,人类同样生活在主观世界里。客观世界的相似性,决定了人类思维和语言相似性特征,这也是各民族人民能够互相交流的基础;人类的主观世界是由人的“语言的习惯”所构建的,不同的语言具有不用的语法结构,人们在使用不同的语言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具有不同语言习惯的人就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世界;讲不同语言的人,所看到的客观世界的侧面或方式有所不同,对它的评价也会不同,这种差别有时小,有时大,这要根据语言之间的差别来定;因此,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它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思维。”

34 国内学者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理解大致有三种:
其一:语言影响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 其二:语言影响人的世界观; 其三:语言影响人的思维。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35 一、关于语言影响人的感知 这个命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语言影响人的感知能力; 2、语言影响人的感知内容。
对第一种理解,大多数学者表示反对,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用不同的词语表示正在下着的雪。在地上的雪,像冰块的雪,风吹起来的雪等等,是不是就说明爱斯基摩人感知雪的能力强于英国人呢? 第二种理解表面上看上去很正确,试想,将一位爱斯基摩人和一名英国人放在同一块冰天雪地里,两脑人头中的景象会一样吗?前者的眼中可能是各种各样的雪,后者就只是雪而已。但是这种逻辑在心理学里遇到了困难。假设两位同操一种语言,但职业不同的人,一位是美学家,一位是环境科学家,也来到那块雪地里,你能认为他们头脑中的景象是一样的吗? 对同一个人来说,不论他用的母语还是外语来描述当前的客观世界,他头脑中的景象不会因为使用不同语言而有所变化。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36 二、关于语言影响人的世界观 对这个命题有两种理解: 1、语言影响世界观本身; 2、语言影响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对于第一种理解,它无疑是荒谬的,列宁和毛泽东均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语言使他们的世界观不同吗?另外,持同样语言的两个人会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双语有者的世界观只有一个。 第二种理解貌似有理,它基于聋哑人在处理世事方面要比正常人慢很多,于是简单的逻辑出现了:是语言的影响使得聋哑人落后。但是还有另一个事实,一个先天盲人形成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比正常人慢很多,是否就是因为他缺乏视觉呢?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37 三、关于“语言影响思维” 这个命题被称为假说的弱式表述,目前已被广大学者所接受,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说得过于笼统,从而提出对其的修正。
例如:兰萍认为: “(1)语言的确要影响思维,但并不完全决定思维,语言只在形成抽象概念方面影响思维,而反映人类直接感知体验的概念却独立于语言。 (2)语言间的差异受到语言共性的限制,不同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基本认识过程和基本概念范畴是相似的,语言影响思维不过体现在社会文化的价值标准方面。”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38 布龙菲尔德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
美国结构主义的奠基人。他在美国语言学界的地位,有如索绪尔在欧洲语言学界的地位。 他不仅熟知历史比较语言学,而且也是共识描写语言学的巨匠。 他的主要著作《语言论》、《供语言科学用的一套公设》和为《国际统一科学百科全书》写的《科学的语言学诸方面》。 此外,还有诸多书评,如对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评论等。 布龙菲尔德开创了一个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培养了一代语言学家。例如:哈里斯,布洛克,特雷格,霍克斯,威尔斯,裘斯等。这个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国语言学界占主导地位,有“布龙菲尔德时代”之称。

39 行为主义对布龙菲尔德的影响 行为主义 本世纪初,冯德的心灵主义心理学遇到极大的困难,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也很难对心理活动的规律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本世纪二十年代,华生领导了一场心理学的革命,用行为主义代替了心灵主义。他认为任何知识的取得都靠直接经验;只有通过客观的、可观察的实验而获得的材料才是可靠的,任何“感觉”、“印象”都不足为凭。 他研究了哪些是无条件反射,那些是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反应论。“刺激”就是“总的环境下任何物体的,或动物生理条件的变化”。“反应”就是受刺激后“一种有机系统突然表现出来的某种活动,如建摩天楼,订计划,生孩子,写书等”。“整个宇宙的规律只不过是条件作用而已”。 心理学家魏斯第一个把行为主义心理学运用于语言研究。布龙菲尔德直接受到魏斯的影响,认为魏斯是地地道道的科学家。布龙菲尔德极力反对心灵主义和泛灵论,他不允许在语言学中使用“意识”、“心智”、“感觉”、“思想”等术语,只能使用物理学和生物学上的术语。

40 布龙菲尔德主张实证论,决定论,机械论。他在《科学的语言学诸方面》(Linguistic Aspects of Science)中,更明确地提出语言研究中的四项原则:
1、科学只能同当时当地每一观察者都能感受到的现象打交道(严格的行为主义); 2、科学只能同处于一定时间、地点、坐标上的现象打交道; 3、科学只能采用能导致进行实际操作的初始陈述和预断(效验主义); 4、科学只能采用从与物理现象有关的常用术语中通过严密的定义得出的那些术语(物理主义)。 布龙菲尔德提出的这四条标准,为他自己,也为他的后继者严格遵循,并以此为基础,后来发展成一套严格的发现程序。

41 刺激——反应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语言是刺激——反应过程。杰克和他的女朋友吉尔在一条胡同散步。吉尔饿了,看到树上有苹果。她用喉咙、舌头和唇部发出某种声音。这时杰克跳过围墙,爬上树,摘下苹果,递给吉尔。吉尔吃了苹果。 布龙菲尔德认为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分为语言行为和实际事件。这个故事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语言之前的实际事件;(2)语言;(3)语言行为之后的实际事件。 在(1)的实际事件中,吉尔腹内肌肉收缩,胃中产生液体。苹果的光波传到她的眼中,她又看到旁边的杰克,想到与杰克的关系。这一切构成说话人的刺激。(3)中是杰克的实际行动,叫做听话人的反应。如果吉尔独自一人,那就像一个不会说话的动物一样。感到饥饿,闻到食物的气味,就向食物走去,能否得到,全看自己的力气和技术。然而,吉尔是会说话的人,她并没有自己去摘苹果,而说了句话,便得到了苹果。于是布龙菲尔德得出了第一条原则:即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让另一个人去做出反应。 实际上,在一个社会中,人的力气和技术不同,只要有一个人会爬树,大家便都可以吃到苹果,只要有一个人会打鱼,大家便都可以吃到鱼。于是他得出第二条原则:即劳动和分工及人类社会按分工原则进行活动,都依靠语言。 再看语言行为,吉尔运动自己的口腔部位,使空气变成声波。这是对外部刺激(饥饿)的反应,是语言反应或替代反应。然后声波又撞击杰克的耳膜,耳膜震动又刺激杰克的神经,使杰克听到吉尔的话。这就是对杰克的刺激。这就是说,人可以对两种刺激做出反应:实际刺激、语言刺激这就得出第三条原则:即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体之间原有一段距离——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做了桥梁。

42 从中布龙菲尔德提出一个著名公式 公式: S r …… s R s指语言的代替性刺激, R指外部的实际反应。
实际刺激 语言的替代反应…… 语言的替代刺激 外部的实际反应

43 行为主义有明显的局限性: 1、它把直觉排除在素材之外,这就大大限制了材料的范围;反对内省主义不能说根本没有可内省的东西。
2、它使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无法解释人所特有的复杂思维过程。 3、归纳法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排除演绎法;在获得足够证据之后,进行合理的演绎和推论是必要的。 4、极端行为主义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没有根本区别。 有人认为习得语言的过程就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模仿强化的过程;如果对动物进行足够的训练,它们也可以掌握人类自然语言。 40年代美国产生的听说教学法就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44 (一)归纳法 归纳法是对观察、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推理形式,其主要环节是归纳推理。归纳法的优点在于判明因果联系,然后以因果规律作为逻辑推理的客观依据,并且以观察、试验和调查为手段,所以结论一般是可靠的。 然而归纳法也有其局限性,它只涉及线性的,简单的和确定性的因果联系,而对非线性因果联系,双向因果联系以及随机性因果联系等复杂的问题,归纳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二)演绎法 演绎法与归纳法相反,是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 由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归纳法 由认识一般进而认识个别——演绎法

45 语言社团 是通过言语来互相交往的一群人。 1、文学标准体 2、口语标准体 3、地方标准体 4、非标准体 5、地方土语

46 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几种分析方法 1、替换分析法 2、分布分析法 3、直接成分分析法 4、变换分析法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47 1、替换分析法 (1)语音研究。成为确定音位的最简便、最有效地方法。 eg. ban 禁令 pan 平底锅
替换是描写语言学里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替换的原则是如果在相同的环境里,某个符号或者符号序列能够用符号或者符号序列来替换,那么它就是独立的单位。 (1)语音研究。成为确定音位的最简便、最有效地方法。 eg. ban 禁令 pan 平底锅 用p替换b构成pan,是两个意义不同的词,那么[b]和[p]便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48 2、对比分析法 (2)语法研究。替换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eg.将“电”和“灯”分别置于一个语言环境中,看同样地环境下,“电”和“灯”是否能别的语素替代。 _灯 电灯 台灯 路灯 _电 电灯 电扇 电车 替换后的台灯、路灯的“灯”和电灯的“灯”语音和意义相同,电扇电车的“电”也和电灯的“电”语音语义相同,由此可见,“电”和“灯分别是一个语素。 2、对比分析法 是就两个或若干个语言片段,通过对比,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从而确定这些语言片段的性质。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49 3、分布分析法 分布主要指的是一个单位所出现的各个位置,所谓“位置”也包括周围的环境。 1)语音研究 分布首先被用于语音学里的。
等同分布(二者的分布条件是一样的) 互补分布(如果两个相似类型的语音中,只有一个而且也只有这一个通常在某些语言环境中出现,不在另外的语言环境里出现,而另一个正好相反,只在另外的语言环境里出现,而不在那些语言环境里出现,那么这两个语音便处于互补分布。) 分布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2)词类 在词的分类中也可以用分布分析法,分布相同的,归为一类;分布对立的,归为另一类。

50 例如: A: 白花 白布 白发 B: 白吃 白喝 白用 C: 今天白干了一天 A组的“白1”意思是“像雪或霜的颜色,与“黑”相对; B组的“白2”意思是“无代价、无报偿”; C组的“白3”意思是“没有效果,徒然”。 我们将”白1”单独看成一个词,将”白2”和”白3”合起来看成一个词。虽然这三个“白”的意思不同,但从分布上看,“白1”在语法分布上和“白2”“白3”明显对立;“白2”和“白3”的语法分布一致,只能做状语。

51 4、直接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直接成分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进行语法研究的一种方法。
布龙菲尔德认为:“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它是由若干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而每一个较低级的成分是较高级的成分的一部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1、可以更好地分析歧义句式 找到了孩子的母亲 (偏正关系)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述宾关系) 2、层次分析法的适用面广 语音、短语、复句中都可以使用。

52 根据分布分析法,将“白2”和“白3”合为一个词,称为副词;将“白1”单独立为一个词,称为形容词。
“白1” “白2”/ “白3” 受“很/不”修饰 — 作谓语 — 作定语 — 形成“的”字结构 — 作状语 — 根据分布分析法,将“白2”和“白3”合为一个词,称为副词;将“白1”单独立为一个词,称为形容词。 但是分布分析也有局限,如分布分析提出识别词类的方法:用B的分布环境(A)B(C) 来认定B的词性,那么A和C又如何识别呢?

53 分析方法对中国语言研究的影响 早在3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就注意到国外流行起来的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汉语研究中来。
1938年,陆志伟出版了《国际单音节词汇》。该书中,划分词类的方法正是结构主义,他还用“同形替代法”来分析词的构成。解放后该书被扩充为《北京话单音节词汇》,在该书所附的说明中他重申了“同形替代”的原则,同时认为汉语划分系类最重要的标准不应该是意义,而应该是词在句中的地位,也即其分布状况。 1948年,语言学家赵元任编写了《国语入门》,其特点是全面运用了美国描写主义的方法来分析汉语,比如词与词的组合关系划分词类和复合词的结构,完全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来分析句子成分,按照位置关系确定主语和宾语等。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朱德熙先生和吕叔湘先生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朱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说“的”》,吕文《说“自由”和“黏着”》等,这些文章较多运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汉语的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分析,体现了语法研究的新方向。 70到80年代,以结构主义为特点的重要著作和论文有朱德熙的《语法讲义》《语法答问》《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吴竞存、侯学超的《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徐思益《描写语法学初探》等。从分析方法来看,朱德熙的“变换分析法”,范继淹的“并立扩展法”都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在方法论上做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54 关于词类划分问题,当时中国语法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词类观: 1、从意义出发 2、从结构关系出发
除汉语语法论文和著作受到结构主义影响外,20世纪50年代的两次语法大讨论,即词类问题讨论( )和主宾语问题的讨论( )也受到了结构主义较大的影响。 关于词类划分问题,当时中国语法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词类观: 1、从意义出发 2、从结构关系出发 这种争论实际是传统语法的词类观和结构主义词类观之争,争论的结果是“后者比较符合汉语的实际”。 关于主、宾语划分的问题,当时也存在两种观点: 1、根据意义(施事、受事)来确定主宾语 2、根据结构(位置)确定主宾语 大多数学者认为“从结构形式出发,同时结合意义,才是解决主宾语划分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这两次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出,结构主义的语言分析方法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汉语语法研究之中。

55 对美国结构主义的理性认识 积极方面 1、在语言理论研究领域。
为语言的描写与分析制定了一套严格精确的程序和方法。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排除各种非语言因素的干扰,才使得语言研究真正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从转换生成语法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历史渊源看,正是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滋生和成长的土壤。(乔姆斯基是哈里斯的学生)在描写方法上接受了描写学派特别是布龙菲尔德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描写语言学,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转换生成语法。

56 2、语言实际应用领域 听说法的不足: (1)不注意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过于强调外部冲击的作用。
听说法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听说法建立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基础之上,是一种以口语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它倡导先进行听音和发音的训练,然后是口语、阅读和写作。 这种教学法体现了5条原则: (1)语言是口语,不是文字; (2)语言是一种习惯; (3)教语言是教人学习语言而不是认识语言; (4)一种语言就是本族语言者所说的话,不是别人规定应该怎样说的话; (5)语言是各不相同的。 听说法的不足: (1)不注意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过于强调外部冲击的作用。 (2)教学脱离语言使用环境,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60年代,听说法被情景法、功能法、交际法所代替。

57 不足之处 缺乏对语言现象和人的语言能力进行解释的能力。
乔姆斯基说,“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不应仅仅以描写和分类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而是应该提出种种假设,对人类知识结构中特有的语言能力做出解释。 美国结构主义建立在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和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他们尊重语言事实这无可厚非,但在这一点上,他们走了极端。他们既不重视在总体上更新语言理论,又拒绝采用归纳法以外的方法,而是总把注意力放在庞杂繁复的语言表面事实上,结果是“他们的工作缺乏创造性,有时甚至一些常见的现象也解释不了。” 受行为主义影响,结构主义把语言看作是“刺激——反应”过程,它片面强调归纳法,只注重语言材料的收集、描写、和归类,而不注重理论的解释,只注意语言形式,而排斥语义,只分析语言表面结构,而忽视语言深层机制。


Download ppt "第六章 美国的结构主义 第一节:美国语言学创始人博厄斯 第二节:萨丕尔和《论语言》 第三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